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瞭望》新闻周刊
4月1日,航拍的雄安新区白洋淀 王建华摄
◇雄安没有先例可循,需要从“零”起步探索。在机构设置上,雄安大胆创新,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改变过去“叠床架屋”的状态
◇“先地下,再地上”,雄安开启我国城市建设先河。地下是新区内部骨干路网,汽车穿梭往来;地上是林带、湿地湖链、公园、街道,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索经验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雄安从一开始就把古树、古建筑、古牌坊,在规划底图上标清楚,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
雄安新区自2017年4月1日设立至今已满两周年。两年来,雄安不舍昼夜、昂扬奋进,规划编制取得重大进展、一批基础性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实施、生态治理有效开展、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新”在何处?如今是什么模样?蕴含着哪些新发展理念?《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梳理出六大关键词,探究雄安的建设发展之道。
创新
——雄安发展第一动力
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海绵绿地、智能路灯、生态停车场、人脸识别的无人超市、百度无人驾驶汽车、菜鸟无人物流车……各种创新元素,共同搭建起“智慧城市”的雏形。
在平地上规划建设一座承载“千年大计”使命的城市,雄安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模式可依,需要从“零”起步先行探索。
创新,是雄安新区发展第一动力。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对雄安来说,有创新才有未来,有质量才有生命。
设立伊始,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就在机构设置上大胆创新,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改变了机构设置“叠床架屋”的状态。
推行积分落户制度,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户籍、养老等政策;创新人口管理,实施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保障基本、兼顾差异、满足多层次个性化需求。
优化境外人才引进和服务管理。建立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服务机制,探索实行更开放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支持雄安新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为外籍创新创业人员提供更多签证和居留便利,建立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和工作居留直通车制度。
外资准入方面,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市场环境,实施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构建公平竞争制度。支持在雄安新区设立国际性仲裁、认证、鉴定权威机构,探索建立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雄安将开启我国城市建设先河,实行“先地下,再地上”。地下是新区内部骨干路网,汽车穿梭往来;地上是林带、湿地湖链、公园、街道,错落有致融为一体……科学有效利用地下空间,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索经验。
良好生态
——雄安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未建城先播绿,“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篇。驱车穿行在雄安新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生长茂盛的苗木,这是新区正在实施的“千年秀林”工程。
“新区建设的是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森林。”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生态事业部负责人董增巨说,“千年秀林”并不是说每一棵树都能活上千年,而是通过尊重自然,给予树木适当人工干预,形成一个自然衍替、生生不息的千年森林。
2017年11月13日,雄安“千年秀林”工程在九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栽下第一棵树。如今,登上秀林驿站二层平台远眺,大片丛林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
蓝绿交织,是雄安新区的生态底色。绿,是千年秀林;蓝,主要是指白洋淀。
白洋淀之于雄安,犹如西湖之于杭州。白洋淀被喻为“华北之肾”,143个淀泊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
雄安新区开好局、起好步,重要基础是保护白洋淀生态功能和强化环境治理。根据规划,到2020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至2022年,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显著进展,生态系统质量初步恢复;至2035年,白洋淀综合治理全面完成,淀区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良性生态系统基本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白洋淀生态修复全面完成,展现白洋淀独特的“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和“华北明珠”风采。
承接
——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设立雄安的初心。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伊始,这项工作就渐次展开。
目前,新区已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移动、深圳光启等在雄安设立研究院。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现代金融企业落户新区,2018年新设金融机构、企业22家,金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雄安新区本级注册登记的2585家企业大多来自北京。首批入驻市民服务中心的26家高端高新企业90%来自北京。12家中关村企业入驻雄安新区,与83家在京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拟在新区设立105个机构(项目)。
