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和远洋太古里中间,有一条小街横穿而过,北接大慈寺路,南临下东大街,它就是纱帽街。
紧挨着高端大气的商业地带,位于成都繁华热闹中心的它显得有些不起眼,大部分人都是匆匆路过。实际上,这条街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名符其实的老街。
< class="pgc-img">>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由此揭开纱帽街繁华序幕,这条街先后经历了乌纱帽、戏装和汽车配件时代的兴起与没落。
后来,这条长350米、宽12米的街道被分为北纱帽街、中纱帽街和南纱帽街。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从唐朝到明朝,北纱帽街一片还在大慈寺内,到清朝时因重建缩小了寺院面积,因此形成街道。
清代时北纱帽街上建有黄陂公所,即湖北黄陂籍移民在成都的会馆。到了近代,北纱帽街小学坐落在此,许多娃娃就在大慈寺后门踢足球玩耍,凝聚了一代人的童年欢乐。
< class="pgc-img">>所谓“纱帽街”,顾名思义,与乌纱帽脱不了关系。据史料记载,官员头戴乌纱帽起源于东晋,明朝后成为官帽,成为官员的代名词。
官帽,是指以漆纱制成,两边展角,角长40厘米左右。乌纱帽的兴起,带动了它的生产,也由此成就这条街的名字。那时的纱帽街热闹非凡,每天都有不少官员来此挑选购买。
< class="pgc-img">>
在崇尚文治的封建时代,人生巅峰之事莫过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踏尽长安花”了。乌纱帽代表着古代文人出仕的快乐,相信来这条街买官帽的人必定是喜悦无比。
著名学者何韫若的《锦城旧事竹枝词》中,就描写了这样的繁华景象:“蟒袍玉带帽乌纱,锁子黄金亮铠甲。出将入相寻常事,行当穿戴细分家。”就连成都民谣也都唱道:“纱帽街上官帽好,天涯石接庆云庵。”
< class="pgc-img">>到了清代,纱帽街不再以生产官帽为主,但仍然生产戏曲舞台上所需的乌纱帽,以及其他的戏曲服装,街名倒是一直未改。
在《寻城记·成都》书中写道,清代和民国的成都,遍地都是戏台子,仅纱帽街旁的江南会馆就搭有7方戏台子,时时邀请戏班演戏酬神。当时无论是县乡的小班、省城的大班,还是川剧行的名伶头牌,都慕名到纱帽街定制戏服行头,堪称戏服界的爱马仕生产地。
< class="pgc-img">>
川剧服饰的制作工艺涵盖了蜀锦、蜀绣等多种技法,要经过数十道工序,花整整3个月时间,才能做出一套完整的戏服。
此外,它的种类繁多,还有严格讲究,蟒袍、靠子、官衣、褶子等都对应有相对固定角色,老戏人就有“宁可穿破,不可穿错”的说法。
< class="pgc-img">>
那时候,纱帽街专事戏服制作的作坊多达数十家,名师技匠百余人,还不包括机坊、绣坊、丝坊、花布庄、绸缎行等那些从事配套行业的作坊商号。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纱帽街仍是全省戏曲服装的主要生产与发售地。
< class="pgc-img">>随着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纱帽街又再次变身,逐渐发展为汽车配件一条街。《成都市东城区志》中记载:“北纱帽街在改革开放后,由居住区逐步发展为汽车配件一条街。”
< class="pgc-img">>
在那会儿拥有一辆汽车可是十分自豪的事情,当年女人们在隔壁春熙路买买买的时候,男人们就在纱帽街淘各种汽车零件。
10余年里,纱帽街专营汽配的商家从最初10余户发展到1000余户,在全国都赫赫有名。
< class="pgc-img">
街上有家“全味面”,味道巴适,一到中午满街都是送面伙计,摄于1994年
>直到2002年7月20日,纱帽街片区城市规划建设正式实施,旧房拆迁后“汽配一条街”格局不再。
< class="pgc-img">>
如今,纱帽街比邻千年古刹大慈寺,坐拥远洋太古里和IFS,成为了时尚与古朴的结合区。
你以为它停下了承包成都人快乐的脚步吗?不!它变成了最直接的甜蜜滋味所在,为加班的白领,时尚的女郎,争相自拍的旅人……源源不断地提供这座城市的糖分。
< class="pgc-img">>
都说奶茶一半是糖一半是水,可是城市生活如此繁忙,疲惫时全靠用这点甜来治愈。
不同于咖啡,喝奶茶是不带提神醒脑功利目的的,难以言说又奇妙无穷的口感,让人们深陷在这片温柔乡里无法自拔。咽下一口甜腻的奶茶,再嚼嚼珍珠圆子、吸溜吸溜仙草冻,是乏味生活的一点调剂:“啊,又可以满血复活了。”
< class="pgc-img">>
现在,纱帽街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大约有一半是来喝奶茶的,尤其是50米长的南纱帽街密密麻麻的一排铺子,倒是名副其实的奶茶一条街。
于是小编走遍这条街,测评了以下几家奶茶店,看看哪家是你的心头好?
