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这个大行业里,谈到规模,很多人能数出不少大的连锁品牌;谈到匠心,也能记住很多独立小店。
但在这中间,总有些不甘于“岁月静好”的老板,想做品牌,把1家店开到3家、5家、10家。他们是餐饮老板中的“奋斗者”。
苏涌是其中一位。他和几个合伙人,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运营体系,在三线小城一口气开了7家店,成了当地第一个连锁咖啡品牌。
他的故事,也许对最广大的“餐饮奋斗者”都有借鉴意义。
本文转载自咖门(ID:KamenClub )
三线小城的连锁店
单店年营业额120万
2009年,苏涌辞掉干了一年的星巴克工作,开始自己创业。作为潮州人,他骨子里带着南方人要做生意的基因。
一开始,他开了家冰淇淋店。半年之后,亏损,转让。
2010年,他瞄上了咖啡行业。彼时在潮州,这个市场属于基本空白,还没有一家专门的咖啡店出现。
苏涌决定试试,就和朋友合伙开了第一家店,测试一下市场接受度。
◎ 当时是小城市的新事物
刚开始,生意只能用“惨淡”形容。转机发生在暑假,接触过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放假回来,对咖啡不陌生的他们,很快注意到了家乡的这个新生事物。
抓住一点热度,苏涌就在本地贴吧发布咖啡馆信息、顶帖,有的帖子甚至顶到被不能再发。
于是,从7、8月到年底,生意持续好了下去。原本只是在3层楼的1楼有30多平的面积,仅有5张桌台。后来,干脆把2楼也装修了出来。
之后,这个索尔咖啡品牌基本一路绿灯,有新的合伙人加入,又拿到百万级融资,最多的时候在潮州附近的汕头、揭阳连续开到7家店,成为当地第一个连锁咖啡品牌。
目前,索尔咖啡在粤东地区还运转着4家门店,生意好的店年营业额达到120万,利润接近20万。
◎ 踩准了进入的时间点,生意也很顺利
在苏涌看来,小城市房租成本、人工雇佣成本低,只要选址合适、人员薪资把控好,开店成功的概率可以大大提高。
能有这样的自信,背后的主要逻辑在于:索尔咖啡的几位合伙人,除了苏涌,都在星巴克有过5、6年的工作经验,借鉴星巴克的模式,搭建自己的体系,在小城市降维打击。
这也是下面要讲的重点——
80%复制星巴克
建立自己的服务、运营体系
1、从一开始,就打算“做个品牌”
和很多想开家咖啡馆,享受岁月静好的老板不同,苏涌一开始就打算做品牌,不是奔着一家店去的。
很大程度上,这和在星巴克的工作经历分不开,“就想做个品牌,而不是个小店。”苏涌说。
这听起来没有壁垒,但出发点往往决定着这家店怎么开、最后能走多远。一家店可以“看老板心情”,一旦想开很多家,就必须考量成本、利润、商业模型。
2、和星巴克学服务、学运营
从某种程度而言,咖啡馆满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和空间需求,对于生长在小城市的品牌尤甚。
在这点上,苏涌把星巴克的伙伴关系、服务细节借鉴到了极致。
◎ 做好服务,对于小城市十分受用
星巴克有个管理细节,在索尔门店也存在——当伙伴作出对顾客关怀的行为时,会有直接的奖励。
比如,如果是雨天,顾客进店伙伴主动递上纸巾擦擦水,这就是符合顾客关怀行为的,会被店长念出来当众表扬,还会送给伙伴1张小卡片。小卡片集齐5张之后,还有徽章作为鼓励,不断强化、促进这种服务意识提升。
索尔咖啡还和星巴克一样,有师傅带徒弟的制度。
比如在顾客服务上,有专门的熟客登记本。本子上会记下熟客的名字是“谁谁谁”,喜欢喝的口味是美式还是拿铁,习惯早上8点过来还是下午过来,甚至会拍一张合影,贴上去。
这样,即使面临伙伴流失,当有新的伙伴进来时,会由师傅把熟客介绍给徒弟,保持关系的持续性。
◎ 还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运营体系
除此之外,索尔咖啡整体的运营体系都是借鉴星巴克的模式。对连锁门店而言,做好运营是保持产品和服务稳定的关键环节。
以让独立咖啡馆最棘手的人员管理为例,从招聘标准、到考核打分、薪酬把控,索尔咖啡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
比如在招聘环节,面试时,是对品牌价值观进行确认的过程。由店长把品牌理念说给求职者,看他是否认同。
对咖啡行业而言,仅靠没有优势的薪酬留人,诱惑力很小,认可品牌做的事,才更容易把人留下来。对创业型公司而言,这很重要。据了解,茶颜悦色很多跟着品牌一起成长起来的员工,都是老板吕良最早一个一个聊天聊来的。
接下来,会有一周的试工期。不仅是店长,由门店全部伙伴对新入职者进行打分,考察他做事是不是积极、看到别人需要帮助会不会主动、态度是不是向上等等。只有所有员工一致认可,才可以进来。
这样进来的员工,凝聚力更高、流失率低。也会让员工了解品牌的底线,“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坚决不可以做,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苏涌说。
BAT企业员工往往会自称“阿里人、腾讯人”,饮品店为什么不可以创造这种对品牌的认同感呢?
