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一场轰动海内外的“打黑”行动,曾在重庆——这座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掀起过惊涛飓浪。
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月,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共抓获涉黑涉恶人员3193人,冻结、扣押、查封涉案资产21.746亿元。
当年被称为重庆“黑老大”的自然人马当,便是栽倒在这次“暴风骤雨”般的“清扫”之中。
2010年2月,马当因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卖淫罪,贩卖、运输毒品罪,行贿罪,故意伤害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赌博罪,虚报注册资本罪,单位行贿罪,非法拘禁罪等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
2013年1月25日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在裁定,将马当的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二十年、
除了“黑老大”的头衔,马当曾还有一个公开身份——重庆大正集团董事长。
在当年的重庆,尤其是在老城区市中心解放碑一带的“道上”,马当的名字更是可谓如雷贯耳。在解放碑旁的都市广场,这是当年重庆十大地标性建筑之一,便是马当名下的资产,而在距离都市广场几百米之外的重庆大世界酒店,亦同样归属于这位传奇人物。
花落花开,花开花落。
近十年的光阴弹指而过,解放碑商业圈繁华依旧,但对于马当而言,却早已物是人非。
正当当年的打黑风波与马当其人正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被人淡忘于重庆那飘着火锅麻辣味的街巷中时。
2019年9月26日,一家名为重庆新大正物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大正物业”)的IPO申请即将接受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向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门发起了最后的冲刺。
如今早已身陷囹圄近十年的马当,便是这家拟IPO企业的创始人。
作为当年的涉“黑”资产,这家原名重庆大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大正物业”)的企业曾是“黑老大”马当资本产业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虽然马当在其中的股权已经被国家没收后随之拍卖,但当年跟随马当一起出生入死创业的“兄弟”们,并未让有关股权旁落,在马当锒铛入狱之后,大正物业的“二当家”、马当曾经最为信任与亲密的下属——王宣继续扛起了振兴资产的大旗。
如今,马当刑期即将过半,在名称中加入“新”字,试图与过去涉黑有所切割的新大正物业,也正在等待着其成功上市“高光时刻”的来临。
1)马当的“一将功成“与”万骨枯”
据新大正物业的有关IPO申报材料显示,其前身重庆大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0月22日,由大正房地产与大正商场分别出资50万与100万设立。
大正房地产与大正商场的实际控制人便是马当。
2002年5月,大正商场与大正房地产将所持股份分别转让给了马当与王宣,其中马当持股51%,王宣持有其49%。
王宣便是现如今新大正物业的董事长兼实际控制人。
马当与王宣的关系,至少可以追溯到26年前的1993年。
斯时,刚刚通过关系从重庆当地某银行贷得第一桶金的马当准备在房地产行业大干一场,于是大正房地产公司应运而生,曾在重钢公司子弟一中任教的王宣便在此时加盟了这家刚刚成立的地产公司,并出任副总经理。
其后多年,王宣便始终以“副手”、“大正系”企业“二当家”的身份游走在马当和他的产业与人脉圈之中。
