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的数字没算过,但印象中最高峰一天是赚过两千多块,最少也有一千左右,对于牛腩行当而言,这相当正常,别以为汤师傅在吹牛!半年前我的朋友加同行也在转让他的牛杂摊,做了有五六年吧,十平米摊位,商场店,不做任何外卖配送,每天毛利润不低于一千五,欢迎实地长期考察,转让费两万包技术,也可以合作,然而直到今天都没人接手。
一天赚一两千很多吗?你做不到并不等于人家就不行,别去怀疑、别去眼红。说得难听点,你除了会躺床上对着手机去分析大小天下事以外,有没有真正去做过一件令自己偷偷落泪的辛苦事?做过的话,你不可能再去眼红人家的这种血汗钱。我曾经也眼红过一位在90年代做牛腩的前辈,他97年的时候买了台“大屁股”雅阁。但两千年后自己进入了这一行,深懂这行业其中艰辛后,内心从眼红转变成了敬佩,别说雅阁,奔驰都该他买,因为餐饮赚的钱没有一分是舒服的!
辛苦,就是转让和没人接手的原因,有的朋友可能会想,一个月几万块再辛苦也值得吧。其它行业我不敢说,但牛系列这行当并非你想象中这样,当有天你知道什么叫做有钱没命花和有钱不能花的时候,或许就能体会到一点点!
凌晨五点前必须到市场,除非打了很多年交道,否则永远不要弄留货这一套,牛系列选材很关键,不说是否新鲜,单一个牛龄大小就能让你出品打折扣。另外清洗是做牛杂的关键,以前我一个人加工40斤牛杂要最少6小时,单单洗的环节就要两三个小时。最重要的操作,牛骨汤两个小时肯定也是要的。弄完这一切基本也就到下午三四点了,回家吃完饭也该上床,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如何?重复昨天的工作呗!身上背着债,家里、店里那么多张嘴要吃饭,能找到不坚持的理由吗?
技术在日复一日的磨练下慢慢走向成熟,钱自然也越挣越多,但按照以上的情况你有花钱的机会?可能吃饭聚会这么小的事对你来说都是种奢望了。膝盖和腰在长期的负重下不可能保持健康,绝对会慢慢种下病根,因为牛系列多数操作不是蹲就是坐小矮凳,特别是腰,说没问题那都是假话,切五十斤牛腩就行了,就能懂得什么叫直不起腰!我的腰就是长期在潮湿环境下加工牛腩,造成了现在的后遗症,根本不能直起来。
我和所有想入行的朋友都强调这个行当非常之辛苦,必须要做好心理准备,否则别入行,不要做了几个月半年就退出,这样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如果认为你自己行,不怕辛苦,那就坚持下去,因为牛系列行业对于目前市场来说,还是相对赚钱的,毕竟技术要求高,做的人少。最近很多人问我这个行业的利润和如何入行的问题,那今天就说说吧,毕竟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
牛系列之所以竞争不大,那是因为有较高的技术门槛,不像猪骨随便做个味道就能开店,牛系列不懂就是不懂,方法不正确怎么做都做不到好吃,因此想入行,就必须把技术先弄通!还是那句话,从牛骨汤开始入手,因为这是做整个牛系列的根本基础。或许你说用牛骨精可以不学牛骨汤,没错,但你的店不会开得长久,或许赚一波快钱没问题。
