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品牌沪上阿姨一杯开水卖10元”一事引起热议。近日,有山东威海的消费者反映,其逛街时去沪上阿姨想买杯热水,店员表示只要一杯白开水必须收一杯奶茶钱。消费者付款后发现收了10元,事后觉得离谱。
据媒体报道,针对此事,门店回应称,公司有规定杯子不能单独销售,如果顾客自带杯子接开水则是免费的。商家表示,在收款之前已经提前告知了顾客这个规定。
7月4日,#沪上阿姨回应一杯开水卖10元#话题登上热搜。截至发稿前,已有2.1亿阅读量。有网友称,“店员需要按杯子个数给老板交营业费”“人家要按杯子对账”,也有网友表示“明明可以准备一些一次性杯子的”“要明码标价,告知价格”。
图源网络
图源网络
7月4日,沪上阿姨相关负责人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对于顾客到店提出要买一杯白开水的需求,当时门店店员提前与顾客说明情况,由于门店使用的杯子数量需要进行每日盘点对账,如果顾客自带杯可以提供免费白开水,但无法提供免费的饮品杯。在征得顾客同意之后,门店才对顾客购买的最便宜的一款饮品进行售卖。事情发生之后,门店一直积极与顾客沟通解决,目前已经得到顾客的认可。
沪上阿姨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在全国大部分门店准备试饮杯,为有需要的顾客免费提供饮用水服务,今后公司会继续加强内部培训,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沪上阿姨官网显示,沪上阿姨鲜果茶隶属于上海臻敬实业有限公司,品牌以上海为出发点,9年时间,采用“直营+加盟”的方式规模化扩张。截至2022年10月,沪姨鲜果茶已在全国200多个城市开业超过5000家门店。2020年11月,沪姨鲜果茶获得嘉御基金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2021年6月,沪姨鲜果茶再获A+轮融资。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气转暖,“狂炫饮料”的放纵让不少人大呼过瘾,但短短几天后,体重秤上的数字却又让人追悔莫及。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由糖类摄入过量而引发的健康问题逐渐被重视,“控糖”“减糖”“戒糖”等新概念逐渐流行。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市面上多数瓶装饮料的“甜度成谜”,而奶茶店所售饮料的含糖量更是没有统一说法,记者在一家店里询问时,销售人员干脆用纸杯接了一点糖浆现场展示称“三分糖,就是一点点”。
【市场探访】
多数瓶装饮料“甜度成谜”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居民每天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一瓶饮料中,到底含有多少糖?带着疑问,记者来到超市进行探访。
在超市货架上,各式饮料琳琅满目。记者随手拿起一瓶可口可乐,只见瓶身的营养成分表上清楚标明,每100毫升可乐的含糖量为10.6克。这也就意味着,500毫升装的可口可乐每瓶含糖量为53克,只要喝下一瓶这样的饮料,就已经超过了膳食指南中的建议量上限。为了更加直观地感受瓶装饮料的含糖量,记者以一块重量约4.5克的方糖为标准来进行粗略计算,这瓶可乐的含糖量约等于11.8块方糖。
随后,在一瓶450毫升装的美汁源果粒橙瓶身上,记者看到,按照营养成分表的标示,每100毫升果粒橙的含糖量为9.4克。也就是说,一整瓶果粒橙的含糖量为42.3克,约等于9.4块方糖。
这两种饮料是明确标注了含糖量的,但记者注意到,市面上销售的大部分瓶装饮料,并未明确标出含糖量这一重要指标。记者查看了康师傅茉莉蜜茶、水溶C100、雀巢咖啡、红牛等多款备受消费者喜爱的饮料,均未在营养成分表中找到含糖量的标示。
除了普通饮料,一些奶制品也几乎“甜度成谜”。例如,旺仔牛奶、娃哈哈AD钙奶饮料、简爱饮用型酸奶、味全草莓牛奶以及养乐多等多款酸奶和果味牛奶饮品的配料表中,虽然显示产品中添加了“白砂糖”,但含糖量同样没有明确标出。
而且,对于部分饮料来说,似乎味道越甜,含糖量越是“难以说出的秘密”。反之,一些“低糖”“无糖”饮料,大多明确标出了含糖量。例如,统一绿茶推出的“低糖”版饮料,就在营养成分表中标明,每100毫升含糖4克。喜茶推出的低糖浓果茶、元气森林推出的低糖丝绒草莓乳茶、奈雪的茶推出的低糖柠檬茶,每100毫升的含糖量也均在5克以下。
不过,按照容量来计算,以一瓶450毫升的喜茶低糖浓果茶为例,每100毫升含糖量为4.9克,整瓶的含糖量则达到22.05克。按照膳食指南中“居民每天添加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的建议,喝下一瓶低糖饮料,当天的“甜蜜度”也几近饱和。
【饮品店探访】