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认为,雄安要通过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未来雄安,70%至80%的贡献都将来自高端高新产业。”
“千年大计,教育先行。”为使教育跟上雄安建设的步伐,新区积极对接教育部和部属高校,雄安大学筹建已形成工作方案;北京援建4所学校雄安校区挂牌成立,3所北京“交钥匙”援建学校进入项目招标和审批环节。目前,共有45所新区学校与京津冀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
有着30多年教龄的中关村第三小学教师张文峰,被抽调到中关村第三小学雄安校区(前身为雄县二小)担任执行校长。张文峰说,新区三县教育资源薄弱,对接后,12名教师组成的援教团队入驻雄安校区,增强了雄安校区的师资力量。
守住文化根脉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一个城市的产业迭代会很快,但是文化的传承是持续的。所以,无论哪个朝代,后人登上岳阳楼的时候,总能够浮现出“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感慨。这就是文化精神的传承。
专家认为,作为“千年大计”的雄安新区,能够延续千年的,不是现有的智能低碳技术和“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建筑,而是城市文化基因。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一个新城市要立得住,关键是要传承好自己的文脉。”雄安新区负责人说,雄安新区在大规模规划建设之前,就主动对历史文物、历史风貌、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启动了“记得住乡愁专项行动计划”。
雄安新区规划研究中心规划组组长夏雨介绍说,新区规划建设局对全部“乡愁点”开展校核、补充、录入地理信息系统,一批承载着雄安新区人民记忆,凝聚着新区传统文化基因的乡愁遗存被登记造册、建档存根,形成了总数为2367项“乡愁点”的数字坐标总图。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古树、古建筑、古牌坊,在规划底图上标清楚,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陈刚说,“我们想,在雄安未来的某一时刻,在树荫下,在蝉声鸣叫中,老人摇着扇子给儿孙们讲过去的故事。”
廉洁
——为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保驾护航
3月29日,雄安新区设立两周年前夕,新区综合执法局、土地储备中心召开廉政教育专题活动暨宣誓大会,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忠诚干净、敢于担当,坚决做到和谐征迁、科学管控、文明执法、为民服务,创造“雄安质量”,建设“廉洁雄安”。
2019年是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落地实施的开局之年。根据部署,2019年,雄安新区将全力抓好征迁安置、容东片区和高铁站片区建设、启动区建设等十大工程。
雄安担负着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创造“雄安质量”的重大历史使命。“雄安质量”和“廉洁雄安”是一个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廉洁雄安”的支撑,就无法实现“雄安质量”。
雄安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区建设特别是征迁安置工作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新区将重点搭建好征迁安置数字管理平台,实现征迁安置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补偿安置获得情况自动生成、补偿资金一键直接拨付,做到有存证、可追溯、防篡改。
建立由审计、法务、数字管理平台专职队伍全程跟踪的监督体系,构建与驻村工作组和测绘、评估队伍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努力减少征迁安置中的廉政风险。
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妥善预防和处置征地拆迁中容易引发不稳定风险的环节和因素,确保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化解得了、处置得好”。
积极预防和坚决查处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切实发挥震慑和警示作用。
拼博奉献
——铸就雄安建设“铁军”
雄安新区处于创业初期,时间紧、任务重,“人少、事多、面广、量大”是常态。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建设者,相聚在雄安这座“未来之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将雄安新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在推进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各级党政干部始终保持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倡导实干、立说立行、低调务实;夯实工作责任,完善责任链条,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
京雄城际铁路作为雄安新区首个重大交通项目,通车后,京雄之间可实现30分钟通达,为新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提供有力支撑。在工程施工现场,从大江南北集结到雄安新区的建设者,正甩开膀子展开一场高速铁路建设大会战。
在“千年秀林”施工现场,数以千计的植树工人们,用锨镐的叮叮当当,谱写出造林交响曲。容城县高小王村村民高秋良从去年春天开始参与植树造林,像他这样的当地造林者有近5万名。一锹一铲,一俯一仰,秀林建设者以朴实的方式,表达着对新区的憧憬、对未来的向往。
2018年7月,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罗爽通过雄安集团的校园招聘来到新区,从事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新区处于起步阶段,事情多、工作强度大,加班到晚上12点是常态。他说,“新区的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见证这些历史时刻很幸福。”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梁远说:“雄安新区一张蓝图已经绘就。这张蓝图即将转变成路线图、项目表和施工图,新区即将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景象。”(记者王洪峰 张涛 曹国厂 高博)
源:中国青年网
春节,说不完的开心,道不尽的幸福。春节,红色的对联、墨黑的福字、金色的装饰……每一种色彩都蕴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让我们再一次在缤纷色彩中寻找:高粱红、翠蓝色、淡松烟……三分钟带你回眸秀美风光中的最美中国色!