1點點
< class="pgc-img">>进入内地市场才7年的台湾奶茶品牌1點點,于2015年开始快速拓展,全国已经有上千家门店。
作为最先在纱帽街扎根的奶茶店,虽然看起来没有最初火爆,但仍旧人气旺,每天平均卖出几百杯。因为没有座位必须排队,出品略慢,这条街上等最久的就是这家了。
< class="pgc-img">>
点了最基本的波霸奶茶,不足15元,性价比很高了。因为饮品普遍偏甜,点三分糖刚刚好,茶味偏重,珍珠大颗,Q弹筋道,配料无他,就是简单的珍珠圆子,和奶与茶微妙交织出美味。
至于隐藏加料点单攻略实在太多,根据喜好随意吧。
营业时间:10:00——23:00
Coco都可
< class="pgc-img">>Coco作为22年历史的传统老牌奶茶,在全球已经有3000家门店,人气长久不衰,近两年又在抖音火了起来,纱帽街这家的人气也不会差到哪去。
值得一提的是很早就支持扫码点单更加方便,有两排凳子缓解等待焦虑。Coco也是这条街男性客户较多的一家,不知是否与高性比价和适口性强相关?目测每天卖几百杯是没得问题的。
< class="pgc-img">>
经典款奶茶三兄弟,配料丰富,有珍珠、布丁、仙草冻等,一口下去很有满足感,胃口小的女生可以一杯就饱。当你选择恐惧症发作的时候,选这家喝准没错。
营业时间:10:30——22:30
厝内小眷村
< class="pgc-img">>来自台湾的奶茶品牌,“厝”cuo(四声)是台湾话“家”的意思,从名字就看出来走的是温馨治愈路线。
2017年下半年才进入成都市场,第一家门店在较场坝街,不久又在纱帽街扎根。纱帽街店没有座位,人相对比Coco少点,但服务态度很恭敬,外卖单子特别多。
< class="pgc-img">>
涓豆腐奶茶比较新颖,红茶打底,豆腐入口即化,清冽顺滑的口感,让人印象深刻。还可以按喜好加芋圆芋泥之类的,因为配料较甜,不爱吃甜的小伙伴可以点无糖。
营业时间:9:00——22:00
鹿角巷The Alley
< class="pgc-img">>2013年在台湾桃园起家的鹿角巷,是茶饮界不容忽视的年轻力量,毕竟是登上美国时代广场的人气王。被山寨最狠的也是它,在美团外卖上可以搜出5、6个不同商标的店,真真假假分不清楚。
< class="pgc-img">>
鹿角巷的纱帽街直营店才开半年,但没有排队略冷清,看起来外卖较多。点了26元的鹿丸噗哩,奶味重,茶味淡,布丁软,甜腻的珍珠+浓浓的糖浆,对于不嗜甜的人来说有点接受无能。
营业时间:10:00——22:30
书亦烧仙草
< class="pgc-img">>2006年在成都本地起家的书亦烧仙草,直营店30余家,全国500余家,2018年还开到了加拿大多伦多。
纱帽街店受制于门面,无座位,外卖多,生意看起来一般,不知是否与区域分布密集有关?在这一点上Coco分布得也很密集,倒也没见生意差。
< class="pgc-img">>
