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我们聊一个案例,这是北京的某一个“类快餐”的餐饮企业找我们做的股权咨询案例。故事背景:
这个企业的老板来自河北石家庄,大概将近 40 岁,一看就是很淳朴实在,按照他个人的介绍,他在北京打拼了十来年。从小家境比较贫寒,做厨师出身,后来自己慢慢创业,目前在北京开饭店开了有十年的时间,一共有六家店,有的开在相对繁华的地段,生意比较好大概八个月就可以回本。有的,开的相对偏僻一点,回报周期可能会长一点,但从整体而言是盈利的。并且在北京这个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客户消费群比较稳定。
现在碰到的问题是,面对餐饮行业竞争加剧,并且餐饮开始走 “ 产品主义 ” ,另外更多的饭店开始注重于内功的修炼,加上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些员工选择了离开。老板目前有些隐隐的担心,另外考虑到这么多员工有的跟着他打拼十年之久,非常敬业,他也想把股份与员工进行分享,让员工一起共享财富,这也是其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但是,他迫于没有方法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分才是最合适的。在了解到我们做股权业务后,就找到我们进行咨询。
根据该老板所讲述的情况,我和其沟通了以下几个问题:
1、每家店大概投入多少钱?
一般投入在 200 万左右,金额都差不多,多的有 200 多万,少的有 100 多万。总体可以按照 200 万来算。
2、各个店是否都盈利?
现在基本上都盈利,没有亏损的店,只不过盈利能力,略微会有一些差异。有的 8 个月至 1 年,有的一年半至两年可以回本。
3、员工的薪资都有哪些构成?
对于店长是工资加奖励,年终的时候再发个红包;对于员工的话基本也一样,工资加奖励,年终再发红包。
4、现在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1)现在很多同行都在做股权激励,我们也想尝试,想把企业变成员工创业的平台。现在最核心的是不知道该分给员工多少股份合适,究竟该分给员工 10% 还是 20% ,又或者是 30% 呢?这些我不太清楚。
(2)究竟该给哪些员工股份呢?是只给店长呢,还是说前厅和后厨都进行分配?我们大厅的服务人员要不要分?
(3)我们总部有很多跟着我多年的员工,这些员工要不要分配股权,如何来进行划分?分的时候财务要不要全部进行公开呢?
(4)如果我将股份分给员工,他们也是老板,我怎么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控呢?企业的品牌和他们有没有关系?入股之后我是否还可以将股份收回?员工入股时,股份的价格如何来确定?新店的话还好说,假如是老店的话如何进行确定呢?
(5)另外一个核心问题是,这些入股以后加入退股的话,我该退给他们多少钱合适呢?这个价格如何进行确定?店挣钱如何退,店亏钱又该如何退?
接下来我们就分享一下我们是如何和这位老板进行沟通设计股权激励方案的。
首先,我们把店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成熟的店,另外一类是新开的店。先来看新开的店如何来设计。
在新开店里边,我们按照店面的原始投资进行作价。比如一家店从选址、装修、购买设备到开业,直到企业产生盈利,前期的所有投资我们都称之为原始投资。测算下来一家店大概需要 200 万,制定的方案中有以下五个关键点:
1、允许店长入股 10% ,允许前厅和后厨各入股 6% 。同时,选出在公司服务 3 年以上的优秀的服务员限定 3 名,以加入先后顺序为准,让他们入股 2% 。按照 200 万计算 10% 就是 20 万,2% 就是 4 万元。根据现在公司的经营情况,入股基本上是一年就可以回本的,员工投 20 万元一年就可以赚回,这对于员工来说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这是入股的比例。
2、我们允许总部的人员入股,允许总部人员入到单店,并且设定了相应的指标,这是总部人员。
3、约定员工只有分红权没有管理权,同时约定人在股在人走股收和大家的想法是一样的。另外我们的区别点在于,我们设定了一个两年的时间,为什么要设定两年的时间呢?这是根据企业内部的情况,大家在一起开会讨论,因为毕竟是第一次搞改革,大家认为两年这个时间比较合理。也就是两年之后,如果继续入股股份就保留下来,如果离职或者不愿意入股则原价进行退还。
4、在方案里边谈到,每年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在考核指标之内按照股份进行分配。比如说,200 万在考核指标之内进行了股份按比例分配。如果超过部分,我们设计有相应的阶梯,比如说管理层占有相应的股份按照现在算下来是 10% 加上两个 6% 是 22% ,然后再加上三个 2% ,等于 28% 。我们只对管理层这部分,如果 200 万部分按照 28% 进行分配。如果超过,分配的比例进行上调,最高比例可达 40% 。体现了同股不同权的理念,即你入股比较少,但是如果你完成的业绩比较好,在分配的时候可以多进行分配。
5、为了以后调动店长的需要,我们做了一个补充。即 A 店如果效益比较好,B 店效益不好,A 店长要接受公司的调度,如果去 B 店的话一定要配合公司的整体工作方案。同时为了保证 A 店长的利益,约定假如 A 店一年的利润是 200 万,B 店一年利润 100 万,店长在 A 店占 10% 的股份,当他到 B 店去的时候,就把股份比例调整到 20% 。原来的出资额不变,但是股份进行加大。以此来保证 A 店长的利益,同时也保证公司整个管理的需要。
?以上是对于新开店的一个设计方案,对于老店如何进行设计呢?
