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大家的处境都一样,就看你怎么应对了。”茶是一枝花泡茶店创始人薛勇敏坦言。2020年的2、3月对于很多企业和商家来说,疫情成了他们创业路上的拦路虎、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梦魇……
对于那些还准备继续营业、共度时艰的老板和商家来说,他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如何自救。
1 “云上嗨翻五角场”掀开序幕
4月8日,杨浦区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的“云上嗨翻五角场”——杨浦区网络营销节活动。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推进模式,利用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IPTV等开展线上促销。
活动开启后,杨浦区内各主要商业企业共同发力,宣传杨浦商业人文环境,提升杨浦休闲购物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其中,东方电视购物举办“春暖花又开,守护齐陪伴——东方购物16周年庆”活动;京东到家平台开展“4.25百城万店大促活动”;万达广场推出线上“爱可以迟到,但从不缺席”活动;百联又一城推出“春暖行动”利用百联通小程序下红包雨;悠迈生活广场推出“春日犒赏季”云店惠活动;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上线拼多多……
值得一提的是,将总部设在杨浦的互联网二次元“弄潮儿”哔哩哔哩邀请UP主制作“宣传五角场商圈、宣传杨浦购物”的宣传视频,以年轻人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号召广大网民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市场回暖;时尚潮人分享生活方式的“小红书”则计划邀请网红博主编写发布宣传杨浦商业人文环境的微博,提升杨浦购物、杨浦旅游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
2 线上引流线下 收获阶段性成果
在前期多个平台宣传及引导之下,杨浦区内商业模式发生了悄然变化。“如果说五角场以前是纯线下实体店模式,那经过我们之前的宣传,现在已然成为‘线上引流线下’的新模式。”杨浦区商务委副主任俞丹秋表示。
俞丹秋告诉记者,经过调研统计,现时五角场商圈周末总人流基本已接近往年相同水准。“万达、百联又一城、合生汇、苏宁、悠迈几大商场的顾客,正在不断回归。”俞丹秋介绍说:“比如爱回收与合生汇的积分兑换活动,起初担心无人问津,没想到空前成功。”据了解,合生汇会员通过小程序换取加价券,即可在回收价满150元加价8元、满800元加价30元。活动一经推出,加价券很快便一抢而空。
大胆的尝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也给了杨浦一众商家更多信心,纷纷拿出更有诚意的促销力度回馈顾客。这其中,实体商业牵头b站、 小红书等新型电商开创了类似“线上种草、线下拔草”的新模式引人关注。“b站的用户通过b站购票平台线上获得实体商家优惠券,促使人员到线下消费。“俞丹秋介绍道。
此外,今年是“京东到家”五周年庆,经过前期“鏖战”,4月15日也已取得段性成果:覆盖率创新高,首次覆盖全国超过700个县区市;4.5-4.12期间,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130%。其中,三四线城市消费金额同比去年增长6.2倍;手机销售额环比1月涨了3.4倍。46个城市的用户体验“1小时到手”华为P40新机;大牌云集京东到家直播间。4.5、4.11两场直播累计销售额近200万,累计观看人次近50万。
与此同时,4月15日上海国际时尚中心于园区精品仓B221商铺进行了首次服装品牌淘宝直播的尝试。在总计用时5.5个小时的时间城,销售额破10万元+,客单价250元,观看量64,004次,进店率8.3%,转化率7.4%,订单数1,085,总计上架商品66款。“整体销售情况达到预期。通过此次淘宝直播的尝试,实现了O2O形式的线上线下联动销售,通过直播的形式对产品卖点进行充分展示和营销,做到了货品、场景和线上流量紧密链接,使商品不局限于线下场地的物理空间限制,直接拉动了销售。” 杨浦区商务委副主任俞丹秋解释道。