3、从80%复制星巴克,到走出自己的路
苏涌坦言,早期的很多产品,有80%都是复制星巴克的。
但2015年9月,星巴克在汕头开了第一家店。他们也到了该做出自己特色的时候。
豆子从和星巴克一样做深烘,转为中浅烘,形成差异化风味。
产品呈现上,从和星巴克一样用大的马克杯、不提倡拉花,到加大对拉花部分的侧重。
那时,第3波咖啡浪潮火热,精品咖啡概念流行,他们还在店里开设自己的手冲吧台,而星巴克当时还没有开出臻选门店。
◎ 从产品到空间,一直在找到自己
这几年又固定推出流行的冷萃产品,甚至做一些新的创意咖啡,他们最近的新品里,是和汤力水混合研发的。
以及整体的VI和装修风格不断迭代,从开出当地第一家loft风格,到随着市场潮流趋势开北欧风格、更简约风格的门店。
和星巴克一样,都要追随消费者口味迭代升级,穿越生命周期。
4、模仿不来的资金问题,怎么解决?
运营体系、服务关怀可以学习星巴克,但连锁品牌的资金从哪儿来?相比奶茶店,咖啡馆回本周期更长。
苏涌尝试过几种常见的合作模式:开第2家150平的店前,他们拿到了融资;之后索尔咖啡还开了一家前几年很流行的众筹门店;最近,他们在考虑开放加盟。
前两种模式,在股权结构上做好划分之后,基本属于自营状态,对运营威胁不大。
而加盟模式将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加盟门店的管理。即使总部可以提供稳定的研发、供应链等硬性支持,但和直营店一样,保持始终如一的服务和品牌初心是个难题。
——索尔咖啡最大的优势,可能会成为其尝试加盟模式时最大的障碍。因为找到能传承品牌理念、在当地做好执行的人很难。
与奶茶店相比,咖啡馆重空间、重服务,消费者的体验敏感度更高。
◎ 打造品牌力,对想做连锁的咖啡馆十分重要
苏涌深知,作为小品牌,没有品牌力就没有话语权。既要对加盟商提出很高的要求,自己又没有品牌力,就会处于尴尬境地。
而做品牌,是想做连锁的咖啡品牌,最早要面对的、也是持续要面对的命题。
结语
最后,想分享一点感受。
在咖啡馆里,情怀、梦想驱使下的所谓“调性“,是被老板们捧在手心里的。却常常忘记从商业的角度考量和规划,这是很多咖啡馆难以盈利的主要原因。
餐饮小店也一样。多少承载着老板美食情怀的“匠心小店”,因为难回本、难盈利,而难以维持。
苏涌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家赚钱的咖啡馆/匠心小店,才能更好地守护情怀。
餐饮这条路上,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但想要继续走下去,就一定得让商业的部分归商业,让情怀的部分归情怀。也千万别畏惧开连锁,那样会让你的美食梦想更有底气。
· end ·
统筹|笑凡 编辑|于聪聪 视觉|张劲影 于聪聪
内参热门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卖凉皮亏损300万 | 星巴克中国大调整 | 抖音营销
餐厅顾客群要变|海底捞打火机爆炸| 超强品牌打法
最强网红口味|瑞幸上市|餐厅流量暴增秘籍
商务合作:明明 18689669219(同微信)
栗军 13718277715(同微信)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
课程咨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2023年,茶饮咖啡两大赛道最“活跃”
不被“价格战”击垮,要有品牌护城河
加速开店、布局海外、联名营销、创新产品、寻找新增长点、新模式...是2023年餐饮品牌们不断展现活力、做出差异化、筑造护城河的行为,尤其体现在茶饮和咖啡两大品类。
从市场规模看,《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新茶饮市场规模预计达1498亿元,到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其中蜜雪冰城已经是全球第五大连锁快餐品牌,目前全球布局门店超2.5万家。
在咖啡赛道中,瑞幸作为国内本土头部咖啡连锁品牌,门店数已经超出1.3万家,预计年底将突破1.5万家,同时一款“酱香拿铁”跨界营销堪称典型模仿案例。随着国内咖啡消费热度的持续攀升,有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4月-6月,咖啡店的团购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250%,是各类饮品中增长最快的品类。