说到马当的发家史,重庆当地亦有不少传闻。
出生于1954年的马当,从小生长在朝天门码头附近的小胡同中,在这里居住的大多是长江航运的员工。马当的父亲便是是长江航运下属长江仪表厂的高级钳工。
从小,与同龄人相比,胆子颇大的马当便极有商业头脑。
其曾有一段在重庆远郊上山下乡当知青的岁月。他下乡的地方盛产黄连。每次下乡回来,马当都要从乡下带回黄连,悄悄在城里出售。这件事被察觉,马当因“投机倒把”受到严厉处分。后经他父亲多方寻求关系,终于马当被提前调回长江仪表厂。
回到仪表厂工作的马当似乎并没有收敛,他担任厂里的采购员,在计划经济时代,这让他成为很多关系网的节点。于是,在这个时期,他与仪表厂的领导开始赌钱,依靠工作的便利,结识了四川仪表总厂的一位邱姓厂长,为他日后的发展埋下伏笔。
上世纪80年代初,马当利用在仪表厂任采购员关系,拿到一些电视机的配额,转手出售,也由此,又因“投机倒把”而获罪。
出狱后自谋生路的马当因与早前结识的那位四川仪表邱姓厂长的关系,便在重庆代销川仪设备,不久又开了一个小加工厂帮四川仪表厂加工零件。
多年后,马当创建大正集团的时候,这位退休的邱厂长还被马当聘为顾问。
但马当的真正发家则源于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涉足房产。
1995年,其运作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便是位于重庆朝天门附近的大正商场。
虽然之前开小加工厂已经荷包渐丰,但要跨行房地产,马当的资金依然捉襟见肘。恰好赶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银根紧缩,从银行贷款就成为最大的难题。
多年的经营,在社会上已经混得八面玲珑的马立那时找到了一位新的女友,据说这个女友的舅舅则是重庆高检的一位领导,通过这人,马当认识了农业银行(3.470, 0.00, 0.00%)的高层,从农业银行贷到500万元,这也就成了马立和他的房产事业启动资金。
1998年,马当投资第二个商业地产项目便已经是当年重庆十大地标之称的重庆解放碑旁的都市广场。
接下来,有门道,脑子活的马当又贷款3亿元接手毗邻都市广场的重庆大世界酒店,该酒店本由港商建设,但港商撤资给了马当机会。
随后,马当便正式组建大正商场集团10多个全资企业,涉及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等。
而如今即将IPO的主角——新大正物业,便是诞生于此时。
在随后的十年时间中,深谙官商之道的马当游走在重庆黑、白两道间,一边有充足的财力物力供其挥霍打点,另一边有长袖善舞的社交手段,在“袍哥文化”颇受民间推崇的重庆当地,其很快就被视为一方土霸。
2000年前后,一位自然人陈明亮的出现,更加速更改了命运罗盘的走向。
陈明亮,比马当小三岁,在长江仪表厂的时候两人曾是工友。其后虽然认识多年,但是在马当离职后一直没有过多的来往。直到2000年,收购重庆大世界酒店后,借助旗下众多酒店、物业等资产,马当突然涉足当年兴盛的夜总会行业,成立了大世界云梦阁夜总会,由此开始涉足“黄赌毒”。
后来,有接近于马当的知情人称,马当涉足夜总会与陈明亮有直接的关系。
早在1989年,陈明亮便成立了他的第一个带有黑社会组织的娱乐场所,并且开始收罗着重庆街头的小混混为自己所用,在紧锣密鼓的招兵买马后,陈明亮插手了当时利润最为高的房地产事业。
2001年,因大世界酒店装修而重新与涉足装修产业的陈明亮再次相逢后,两人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入股在大世界搞夜总会,其中马当持股51%,其余的则是陈明亮等人持有,这便是在其后十年间“黑名”昭著的大世界云梦阁夜总会。
也从此时开始,马当作为正当商人的发展路径似乎就此终止。马当与陈明亮被重庆当地视为重庆最大的黑社会,而陈明亮被黑社会组织内部称为“大哥”,马当则被组织内称之为“马哥”。