3 连锁企业挖潜外卖
作为杭帮菜代表之一的新白鹿餐厅,在上海有着9家门店,外卖销量也长期占据外卖平台销量榜前三的位置。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之前的繁华光景变得支离破碎。
“疫情发生以后,整个2月我们都没有做堂食生意。”新白鹿董事长周董说:“疫情让我们背负了沉重的压力,门店租金、员工工资还得照付。”
还好当时政府的一纸减免租金政策,让处于水深火然中的众多企业缓了一口气。但周董此时已意识到,减租只能救新白鹿于一时,要脱离危机,必须行动起来。
新白鹿店堂
随后,新白鹿召集上海各门店的员工陆续复工。经过企业内部磋商,决定在外卖上发力。“外卖一直是我们的强项,有潜力可挖。”周董介绍道。
随着2月下旬上海不少企业的陆续复工,一时用餐成为了难题。“当时马路上都没几个人,更别提餐厅开门了。”周董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而新白鹿恰恰是找准了这个时机。
在杨浦区商务委多方位宣传下,当时杨浦区设立了一份疫情期间的“餐饮白名单”,专供企业团餐服务。靠着新白鹿的良好口碑,团餐一经上线便受到了众多复工企业的关注。“基本上每家店每天都有100多份的团餐订单,这也间接带动了外卖销量,一时间盘活了生意。”周董说道。
在外卖策略上,新白鹿潜心钻研出了七字真言:降价提量、档次多。“我们套餐的档次很多,从25元到45元。一般自己点的话25元就不错了,商务宴请的话点45元已经很好了。”周董介绍道。
新白鹿招牌菜——糖醋里脊
现时,新白鹿的生意已恢复到非疫情期间的60%左右。其中,外卖占到了80%。在新白鹿董事长周董看来,这次疫情不但改变了很多商家的命运,也改变了不少人的消费习惯。“以前从来不叫外卖的都开始叫外卖了。”“目前我们暂时缓了口气,真正的考验还没开始。”周董认为下半年才是很多企业商家的关键时期。
4 创新迎来拐点
三年前,人到中年的薛勇敏(以下简称老薛)突发奇想般的开了一家店。老薛此前做过报社编辑、开过广告公司,不可谓职场经验不丰富。但对于开店做老板,老薛却显得很豁达,“当时没考虑那么多,如果真的开了几个月关门了,也算一段很特别的经历。”老薛笑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茶是一枝花 泡茶店”永康路店
本着对日式茶道的情有独钟,老薛的“茶是一枝花泡茶店”就此诞生。店址选在了当时百废待兴的永康路。用老薛的话来说,当时永康路有20多个店铺供自己选择,并不像之后那样“一铺难求”。店开出后的几个月,老薛的店成为了上海第一代“网红店”。“我们店当时绝对算得上永康路‘网红一哥’,把整条路的生意都带起来了。”回忆起自己第一家店,老薛还显得很兴奋。随后的两年时间里,老薛先后开出了第二、第三家店。
记者问老薛“茶是一枝花泡茶店”的成功秘诀在哪?老薛只说了两个字:创新。也正是靠着创新,老薛三家店在疫情期间的总业绩逐步回暖,现时基本已恢复到非疫情期间的水平。
“面对疫情,大家的处境都一样,就看你怎么应对了。”老薛告诉记者,本来这个春节准备大干一场,进了不少原料,留下了大部分员工,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老薛的计划。
“茶是一枝花 泡茶店”大学路店
面临着三家店每月的高额房租和员工工资,老薛没有慌,很快开通了微信小程序和外卖平台,做起了外卖。虽然他认为自己家的饮品不适合外卖,但为了活下去也必须试一下。结果也如老薛所料,销售并不理想,“我家的饮品确实不适合做外卖,太影响体验感了。”老薛告诉记者。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薛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暖心投喂医护人员的推送,老薛心想:不如我也创新一款饮品送给医护人员,为他们加加油吧。
很快,老薛便创造出了一款名为“滚蛋吧,病毒菌”的饮品。送去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我正好有很多朋友在华山医院,我也跟他们说如果看到张医生(张文宏)也给他一杯,虽然我知道他很忙。”老薛回忆道。
“医护特饮”——“滚蛋吧,病毒菌”
后来,老薛通过一个朋友得知,张医生真的喝到了“滚蛋吧,病毒菌”,并对口味和名字都给了很高的评价。一时间,“滚蛋吧,病毒菌”成为了“医护特饮”,上海众多医院的医护人员都点名要这杯“医护特饮”。这也间接带动了店里生意,不少顾客都冲着张医生同款饮品而来。