学习什么技术都是由浅入深,牛骨汤也不例外,但并不代表要把它学到极致才能开店,其实有一般基础也是可以操作起来的了,但先别去碰牛腩和牛肉这些技术过硬的出品,先从牛杂入手做,因为牛杂对汤要求较低。但想要通过口味致胜占有一席之地,那就在经营中慢慢加强汤的技术。只要你不怕辛苦,能坚持一年,我可以保证每天最少能收入一千左右,这是最低保证。但牛杂摊缺点是很难做大,做十年可能也是每天一千。到了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转变其它模式,牛杂火锅或者牛杂面,这两种利润相对是大很多,只要你有好的牛杂基础,再做火锅的话,一个冬季下来利润是很可观的。
牛腩店
怎么说呢,会做牛腩的人基本都会做牛杂,但懂牛杂未必就会牛腩,因为牛杂注重的是工序,而牛腩讲究的是配方和浸煮方法。我在牛杂转做牛腩时,花了将近半年多才把配方弄好。经营利润上说,牛腩不见得比牛杂利润大,但没那么辛苦是肯定的,不过运营成本就要比牛杂大很多,不是一点点。
就按照现在35块一斤成本算就行,20斤就是700了,然而20斤牛腩顶多能出90碗面,在经营前期你不可能做到90碗的销量,也就是说存在大量损耗,牛腩店更不像牛杂串串摊卖不完可以冷藏第二天卖,因为冷冻过的牛腩会变色,所以没有几万块的现金周转,最好别做牛腩。汤师傅经营牛腩初期,从学习、练习、再到生意稳定,不见起码超过10万,这不是开玩笑的,2001年的十万可以在我们这种五线城市买五套两房了!所以说技术不到家就不要操作牛腩模式,情愿花钱练好技术再说!但牛腩只要能熬过一年,生意都会越做越火,而且赚钱非常稳定!
牛肉面店
我在这所说的牛肉面是类似于越南牛肉粉的新鲜牛肉面,并非卤制或其它做法的牛肉。这是我最看好、最推荐的牛系列经营种类之一,也是非常赚钱的,但同时要求的技术也是最高。我今天还和一位网友聊到关于这种模式的利润与技术问题,首先说下技术吧,牛肉面对汤底技术要求非常高(不要拿目前市面上的多数牛肉面相提并论,这种做法在全国少之又少,就因为很多人过不了这技术关),学好不难,一个星期,甚至几天就能入门,但对练习的要求很严格,可以这么说吧,想做出最好的牛骨汤,能做到每天不断练习,4个月就OK。
而对于利润,你可以这么算,一锅100斤的牛骨汤,全部费用下来在120到150块之间,可以配180碗面以上,每斤牛肉最少可以做8碗粉,就按40一斤算,那成本是多少?每碗都不到六块钱,现在新鲜牛肉面售价最低都在13块以上,自己算利润吧!而且牛肉面最好之处就是工序少,每天做好一锅汤便可,切牛肉不难,腌制更加简单,顾客下单后用牛骨汤把牛肉烫熟浇在粉面上,可以做到一分钟一碗出品!
牛肉、牛杂火锅
如果要做火锅模式,建议最好两种搭配起来做,其实也和不少网友聊过这种模式,但从我角度说,并不希望大家做,虽然要求技术不算高,但季节性太强,起码有半年是亏本或持平的,我曾在之前文章中说过明年想自己经营一家牛肉火锅店,其实我看重的就是那半年休息时间,但大家不要理会汤师傅这种想法,也不要参考,毕竟我是打算寻找那么点寄托,做半年、玩半年的心态,这个不适合大家的!利润而言这个是最强的,但开店成本也相对较高,做不到十多张桌子的店面最好别考虑。
最后总结一下吧,其实要想从事牛系列这个行业,首先要做的还是把技术先搞好,从牛骨汤开始下手,可能你们也烦汤师傅的这种无休止啰嗦,但我的出发点真的是希望大家都能赚钱!如果看了汤师傅文章,学了汤师傅技术,到头来出不了好味道,赚不到钱,那我花那么多心思在这还有什么意义?
(这几天外出走朋友,舟车劳顿,写作时间紧凑,以至于文章有些细节不能详述,大家如有不明白之处请提出来!)
< class="pgc-img">>居成都闹市,却是街边大排档既视感,27张餐桌全部外摆;
主打鲜牛杂火锅,自助模式39元/位,近百种菜品,顾客可以随便吃。
到底是真豪横还是赔本赚吆喝?牛杂自助火锅是不是个好赛道?餐见君实地探店,带你一看究竟!
