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餐」是一档由餐饮老板内参独家出品的高端行业访谈节目。大腕对话大腕,与72位具有标杆案例意义的餐饮创始人深度碰撞,探寻疫情之下的突围与救赎。
对话杨国福,是「七十二餐」继麻六记汪小菲后推出的第二场重磅访谈内容。我们试图用一次对话,探寻“麻辣烫帝国”真实的搭建过程。
总第 3179 期
餐企老板内参 内参君 | 文
麻辣烫:千亿级赛道
或将跑出“第一股”
作为中式快餐的重要组成部分,麻辣烫从地方特色街头小吃,到全国连锁遍地开花,整个赛道正呈现着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根据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麻辣烫市场规模较上一年增长17.08%,预计2025年中国麻辣烫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973亿元。
同时,麻辣烫品牌们动态频发:
从资本市场来看,今年杨国福递交招股书,冲击中式快餐第一股,引起行业普遍关注;小蛮椒获千万级A轮融资;从产品市场来看,层出不穷的细分品牌,盘盘麻辣烫、地摊麻辣烫等,整个赛道“老品新作”的趋势明显。
在这之中,杨国福作为麻辣烫赛道规模最大的领跑黑马,一举一动皆牵扯着行业变革。如今占据麻辣烫市场份额第一、门店达到6000家,从“杨记”到“杨国福集团”,业内盛传“摸透杨国福,就搞懂了麻辣烫”。
杨国福麻辣烫创始人杨国福,在与内参深度对谈的视频中说到,疫情期间杨国福麻辣烫逆势增长,门店开出1471家,目前全球范围内门店6000家。
杨国福:“统治”麻辣烫江湖
靠供应链、加盟模式、零售“三板斧”
市场高速发展,但食材供应链、加盟标准化等问题始终是麻辣烫品牌发展的掣肘。
在麻辣烫准第一股杨国福的背后,内参拆解出了几个“成功密码”:
1、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麻辣烫专业工厂:根源上解决供应链问题
为了保证出品口味、食材等始终保持稳定水准,供应链问题一直以来便是麻辣烫市场的痛点。
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自建的麻辣烫供应链专业工厂,在供应自身企业门店的同时反哺市场,这对于行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做餐饮到做工厂的过程中,争议与质疑一路伴行,但杨国福本人表示,“我这个人比较自信。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也能做。”不仅要做,还要做得更好。
目前,投资5亿元的4.0工厂,一期可以供应两万家门店,释放后整体营业预估在15亿元左右。同时,高精密度的机器操作,在恒温恒湿的恒定标准下,使得工厂物料的质量出品水准也同样恒定。
但杨国福也在视频中以谨慎的态度表达,如果企业规模量达不到一定水平,建工厂一定要慎重。
2、穿越加盟模式不同周期:加盟店构成了杨国福的核心收入,占比高达94.3%
杨国福全球范围内,门店超过6000家,其中只有三家直营店,其余均为加盟店,对于如何实现加盟门店标准化,杨国福走着不同的路径:
重中之重是,让加盟商赚钱。对于加盟商而言,项目赚钱且持续赚钱是最核心的指标。但看似平常普通的一点,却依然有很多连锁加盟企业难以达到。
在此前杨国福招股书中数据显示,加盟门店构成了杨国福的核心收入,占比高达94.3%。
而杨国福在过往19年中,几乎没有过广告营销动作,全靠品牌口碑,加盟代理商在自己门店资金流转稳定时,既愿意参与配合集团管理,又能够发动亲朋好友加入加盟团队。
3、发力零售端:产品、口味创新更“尊重”数据
在门店外,杨国福的C端零售产品目前营收占比也已经达到3.2%。
“自热系列”、“火锅底料系列”..……研发出身的杨国福本人,在产品创新、口味创新上更加“尊重”数据。
“有参数和系数后再去做机理,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目前在杨国福麻辣烫实验室中,创新产品从麻度、辣度、咸度、甜度等各种细节都已经实现标准量化,根据不同的组合搭配,可以很快调整出想要的产品、口味模型。
杨国福在视频中说道,“味道和好的产品是关键,好的产品永远不缺失顾客。我们一直秉承着这样的逻辑做事。”
冰冷的数据是业界评判标准,但杨国福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品牌,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消费者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这是杨国福麻辣烫的企业价值观,也是杨国福本人的信条。
接下来
大龙燚、徐记海鲜、炊烟小炒黄牛肉陆续登场
对话杨国福,是内参×七十二餐的第二场访谈内容,接下来,大龙燚、徐记海鲜、炊烟小炒黄牛肉等头部品牌创始人将陆续登场。
这是一档由餐饮老板内参独家出品的高端行业访谈节目,我们寻求大时代下,餐饮行业中具有标杆作用的人和品牌,与72位具有标杆案例意义的人物、品牌,通过洞察人、品牌、产业之间的微妙关系,展现具有真实、专业观点的行业切片,为大时代中的餐饮行业提供深度且落地的思考和样本梳理。
2022年,疫情持续,多点散发,无数餐饮人被迫调整经营策略,在焦虑、迷茫、未知中断尾求生。我们将以高端访谈的形式,由资深观察者对话餐饮品牌大腕,揭秘疫情之下的自我救赎。
明天会如何,谁也不知道。但自救和反思不能停,这场线上思维盛宴,等你一起来隔空举杯,共同守望明天!
