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
我们与文明用餐的距离,也许就差一双公筷。
为积极响应“公筷公勺”倡议,4月27日起,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共同指导,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推出了爱国卫生特别策划——在一起,筷行动。
活动征集令发出后,杭州市内百家餐饮企业率先响应,倡导使用公筷公勺。随着“公筷联盟”的成立,在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以及各地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商会)的协力推动下,浙江全省知名餐厅纷纷报名加入。
从千岛湖到南湖,从钱塘江到瓯江之畔,从绍兴到丽水……鱼味馆、咸亨酒店、江南名庄……这一次,省内11地市知名餐厅都来了。送名菜、送红酒、打折让利,餐厅们纷纷拿出了给力的优惠,等着大家一起来参与活动。
今天,杭州吃货整理了一份特殊的《寻味浙江指南》,跟着“公筷行动”,一起吃遍浙江。你准备好了吗?
目的地:绍兴
寻味:咸亨酒店·绍兴十碗头
咸亨酒店是国内首家以鲁迅文化为主题的餐厅,还是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菜烹饪技艺”传承保护基地。咸亨酒店出品的“十碗头”包含:绍三鲜、清蒸鳜鱼、绍式小炒、白鲞扣鸡、白鲞扣鹅、绍式小扣、家烧鸭子、芋艿螟脯、炒时件、青菜腐皮,共10道菜。咸亨酒店负责人告诉杭州吃货,老底子的十碗头要整整齐齐放在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上,菜不仅要做得好吃,还要讨个彩头,“十碗头寓意十全十美,是民间喜庆宴席的祥兆。”
“公筷联盟”专属福利:到咸亨酒店,使用公筷参与互动,享受餐饮包厢炒菜8折优惠(河海鲜、香烟、酒水除外),有效期至6月30日。
目的地:温州
寻味:溢香厅瓯文化餐厅·敲鱼汤
温州古为“瓯地”,灿烂的瓯越文化孕育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瓯菜是瓯越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以海鲜入馔为主,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风格。
作为瓯菜的代表,溢香厅的“温州敲鱼汤”用木棰将东海大鮸鱼的鱼块和淀粉敲在一起,敲成薄薄的一片,似云似纱,肉嫩而汤鲜。
“公筷联盟”专属福利:到店使用公筷参与互动,免费品尝价值158元餐前功夫茶,有效期至5月31日。
目的地:嘉兴
寻味:江南名庄·金丝御鸭
嘉兴“江南名庄”是一家15年老店,主营嘉兴老味道、本帮菜,店内无论环境还是菜品都极具江南特色。
“金丝御鸭”源于嘉兴的一个民间传说。传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上烟雨楼,太守到民间寻访美食,希望能献给乾隆。一次在嘉兴的中药铺看到一位90多岁的老爷爷,精神矍铄,一问才知是吃了中药配野鸭,于是马上寻得秘方,随后献于乾隆。乾隆一品,唇齿留香,于是赐名“金丝御鸭”。
“公筷联盟”专属福利:到江南名庄芦席汇店,使用公筷参与互动,享受指定菜品特价,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有效期至6月30日。
目的地:丽水
寻味:云起草堂·野山鲜菌火锅
云起草堂毗邻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青山环抱,流水潺潺,是浙江省四星级的农家乐。菌菇、河鲜、土菜是店里的特色。野山鲜菌火锅是店里的招牌菜,丽水盛产菌菇,牛肝菌、松茸、羊肚菌、绣球菌、金耳菌等名贵菌种一齐放入火锅炖煮,一口鲜掉眉毛。
“公筷联盟”专属福利:到店使用公筷参与互动,赠送碧湖糖酥圆一份,先到先得送完为止,有效期至5月31日。
目的地:淳安
寻味:千岛湖鱼味馆·砂锅鱼头
千岛湖鱼味馆创建于1980年,馆名由著名书画大师叶浅予先生题写。餐厅曾被评为“中国名餐馆”、“中华餐饮名店”和“杭州2017年度最受游客欢迎餐厅”。
“砂锅鱼头”是千岛湖鱼味馆的镇店名菜,用店里师傅的话说,这道菜“几乎不需要放调料,全靠慢慢的炖煮,鱼头的鲜美就会呈现出来”。
“公筷联盟”专属福利:到千岛湖鱼味馆十字街总店,使用公筷参与互动,每桌送千岛酥鱼一份,先到先得送完为止,有效期至12月31日。
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唐豪
资料图
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强村富民是关键。记者从22日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粮食安全工作会议上获悉,浙江将全面推进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重点打好“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市场化改革+集体经营”“数字化改革+赋能创富”四套组合拳。
当下,浙江为何提出以农村集体经济为核心抓改革?四套组合拳如何谋划成型、如何出招?集成改革的“集成”又有何深意?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
以集体经济为核心
增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壮大集体经济是牛鼻子。在杭州市临平区乔司街道良熟村,去年村集体通过“村级留用地”置换取得1.88万平方米小区沿街店面,将近800万元的年租金收入陆续投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障碍小区等建设工作中,还给村里的老年人发放共计价值210余万元的生活、餐饮、保险等福利。
激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浙江把深化“三块地”改革作为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突破性抓手,不断充实农村奔向共同富裕的“家底”。创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浙江探索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流转费履约保证保险等制度,截至去年底,全省土地流转率达到61.4%,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农民和村集体土地租金收入近90亿元。