奶茶店里的“X分糖”让人很迷糊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注意到,与瓶装饮料相比,市面上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现制现售奶茶、咖啡等饮品,含糖量更是含糊不清。一些商家对“含糖量”的标注方法则是花样翻新,让人眼花缭乱,甚至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登录乐乐茶外卖平台页面后,记者随意选择了一款名为“热大口草莓桃”的饮料,在糖量一栏,标注着“少甜、正常甜、少少甜、少少少甜、不另加甜”等共计5个选项。而在蜜雪冰城外卖平台页面,含糖量的标注方式又换了个样,一款“草莓啵啵”饮料的糖度被分为“正常糖、七分糖、五分糖”共3档。贡茶外卖平台页面上,含糖量的标注方式也不一样,一款百香果茶的甜度有“标准糖、多糖、半糖、微糖”等4档。
“标准糖”到底是几克?“微糖”的含糖量实际能“微”到何种程度?“不另加甜”代表完全无糖吗?由于外卖平台页面上,无论是哪一种甜度,均没有明确的量化标准,商家也没有给出更进一步的解释,记者干脆到线下店去问个究竟。
在北三环中路一家名为“沪上阿姨”的饮品店内,记者询问一杯饮料的含糖量具体是多少。“甜度是可以自己选的,三分糖、五分糖、七分糖、全糖。”销售人员表示,顾客选择的饮品种类不同,每杯饮料的含糖量也不一样。记者随即购买了一杯名为“椰椰抹茶”的饮品。最终,在电脑系统上查询了半天后,销售人员表示,这款饮品正常情况下含糖量应该为10克,但具体是一杯含糖10克,还是每100毫升含糖10克却无法解释清楚。
在位于白石桥南地铁站旁的一家茶百道饮品店内,销售人员称:“三分糖就是一点点。”但“一点点”到底是多少?销售人员为难了:“这可没法形容。反正三分糖就是微甜。”
记者反复刨根问底后,销售人员才无奈地解释,每杯饮料的比例都是机器预先调配好的。比如,如果想要选全糖,就在饮料机上选择“15”。
“15”的单位是什么?克?毫升?对此,销售人员也有些拿不准,她犹豫了一下表示,机器上显示“15CC”,“应该不是毫升吧?15毫升,感觉挺多的”。接着,她又用手比画了一下,想让记者弄明白“15CC”到底有多少。
为了让记者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销售人员索性用纸杯从饮料机中接出一点糖浆后,将粘在杯底的少量糖浆展示给记者:“看,三分糖,就是这么一点点。”
【他山之石】
上海拟为含糖饮料设“红橙绿”标识
有不少关注健康的网友都曾呼吁,饮料中的含糖量,能不能也像其他营养元素一样,明确量化标出?
其实,早在2022年12月30日,新加坡就宣布开始实行饮料分级制度,根据每100毫升饮料中的含糖和饱和脂肪量,将饮料分为A、B、C、D四个等级。从A级到D级,含糖量和饱和脂肪含量逐步增加。除了用不同颜色标识进行区分之外,饮料的含糖量还要清楚地显示在标签上,以便消费者能在购买时更好识别健康饮品。
而在我国,含糖饮料标注健康提示标识的做法,也将有望在上海实施。为了提升居民对含糖饮料过多摄入的健康危害意识,指导居民选择健康饮品,2023年年底,上海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在征求意见稿中,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包括三款,分别为“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健康提示标识(红色标识)”“每日添加糖摄入限量提示标识(橙色标识)”“饮料选择指导提示标识(绿色标识)”。红色标识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橙色提醒“每日添加糖摄入少于25克”,绿色标识指导市民“看懂营养成分表”,指导消费者优化消费选择,理性选择饮品。奶茶店、咖啡店、餐厅、含糖饮料自动分配机等也被纳入了规范的范围内。征求意见稿发出后,含糖饮料健康提示“红橙绿”系列标识开始在上海150余家含糖饮料的售卖场所进行试用,提醒消费者适当购买含糖饮料。
【提示】
“无糖”不等于“完全不含糖”
其实,“无糖”并不等于“完全不含糖”。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也就是说,无糖是指固体或液体食品含糖量在0.5%以下,而并非完全不含糖。
曾有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做过检测,所谓“不加糖”的奶茶,含糖量也在2.2至7.9克/100毫升之间,并非完全不含糖。
“我买咖啡时特意选择了不额外加糖,为什么喝起来,感觉还是有点甜?”有消费者表示。对此,记者在采访时,咖啡店的工作人员解释,消费者购买的是一款五常米乳拿铁,米乳是由五常稻米制成,本身口感上就会带有淡淡的甜味。也有饮品店的销售人员表示,即使顾客选择不另外加糖,也并不代表饮料完全“无糖”。比如饮料里添加的一些水果,可能本身就是甜的,或者是经过糖腌渍的;而奶茶中添加的芋泥、芋圆、麻薯等材料,在制作的时候,可能已经提前加入了糖,这些食材又是精细制作的高淀粉类食品,本身就容易快速升高血糖,所以糖尿病人是否能饮用还要根据自身情况。
因此,市场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曾多次提醒,购买食品时不仅要看其是否标注“无糖食品”字样,还应综合参考成分表、热量表等诸多因素。同时,也要看该产品是用何种甜味剂代替了有关糖类。市面上一些“无糖食品”中虽然没有添加蔗糖,但添加了木糖醇、山梨醇、麦芽醇糖等替代品,这些替代品虽然能量很低,但过量摄入也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能盲目过多食用。