它家同名款的烧仙草,基本学生时代开始当做夏天的晚饭,定价也很便宜。仙草冻、红豆、花生碎、珍珠圆子、椰果、奶茶在一起,层次分明又交融,甜度也很适中,很适合当下午茶缓解压力。
营业时间:9:00——23:00
豆之物语
< class="pgc-img">>在成都仅有来福士和纱帽街两家门店,立足于做豆花甜饮,纱帽街门店显得略冷清,但亲民的价格非常值得尝试。
不过我们喝得太多了,没有留下更多的胃给这家,于是避开了饱腹感的豆花,选择了芋圆芋泥奶茶。
< class="pgc-img">>
芋圆有嚼劲,芋泥绵密细腻,很浓郁的豆浆香味,口感层次丰富,健康又美味。我们下次还想来尝试豆花,比X豆豆花性价比高多了。
营业时间:10:00——22:00
橘菓子
< class="pgc-img">>虽然是整条街最冷清的饮品铺子,但藏有意外的惊喜。看了看是广州出身,在成都只有4家门店。中午去的时候仍旧没什么人,和coco、1点点的热闹形成对比。
< class="pgc-img">>
点了个招牌草莓果子,看得到颗粒分明的草莓粒,还有奇亚籽补充维B,酸甜可口。做活动10块1杯,可以说非常划算了,不爱吃甜的男生也表示会回购。
营业时间:10:00——22:00
后记
< class="pgc-img">>据某大数据分析,2018 年中国现制饮品门店数已经超过45万家,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奶茶行业已初步整合,进入市场风口期,一级市场投资热情水涨船高。各大奶茶品牌不仅占领北上广,还大力入驻新一线城市,这其中必然少不了新一线的领头羊城市——成都。
至于为何要扎堆在这开?有家奶茶店的工作人员表示,春熙路-大慈寺商圈人流量大,每家特色不一样,人们喝多了同一家的饮品总要换换口味。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也是集群效应。“对于一家刚开业的奶茶店,如果开在人流量不多,没有奶茶店的地方,生意也不会好。”
如今纱帽街两边依次分布着喜茶、奈雪、丸摩堂、茶百道……上百家奶茶店争相在此驻扎,从成都的左心房蔓延出甜甜的滋味。
如果街道是城市的血管,那纱帽街无疑是其中最甜蜜和快乐的,经历了乌纱帽到戏服到汽车配件再到奶茶的时代,见证了千年来成都人的繁荣和安逸。
文字|林投
编辑|林投
设计|蒋莉
图片 | Danny、刘陈平、漫成都资料库
监制丨王红
漫成都小编微信:jinshanmama2014
>年春节假期,是很多下沉茶饮品牌的“狂欢周”。
过年回家我发现,奶茶店都很爆满,档口变大店,一条街上6家,每家都排到马路边。
从山东到广东,没有疫情的地方,下沉市场茶饮店生意似乎格外好。
品牌也在进化,有的做了升级,销量翻5倍,有的招牌产品一年卖出100万杯。
三四线乃至县镇市场的茶饮,正在飞速进化?
春节爆单、销量翻5倍
县城茶饮生意这么好?