京津冀协同发展。碧青色的央视大楼、石绿色的天津港、亚丁绿色的现代化建筑相映成趣,区域经济正迸发着蓬勃活力。
林城相融,林水相依,鲜绿色的生态湿地如诗如画,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雄安新区的每一寸土地。
长江经济带阐释着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 隐红灰色的黄鹤楼、青灰色的青年毛泽东雕像、飞泉绿色的滕王阁顶……奏唱着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与理想之光,在 “一带一路”沿途点亮,暮云灰、燕羽灰记录着城市的守望和希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明灰色的广州塔、田螺绿色的高楼、杏黄色的花卉、金叶黄色的澳门新葡京酒店,美蝶绿、玉髓绿相互点缀……粤港澳大湾区的“海”和“天”将越来越宽阔,容得下世界各地的“鱼”和“鸟”自由游弋翱翔。
长三角一体化的新经济发展高地正在崛起。莽丛绿色的植被、蔻梢绿色的树叶、黄绿色的东方明珠、荷花绿色的荷塘,诉说着繁荣与不衰。
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霁青色的浦宁之珠、淡茧黄的羊群、玳瑁黄色的甲秀楼、酪黄色的莫高窟,藤黄色、佛手黄、蜜黄色绚烂夺目……乘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东风,西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成渝都市群焕发出新的活力。琥珀黄的塔顶、芥黄色的古建筑……成渝双向合力,谱写发展新篇章。
中原经济区发展正逢其时。素馨黄的山峦、栀子黄的塔身、甘草黄的教堂……开启振兴新局面。
“共和国长子”迈着沉稳的步伐奋力向前。靛青色、瓦松绿、燕颔蓝……象征着东北振兴的光荣与梦想。
潮起海之南,美丽藉东风。翠蓝色、海青色点缀着美丽的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一个更加开放、现代、国际化的新海南值得期待。
一片深灰蓝色中,海峡西岸经济区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步伐坚实迈进,蓝图徐展,未来可期。
南海海面泛起釉蓝色的波纹,钓鱼岛周围海域呈现一片涧石蓝色,宝岛台湾附近海域呈现出虹蓝色、潮蓝色等颜色,美不胜收。
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江山如此多娇,守护美丽中国,守护大好河山!
者 叶子 毛亚轩 通讯员 梁宁
7月17日,嘉鱼县新街镇湖地野藕基地,500亩荷塘荷花陆续绽放,清风拂过,花香四溢,让人心旷神怡。漫步在基地的栈道上走入荷花深处,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中。这片曾经以大片荷花盛开而闻名的基地,如今已焕然一新,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自然之美,更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休闲体验,成为一处集观光、休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近年来,一到夏天,该基地大面积连片盛放的荷花,引得众多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打卡。游客们可以在此欣赏到荷花的千姿百态,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为了满足游客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今年,基地增设了汉服体验区。在这里,游客可以身着汉服乘坐乌篷船,让自己置身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体验那份宁静与雅致。这种互动式的文化体验,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基地新增的农家乐也为游客提供了更为贴近自然的生活体验。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新鲜的果蔬,品尝地道的农家菜肴,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不少游客表示,这种深度参与的模式,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放松。
同时,基地的亮化工程也进行了全面升级,夜晚的荷塘如同镶嵌在星河中的明珠,璀璨夺目。灯光与荷花相映成趣,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享受。
“荷塘的提档升级,不仅是硬件设施的优化,更是服务理念的升华。”该基地负责人唐攀表示,将致力于打造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目的地,力争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这个盛夏时节,500亩荷塘等待着你的探索和发现。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幅美丽的画卷,感受那份独特的荷香,体验那份升级后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