当赛道玩家增加、规模扩大,各家品牌实力也不尽相同,头部品牌蒸蒸日上,中小连锁企业加快追赶的步伐,茶饮咖啡大大小小的品牌玩家都在竞争中凸显自身优势,分食一杯羹。
比如,库迪咖啡入局茶饮行列,推出奶茶品牌“茶猫”;乐乐茶推出早餐屋及24小时营业门店;喜茶联合深圳市标准院发起真茶应用研究,推动行业茶叶原料品质升级;君乐宝战略入股茉酸奶;更有茶百道和霸王茶姬前后成立两家合资公司,这在疯狂内卷的茶饮行业,两家“竞品”的合作倒是第一次见,公开信息显示,双方合作是建立工厂,生产可降解包装材料等配套产品。
不管怎样说,热度极高的茶饮咖啡赛道,是机会和内卷并存的现状。对于品牌们来说,他们需要更优质的原料做出更具品质和差异化的产品;通过选择优质的合作伙伴,互相提升实力和技术等等,来进一步提升品牌优势,在消费环境中永葆品牌活力。
2023年年关已近,餐饮品牌除了要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的经营,更要抓住时机看破未来布局机会,而现在,他们更需要这样一个专业平台,提供一场丰富、深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2023HOTELEX深圳展,升级成为上海展的姊妹展,将于2023年12月14日-16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展城路1号)举办。展会规模预计将达到20万㎡,汇聚酒店餐饮行业上下游1000+优质展商,涵盖涵盖咖啡与茶、饮品综合、餐饮设备、烘焙甜点及轻餐、食品综合、酒店用品以及咖啡茶饮节等板块。
2023HOTELEX餐饮及酒店系列展,覆盖华东、西南、华南、华北等国内经济核心区域,成千上万的品牌参展、数十万计的专业观众前来观展,是酒店和餐饮行业从业者商贸配对的优选平台,是他们观察市场趋势、了解新品发布的重要窗口。
会展赛相结合,脑力激荡碰撞
专业赛事、行业论坛轮番登场
挥师大湾区,HOTELEX酒店餐饮展即将首次登陆深圳。
在这座城市,有强大的产业能力,在新茶饮、咖啡、烘焙等品类上,他们用优秀的产品、出众的品质,支撑起当地消费市场的创新变革,同时也需要通过全国性的商贸展示平台,释放出更多产能,带动国内酒店和餐饮行业的整体发展进步。
在这里,创新能力强大,华南是国内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不乏有喜茶、奈雪的茶等新中式茶饮头部品牌、柠檬茶头部品牌Linlee、主打小锅现炒的中式快餐品牌小女当家等优秀标杆。从美团、大众点评等平台收录饮品门店数量占比看,今年6月,新茶饮门店在饮品总门店中占比约57.7%,广深等城市的新茶饮门店在6000家以上,其中广州新茶饮门店数超过12000家。
同时,随着中餐出海已成主流趋势,这里具有国际化优势,作为国内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华南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和2023HOTELEX深圳展的国际化背景,成为餐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跳板。
本次展会上,除了展商展品的展示外,更有各类热点品类知名赛事、专业主题论坛以及人气C端集市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从多维度来满足商贸配对、趋势观察、行业交流、新品研发、市场调研等系列商业需求。
>>>"十年有成,经典重现"2023潮饮创新者大会即将拉开序幕
12月15日,拟邀请甜啦啦、益禾堂、悸动烧仙草、7分甜、挞柠、桂桂茶、茶话弄等20+茶饮头部品牌的研发负责人/创始人共同参与“2023潮饮创新者大会”,将以独立嘉宾分享、圆桌会议等形式展开,一起探讨未来创意饮品趋势、未来调饮市场前景规划、未来茶饮如何破圈等话题,围绕“创新”展开研发思路探讨与分享,向行业展示具有趋势性和前瞻性的主题内容。
同时,在12月15日下午,第十四届中央厨房(预制菜)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由众联中央厨房研究院、中国烹饪协会中央厨房技术研究院、中国安全食品中央厨房研究院联合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公司共同举办。