在成都街头,说火锅店挨店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就在餐见君出差入住的酒店楼下,火锅、串串、美蛙鱼头就有好几家。
引起餐见君注意的,便是一家牛杂自助火锅,环顾周边就属他家装修最简陋(基本没装修),但却生意最好,20多张桌子全部坐满了人。好奇之下,餐见君进去落了座。
39元/客,近百种SKU,
真豪横还是赔本赚吆喝?
这家店就是临近成都东站、凯德广场,背靠一片居民区的某鲜牛杂自助火锅。
据店员介绍,该火锅品牌在成都有四家门店,餐见君所在的店是去年11月开的,距今不过4个多月。
仔细看下图,门头设计?装修风格?不存在的。这真的就是“简易棚”,白炽灯就是吊顶,满满的街边大排档既视感。
▲简陋的大棚
27张餐桌全都外摆。店内目测20平上下,分为厨房操作区和自助选菜区,服务员多是阿姨,有七八名。
在当晚的就餐高峰期,店内红锅沸腾,人头攒动,选菜区甚至有点转不开身。
1
主打鲜牛杂,自助39元/位
鲜牛杂的成本并不便宜,一般的火锅店只一个牛杂锅底,价格也在八九十元左右。这家主打鲜牛杂的火锅店竟然只要39元/位,餐见君的第一反应就是“实惠”。
▲39元/客的招牌极其显眼
但心中不免疑惑,这家火锅店到底是真豪横还是赔本赚吆喝?暂时卖个关子,下面再来解释。
2
近百种SKU,不止鲜牛杂还有卤味、甜品
这家店没有菜单,全部菜品都是分类码好之后摆放的。餐见君特地数了一下,涮菜类有64个,包括各种鲜牛杂、鸭肠、菌菇、豆制品、丸子、蔬菜等;
其他可直接食用的菜品有近30个,包括现卤牛大骨、卤排骨、小酥肉、甜品、水果、凉菜等,总共近百种SKU,菜品非常丰富。
▲近百种SKU,菜品丰富
一般来说,牛杂是男性的最爱,喝酒吃肉,和几个哥们谈天入地是店内最常见的场景。但这家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细心地考虑到了女性和孩子,推出了蛋挞、蒸糕等甜点,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3
套路营销:锅底小料额外收费
结账之前,担心老板赔钱,结账之后,明白老板的营销套路。
这里来解释一下刚才卖的关子,真实情况是这样的:39元/客没错,但锅底收费,如鸳鸯锅39元;小料6元/位;一次性餐具1元/位。
因为是自助火锅,没有菜单。锅底小料是否收费,老板不会主动告知。吃完结账时才知晓。
最后,餐见君三人吃下来总共花费177元,平均客单价近60元。
▲实际客单价近60元
这么一看,客单价并不算很低。不得不说,火锅老板在菜单、招牌上突出了39元/客这一噱头十足的信息,却把吃火锅的“刚需配套设施”——锅底、味碟、餐具“按下不表”,以此成功吸引大量食客,着实高明。
准备结账时,服务员告知我们店内有其他优惠活动:“五星好评 + 拍照=锅底减钱”或“集赞=锅底减钱”,直接上图:
▲优惠活动
活动共分四种,越往下优惠力度越大,四种活动可满足不同类型食客的需求。
来这里吃火锅的人,大都对价格敏感。对食客来说,动动手指,拍拍照,再给个五星好评,或者发个朋友圈集赞,一顿鲜牛杂火锅就能减少29~49元,客单价骤降至50元以下,实惠不少。
与此同时,店家不仅收获了好评,而且能通过食客的朋友圈迅速打开知名度,吸引流量,可谓是皆大欢喜。
值得注意的是,该火锅品牌走的是加盟模式。鲜牛杂+自助、39元/客的噱头、好评或集赞减免锅底。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能为店面带来生意,还能吸引新的加盟者。
4
服务一般、菜品品质有待考究
平心而论,餐见君所去的这家鲜牛杂自助火锅店,口味一般(当然,这只是餐见君个人感受),菜品虽有分类但看起来杂乱。
比起它的“鲜”字,“39元/客”的营销噱头反倒更能让人记住。
体验也一般。大排档的环境略显简陋,尤其是在不参加好评减免锅底活动,实际客单价近60元的情况下,至少在就餐环境上有更多其他选择。
▲大众点评上部分网友的吐槽
一些食客对所谓的优惠活动根本不在意,也可能是店家宣传不到位,总之,他们在大众点评上直接给出了差评,虽然这是少数,但也反映出一些事实,值得火锅老板思考。
风口之下
“牛杂+自助”模式行得通吗?