考虑到店面的投资回报基本上是一年可以回本,公司老板出于对员工照顾的需要,再者考虑到员工跟随多年,并且老板也有房有车,大家都比较辛苦。所以,当我们提出溢价处理的时候,按照正常的溢价是五倍,最少要三倍。而出我们意料的是这个老板竟然采取没有溢价的方式。也就是利润是 200 万,那我企业就作价 200 万,对店里面的重要人员采取类似于新开店的入股方式。这样,让新店和老店保持持平。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启发。我们总结就是:
1、老板有多大的气量,多大的胸怀决定了老板能干成什么样的事。这也是我一直谈到的 《 道德经 》 中的一段话:“ 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可能有些朋友听了之后感觉不可思议,怎么老板这么傻,把这么多利润都分出去了。人与人都是将心比心的,老板傻,员工觉得占了便宜,当员工觉得占了便宜以后员工就会好好的干。所以,一年多以来,这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老板也非常开心。
2、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我们看到每个企业因为企业的文化不一样,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一样,股权激励方案就有所区别。所以,股权激励没有最好只有适合,适合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好的案例也可以提供给我们。下期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微信搜索公众号“小武合伙股权”获取更多股权激励案例分享
知乎上有人提问,想和朋友一起开店,后边怎样分钱才合理?
我的建议是,合伙开店的话,在前期把先把股权分配,以及各自的职责这些都说清楚,以免日后再生争端。
对一家餐饮店来说,股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股,一部分是干股。干股里边包括技术股,以及管理股。如果你们的目标不止是开一家店,而是要做品牌,后期要考虑吸纳资金进来的话,那应该再考虑预留一部分股份,为将来做融资用。技术股和管理股可以再做进一步的细分,一部分用于对技术合伙人和管理合伙人的付出的回报,另一部分用作对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的激励。
这样一来,关于餐饮店的股权划分就是这样的:
< class="pgc-img">>当然,以上只是个人建议。具体资金股,管理股,技术股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就要看具体的个人贡献大小了。
比如说你们做的这个项目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独特的技术,那么技术合伙人要占的技术股份就要多一点了,通常可以达到20%,有的甚至高达30%左右。
再比如这个项目如果产品属于大众化产品,主要依赖于管理和营销来推动,那么在管理股这块就可适当的多一点。
总之,股权的划分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人的贡献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合伙创业,前期不要嫌谈情伤感情,前期把丑话都说了,后边才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扯皮,因为后期扯皮才是真正的伤感情。
除此之外,关于股权这块还有几点建议:
1.股权最好不要平均,一定要有一个人占大头,要有决策权,股权平均的后果就是到最后谁说了都不算。
2.投资和经营最好分开。如果有股东只投资不参与经营,那么最好约定好投资者的权利和义务,尽可能让参与直接经营的人来做实际的决策,因为身处一线的人才最具有发言权,投资者要做的就是“疑人不信,信任不疑”
3.如果目标不是做大做连锁,单店的话投资人不要过多,投资人的数量尽可能保持单数,这样的话方便决策。
4.合伙合的不只是钱,还是人。尽可能找资源或者能力能够互补的人来合伙创业。比如说你是做管理的人,那就应该找个懂技术的人,再找个懂营销的人一起来合伙。这样才能优势互补,达到最佳的效果。
5.投资时一定要约定好退出的机制,创业就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事,在投资初期不要总想着赚了钱怎么分,还应该想到赔了钱了怎么善后,或者中途有人退出的话怎么保障事情还能继续往下走。创业不易,且行且珍惜。
最后,发一个福利,创业团队股权方案怎么搞?这里有70份股权分配协议,可供选择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