根据后来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马当、陈明亮等人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组织多人多次卖淫,情节特别严重,组织内地私营企业主数十人到澳门赌博,非法获取兑码佣金(洗码费)共计港币58,813,035元;庇护贩毒行为,贩卖、运输毒品共计8886.8g;行贿国家工作人员,情节特别严重;对其组织成员的二次故意伤害致三人重伤的犯罪行为,进行庇护;为收回赌债,非法拘禁他人等等。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在马当涉足夜总会后不久的2003年,马当还发起成立了一家模特公司,名为重庆大正模特艺术有限公司。旗下,马当组建了一支名为大正时装的模特队,这也是重庆第一支专业模特队。
在一些重庆当地商人的记忆中,马当曾经常来往于京渝两地之间,与不少领导关系很好,而这只模特队也经常被邀来作陪。
在这家模特公司中,马当持股25%,而如今正申请IPO的新大正物业董事长王宣也同样以25%的持股比例与马当并列第一大股东。
2)二当家的“救赎”
马当“黑老大”的美梦,是在2009年6月初的一个下午被彻底破灭的。
当日正在与陈明亮等老搭子打牌的马当被重庆警方抓捕。一开始以为只是赌博等小事情,有“保护伞”在身的他们也没有在意,以为这一次也仅仅如以前多次般给个小小的警告而已,关几天就放出来了。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此后一段时间中震惊全国的重庆打黑事件正由此开始进入了高潮而轰轰烈烈蔓延开来。
马当入狱后,被判无期徒刑,资产全部没收。
一时间,其掌控的大正集团亦欲作鸟兽散。
此时,马当的得力下属王宣幸运逃过一劫,也使得大正物业得以继续保全。
2010年7月,据重庆联交所公告显示,在马当被判刑后,其被没收的资产被整体作价6.27亿元拍卖,其中便包括其所持的大正物业34.055%股权。
不过对于这一系列资产,因涉黑等敏感问题,一时间皆无人敢过问,多次挂牌皆未拍卖成功。
直到5年后的2015年8月,在王宣这位昔日的马当麾下得力“助手“的牵头和努力下,马当持有大正物业有关股权最终成功回归,王宣通过由自然人李茂顺、陈建华用竞拍的方式以4454.24万元的挂牌价格购得,其中3000万的资金为向大正物业拆借。
虽然马当对大正物业的名义持股为34.055%,但经过法院裁定,原马当持有34.055%股权中的9.055%系虚持,不属于其资产,故这部分持股比例实为25%。
按照这一挂牌价格,2015年8月,大正物业的估值则仅为1.78亿。
一年后的2016年6月,大正物业发起股份制改制,由此也拉开了其上市之路。
据此次新大正物业IPO申报稿显示,其计划发行1791万股,共计划投向企业信息化建设等五个项目,这五个项目所需资金约为4.994亿元。
从大正物业到改名新大正物业,一个“新”字,有重生的希冀,亦有革故之意。但对于在山城已经经营了十八年的大正物业集团的名字前冠之,则显然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别样用意。
名字可以冠“新”,但大正物业中的人却大多是旧人,其中更有股东为当年直接卷入马当这一“重庆最大黑社会”案的涉黑涉恶人员。
据新大正物业招股书(申报稿)显示,自然人唐炳生持有其50万股,为其第10大自然人股东。
在2010年重庆打黑中,唐炳生被认定为黑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者。据后来法院审理的有关案情显示,该团伙组织在经营云梦阁夜总会期间的全部凭证,皆被唐炳生在口头请示马当、陈明亮后,指使胡群尧、张伟英等人将凭证销毁,而大正商场52本账外账凭证,唐炳生于2008年1月29日向马当请示,也被其指使他人将凭证销毁。
若以新大正物业此次发行1791万股,欲融资4.994亿元计算,其如果IPO成行,其发行价则将在27.8元左右。按此计算,在不考虑二级市场溢价的前提下,唐炳生持有的50万股市值将近1500万。
2019年,距离“黑老大”马当入狱已过十年,从无期徒刑到二十年有期,再到不断获得的减刑机会,或许再过不了几年,其就将重归社会。
在许多港片中,曾不止一次用镜头记录下了当年叱咤江湖的黑帮老大出狱时场景:帮派数位小弟夹道迎接再次走上人生巅峰,或与当年的“手下重臣”们因利益问题撕破脸皮而江湖纷争再起,更或是“人走茶早凉”孤单叹息着“廉颇老矣”唏嘘回首往事而落寞收场。
或许那时,新大正物业应该已经成功上市,跻身于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之列了吧,昔日一起创业的追随者们,也亦满满收获了来自二级市场的资本溢价。
这不禁让人好奇,届时,等待着这位昔日重庆“黑老大”马当的又会是什么呢?