近两年,牛杂火锅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其中,红油锅底、口味偏重的川渝系牛杂火锅风头最盛。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新增300多家,2020年,新增500多家,一时间,牛杂火锅细分赛道涌入了不少品牌。
从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来看:牛杂火锅的客单价集中在35元~75元之间;核心菜品牛杂的销售方式有称重式的,有拼盘套餐的,还有自助餐式的;
牛杂火锅的价格亲民,牛肚、百叶、牛舌、牛肝、牛大骨等菜品价值感高,性价比优势不言而喻,很是契合疫情后的消费需求。
不论是踩在了“下沉市场”的风口,还是自我融合创新,牛杂火锅确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就目前而言,在牛杂火锅赛道中,称重式的和拼盘套餐式的更多一些。
在大众点评的“成都牛杂火锅菜品榜”上,排名第一的就是称重式的牛杂火锅,该店获得了721个推荐,客单价56元/人,口味、环境、服务、食材的评价均在4.2分以上。
而“牛杂+自助”模式的火锅品牌虽然数量较少,且开店时间大都不超过半年,但不失为一个有潜力的创新模式。
第一,自助火锅意味着价格已被锁定,消费者可以吃遍所有菜品,吃得越多,吃得越尽兴,满足感就越强,进而就可以带来复购和口碑。
第二,自助火锅意味着菜品自取,省去了点菜、上菜等环节,可有效减少等待时间,提升店面坪效。
列数种种优势的同时。餐见君认为,火锅老板们在赛道创新、模式创新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最本质的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
牛杂自助火锅还是一个晚辈后生,在发挥模式优势的同时,仍需做好基本功,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市场野蛮生长,仍需自我革新。
最后,你是否看好牛杂自助火锅赛道?欢迎留言。
< class="pgc-img">>州某社区,一家开了五六年的牛杂火锅店,终于顶不住,关门歇业。
由于与老板“老吴”熟识,火锅餐见遂做采访,希望给更多餐饮人带去一些启示。
第 1646 期
文 | 张冬
2015年:70多平的酸菜鱼店入局
两个人一天能卖四五千
老吴之前做酸菜鱼,开在郑州某大学附近,那是2015年的事。
彼时的生意很红火,老吴两口子看着一家70多平的店,挣得不多,但维持生计尚可,做酸菜鱼比较简单,主要是调料得够味,鱼都是菜市场的老伙计提供的,那边负责宰杀处理干净,有时不忙,也会按照老吴给的标准,细细切成片,送到门店。
老吴的酸菜鱼馆子,有点快餐的意思,通常是几位顾客来了,点一份酸菜鱼,配点米饭吃,由于出餐速度快,不影响上班、上课,附近的居民、上班族和学生,都爱来吃。
◎图源网络,示意图,图文无关
店里没有别的菜,酸菜鱼也只分草鱼和黑鱼两种,每种都有大小之分,最便宜的小份草鱼不过38元,最贵的大份黑鱼,也才88元。
如果顾客怕不够吃,可以加菜进去,诸如鱼片、金针菇、豆腐、牛肉卷之类,老吴在后厨给烫好,当着顾客面加进盘中。
如果想喝酒的话,就几样寻常小凉菜和几款卤味,不过,卤味不是天天有,太忙或者太累,两口子就不卤了。
就这么个店,每天能翻台两三次,营业额可到4000元左右,有时候还能破5000。