虎年开年,从南到北的三四线城市,不少奶茶店都爆单了。
以我的家乡,一个中部地区普通县城为例:一条不到2公里的街,开满连锁奶茶店,包括3家蜜雪冰城,1家茶主张,1家甜啦啦,1家张阿姨奶茶。
如此密集,还家家都爆满,店内座无虚席,店外还都排起了长队。
更让我意外的是,这些茶饮店能看见中年人的身影,就连我妈如今出门也是“点杯蜜雪冰城,珍珠奶茶中杯,要热的”。
——茶饮的下沉,已经到了县城“人手一杯”的程度。习惯一二线城市精致餐饮的年轻人回到老家,吃喝玩乐都不丰富,更愿意点杯奶茶“安慰”自己。
在山东的荔制茶、在广东的茶道里途,今年春节同样迎来爆单高峰期。
开出近200家店的荔制茶,以低消费群体为主要市场,从核心商圈到乡镇,从商业街到学校,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去年品牌升级后,销量翻了5倍。
总部在肇庆(2021年被评级为三线城市)的茶道里途,更是掌握了“爆款密码”,从时下流行的轻工业风再到梦幻玻璃房,从招牌奶咖到鸭屎香柠檬茶,经典款和流行款都有,升级后的招牌奶咖,一年卖出了一百万杯。
下沉市场的茶饮生意,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根据采访,我总结了8个新特征。
2022年
下沉市场的8个新特征
1、北上广喝什么,小镇青年马上就要喝到
曾经小城市只有珍珠奶茶,如今一二线的产品小城镇都有,“流行时差”几乎被抹平。
比如夏季柠檬茶爆火,荔制茶顺势上新“原谅绿柠檬茶”,将符合夏季调性的绿色结合网络热梗,用户快速赶上了时髦。
鸭屎香茶出圈的时候,茶道里途鸭屎香柠檬茶早已成为他们的经典产品。
北上广喝什么,小城镇也要,而且马上就要喝到,甚至购买更方便、价格更低。
2、每月上新1.5次,“追新”仍是好策略
荔制茶的研发负责人李昊燕告诉我,如今荔制茶平均每个月上新1.5次,最多一个月甚至上新3个系列的产品。
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对上新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但在下沉市场,“追新”还是一个吸引人的策略。
在上新节奏上,荔制茶同样选择与大品牌类似的模式,也就是有节奏、结合场景式上新。
- 秋冬生姜成为新元素时,他们上新3款生姜饮品,有生椰姜撞奶,也有温暖的红糖姜茶;
- 春节期间上新山楂+草莓产品,用过年零食糖葫芦为创意,与消费者产生联动。
3、大胆创新,把本地特色做到极致
大品牌需要考虑大众口味,做创新不能太猎奇,做营销不能太小众,小品牌则不存在这些顾虑与局限。
比如茶道里途在参考大品牌做创意的同时,充分保有了本土特色。
他们的工夫单丛柠檬茶,在大众点评上做到肇庆市柠檬茶第一名,毕竟“广东人的身体里流的除了血液,还有茶水”。
揭西县农特产“大洋炒茶”,也被运用在他们的产品中,推出潮汕大洋柠檬茶等产品。
更本土、小众的原料,让品牌特色更鲜明,情怀价值也发挥到极致。
4、打入圈层,帮年轻人找到“同好”
小地方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有限,追小众爱好找不到“同好”、快乐无法分享,是小城女孩的一大烦恼。
以贴合年轻人为主的荔制茶,就抓住了这点空白。
夏季上新的“萝荔小姐姐”,有品牌特色荔枝,又用“萝荔”谐音“萝莉”,将Lolita风格(一种小众服饰文化)提炼出来,宣传语为“爱萝莉,爱一种生活方式”,挖掘小众流行,并给予尊重理解。
这波宣传不仅推新品,还附加社交属性,穿着Lolita元素的服装到门店,不仅享受产品立减优惠,还能找到更多爱好者,自然吸引了打卡。
5、品牌“没包袱”,顾客和门店做邻居
小城市的品牌没有“包袱”,很容易收获粘性更高的用户。
荔制茶的研发负责人李昊燕告诉我,顾客经常会做“自来水”,不仅自己买,还会向外地朋友宣传,有时候大品牌还没出的产品,荔制茶先出,顾客还会有种骄傲的欣慰感。