12月14日下午,2023咖啡饮品新媒体营销大会,聚焦咖啡饮品行业的市场环境,集结具有商业实战力的资深大咖、同行优秀创业者,邀请到王力精品咖啡学堂创始人君羊、晓咖传媒创始人晓晓、知名品牌零售、餐饮、消费品和商学院等领域人才发展专家朱文杰,为观众输出品牌如何通过新媒体创新、突围等经验和干货内容。
论坛清单如下:
2023第四届中国绿色消费节(深圳站)
品味不同酒米带来的味觉体验—日本国税厅清酒分享会
2023咖啡饮品新媒体营销大会
2023中国食品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论坛
2023潮饮创新者大会
GCEF大中华区咖啡产业精英论坛
第十四届中央厨房 (预制菜)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
2023文旅投资峰会
2023大湾区酒店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深圳清洁物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山·海·城-酒店设计的在地文化解读
2023购物中心年轻力创新论坛
2023中国酒店创新力论坛
CCE·深圳·物业管理高峰论坛
新服务 新技术 新物业--物业管理创新者论坛
共享.共生--这个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中国酒店投资与发展高峰论坛暨萨维尔酒店品牌项目发布会
商业零售专题培训-如何在逆境中创造全新未来的商业奇迹
上下滑动查看
>>>近10场国际专业赛事,致力于展现专业能力和为提供行业人才。
在本届展会筹备的近10场国际专业赛事中,包括世界咖啡系列赛事、潮饮、烹饪、披萨、巧克力等,集结尖端人才,展示细分赛事领域的高超水平,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观摩高手竞技的同时,也为更多技术的传播,更多新颖产品应用的落地、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
赛事总览:
2024世界咖啡拉花艺术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深圳分区赛)
2024世界咖啡冲煮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深圳分区赛)
2024世界咖啡烘焙大赛中国区选拔赛(深圳分区赛)
2023世界咖啡与烈酒大赛中国区总决赛
ALL Star冠军表演秀
“十年有成 经典重现”潮饮全明星赛
CFCA中国精品巧克力大赛 深圳赛区
2024上海国际披萨大师赛 华南赛区
2023HOTELEX国际厨师精英赛(深圳)
上下滑动查看
值得注意的是,在展会上即将举办的2023HOTELEX国际厨师精英赛(深圳),“将是深圳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专业烹饪赛事”深圳市烹饪协会会长刘永忠表示。本次赛事由上海博华和深圳市烹饪协会共同主办,打造全球各地厨师向社会展示大师风采和精湛厨艺的舞台。
本场赛事时间是2023年12月14-16日,赛事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两大项目,囊括正餐、精致餐饮、海鲜姿造、蔬菜水果雕塑、中式热菜、创意简餐、中式点心、西点点心、面塑9大类别。
今年,中餐现炒的品类更受到消费者们追捧和喜爱,这不仅仅是现炒的烟火气,更考验餐厅后厨餐品口感和烹饪技术,尤其是中餐厅来说,优秀的后厨团队是餐厅菜品稳定出品的最大保证,虽然餐饮行业正在趋于智能化,但是厨师依旧是餐厅不可或缺的核心人员。
只是,他们也需要与时俱进,除了具有熟练的过硬的烹饪技巧,还需要有创新研发能力。而这次厨师精英赛的推出,便是为优秀的厨师们提供了一次专业且广阔的舞台,尽情展现技能的同时,在现场与参赛选手们展开学习交流。
此外,为确保赛事在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下展开,让参赛选手们得到公平的展示,邀请到95位行业内资深专业大师们组成赛事委员会和赛事裁判团。
>>>咖啡茶饮美食节,汇聚100+头部优质供应链端咖啡品牌