(责任编辑:赵金博)
源:红餐网
作者:陈漠
相比已出名的火锅、小面,火爆、大盘大碟,充满江湖气的重庆江湖菜,似乎更接近重庆这座城市的性格。近年,重庆江湖菜也出现了一些发展较好的品牌,它们正走向全国。
在多方的推动下,充满性格特点的江湖菜,很可能成为重庆餐饮的第三张名片。
< class="pgc-img">>如果要用一道菜来代表重庆,你会选什么?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火锅。
是的,这确实是重庆最出名的吃食,但相对没那么出名,以爆炒闻名、大盘大碟的重庆江湖菜,也许更能体现重庆耿直、豪爽、坚韧的城市性格。
< class="pgc-img">>重庆江湖,造就重庆江湖菜
什么是重庆江湖菜?《重庆江湖菜》的作者陈夏辉认为,江湖菜就是流行于民间的乡土菜、家常菜。
重庆江湖菜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雷开永则说,流传在重庆“江湖”的,就是重庆江湖菜。
< class="pgc-img">>那,什么是重庆“江湖”?
从先秦秦惠文王灭蜀后向蜀地移民,到近代著名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陪都移民,巴蜀大地曾经历了8次大型移民潮,汇聚了湖广、云贵、西北、沿海诸多省市,几乎大半个中国的血脉。
不断地“纳新”,让这里的人学会了包容、接纳、融合,也让这里的吃食形成了独特的复合口味。
“现在的江湖菜,其实是以川菜的味型为基础,融合了不同地方菜、民间菜的做法、食材,加上很多厨师不经意的创意,演变而来的。”雷开永说。
辣子鸡、璧山兔、椒麻鳝丝是爆炒,毛血旺、太安鱼、邮亭鲫鱼、酸菜鱼是水煮,耙牛肉、芋儿鸡、啤酒鸭是红烧、炖,“三蒸九扣”菜式中的许多菜品,至今还带有“老江湖菜”的痕迹……
< class="pgc-img">>所以江湖菜可以说是两湖、川陕,及其他区域地方菜,在巴渝汇聚、融合、传承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有人会觉得重庆江湖菜和湖南土菜,在技法、烹饪理念上都有互通之地。
清朝湖广填四川后,被两江(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的重庆,转型成了商贸城市,运输方面,除了线路固定的水路,陆路也大量出现。而由于重庆山高且多,盐茶古道大多只能穿行山间,一些甚至需要沿悬崖行进。
古道两边,一些大的休息点设置了茶水和便饭,脚夫们要赶路,爆炒类快下快出,炖菜那样能一做一大锅的吃食,便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既节约时间,食材也因重麻重辣而十分入味。
而这些小店的原料,也多是今天有什么做什么,不拘常法,有时候一道好菜,可能正来自师傅的灵光一现。
被称为重庆江湖菜鼻祖的璧山来凤鱼,就出自成渝古道上四大名驿之一的来凤驿,前些年在重庆大热的太安鱼,也来自盛产嘉陵江鲢鱼的川渝交通要道太安镇。
现在,重庆市面上的江湖菜,依然乡土气息浓郁,烧土灶,用粗碗,爆炒则快下快出,保证肉质爽嫩,口味多麻辣,蒸菜、炖菜则讲究耙烂、入味,不拘什么做法,好下饭、好下酒的就是好菜,形成了特有的菜品风格。
< class="pgc-img">>而在江湖菜长久的传承过程中,食客、食肆,也成了江湖菜的一部分。
店家大盘盛肉,大盆装汤,食客则粗犷豪爽,呼五邀六,大碗喝酒,大口吞肉,似乎这样就餐,才是江湖菜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江湖菜之所以“江湖”的所在。
同时,“重庆江湖”也极受近代袍哥文化的影响。
山城山高水长,交通不便,在旧时,不仅古道上,就算是城里进出,也都是爬坡上坎,运输全靠人力,商人可以选择单打独斗,劳动人民却必须合作。
无论是码头的力夫,还是山道上的轿夫、脚夫,多需要合作,讲团队,更需要袍哥人家的兄弟义气,江湖规矩,袍哥人家的传统,也就更多地在这里被延续。
加上重庆为民国陪都时磨难重重,比如惨烈的重庆大轰炸,5年半内,重庆被侵华日军9513架次飞机,轰炸200余次,投下2.16万枚炸弹。5年多,每天担心飞机轰炸,街面随处都是残肢废垣,是怎样的煎熬?但“愈炸愈勇”的标语却在重庆随处可见。