在小城镇里,门店伙伴与顾客并非是冰冷的交易关系,而是朋友,甚至是邻居。
6、30岁人群,值得重点开发
茶饮始终是年轻人的天下,似乎是大部分品牌的共识,但在如今的下沉市场,情况却不太一样。
小城市的年轻人有限,想卖得更好,只能向上扩宽。30岁左右人群,或许是最优选择。
和20岁不同,30岁左右的小姐姐,不那么在乎市场流行,却对养生很有兴趣。
荔制茶在秋冬推出的生姜饮品,就精准狙击了这些姐姐们的心。
姜茶本身具有养生属性,荔制茶以“不凉少女”为主题,购买饮品满10元附赠热水袋,养生、实用,还有一点叛逆感。
李昊燕告诉我,客群和城市的限制,反而是机会的产生。当年轻人变成忠实客户时,就要向上扩宽、向下发展,让宝妈们给孩子们买,让孩子给父母亲买。
立足小城镇,就要向“全年龄段茶饮”努力。
7、小店+大店,覆盖一座城
如今的小城镇青年,已经不是几年前那批年轻人了。他们更加挑剔,简单的小店或大店,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在门店选址上,南北方奶茶品牌又一次达成了共识:大店+小店,双管齐下。
茶道里途的门店面积在50~100平之间,贴近商圈和交通枢纽,也做学校的生意,不同的商圈开不同门店,做不同的装修风格。
荔制茶以“小地方开大店,闹市区讲性价比”为选址目标。
相对偏远的地方,缺少社交场所,大店可附加社交属性,而且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固定消费群体,通过场景易培养顾客的消费习惯,并且租金、人工都不高。
商业区则选择15~30平的小店,除成本因素外,也因为这里人流量密集,只需有效抓取人流就能提高门店盈利。
大店小店结合,就能覆盖一个县、一座城,乃至一个地区。
8、蓝色、轻工业风,正在小城市中流行
克莱因蓝、轻工业风,这些在一线城市已经不新鲜的风格,正在小城市中流行。
一二线城市常见的轻工业风,在肇庆被茶道里途用得淋漓尽致,蓝色灯牌与灰色墙面配色鲜明,店内很适合做打卡取景地。
与喜茶、奈雪概念店的想法类似,茶道里途每家店的设计都有不同,比如清远万达广场的门店,就做了全透明的玻璃屋,不仅采光优越,而且极其新潮,是拍照、聚会的好去处。
荔制茶以品牌主色调蓝色为主,大面积蓝色铺满门店,与白色墙面对撞强烈。
大城市里,几乎所有商家对于流行的嗅觉都很敏锐。但在小城市、县镇市场,不少商家还未形成接纳新事物的概念,这也给了新品牌机会。
如今下沉市场的茶饮生意,已经全面升级。
茶道里途的运营助理梁铭杰告诉我,他们计划是先开拓周边区域,目标“千店千面”。
荔制茶的大部分门店集中在鲁南苏北,以学校、乡镇为主,瞄准人口基数较大的市场。
三四线乃至县镇市场的消费升级、体验升级,仍有巨大空间和机会,就看品牌能否抓住。
家最近是不是也感觉到了,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奶茶店都有成群 成街的开。那奶茶店为什么越来越多呢?
< class="pgc-img">>1.上手门槛低,基本人人可以学会。
经营一家奶茶店 口味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运作起来 让奶茶能卖的出去能挣钱。但是这些都不用太操心,因为学做奶茶是去总部免费学习,飞机票 车票 路费也是会报销的 ,还会有政府补贴。而且加盟那些奶茶店可以得到总部的指导 ,选址也是总部派人来当地参考来帮你选好位置的。
2.租房面积小,人不用多,成本低廉。
对比其他行业 比如:饭店 烧烤店 快餐 。这些店开起来 不管是招聘服务生 还是水电费 材料成本 租房面积都远远高于,特别是房租,在北京那些大城市可谓是寸土寸金。而奶茶店仅仅需要很小的空间来做奶茶卖奶茶。对比其他店,不需要服务生 也不需要特别大的面积来摆放桌椅板凳之类的,所以开奶茶店还是比较适合预算成本没那么高的人去开这个奶茶店 。在一个就是随着外卖的兴起奶茶店的销量收入 也随之高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