目前,该活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C端咖啡美食集市活动。作为HOTELEX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旗下的高端集市活动,2017年3月首次以咖啡集市的形式登陆上海,入驻了世界各地超200家精品咖啡馆的参与。之后又吸引茶饮店、咖啡馆、甜品店的连锁店或单体店的加入,展示自己的网红产品和周边产品,同时和现场的大量投资人、上下游供应商,建立商贸合作。
同期举办首届博华深圳联展
总面积超20万平米
2023深圳国际酒店及餐饮业博览会,是HOTELEX酒店餐饮全国系列展之一,拥有30多年的办展历史,是酒店餐饮行业影响深远的盛事,汇聚来自全球的酒店及餐饮业精英,通过展会赛市集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促进行业商贸配对与交流,推动行业新科技、新理念、新模式、新产品的发掘和应用,助力酒店和餐饮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同期举办:
深圳国际酒店及商业空间博览会
CBE深圳国际烘焙甜点及轻餐展
HOTELEX深圳咖啡茶饮美食节
生活方式深圳秀
而主办方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本次更将集聚旗下几大优势资源,在HOTELEX展会同期举办总体规模达20万平方米的博华深圳联展,打通酒店餐饮、咖啡烘焙、商业空间、定制软装、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全产业链上下游,联通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区域大市场。
2023年12月14日-16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展城路1号)举办,2023HOTELEX深圳展,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近,小编在餐饮圈里面看到了3个牛人搞餐饮的案例:
< class="pgc-img">>- 有个牛人张总,立志打造一个小吃连锁品牌,拿到了一笔200万的投资杀入餐饮业,结果花费重金请人设计与装修,完工就花掉80%,发现拿了200万都不够花;
- 另一个牛人赵总,做了点生意,也算是暴发户,决定投入100万开个自己理想的餐厅,结果可想而知,3个月后,门店就倒闭了;
- 最后一个牛人翁总,搞食材配送的,想搞终端门店,就拿出20万开了个小店,刚入行,又着急开业,第一天营业没菜单,等到第一版菜单出来,不错!价格很实在,从低到高排序。一天营业完,盘点数据时,绝大多数顾客都是点最便宜的。
类似的牛人,在餐饮圈看过的很多很多,小编总结一句话就是:如果你想放生人民币,就做餐饮;如果你想赚钱,就干装修。
看到那么多人杀入餐饮业,不尊重餐饮的商业逻辑,不懂得餐饮的基本规则,最终投入的钱都给搞装修的人赚了,有没有?
- 小编有个设想:如果想进入餐饮行业的,也搞个类似驾考的模式,先过科目一,再过科目二,然后在进行路考,最终拿到毕业证再去开店,这种餐饮开店的闭店率会不会“暴跌”呢?
令人痛心的是,多数餐饮人都是先买车上路,然后再学交通规则的方式干餐饮的。
结果,很多餐饮人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慢慢懂得了一些餐饮的基本规则。这种经历就像你开车闯红灯、撞车或掉坑等一系列事故后,重要懂得了交通规则,增长了见识,可是最终都是得不偿失。
遗憾的是,付出巨大的代价获得餐饮的经营尝试,还是被多数人推崇的,甚至还形成了一个“共识”:
很多人相信,只有跳坑才能成长,并且坚信,不跳坑不成长。今天躲过一个小坑,未来就要跳一个大坑。
更要命的是,你越是不懂餐饮的全貌,就越会站在自身偏见的思维上看餐饮,而且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
如果没有空杯心态,懂得多学习,餐饮经营罪容易就是跳“底层思维”三种坑,今天小编就来总结盘点一下。
其实,这种认识的偏见,无非只是对餐饮认知不清!餐饮经营的坑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小编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用底层思维来概述,主要就是三种。
一、欠缺菜单常识