“创新经营机制,不光是为了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更要解决部分村难自强、难富民的问题,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浙江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但仍有一部分相对薄弱村刚刚迈过标准线;不少村还存在资产资源碎片化、低效化,村集体经济组织机构不够规范,缺乏能力强的村集体带头人和经营人才等难题。
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破解行政村单打独斗的困局。为此,浙江创新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机制,通过要素资源统筹、多业态经营,探索集体经济的区域均衡解法。去年底,嘉善县多个街道共33个村的代表领到了共计1240万元的分红支票。这笔分红源自这33个村“抱团”投资的跨区域多村联建强村项目,以股份合作形式突破区域限制,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参与村获得了新的增长动能。
以创新联动破题
强村富民之路怎么走?改革是根本动力。湖州安吉,宋茗白茶有限公司,一条先进的安吉白茶数字化生产线即将迎来忙碌的春茶生产季。得益于湖州在2019年率先探索的标准地改革,企业在5.6亩农业标准地上建起数字工厂,日产能从10吨提升至20吨,可辐射周边3万亩茶园,带动千余农户增收。
瞄准农业配套建设用地“供地难、用地贵、拿地慢”等问题,湖州通过设定亩均带动农户、劳动力、投资、产出等准入标准,破解农业项目发展的空间难题。截至今年1月,湖州全市共有135个农业主体申请的农业“标准地”获批,落实建设用地599.6亩。以标准地改革为引擎,近3年带动当地新引进的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已达466个。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浙江打出改革组合拳,就是希望让好项目有空间、有动力落户农村,同时带动人才、资金、技术的汇聚、生根。”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这招组合拳里,改革发挥引领作用,农业“双强”是驱动力,二者的组合着眼于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加强高质量农业项目投资招引,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深化集成改革,浙江旨在形成项目、政策、要素的赋能合力,重塑乡村振兴体制机制。”上述负责人说,四套改革组合拳瞄准兴业富民、活权富民、强村富民三大重点。接下去,浙江将出台农业标准地改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意见,制定闲置农房激活改革方案等,持续完善落实“强村富民”的关键政策。
以市场化手段驱动
浙江提出,集体经济的经营要与市场化改革相结合。
对如今的浙江农村来说,除了土地、房产,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资源也是“潜力股”。衢州常山通过一套统一的收储标准,实现了对这些生态资源的分类包装、策划和开发。
“通过深化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市场化改革,全面激活乡村资源,讲求的正是更好实现资源、资产经营增值。”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浙江要推动集体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有机融合,还要用好“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等创新机制,激活全省约8000亿元的村集体资产。
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来自省农业农村厅的数据显示,目前浙江县、乡、村三级已有千余家“强村公司”,平均每家强村公司年盈利200多万元,年回报率达14.4%。
在去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707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浙江提出全省集体经济总收入要达到770亿元,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到50%以上,集体股份分红达到105亿元,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总收入20万元以下相对薄弱村。
“强村富民,既是并列关系,也是递进关系。”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农村资源的激活,对于浙江加快城乡结构调整、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意义重大。浙江将总结义乌、湖州农业标准地改革试点经验,深化绍兴等市县“1+5”国家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深化义乌、德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加快试点带动,推进“强村富民”改革星火燎原。
与此同时,浙江还将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争取全省域农房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权益;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形成同权同价、同等入市、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依靠改革手段,形成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强大动力。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关于举办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
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