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边坐
请扫这里的二维码点餐”
随着互联网业务的普及,扫码点餐服务也逐渐走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常态。不管餐厅内忙与不忙,很多服务员就是让你扫码点餐。扫码,注册,填写个人信息......一系列操作完成后,才能进入正常的点餐页面。不知不觉中,你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就可能遭到泄露。
监管部门已对扫码点餐进行摸排
把扫码点餐作为唯一的点餐方式,侵害了消费者对服务方式的选择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选择何种商品、哪个商家以及怎样的服务方式是消费者的自由,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选择哪种方式点餐,既是消费者对服务方式的选择,这也是消费者行使自主选择权的表现。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第二款“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的规定,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服务方式,面对强制要求扫码点餐,你可以说NO!
自愿情况下,扫码点餐是否合法?
也不一定。扫码只是第一步,部分餐厅将点餐与注册绑定,强制要求消费者填写姓名、性别、手机号、生日等个人信息,在这一系列操作都完成后,消费者才能进入“正常”点餐页面。
虽然消费者后续可以手动取消,但点餐过程中,消费者并没有太多选择的空间。一些黑心商家甚至滥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倒卖给地下灰色市场,造成消费者个人信息及隐私的泄露。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的相关规定,经营者具有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明确告知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且在消费者明确拒绝的情况下,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的义务。
同时,经营者也无权随意处置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日常消费过程中,如遇到餐厅将填写信息、注册会员和点餐强制绑定,并且没有在显著位置提供“隐私条款”或“用户协议”(不算明示收集或征得同意)的情况,作为消费者,你也可以说NO。
小编提醒
随着扫码点餐服务的普及
日常消费中如遇到权利受到损害的情况
可及时拨打12345向相关部门求助
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
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
有可能面临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
来源:《零距离》节目|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苏城市频道
来源: 江苏城市频道
饮厨房管理有妙招
利用编号省标签
我们厨房引进了五常管理法,根据“常规范”的要求,我们在保鲜柜外面和保鲜柜里面的原料上都贴上相应的标签,比如牛肉,装牛肉的保鲜盒上贴一张写着“牛肉”的标签,在保鲜柜外面相应的位置也要贴同样的一张标签,这样工作起来非常有序,很少出错,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高,因为我们厨房的原料更换很快,换一种原料就要换两张标签,每张标签的成本是1-2元,既费钱又麻烦。
后来我采取同时贴编号和原料名的办法,更换原料时只要换掉有原料名的那张标签即可,比如牛肉,装牛肉的保鲜盒上贴一张写着编号“001”的标签,保鲜柜外面挂一张总表,上面标明原料名和所对应的编号。如果要把牛肉更换成鸡肉,只要把外面总表上写的“牛肉”换成“鸡肉”即可,里面的编号标签不用换,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标签的用量,从而节约了不少成本。
←冰箱里面只贴编号
→冰箱外面挂总表
利用颜色区分电源开关
厨房里的电源开关有很多,炉灶电源、冰箱电源、照明电源等等,这些电源开关要求不一样,有的要求只在上班时间开,有的下班以后也要开,但是大部分外形都一样,很难分清哪个电源控制什么。
后来我在每一种开关下面贴上有颜色的标签,在总电源的旁边贴一张总表,说明每一种颜色各起什么作用,比如在冰箱电源开关下面贴红色,总表上就要说明红色开关代表下班后仍要打开;再比如炉灶灯的电源开关下面贴黄色,总表上说明黄色开关代表下班后必须关掉。检查时如果发现哪个开关没有关,很快就知道是哪里的开关,可以随时控制,节约很多电费。
利用废毛巾擦地面脏水
前厅给客人的消毒毛巾定期更换,更换下来的毛巾对于前厅来讲是废品,但是它有很好的吸水性,拿到后厨就变成非常有用的资源。