还记得曾经黄太吉、雕爷牛腩刮起的“互联网餐饮”大风吗?那个时候让人感觉只要有钱,懂得玩互联网,开个餐饮店“割韭菜”简直是天时地利。
< class="pgc-img">>有个朋友,公立医院的医生,单位与待遇都是万人敬仰的,也许是吃货的原因,对互联网餐饮动心了,找了个朋友就合伙开店,投资20万,加盟了一个钵钵鸡品牌。
过程不必多说,自然是闭店了,他在陪了20万之后,终于明白了餐单的逻辑。
他的菜单在所谓的总部指导下,主推套餐,按照价格排序,分别是38元、58元、88元、128元的四种套餐。
刚开业,生意火爆,可以每天打烊后,一算赚,悲催了,都是不赚钱,苦于客单价太低了。
后来,经过自己的琢磨,提升客单价,开始调整菜单,把58元作为主打套餐排在第一位,然后才是88元、128元、38元的套餐。
菜单推出后,效果还行,当天客单价就能够达到58元以上。
可惜的是,这个店开业的黄金期已经过了,他们苦苦支撑2个月后,悄然闭店。
二、违背成本规律
每个人都有情怀与梦想,还有个案例,这个人是从做程序员转行过来干餐饮的!也许是天天对着电脑烦了,还是怕找不着女朋友,他就想开个理想中的便当。
别小看程序员出身,开店用最好的食材,做最美的设计,然后要最新鲜的小锅现炒,推出20元的便当。
< class="pgc-img">>门店的口号深入人心:拒绝料包,拒绝大锅,拒绝降低食材等级,连包装盒子,都用最好的。
理想总是会让人付出一些代价的,结果这个门店在经营中还是没有能够实现盈利,优化成本结构走出困境才是他的关键。
理想与情怀为何总是成为餐饮最大的坑呢?说白了就是违背了商业的基本规律。
这位程序员老板说:“为了强调价值感,每份餐我增加了半个卤蛋,结果一个月多亏损了8000元。我去掉卤蛋之后,消费者并没有差评。”
总之,食材的配置等级与客单价严重不符,便当20多元,你敢用东北大米,我服了!
三、不懂经营科学
本地有个餐饮企业连锁品牌,目前有10多家店的规模,虽然赚了不少钱,但是劳心劳累,尤其是员工的成长。听说阿米巴模式能够解放老板,老板就开始引入阿米巴经营模式。
< class="pgc-img">>我们都知道,当初稻盛和夫改造日航取得成功,引入阿米巴模式是用来提升大企业的运营效率的。
还有上市公司海底捞引入阿米巴模式,也是旨在提升运营效率,解决大公司病的。
可是,这么一家10多个店的餐饮品牌,更需要扁平化管理,减少内部障碍,确保执行效率,形成凝聚力,从而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可是,在引入阿米巴模式之后,造成内部管理环节增加,管理成本提高,结果却是降低运营效率。
这其实是经营中的“科学”,为何很多创业者总是重复跳进同样的坑?其实就是认知局限。
我们试想:同样位置的门店,为何有的餐厅亏损,有的餐饮赚钱呢?
很多人会把原因归于:运气不好?口味不行?品类不对?厨艺不够?等等。我们要知道,这是属于“技术”层面上的认知。
如果是科学的认知是什么呢?
- 那就要围绕人效、坪效、品类、客单价、动线人流量等,计算出品类、面积、客单价的数学关系,从而在没有开店之初,就基本上预测业绩和风险。
比如,一个商场店,一般租金是每平米25元左右,小店面积30平米,每天租金大概750元,加上管理费用,每天成本大概就是1000元左右。
每个月算下来,你的经营成本就是3万,如果按照餐饮经营的规律,成本不能高于销售额的20%才能够生存下来。
那么,这个小店的客单价定位通常要达到25-30元,餐饮位置要达到10个左右,一天按照接待100个顾客,才能做到日营业额3000元。
如果按照成本每日1000元,营业额3000元,其实你的成本就已经突破掉20%。更要命的是,你的店还未必能做到一天100个顾客,不是吗?
- 这就是经营中的“科学”,一切都要用数据说话。
很多人估计要反驳了,他会认为商业就是不可预测的,不确定性才是商业的艺术!
没错!管理作为一门存在了一百多年的“科学”,它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不是吗?
< class="pgc-img">>写在最后:餐饮创业和经营是一门罗生门的科学,其中盈利的奥妙深不可测,但是我们至少不能违背底层思维的逻辑:菜单、成本与经营,这是先决条件。当你能够摆脱这三个坑后,并不代表你的门店就一定能成功,毕竟经营是千变万化的,没有标准答案,却有先决基因,你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这才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