< class="pgc-img">>注: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都促成了当地彪悍的民风,耿直、豪爽的个性,造就了巴人坚韧、乐观的性格。 重庆人更懂得做人要耿直,要团结,因为兄弟情谊、江湖义气,是他们为数不多可以仰仗的支点。
所以即使在40度的炎热夏天,为了朋友、兄弟一聚,即使在没有空调的街边小店,他们也能打着光膀子,把脚翘上长条凳,喝个酣畅淋漓。
< class="pgc-img">>他们把“耿直”看作无比重要的秉性,如果你说一个重庆人“不耿直”,就像在扇他的耳光。而这些也正是江湖菜的精神内涵之一。
所以,江湖菜多豪爽地用大油,下重料、下猛料,用料特别“慷慨”,份量上也非常耿直。
< class="pgc-img">>就像来凤鱼,四五斤重的鱼,一次用油就要两斤多,花椒、海椒、豆瓣酱、泡椒等佐料也以盆计,辣子鸡为了保证口感,需要放很多花椒辣椒,佐料甚至是鸡肉的两三倍。上桌之时,也会把所有佐料一起呈上,表示店家没有什么隐藏,江湖菜的呈现,几乎都是大盘海碗。
这也是为什么说,江湖菜更能代表重庆这座城市的性格,一盘盘江湖菜,就像重庆江湖的缩影。
< class="pgc-img">>部分江湖菜品牌开始崭露头角
也正因为江湖菜的“土”,它的不拘常法、不讲究以及家常,重庆的江湖菜馆并不比火锅店、小面店少。社区、街边、山上、江边,可以说有人能去到的地方,就能发现江湖菜馆子,甚至一些百姓家,都隐藏着江湖菜高手。
重庆江湖菜,藏在山城的大街小巷,藏在百姓家的灶台间。
在自家做好自家菜品固然没有问题,但从一个菜式的长远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餐饮圈,如果江湖菜没有打出名堂,很容易被外来强势菜式、品牌狙击,限制未来的发展。
< class="pgc-img">>随着火锅、小面的走红,酸菜鱼、烤鱼、烧鸡公等江湖菜单品的爆火,以及成都餐饮的异军突起,重庆餐饮人开始意识到,江湖菜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要有强势品牌。
从重庆餐饮目前的发展来看,尽管输出了很多优质单品,却没什么全国知名的餐饮品牌,这也是重庆餐饮人没有说出口的隐痛。
所以近年来,不少重庆餐饮人开始品牌化探索,一些江湖菜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
直接打出江湖菜招牌的杨记隆府,门店多为300平以上的大店,在全国拥有28家联营门店,15家在重庆之外,是中烹协500强门店,并在2019年登上春晚舞台,算是走出了重庆。
“想做连锁品牌,想把江湖菜做出重庆,就要做好标准化。”杨记隆府创始人杨勇说,从江湖菜的历史渊源来看,它的标准化比普通中餐更难,这也是江湖菜一直没什么连锁品牌出现的原因。
< class="pgc-img">>而杨记隆府的高速发展,也是因为它不断推行标准化,同时通过中央工厂简化厨房流程实现的,它用了5年时间,到2020年已经基本完成了80%一菜一酱料的标准化,未来还将继续探索用智能化设备减少“人”的误差。(杨记隆府:重塑江湖菜,让重庆餐饮走向全国)
在全国拥有一百余家加盟店的徐鼎盛民间菜,也是通过菜品标准化,实现了门店扩张。相对于杨记隆府科技化的手段,徐鼎盛更在意厨师团队的打造,即使是加盟店,厨师的输出也都在总部。
徐鼎盛的厨师,无论直营店还是加盟店,大都从内部提拔,“我们有一整套的严格考核,比如每个门店的厨师长,在下店前,必须接受一整套完整的培训,考核在80分以上,才让他到门店去带团队。”徐鼎盛创始人徐小黎表示。
在徐鼎盛,每个厨师都熟知全部菜品、后厨规范,店内的很多操作台都是明档,即便不是明档的后厨,也可以让顾客参观。
< class="pgc-img">>目前,徐鼎盛已经开出了百余家门店,面积多在500平以上,在2020年疫情期间,更荣获中烹协的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成为11家获此殊荣的重庆餐饮品牌之一。(徐鼎盛民间菜,凭啥开出100多家门店?)