我的做法是把前厅更换下来的毛巾收集起来,缝制成大毛巾,用来擦地上的脏水,效果非常好。以前每天下班打扫卫生时都是用拖把拖一遍,但是因为拖把的吸水性不好,拖完后地上还是有脏水,最后还要用清水冲洗一遍,虽然干净但是非常浪费水,用大毛巾擦地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每天下班擦一遍就可以,根本不用再冲洗,既节约清水又节约时间,地面只在每周大扫除时集中冲洗一次,平时用大毛巾来保持,一周之内都很干净。
分开类型管员工
我们厨房的员工有70人左右,队伍比较大,如果笼统地来管特别困难,我的做法是把每个员工按照性格各自分开,用相应的管理方法各个击破。这就如同吃一大块面包,整个吃不知从何下口,分成小块就能吃得很快。
我的管理类型分为放任型、温情型、专制型、中庸型、综合型,每个类型都是针对一部分人来制定的。比如放任型是根据那些比较自觉的员工制定,这些员工本身就比较自觉,根本不用严加管理,我把他们放在领班或者组长的岗位上,不但自律还可以帮我管下面的员工;温情型是根据那些只喜欢被表扬,很难接受批评的员工制定,对这样的员工只能用好听的话哄着干活,不适合担任重要岗位,一般安排在打荷、配菜、初加工等岗位;专制型是根据岗位要求制定,比如凉菜间专门熬制卤水的、热菜间的炒锅等,这些岗位都非常重要,必须按照条文规定做事,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担任类似的岗位就要用专制型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中庸型一般是针对于那些靠关系进来的员工,托领导关系进来的员工不宜得罪,而且他们本身也只求稳定,我就对他们“闭一只眼”,一般安排在不重要的岗位上,比如打荷、自助餐等;综合型是针对用一种管理办法效果不好的情况制定,比如厨师长,他可以帮我做管理工作,对他既要用温情型来让他帮我、又要用专制型来约束他的行为。
验货组实行轮动式
验货组对厨房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有些大型餐饮企业验货人员十分固定,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人情往来”等损公肥私的事情,我这里采取轮动式验货组的办法,组员由熟悉原料属性、品质和市场行情的厨师长及各岗位(包括凉菜、炒锅、砧板、切配等各档口)的负责人组成,交叉组合,可以按人数排值日表轮流验货,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杜绝验货人员的“人情往来”,还可以做到人力资源的综合利用,节约了人力,为厨房节省了很多成本。
菜名挂牌及时上菜
以前酒店生意忙时经常出现上菜不及时的现象,甚至一些催菜、需要加急上的菜没有先上,造成不少食客投诉。分析原因是因为太忙没有时间仔细看菜单,哪个先上哪个后上根本来不及细看。
后来,我们厨房采取菜名挂牌制,制作了一批长35厘米、宽15厘米的薄塑料板,每个板上写上一个菜名(要正反两面都写同样的菜名,方便打荷和配菜的师傅都能看到),用铁丝穿起来,挂在配菜师傅的前上方。前厅下点菜单后,传菜员拿相应座号的夹子,夹在配菜前上方写着相应菜名的塑料菜牌上,夹子横着夹表示暂时不上菜;竖着夹在塑料牌下方表示可按正常速度上菜;竖着夹在塑料牌顶端表示催菜、加急。生意很忙时,炒锅师傅回头看一眼夹子的位置也就知道先做哪一道菜,而且如果炒锅没时间看,打荷和配菜也可以很快看到,先把加急的菜配好交到炒锅手中就可以了。不过实行这个办法需要把每个炒锅、打荷、配菜分成一条线,每条线制作的菜也要事先分好,否则很容易出现两个炒锅同时做一道菜的情况。如果一条线上催得菜很多,邻锅会帮着先制作加急的菜,这样就可以避免上菜不及时的现象。
出菜口安装聚光灯
酒店经常会出现食客投诉菜中有杂物的情况,比如头发、刷锅时落在锅中的小木棍等,我们酒店以前也有过这种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厨房实行二次检查,就是说菜品装盘以后打荷进行一次检查,在出菜口处再由传菜员进行二次检查,但是这样繁琐的二次检查会影响上菜速度。
后来,我建议在出菜口处安装聚光灯,灯光照在出菜口处非常亮,不用费时间,看一眼就能检查出菜品有没有问题。菜品出锅后由打荷进行一次检查,万一有问题没有检查出来,在出菜口的聚光灯下,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这样基本不会出现菜中有杂物的情况。
分段控制电源开关
厨房里的灯有很多,但是各自开关的时间都不一样,如果开关控制不分开,很容易造成浪费。比如灶台灯和砧板灯,每天刚上班时灶台不忙,只有砧板需要做些切配的工作,如果这两个地方的灯不分开控制,同时打开会浪费很多电,如果分开控制,只开砧板灯,炒锅师傅只要不炒菜靠砧板灯的余光即可达到照明的效果。
我们厨房的做法是分段控制电源开关,把砧板和打荷上面的三排灯分为一组,灶台、风箱、油烟机周围的灯分为一组。这样灶台师傅下班后只要关掉这一组的总开关即可保证所有的灶台灯都已关掉;上班时,除了打开总开关,每个灶台还有自己的小开关,炒锅师傅可以灵活控制。另外,砧板和打荷上面的三排灯又从中间分成两段,这样切配师傅少的时候就可以集中到一段灯下,另一段关掉即可。这样的情况一般出现在下午2:30-3:30之间,这时灶台的师傅已经下班了,切配师傅也大都完成了工作,但是还会有少数师傅需要补充备料、提前加工等,这时只要把砧板上面的一段灯打开即可,其他灯都可以关掉,为厨房节约了不少电费。
节前推出商务套餐
