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兔的全套配方
鲜辣版自贡鲜锅兔:
原料:
仔兔净肉400克,小米辣100克、子姜60克、青条椒100克、鲜香菇50克。
调料:
鲜椒子姜油100克,色拉油20克,麻得倒青花椒油80克,五香粉5克,鲜汤、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
(1)仔兔剁成小丁,加料酒、盐、生粉码味后过油滑出。
(2)青条椒和小米辣切成圈,子姜切成颗粒。
(3)锅内加入鲜椒子姜油和色拉油烧热,然后投入小红椒圈、子姜粒及鲜香菇炒香,掺入鲜汤,然后调入五香粉、精盐、味精等,最后下入过油后的兔肉,待入味时下青条椒圈,焖出清香味后淋入青花椒油,即可起锅。
鲜椒子姜油制法:
锅内放色拉油烧热,投入子姜碎和红小米辣末,以小火炒至出香且油色红亮时,打去料渣即成。
火锅版自贡鲜锅兔
原料:
鲜活兔1只,黄豆芽500克,子姜60克、小米椒20克,青条椒100克。
调料:
自制老油300克,香辣底料200克,花椒粒(大红袍)25克,青花椒15克,鲜汤、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兔剥皮去内脏,砍成拇指大小坨,用料酒、盐、蛋清、生粉码味10分钟。
(2)子姜切丝、青条椒切成圈。
(3)锅上灶,烧开水焯黄豆芽,熟后垫入火锅盆底。
(4)锅烧热,下入老油,放花椒粒、香辣底料、子姜丝炒香,然后放入青花椒、小米椒、青条圈,下入鲜汤,调入盐和味精,装盆一半左右。
(5)兔肉汆一水倒入火锅盆内,点火煮5分钟即熟,可随烫荤素菜。
鲜锅兔火锅可配:
1、原汁油碟:
碗中放酥花生米、酥黄豆、大头菜粒、韭花末、香菜末、鲜椒末,舀锅中汤汁兑油碟。
2、鲜椒碟:
鲜椒末、小米辣末、小葱末、蒜末、香油兑锅中汁而成。
3、香油味碟:
芝麻酱、韭菜花,炒香芝麻、腐乳、香油,兑碟而成。
4、泡椒碟:
四川泡椒切末,鲜花椒和姜、大蒜切成末,加炒香资中冬尖酥黄豆、小葱兑香油。
附注:
老油提取:
老油在现代川菜中被广泛地应用,使菜品色泽红亮诱人,入口醇厚而清爽怡人。
原料:
糍粑海椒2500克,郫县豆瓣250克,豆母子150克,豆豉50克,花椒500克,姜片、蒜末各250克,小葱、芹菜、洋葱各150克,白酒50克,色拉油、鸡油、板油(按5∶3∶2比例)5000克。
制法:
1、先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时,下糍粑海椒,边加边搅拌至海椒浮上面时捞出。
2、油温回到四成热时放豆瓣、豆母子、豆豉,炒香吐油时捞起。
3、再下姜片、蒜末稍炸5分钟捞出;下小葱、芹菜、洋葱炸干,油温回至六成热时淋白酒熄火。
香辣底料配方:
原料:
郫县豆瓣1500 克,豆豉200克,姜末、蒜末各50克,香料包1个,(包中香料为白蔻50克、草果25克、小茴100克、千里香50克、香叶35克、香草15克、丁香15克、八角10克),均打成粉,花椒250克。
制法:
1、锅中放色拉油和板油烧热下郫县豆瓣、豆豉、姜末、蒜末炒香吐油时,油温回到七成热时再下香料粉和花椒,淋料酒熄火而成。
2、也可将炒老油时的豆瓣、豆母子、豆豉用老油炒一下,再下香料、花椒和匀即成。
y 莫陌沫默
用料
- 鸡肉 800g
- 姜 1块
- 火锅底料 100g
- 洋葱 半个
- 红辣椒 1个
- 青辣椒 1个
做法步骤
1、准备鸡肉、辣椒、火锅底料
2、油热姜片爆香,加鸡肉翻炒至微微泛黄
3、加入火锅底料翻炒
4、加水没过鸡肉大火煮开转小火炖20分钟
5、大火收汁后放洋葱、青红椒
6、炖至汤汁浓稠即可
7、开动吧
鸡肉的营养功效
鸡肉性平、温、味甘,入脾、胃经;可益气,补精,添髓;用于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少、消渴、水肿、小便数频、遗精、耳聋耳鸣等。
1.强身健体:鸡肉的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
2.提高免疫力:现代社会中天天忙忙碌碌,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白领最好多吃一些,以增强免疫力,减少患病几率。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劳瘦弱、中虚食少、泄泻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产后乳少、消渴、水肿等症状。