杨记隆府、徐鼎盛的成功探索,给了重庆很多江湖菜品牌启发,也引领了更多重庆江湖菜品牌的发展。
近一两年,重庆市面上崛起了不少江湖菜品牌,多以社区经营为主,从装修上而言都突出“土”“江湖”,但得益于江湖菜的菜式多样,各家都能打出各家的招牌,形成一定差异化,吸引着周边居民。
张记兴隆重庆菜、老灶房乡村菜等连锁品牌相继发力;成名多年的九锅一堂打出重庆菜招牌,深受“小酌”青年“爱戴”的纯阳老酒馆,也开始品牌化探索;山城饭局、马房湾66号、八孃家常菜、山城老堂口等小品牌,则走极致路线,不求店多,但追求口味的特色,纷纷登上大众点评的必吃榜……同时,肥肠鸡、吊锅耗儿鱼、芋儿鸡等脱胎于江湖菜的单品,也在市面有了一定的占比。
< class="pgc-img">>(虎锅吊锅耗儿鱼大众点评官方图片)
重庆江湖菜作为具有地域特点的菜式,开始有意识地向品牌化发展,试图走出山城,走向全国。
< class="pgc-img">>江湖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说到底,现在的重庆江湖菜,仍只能算作当地的强势品类,尚未形成全国趋势,仅凭杨记隆府、徐鼎盛等三五个连锁品牌,也较难形成气候。
重庆江湖菜需要更多强势品牌出现,并走出重庆。而这个过程,道阻,且长。
一来,便是品牌、营销的打造,这个问题不仅是江湖菜面临的经营问题,更是整个重庆餐饮需要思考的问题。
“重庆不缺美食,不缺做得好的菜品,但缺少职业、专业的餐饮人去经营,缺少一些推手去串联资源。”雷开永说,作为重庆特色的江湖菜,更是这样。
长久以来,重庆餐饮人都更关注产品,而忽视品牌、营销,即使现在有一些重庆餐饮品牌开始求变,也颇有成效,但整体惯性的改变尚需时日,江湖菜的品牌打造,也需要时间,以及更多的人才流入。
重庆江湖菜发展促进会等半官方组织,也在背后积极助推,据雷开永介绍,促进会的任务之一,就是为重庆的江湖菜品牌提供更多学习渠道,借鉴其他餐饮品牌的好方法。同时链接更多资源渠道,帮助江湖菜品牌解决品牌化、供应链等方面的问题。
据悉,重庆政府相关部门有意打造重庆江湖菜的城市名片,重庆江湖菜发展促进会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政府的推动下,江湖菜在未来很可能成为重庆餐饮的第三张名片。
二来,江湖菜这样具有特色的菜品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但也是局限的。
首先便是标准化问题,虽然杨记隆府看上去距离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远了,但老饕们总会诟病连锁品牌的口味、正宗传承等问题。
诚然,在拓展赛道之初,适当地进行本地化改良,让外地人接受、习惯这样口味,是快速开发品牌、品类影响力的方法,火锅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但后续跟上的江湖菜品牌会不会被带跑偏?逐渐没了江湖菜的样子?如何从整体上给更多消费者一个重庆江湖菜的概念?都是重庆江湖菜经营者们需要去考虑的问题。
< class="pgc-img">>再比如杨记隆府倡导一大菜搭配几小菜的点菜方式,大菜依然用大盘,小菜就换稍小的器皿装盛,这能有效减少大盘大碟对餐桌的“占领”,也能让消费者品尝更多菜品,提高消费体验。但这显然有悖江湖菜大盘大碟的传统。
正如前文所说,江湖菜的特色不仅在于口味、做法,更在于它传达的精神内核。如果江湖菜里少了江湖气,少了那些人间烟火,老饕们的顾虑也就不无道理。
这些年餐饮的发展已经告诉我们,如今的餐饮早已不是单纯的吃饭,更是消费者的自我表达,他们选择餐厅,越来越看重品牌调性。
当然,江湖气也可以从其他部分去弥补,比如装修风格、氛围营造,甚至周边文创的推出。