BFC新店
最近,老薛在外滩BFC的店刚开业。和前两家店不同,BFC店主打外卖饮品。老薛认为只有不断创新、练好内功,才能迎来拐点,实现自救。
5 高科技平台助力生意回暖
Rosa&más花艺生活馆
Rosa&más花艺生活馆,大学路沿街的一家花店,窗明几净的大幅落地窗、花样繁多的各色花卉,是大多数人对它的第一印象。然而,在年前才完成全部装修开门营业的Rosa&más花艺生活馆却迎面撞上了疫情,可谓命运多舛。“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了。”老板娘徐小明笑着形容当时的心情。
Rosa&más花艺生活馆一角
徐小明告诉记者,自己的花店在年前开始试营业。“当时疫情还没爆发,生意还是不错的。后来疫情开始爆发,基本就没顾客来了。”两个月前的那些画面还深深烙印在徐小明的记忆中。
“商米”平台
刚开的新店就遇上这样的事,徐小明不甘心。她投了大价钱做线上平台推广,但收效甚微。好在此时杨浦区创智天地一家科技公司雪中送炭,送来了一套名为“商米”平台的高科技产品。“它是一套收银设备,利用AI摄像头可以实现智能监控,比如客人进店多久,在哪个品种停留时间比较长等等,能了解到顾客的消费习惯。”徐小明介绍道。
自这套系统投入使用后,花店的生意逐步回暖。“这个月顾客明显比上个月多了,销售额也逐步增加。”徐小明说道。生意虽有回暖,但因为花店的特殊性,卖不出去的花就等于损耗。截止到目前,徐小明的花店还处于亏损状态,但她有信心可以撑过去,“疫情终会过去,生意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特殊时期,如何在危机中寻找商机成了一门大学问。记者走访后发现,无论是线上线下联动销售,还是中小企业商家的闭门修炼都值得学习。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才能渡过眼下难关。
来餐饮品牌水土不服接连败走
记者 诸逸文
在萍水西街一栋叫U盘时代的写字楼上班的鲁先生,至今还记得在铜锣湾街头“撞”到翠华茶餐厅时的场景。深夜的航班到香港公干,饥肠辘辘的他看到了这家24小时营业的茶餐厅。一碗鱼蛋粉一杯冻奶茶,五十几块港币。鲁先生说,对于当时杭州的物价来说不算便宜,但是24小时营业这点令他记忆很深,到了凌晨两点茶餐厅里还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2013年9月8日,城西银泰城作为城西板块体量最大的综合体开业,当日客流量就超过了15万。从早上9点起,城西银泰周围的道路就几近瘫痪,到了晚上八点,丰潭路依旧在堵车。开业第二天,鲁先生去翠华吃饭,他回忆说,其他商家都有低至五折的开业活动,但是翠华没有,他却依旧排了一个小时的长队才总算坐下来吃到了翠华。
首次进军杭州的翠华成为了吃货们的聚焦点。这家翠华面积超大,有独立的进出口,占地13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同时,也在各大论坛引起了吃货们的热议,有的说比香港定价贵,有的说口味与上海的有差异。
作为办公楼附近的就餐选择之一,鲁先生还是会时不时地去一下翠华,打包一个猪仔包或者吃一碗海南鸡饭。正因为是熟客,鲁先生也见证了翠华生意的起落,和品质的日渐下滑。
三年后的8月,翠华在餐厅门口张贴了一张偌大的告示,上面写着:亲爱的顾客,为了配合集团的营运发展,本店将于8月28日晚上22:00郑重和您说声“再见”。“再见”不是告别,而是约定再次相见。
翠华于2012年上市成为“香港茶餐厅第一股”。如今悄悄撤出杭州。
租约到期翠华餐厅撤离杭州 说好的24小时营业从未实现过
“这家餐厅是带着光环开到杭州的。”一位资深餐饮从业人员说道。
从1990年开始,翠华就陆续在铜锣湾、佐敦、荃湾及中环等人口稠密而人流高度集中的地区开设餐厅。这些地区所处位置优越,在提高翠华效益的同时也加强了翠华的品牌形象。
中环的翠华餐厅是个代表,由于邻近兰桂坊,24小时经营是其一大亮点,更成为了不少香港人眼中的潮流餐厅。不只如此,中环的翠华也成为了香港文化的代名词,也是游客到香港必去体验的地标之一,类似于杭州的楼外楼、知味观。
在2013年进军杭州时,翠华就很重视杭州市场,甚至在选址的时候特别选了城西银泰的沿街铺位,原因只有一个:方便开夜宵,不跟着商场的营业时间走,可以自行延长营业时间。在总部的经营理念中,茶餐厅就应该是24小时营业的,从早餐的粥开始到中餐的饭晚餐的面夜宵的粉,都能时时刻刻给消费者提供热乎的食物。