3.补肾精:可缓解由于肾精不足所导致的小便频繁、耳聋、精少精冷等症状。
4.促进智力发育:具有抗氧化和一定的解毒作用。在改善心脑功能、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方面,更是有较好的作用。
鸡肉的饮食禁忌
1、食时不应饮汤弃肉。
2、禁忌食用多龄鸡头。
3、禁忌食用鸡臀尖。
4、不宜与兔肉同时食用。
5、不宜与鲤鱼同时食用。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原标题:吃一顿800年前的涮兔火锅)
一连数日阴雨,不得出游,窝在家读《山家清供》,甚觉有趣。正巧住在福建茶园的朋友松青打来电话,她说天气冷了,若我去武夷山,她一定要请我吃兔子肉火锅。我大吃一惊,反问她:“崇安竟还有兔肉火锅?”松青有些不解:“很常见啊!以前交通不便,靠山吃山,村落里还有猎户。我小时候冬天打来野味,就地生火涮着吃,又暖和又新鲜。”
算起来,吃兔子也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据《查理曼大帝的桌布》所说,1465年9月,庆祝约克大主教乔治·尼维尔登基的宴会上,一次就吃掉了4000只兔子。只不过,如今人们提到火锅,第一印象往往是草原涮羊肉锅、川味麻辣锅,压根想不到兔子头上。
我喟然叹道:“你们的火锅很可能是800年的活化石了!”
800多年前一个雪天,南宋士大夫林洪到武夷山拜访隐居的道士止止师。道士住在武夷九曲中第六曲的仙掌峰上。积雪的岩石又滑又腻,就在林洪冒着风雪往峰头攀登时候,一只野兔慌慌张张奔入岩洞,失足落下,为林洪所得。
当时士大夫“君子远庖厨”,纵是天赐美味,厨师没有跟在身边,林洪一定是茫然的,只好提着兔子去见止止师。止止师说:“我们山里人,把兔子肉切成薄片,用酒、酱、花椒作料腌制一下,再取一只防风小炭炉,半锅水,等水烧开了,各自夹着肉片,去汤里晃荡晃荡,涮熟了吃。”
二人坐在炭炉边,生火煮水,交杯换盏,一会儿就吃得满头大汗。肉红菜绿,风紧雪急,颇有山林野趣;釜内咕嘟翻浪,釜底炭赤如霞,上下皆可成诗。
五六年后,林洪来到京师,偶然间在杨泳斋伯岩的筵席上又见兔肉火锅。他身在临安富丽堂皇的官宦府邸,心却飞去武夷山顶的茅庐,眼前蒸腾的白雾,舌尖翻涌的滋味,念念不忘却又模糊得像前世一梦。因而,他将这道菜起名“拨霞供”,又作诗纪念:“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醉忆山中味,浑忘是贵家。”
林洪可能是第一个记录涮锅的人。比起西周笨重的“鼎”,与魏文帝赐给钟繇的鸳鸯锅“五熟釜”,即涮即吃的小涮锅,方便至极。
在《山家清供·拨霞供》一文的末尾,林洪还说,兔肉不可与鸡同食;“猪羊皆可作”。可是,自林洪之后,将兔肉“自夹入汤,摆熟啖之”的吃法,似乎从江南文人笔下消失了。明代美食家袁枚,提到鸡胸肉“生片其肉,入火锅中,登时便吃”;又说近人以烧酒做燃料,将不同食材投入锅中乱滚,违背了文武火候的规律,混淆味蕾,是一种及其不雅的吃法。
1984年,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出土了一幅辽初壁画,画面中三个契丹人围坐在一起吃涮羊肉。据传说,忽必烈打仗时突然想吃羊肉,厨子十万火急,将肉片在沸水里涮熟了吃——这段故事流传甚广,却未曾见于正史稗记。《清稗类钞》中却有:“京师冬日,酒家沽饮,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有杂以菊花瓣者,曰菊花火锅,宜于小酌。以各物皆生切而为丝为片,故曰生火锅。”不仅如此,清代御膳房的档案中,亦有乾隆办“千叟宴”中使用“野意火锅”的记录。
北方的涮羊肉,是否借鉴了林洪的“拨霞供”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如今,“拨霞供”仍流传在止止师隐居过的武夷山,这一趣闻比口腹之欲更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