< class="pgc-img">>(马房湾66号大众点评官方图片)
但在这些方面,无论杨记隆府、徐鼎盛,还是其他品牌,大多是以“土”、民国风、乡村风为主,没能更好地突出“江湖气”,显得和其他区域的地方菜雷同,比如南京大牌档、湖南土菜馆等。
从这些方面看,重庆江湖菜走向全国的路,还很长,而它也可能无法复制火锅的辉煌,但作为重庆城市性格表达的地方特色菜,江湖菜需要有它的一席之地。
结 语
大家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在重庆江湖,没有金碧辉煌,不推崇精致讲究,有的只是随意而做,肆意而为,有的只是人间烟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江湖菜反而更像真正的重庆,更能代表重庆。
在已经充满尔虞我诈的社会上,江湖菜耿直、不矫情、不扭捏的风格,相信也是它未来行走全国的杀手锏之一。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种解读是道阻且长,另一种解读则是,这条路,有其远方值得去追寻。
本文由红餐网记者陈曦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所周知,辛亥革命发生之前,在四川发生了一起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而这也不只是同盟会运作的成果,也跟帮会界有着巨大的关系。
杨靖中是保路运动位于川西坝子的核心领导人员。在一本《革命星花》中记录了他所开展的革命活动,首先是帮会界(哥老会与汉流)、教育界、宗教界、少数民族地区。
(旧时的袍哥,讲究的是从不拉稀摆带)
1、袍哥三巨子
首当其冲的是帮会界,这里是从哥老会入手,在袍哥中发展革命力量。1907年。杨靖中率先介绍崇宁县的武秀才、袍哥首领高照林加入同盟会。1908年,杨靖中又介绍灌县东部崇义场(都江堰市崇义镇)的张泽源、郫县新场(今新民场)武秀才张尊、郫县花园场张海云加入同盟会。张泽源和张尊也是袍哥首领,在哥老会中有很高的声望。
高照林、张泽源和张尊,三个人在杨靖中看来,颇具有革命风度,常谈天下国家事。也就有了袍哥三巨子的称号。
为了更方便地开展工作,三人也介绍杨靖中加入哥老会,“彼此作一互相保证,互相扶助之意耳”。将三人成功介绍加入同盟会,杨靖中甚是高兴,认为日后“吾川西之当事,则不患不兴起焉”。而三人自从加入同盟会后,也是尽心尽力,“分担各走一方,运动各属有志健儿,奔走呼号,不遗余力。”
随后,杨靖中以袍哥为基础,同刘里千、王乐平(早期同盟会会员)“再种组织法”,共创《汉流改良自治会章程》,袍哥中程度高的重要分子,为其书写同盟会愿书,吸收加入同盟会;袍哥中程度低的人员(“无世界眼光,革命热肠者”),则为其书写汉流改良自治会愿书,发展为“汉流改良自治会会员”,这部分人就称为“汉流”。
(1940年代的重庆袍哥不输男)
2、同盟会耍了一点“心计”
杨靖中在介绍袍哥重要人员加入同盟会,照《革命星花》里说,是动了一点脑子的,或者说是耍了一点“心计”的,杨靖中如此而为的初衷和目的,在于方便“罗致群众”。
袍哥人家做事,向来是不拉稀摆带,但做事风格很独特,比如加入同盟会,不是袍哥几爷子耍,得有政府的“重要人物”加入才靠谱。
起初,杨靖中在介绍高照林加入同盟会时,高便一再地。反复地“探询内容”:四川省同盟会的,有没有省中的“重要人物”。对于高照林的“探询”,杨靖中可谓是心知肚明、心知其意。杨靖中灵机一动,立刻想到了一个“重要人物”——四川谘议局议长蒲殿俊(字伯英)。于是,杨靖中坚定地对高照林说:“蒲伯英为省中秘密主要分子”,“以定其心”、听到这里,高照林还有些将信将疑。直到写愿书之时,高照林看到所写的主盟人为蒲殿俊,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展颜欢笑。目睹高照林面容的前后变化,杨靖中会然于心,报之会心一笑。