春节将至,商务宴请开始增多。我立即推出“每人份”的套餐,原料以海参、鲍鱼、雪蛤、燕窝等比较高档的海鲜、山珍为主,再配上几个青菜类的菜,达到荤素搭配、营养合理,此套餐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人份”,即所有菜品按位上桌。按价格共分四类,118元/人、168元/人、198元/人、258元/人,其中菜品的种类按价格调整。
以前的商务宴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大盘的海参放到桌上,因为原料比较名贵,又不容易夹,大家都不太好意思吃,最后往往埋怨酒店服务不周到。这样用“每人每”的形式推出,食客吃起来非常方便,而且感觉非常丰盛。但是这个套餐中的菜量都很小,有的食客有可能吃不饱,针对这种情况,厨房还可以灵活掌握,除了“每人每”的菜品之外,再做几个大盘装的菜放在桌子的中间,整桌的食客都可以吃到,因为菜价已经包含在套餐费中,可以跟食客讲是赠送的,这样食客非常满意,酒店的利润也相当高,真正达到双赢。
这个办法比较适合节日期间搞活动时推出,也可以针对不同的食客制定不同的菜谱,不一定都用高档原料。
“三三制”保证天天有创新
现在的食客对菜品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口味、营养,还要求有新意,可是出新菜也需要有个过程,不可能天天都创新,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厨房的做法是实行“三三制”,普通的大众家常菜也能让食客感觉到有新意。
具体做法是:每天选出三款菜肴换主料,三款菜肴换配料,三款菜肴换烹调方法。比如:虾酱可以炒鸡蛋、炒豆腐、炒西兰花;糟鱼可以用来蒸、煎、炸;“爆三样”中的“三样”可以随便搭配、天天更换。这样做实际上每天换三个品种,但是食客看起来好像是出了九道新菜,每天都能吃到有新意的菜品,回头率很高,这个办法虽然很简单,但却给我们酒店带来很大利润。
情之前,我闲着没事,无聊的很,正好同学的饭店缺人手,让我去她饭店工作,半天班,管一顿饭,无休,一个月2400,活不累,就是核对外卖的单子,有单子交给厨房做好,再把核对好的外卖给外卖小哥。
我感觉半天班,不累,也能干,就去了。
这个饭店还挺大的,三层楼,一楼出租,二楼三楼营业,员工都有三四十。
我的工作岗位在厨房门口,因为要把票给厨房,厨房做好餐经过我核对放电梯里送到一楼。
不忙的时候我就在厨房帮帮忙,也就了解到了很多表面看不到的内幕。
< class="pgc-img">>这个饭店表面看特别干净,包括厨房,员工每个人都有卫生责任区,早上来打扫,下班再打扫,每周一大扫除,老板检查。
在餐饮行业里的卫生评比,这个饭店总是名列前茅。
可是这光鲜的背后也有不为人知的很恶心的一面。
首先我发现的就是,所有的蔬菜都不洗,该去皮的去皮,之后直接改刀下锅,只有有泥的会洗一下,比如韭菜。
还有,抹布,几乎就是万能的,擦工作台,擦垃圾桶盖,擦鞋,还擦盘子,有时候出菜厨师把菜汁给淋在盘子边上了,也会用这个抹布擦掉。
还有,饭店不公的秘密:蟑螂,表面看都没有,实际都有,他们会定期请专业灭蟑螂的来杀灭,但是难免有几个漏网的,有一次我看见厨师做了一份老汤排骨炖萝卜,传菜的端着上菜,被服务员叫住了,让赶紧端回来,端回来之后我们都看到,萝卜上大刺刺的趴着一只蟑螂。
厨师用手把蟑螂捏出去,菜原封不动的端走给顾客去了,厨房就议论开了,都说该奖励眼尖的服务员,不是她发现,菜上去,顾客发现了,这一桌免费不说,还得搭一桌饭菜的钱赔偿,这个菜还是雅间要的,那一桌花了一千多。
< class="pgc-img">>还有,汤都是提前做好的一大锅,如果有顾客要,盛好以后会在微波炉里热一下,出微波炉他们要检查一下是不是热了,就把手指头伸进去试试,不热的话再重新打一下,他们的手是真禁烫呀。
如果你以为就这些,那就错了,还有洗碗,洗碗分两个洗碗房,大洗碗房负责洗大件的碗碟,厨房用的那些,小洗碗房负责洗餐桌上提前摆好的吃碟,茶杯,小碗。
小洗碗房需要洗的那些放一个水池里,倒洗涤灵,刷啦刷啦的过一遍,拿出来放另一个水池里,过一遍,直接捞出来控水就好了,洗涤灵根本洗不干净,那些洗涤灵残留都让客人吃了。
大洗碗房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多过一遍水。
< class="pgc-img">>我曾经和同学提起过这些,她从十八九就干餐饮,对这些早就见怪不怪了,我说不洗菜的事,她说:“能毒死你吗?”我说用手指试汤的温度的事,她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所有的菜都是用手做的。”我说蟑螂的事,她说:“什么是干净?眼不见为净,你出去吃饭,你能知道里面有什么?你能知道用的食材来路,你不可能知道,吃就是了。”
真颠覆我的三观。
干了两个月,我辞职了,不全是因为这些,还因为职工餐,做职工餐的老太太捡垃圾,手指甲里永远是黑的,我怕她做的饭把我吃出毛病来,其实职工餐我一共也没吃过几次,都是自己从家里带饭。
从那以后,我从来都没有去饭店吃过饭,都是自己在家做,也不点外卖,外面更不能说了。
我去的还是比较大,比较正规的饭店,小饭店没去过,不敢说,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你们有没有在饭店工作的经历,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你们经常去饭店吃饭吗?
知道了这些,以后还会去饭店吃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