一位从业十年的餐饮记者是这样跟我说的:翠华的总经理亲自到杭州,请我喝了一杯奶茶,并给我讲述翠华集团的品质控制和管理,作为董事会的成员之一,她说,作为成熟的餐饮集团,杭州的翠华食物口味与香港几乎没有区别,就连你在杭州点的一盘菜心,都是从上海总部发货运到杭州的,每一根菜心的长度都差不多,这样出品才会好看,口感也一致,不然咬下去有的老有的硬。
可是,三年下来,并没有看到翠华有延长过营业时间,更别说24小时营业了。
翠华目前在香港的35家餐厅中,仍有5家餐厅是采取24小时营业制的。在杭州,翠华从前年开始,就在营业时间将二楼的区域暂时关闭。
银泰的工作人员说,因为租约到期,也没有续租的打算,餐厅就关门了。
外地餐饮巨头在杭州多水土不服
翠华的败走背后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日益上涨的各种成本,比如食材的成本、人工的成本和管理的成本。
翠华截至2016年3月31日止年度收益约18.68亿港元,同比增加约3.7%,年内溢利由去年同期1.576亿港元减少约54%,至7247.1万港元,基本每股盈利0.05港元,通过在食品准备过程中减少浪费食材,公司毛利率由69.6%增至71.3%。然而,纯利率由去年同期约8.8%下降至约3.9%。
事实上,翠华并不是第一个在杭州败走的外地品牌。不少上海品牌大张旗鼓地挺进杭州,最后都惨淡收场,比如同样身为上市公司的望湘园和丰收日集团。一个做的是湘菜,一个做的是上海墙门菜,虽然丰收日在进入杭州时创立了丰和日丽宁波海鲜,已经与外地市场有所区分,但是并未如几年前说的会在杭州扩张,目前也只有一家门店。还有像小辉哥也在不久前正式退出了杭州市场,辉哥火锅在上海名气很大,主打高端小火锅,可是杭州人民似乎并不买沪上品牌的账,口袋里的票子还是要算算清楚。
多个外地的餐饮从业人员表示,要把品牌开到杭州必须深思熟虑,而且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以外婆家、绿茶为首的杭州品牌在外地遍地开花,在餐饮圈吹起了一阵价廉物美的清风,人均50块就可以买到上千万的装修。像翠华这样人均100块的茶餐厅在杭州的确有不小的生存压力。此外,像西餐和轻餐也是时下杭州热门的种类,据悉Hard Rock也选在了杭州重返中国市场。加之翠华在宣传和活动方面也并没有特别花心思,就连杭州关店都没有在官方微信号上通知消费者。爱翠华的消费者只有静静期待翠华的华丽转型再入杭城了。
城西银泰商铺调整 增加轻餐比例
目前正值城西银泰开业三周年,商场正在进行品牌调整,未来在翠华的铺位上,可能会出现Hay家居和wagas餐厅。
Hay在丹麦有五家门店,在欧洲其他各地有六家。Hay亚洲地区首家零售店位于上海泰康路上。
发端于上海的沃歌斯(wagas)餐饮集团,成立于1999年,旗下现有多家咖啡和餐厅品牌,目前遍布中国大陆主要城市。沃歌斯现在全国拥有50余家门店,并正在向更多城市发展。
作为一家“好吃不等位”的轻食餐厅,沃歌斯在门店装修上大胆采用灰白等主色,木质桌椅贴合自然情调,凸显出品牌浓郁的“北欧风情”。值得一提的是,wagas倡导把制作厨房搬到了顾客眼前,以半开放的格局,将餐位和厨房置放于同一空间内,让顾客体验“家”的轻松环境。
从大众点评显示的数据来看,目前城西银泰的餐饮人均消费已经接近一百元。三年运营下来,像新白鹿、绿茶、弄堂里这些人均在60元左右,装修环境时尚的餐厅仍然是当红炸子鸡。鱼非鱼、臻货、胖哥俩这些时尚创意菜在好评度方面也名列前茅。
虽然城西银泰的铺位一直在进行微调,但是今年的调整力度是开业以来最大的。
商场的工作人员透露,当时以餐饮占比较大而闻名的商场打算从餐饮入手调整,从最初的69家大店餐饮调整到46家正餐和52家轻餐饮。工作人员表示,重装和升级的店铺达到50家,约占整体店铺的20%,大部分是服装零售业的品牌,翠华也在这次的调整中。同时关张的还有另一家茶餐厅西旺,曾经火爆一时的餐厅动手吧,还有一些冰淇淋甜品店。餐饮的整体比例,也从最初的25%,稍稍调低到了20%左右。
城西银泰招商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一轮调整的重心,放在了零售上。城西银泰会提升零售品牌档次,引入一些设计师品牌等,让大家有兴趣把钱花在购物上而非餐饮娱乐。江南布衣将把杭州旗舰店放在这里,男装女装一网打尽。最特别的是涵盖家居店,也就是JNBY HOME。
头条创作挑战赛#
普通上海人家晚餐-2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