新经纬8月20日电 (闫淑鑫 实习生 李怡蒙)4元一杯的柠檬水,6元一杯的茉莉奶绿,9.9元的指定饮品……
近期,#奶茶价格集体跳水##奶茶重回10元以下#等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19日,中新经纬来到北京西门金街,在这里目睹了奶茶行业价格战的一个缩影。
开在北京西门金街的奶茶店 中新经纬摄
一条街上20家奶茶店
西门金街是一条室外步行街,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万达广场旁,与万达广场相通,全长约520米,有A区、B区之分,其中咖啡、奶茶等饮品店主要集中于B区。
19日,中新经纬在这里看到,步行距离不足400米的西门金街B区,分布着大大小小24家饮品店,其中奶茶店20家,包括蜜雪冰城、一点点、沪上阿姨、CoCo、茶百道、益禾堂、书亦烧仙草等连锁品牌,部分奶茶店紧紧相邻,有些位置甚至20步内开了5家。
奶茶行业的价格战,也正在这里上演。
19日,中新经纬在西门金街B区多家奶茶店内看到,“10元以下”成为各奶茶品牌“厮杀”的重点区间,比如茶百道、沪上阿姨推出指定饮品9.9元活动,益禾堂指定饮品9元一杯;书亦烧仙草推出9元一杯的纯茶系列;一点点多款产品低至9元、8.8元。
奶茶店推出9.9元购指定饮品活动 中新经纬摄
蜜雪冰城近期也推出两款新品茉莉奶绿、青瓜菠萝茶,售价分别为6元一杯、7元一杯。
不过,从门店售价表来看,除蜜雪冰城外,一点点、沪上阿姨、CoCo、茶百道、益禾堂、书亦烧仙草等奶茶店的产品仍多在10元以上,9.9元的产品通常是指定产品或限时活动产品。
沪上阿姨、茶百道等奶茶店的产品仍多在10元以上 中新经纬摄
“门店内直接点单是享受不到9.9元优惠活动的,消费者需要通过小程序或者其他平台领优惠券,购买指定产品才行。”茶百道一门店工作人员称。
相比线下门店价格,线上团购价则会低很多。20日,中新经纬在美团、抖音等平台上看到,通过参与团购活动,消费者花三四块钱就能喝到一杯奶茶。
奶茶行业遇增长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奶茶行业,最早占据“10元以下”价格带的,是蜜雪冰城。
据灼识咨询报告,按价格带划分,现制饮品可分为三类价格带:一是平价,产品单价不高于10元;二是中价,产品单价低于20元但高于10元;三是高价,产品单价不低于20元。
中新经纬走访发现,此轮价格战中瞄准“10元以下”价格带的,主要是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等以往的中价奶茶品牌。
“我们近期的新品价格基本定在了10元左右,部分低至6元、7元。”书亦烧仙草品牌方向中新经纬表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向中新经纬表示,奶茶行业的价格战迎合了当前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行为习惯。“降价的基本是头部企业,他们有一定的规模效应、粉丝效应,供应链也已经很完整了,具有降价的空间、议价的能力。一些单店或是议价能力不够强的品牌,在这轮价格战中就很难熬下去。所以,这轮价格战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
美团团购等发布的《2024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受消费趋势变化,以及各品牌对运营效率和供应链不断优化,新茶饮行业掀起降价潮。随着新茶饮竞争越发激烈,在新一轮消费环境调整下,调整定价,推出消费者可接受范围定价的产品,已成为新茶饮品牌的重要课题。
据美团团购统计,2023年全国茶饮消费客单价均值为10.5元。其中,位列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收入十强城市的南京、上海、深圳、杭州茶饮消费客单价略高于全国水平,但最高也未超过14元。
消费者2023年新茶饮消费平均客单价变化 来源:《2024中国新茶饮供应链白皮书》截图
降价背后,是奶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品牌陷入增长难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美团发布的《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44.3%放缓至2025年的12.4%。
从茶百道、奈雪的茶发布的业绩预告中也能看出一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茶百道预计实现净利润约2.2亿元至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95亿元下降不超过63.03%;奈雪的茶预计实现收入约24亿元至27亿元,经调整净亏损为4.2亿元至4.9亿元。
在朱丹蓬看来,此轮价格战后,奶茶行业的整体价格很难再回到过去。“未来消费者对于奶茶产品的选择,一定会综合考虑市价比和性价比,二者兼有的产品才会持续受到消费者认可。”
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