◎图源网络,示意图,图文无关
每晚打烊后,老婆总会在后厨边唠叨边收拾,他则捧着个大茶杯坐在店门口,望着霓虹闪烁的街道、望着漫天星辉、望着红男绿女们,心中总会升起一阵幸福感。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老吴的店能火,就靠真材实料。
酸菜和大米来自东北、调料现炒、鱼都鲜活,那时的人们,对场景、服务什么的要求不多,再说,去这样的小店就餐,要啥环境和服务。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酸菜鱼彼时正在风口期,全国的酸菜鱼门店都在急速扩张。
品类在高速增长,谁在风口上,谁就能飞。
◎图源网络,示意图,图文无关
当然,老吴不知道这些,因为他每天琢磨的是,怎么把菜做好。
2016年的一天,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人进了店,与吴妻交谈一番后,从随身的斜挎包里拿出一包东西,很有礼貌地说,这是我们的产品,您可以试试。
在后厨忙活完的老吴见了,心生嘀咕,做酸菜鱼的,还有这种料包?
按照老吴的认知,酸菜必须现炒现做,用独门调料配比才够味,这么一整,所有的酸菜鱼店都一样,还有什么意思。
但老吴还是拿起这份料包,按照上面的配比说明做了一份,两口子一尝,大吃一惊,味道比店内所卖更加味美,且鱼肉变得滑嫩异常。
老吴害怕了,一旦这玩意儿流行起来,对自己门店绝对是个致命打击,但老吴没想到,供应链的流行,打击的绝不只是单店这么简单。
这些年来,老吴两口子攒下些钱,孩子大了,有房有工作,也花不着他们的,不时还给他们钱,这让两口子毫无经济负担。
于是,老吴给妻子商量,咱们不做酸菜鱼了吧,卖火锅去,卖价高,才有钱赚,再说,火锅不用动火,把菜洗好给人端上就成。
两口子并无做火锅的经验,保险起见,两人还分别去了不同的火锅店打工,老吴做了一个月的后厨,妻子做了半个月的洗碗工和半个月的传菜员。
2018年,老吴的火锅店开业了,面积120平,两口子上阵,又请了两个服务员,负责打扫卫生、刷碗之类的杂活,还请了两个钟点工,预备晚上来帮忙。
◎牛杂火锅,示意图,图文无关
老吴的火锅生意不错,一开业就门庭若市,午间人不多,但一到晚上就爆,10张桌子加12张外摆,每晚都能卖出30桌以上,桌均260元左右,一晚上能卖小一万。
人还得往高处走,老吴想。
2019年:他拒绝了来加盟的人
“火锅来钱快,但没啥好吃的”
老吴的牛杂火锅店,跟现在的流行的,没什么区别。
将牛杂分类洗好、切好,整齐码在洁净的不锈钢铁盘里,放在进门的柜台处,一望而知的新鲜是“门里招牌”。
牛杂论斤称,不同部位、价钱不同,像牛脸、牛肺、牛肝比较便宜,牛肠、牛肚、牛百叶和鲜牛肉就贵些,顾客拿着托盘自己加,吴妻称重下单,老吴则在后厨备锅。
锅底三个口味,辣锅、骨汤和菌汤,也有想吃番茄味儿的顾客,但很少,老吴就没上。
菜单上的SKU都是“大通货”,诸如蔬菜、丸子、菌菇、豆制品之类,但利润很高,像一盒三色腐竹,成本5元,售价12元;一份茼蒿,成本3元,卖10元;
锅底的利润也很可观,红锅成本是8元,卖28元;清汤和菌汤成本是3元,卖16元,鸳鸯锅成本6元左右,卖22元。
牛杂基本是微利了,老吴说,就是走个量,50%毛利都不到。
◎牛杂火锅,示意图,图文无关
老吴很聪明,知道该在哪儿下刀子,该在哪儿松口子。
凭借着新鲜、好吃、平民化,老吴的生意越来越好,吴妻常给丈夫抱怨:“知道现在情况,当初就该租个大点的地方。”
老吴则嘿嘿一笑不接腔,心说,有多大饭量,用多大碗,再大的店,你能照顾得了嘛?