这其实是同盟会的骗术,与蒲殿俊一点关系都没有。
后来,杨靖中介绍张泽源和张尊加入同盟会时,也就按照这个先例做下去,以坚定其心。其后三个人奔走四川省内各县市,积极“运动有知识、有豪侠气者”加入同盟会。在仅仅“数月之间,收入同盟会会员七百余人,汉流改良自治会会员万余人。”
(保路运动为民国开创打了第一枪)
3、保路运动之变
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前奏。当时,国家要将已经确定商办的铁路权收归国有,当时不少四川的老百姓都买了股票,这样一来就亏大了。
于是,大伙就成立了保路同志会。这里面的人员,不只是有同盟会人员,也有袍哥的参与,以及社会各界的介入,形成轰动全省的大事。
9月5日,同盟会会员多人在川汉铁路股东代表大伙上分头散发《川人自保商榷书》。
当晚,政府人员即定计诱捕蒲殿俊、罗纶等人,以防止出现暴乱情况。随后,这个消息被泄露了出来。
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授意藩署,打电话通知四川保路同志会、四川省谘议局、川汉铁路公司股东会的首脑,在电话里说,接到北京来电,要他们到督院看邮传部对川路的回电,谓路事有转圜的好消息。于是,众人就到了督院,一下子就被拘押于督院里。
这样,蒲殿俊、罗纶被捕的消息,在省城迅速传开,成都全城震动。
在袍哥的眼里,蒲殿俊是同盟会的“重要人物”,这一被捕不要紧,就势必影响到同盟会、袍哥等组织的美好未来生活。于是,就有各界人士涌向督院,这样一来就酿成了成都血案。这保路风潮,也就由同志会的文明争路,演变成全川同志军的武装大起义。
参加保路运动的袍哥三巨子简介:
高照林(1863—1911),又名全礼,号杏邨,四川崇宁县(郫县)人。少年时,喜骑马射击和游览。恨自己不熟悉诗书,便开始读书。1907年,由杨中靖介绍加入同盟会,与中靖等人屡谋起义。1908年,与中靖、刘里千等人在川北起义,事败,潜逃。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他召集民军,乘势攻占新都。大批清军前来镇压,激战两昼夜,起义失败。他被抓获,宁死不屈。10月29日,就义于成都凤凰山之陆军营地。后被追认为烈士。
张泽源(1972—1913)字捷先,崇义乡人。幼年随祖父读书,曾应乡试,不中,改习中医。他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早年追随宋书丞参加袍哥,与郫县张达三、崇宁高杏村有“袍界三巨子”之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崇义铺发生教案,他目睹清政府外媚强权、内凌民众的种种倒行逆施,产生强烈的反抗情绪。辛亥革命成果,后来落入袁世凯之手,四川军政大权亦为袁世凯爪牙胡景伊掌握。1913年,孙中山先生提出护法讨袁号召,四川的同盟会会员熊克武在重庆响应,宣布讨袁护国。张泽源与张尊等一批革命党人密谋在成都响应,为胡景伊侦悉。1913年10月,胡景伊以议事为名,将张泽源诱至四川军政府逮捕,以“私通熊逆,放走张尊,扰乱西川,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杀害于皇城求贤坊下。
张尊(1870—1918),字中元,号达三,四川郫县人,晚清武秀才,袍哥首领,辛亥年的保路运动中做出重要贡献,后来在郫县率部起义。1916年,参加护国运动,自任川西护国军总司令,1918年1月,被汉军统领李阳山率部包围,在激战中身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