在老吴看来,从70平跳到120平,已是质的飞跃。
对于自家产品,老吴并不自信,蔬菜菌菇不提,锅底一直不太满意,中间联络过几个厂家,但寄来的底料,总是差点意思,老吴有时候都想自己炒底料了,又一琢磨,比较麻烦,就作了罢。
彼时的火锅业态逐渐起势,见老吴家生意好,附近也开了几家,有的是鱼火锅、有的是鸡火锅、也有重庆火锅、虾火锅、串串之类,开业时确实红火一阵,过几个月便悄无声息了,再后来,就陆续搬走了,城头的霸王旗经常变幻,城中百姓还是那些,都很安居乐业。
2019年时,有两个人找到老吴,表示想加盟他的品牌,去河南某地级市开店,而且准备一次多开几家,此次来,就是问问加盟费的事,以及后期如何做。
两个年轻人态度诚恳,真心想入行,但老吴拒绝了,他认为,火锅就是料水煮食材,没啥技术含量,未来很容易被淘汰,他不想害了他们。
年轻人出每店5万元加盟费,总共开3家,共计15万,只要老吴点头,马上钱到账,老吴心念动了几动,还是没松口,两人只好失望而去。
吴妻骂他是憨子,送上门的钱都不要,老吴却说,这事,伤阴德。
吴妻是个烧香拜佛之人,一听这话,就没再言语;中间有不少人陆陆续续找老吴谈加盟、谈合作,都被老吴一一婉拒。
转眼来到2019年,这年跟过去没什么不同,人们照样吃喝,夜晚的灯火依旧温馨、天上的星光依旧迷人,忙完一阵后,老吴就会把后厨交给他侄子,自己则拿着大水杯,搬个小凳子坐门口,去感受人声鼎沸的烟火气。
现在看来,老吴的门店能火,一方面在于菜品新鲜锅底好吃,一方面是半自助的点餐模式,提升了效率,老吴曾说,顾客点餐,十五分钟之内基本能全部上齐;
还有就是极简的SKU,菜单上始终保持四五十款产品,菜单一次打印1000张,用完就调整菜单,上架几款新品,替换掉卖得不好的,以牛杂、牛肉为主打,且便宜,给人以高性价比体验。
?◎图源网络,示意图,图文无关
年底时,疫情来袭,将老吴打个措手不及,吴妻慌了,劝老吴,要不咱们关门吧,疫情过去再开,反正我们的积蓄也能维持生活开销,去乡下避一段时间,房租赔就赔吧,也没几个钱。
老吴摇摇头,他搞不清为什么要留下,隐隐觉得,有个很好的机会在等着他。
2023年:5月急转直下
他跟很多人一样,什么都没做,却错了
疫情一来,郑州停了三四个月,一解封,顿时恢复如初,老吴的生意几乎不受影响,营业额一如往常,反倒是隔壁几家餐馆,不知何故,都关了门。
竞争对手一少,老吴的生意更盛,虽然隔壁来来回回换了几波餐饮老板,但老吴的2020整体是挣钱的;
到了2021年,一入夏,老吴就发现有些不对头了,来的人少很多,常来的老主顾也几个月没来了,720大水后,又赶上疫情,到10月解封,老吴生意更差了,营业额只有之前的6成,而且老吴发现,那些不来的人,再也没有来过。
后来,老吴听顾客讲,郑州走了200多万人。
?◎图源网络,示意图,图文无关
那200多万人里,究竟有多少是老吴的顾客呢,他搞不清,也不想搞,脑中只有一个念头,他相信熬过疫情,一定会云开月明,生意会比之前更火爆。
他对妻子说,疫情一来,人们都在家待着,想出门吃饭,也不敢去,等到疫情后,他们会攒着一股劲儿到咱店里来。
你看,男人画饼,从不分年龄段。
2022年,老吴的店举步维艰,收支几乎持平,老吴依旧熬着,心想,只要不赔钱,就接着干。
彼时,各色供应链日渐增多,火锅店也增加更多,单从口味上讲,于大多数顾客而言,区别并不大。
好容易熬到年底解封,一盘算,这年赔了三四万,但老吴始终相信,用不了多久,顾客就会像以往那样爆满的。
2023年初,老吴的火锅店确实爆满,两口子笑得合不拢嘴,老吴多次向老婆炫耀自己的高瞻远瞩,然而,一进5月,情况急转而下,一天也不来几桌人,老吴两口子慌了。
他们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忙时,吴妻就在街区溜达,看谁家生意好;看来看去,基本一个样。
此时,要是给老吴讲国家经济、讲餐饮环境、讲消费习惯、讲品类分化,老吴大概率听不懂,更不会认同,因为他执意认为,消费者手里没钱了,不敢、不舍得出来消费了,等挣到钱,一定还会来。
如果用当下的眼光来看他的想法,无疑出了很大的问题。
既然顾客手里没啥钱,那就降价吧,再说,隔壁饭店都往下调价了。
?◎火锅大降价,示意图,图文无关
调菜单、调美团、上套餐,人均70的牛杂火锅,调到了60元左右,老吴本以为降了价,就会门庭若市,哪知依旧门前冷落鞍马稀。
事态的发展,超出了老吴的认知,干了二十年餐饮,他从未目睹过如此怪现状。
往日的繁华时光常出现在他梦里,梦里充满喧哗与骚动,客人举杯换盏,天上星光迷人。
每个月都赔钱,是老吴的日常,人手也用不了这么多,便辞去几个;老吴每天都会打开美团、大众点评,去看一些新开的店,看一些老店的玩法,收获并不大。
对于各种花里胡哨的场景、甜饮品,老吴嗤之以鼻,他觉得,顾客来店,就是吃菜、吃锅底的,搞这么多复杂的东西,谁还吃火锅?
然而,不断下降的营业额,逐渐攻破老吴的心理防线,每天三四桌顾客,让老吴绝望得想撞墙。
惶惶不可终日中,老吴的火锅店来到秋天,天气转寒后,确实好一些,但远不及预期。
吴妻跟丈夫商量,如果再有加盟的人来,咱们就放,能挣多少算多少。
老吴内心苦笑,这个烫手的山芋,估计转都转不出去,放哪门子加盟!
门前的树叶,黄了绿绿了黄,隔壁的餐厅换了一茬又一茬,老吴的生意还是没有起色。
其实,正是餐厅没变化,客流才没变化。老吴想不通这些。
当然,我们无法用上帝的视角去看众生,身处棋局之中,皆不自知,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将帅”,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大多数,充其量只是个“卒”,甚至有些“卒”还没“过河”,就被干掉了。
?◎关门,示意图,图文无关
冬天的日子稍微好过一些,收支近乎平衡,老吴的心血虽未毁于一旦,但对于这个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孩子”,老吴第一次动了放弃的念头。
2024年6月份,赔了十几万的老吴再也支撑不住,挂出转让信息:转让费,2万块。
一个月后,仍无人问津,再这么拖下去也没啥意义,该卖的卖,该留的留,前厅后厨打包卖,收购者噼里啪啦摁着刺耳的计算器——不到7000块钱。
关店那天,老吴的妻子哭了很久。
故事最后
再见时,老吴与妻子在一个夜市摊上,卖些烤串、炸货之类的吃食,生意凑合,能顾住二人吃喝。
不忙时,老吴仍会拿着大水杯,坐在摊前的小马扎上,去看五光十色的人群和街区;天上的星光,依旧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