视网消息:作为网友们口中的“8D魔幻城市”,重庆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进程中,是如何做到既保留个性和传统,又解锁新场景的呢?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看。
来到山城,早上爬山是不错的选择。这里是位于重庆渝中区的山城巷,它面朝长江,依山而建,自明清以来,就是重庆人的聚集地。但因为年代久远,这里也有管网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2018年,山城巷作为重庆市传统风貌区,开始重点打造。
重庆某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袁旭东:设计改造,既能满足我们现在商业的一个需求,又能保留原来的一些建筑的特性和风貌,让整个商业和老居民区和谐共生。
去年9月,山城巷全面开街运营后吸引了大量游客。他们在落差70多米的山城巷爬坡上坎,在老建筑和旧照片中了解山城的历史文化。
总台央视记者 王舒畅:这里十几年前是一所小学,而现在已经打造成为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消费场景。比如说我旁边的这座曾经的教学楼,现在一楼是卖文创产品的商店,而二楼已经成为时光里的图书馆,人们不仅能够闻得到书香,还能够穿越时光去感受一下十几年前的重庆是什么样子。
随着餐饮、民宿、文创商铺的落户,改造后的老街巷也有了时尚的味道,穿过居民楼的炊烟,转角就能遇到艺术感十足的咖啡馆和酒吧。
乘坐观光电梯,80多秒到达重庆世贸大厦的56层。今年暑期,这个闲置多年的天台,开始成为极具辨识度的消费新场景。
高楼的天台不仅可以欣赏城市天际线,这个刚升级改造的顶层,还致力于打造成为艺术与潮流融合的文化多元空间,在策展发布方面焕发新活力。
重庆某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星宇:希望在观景的空间内再给我们的整个天台赋予更多的内容。我们不管是以后的策展,还是在现场的消费场景和业态,希望它是带一点潮流和艺术先锋性的。
如果一天的游览让你感到疲惫,傍晚就去长江边的下浩里老街喝杯茶,体验一下重庆的慢生活。这是重庆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崭新的业态为老街注入时尚活力,游客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感受城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重庆:山城不眠 “夜经济”持续升温
两江交汇的地理优势、豪爽火辣的地域文化,都为重庆发展夜间经济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重庆不断推出夜间消费新业态,“夜经济”也成为推动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新动力。
总台央视记者 王舒畅:来重庆怎么能够不吃火锅?我现在在一家火锅店内,神奇的是火锅店其实是在防空洞内。防空洞它的长度大约是500米,最多能够容纳218桌火锅。现在洞外是30多度的酷暑,而洞内却是20多度的清凉,大家可以在这里酣畅淋漓地感受重庆火锅的热辣滚烫。
这家去年10月开业的火锅店,把餐厅打烊的时间推迟到了凌晨2点。因为就餐环境很有重庆特色,开业后的第一个暑期就吸引了大量游客。
火锅店经营者 左乐:我们目前的接待量比上个月增长了大概在15%左右。目前的话每天大概在500桌左右,假期的人流量会稍微大一些。
华灯初上,白天还很安静的紫薇路逐渐热闹起来。这里是重庆首批夜间经济示范区,有100多家精致小巧的餐厅、酒馆和甜品店,多样的风格让重庆的夏夜有了异域风情。
重庆市紫薇路商户 范伟佳:紫薇路号称小曼谷,每家店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味道。我们店工作日的话在150桌左右,周末的话要到300桌左右。
与紫薇路的融合不同,九街的风格是碰撞。一条马路的两侧,一边是讲究“土”的“江湖菜”,热气腾腾,一边是讲究“潮”的酒吧,音乐隆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进入暑期,洪崖洞每天的客流量接近10万人次,即便到了深夜,这里也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2024年1—6月,重庆接待过夜游客5384.76万人次,同比增长5.6%,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入境旅客同比增长177%。
来源: 央视网
你家哪的?”“东北吉林的。”
“吉林哪的?”“吉林吉林的。”
脱口秀有“梗”:
貌似东北最没有“存在感”的城市
就是“吉林吉林的”……
那么,吉林吉林的,究竟是个啥地方?
随我来。
吉林市夜景。李伟 摄
47年前,一场世界上最大的石陨石雨降临。
“天外来客”莅临的这座城市,
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吉林市(陨石)博物馆镇馆之宝:吉林一号陨石。苍雁 摄
这里也是一座沿江之城,
中国唯一省市同名城市——吉林省吉林市。
“北国江城”吉林市。韩涛 摄
松花江水,呈S形穿行于城市。
“北国江城,雾凇之都,
滑雪天堂,陨石之乡,京剧故里”,
都是这座城市的标签。
浓雾锁松江。李伟 摄
一江碧水,“四脉神山”,
你可以在这里找寻金庸笔下的“江湖”,
也可以在雾凇树下体验一回
“绿野仙踪”般的奇幻。
“雾凇之都”吉林市。赵彦吉 摄
这是一首关于“北国江城”的散文诗。
诗中四季如画,岁月悠长。
鸟瞰吉林市。韩涛 摄
“诗中有湖”
松花湖
“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
此行傲范蠡,输我松花湖。”
中国著名诗人贺敬之曾泛舟湖上,
留下佳句。
兼有“黄山之美、漓江之秀”的松花湖,
青山绿水,状如蛟龙,
554平方公里的湖区面积,
水静、山奇、林秀、石异。
松花湖风光旖旎。李志成 摄
“诗中有山”
四脉神山
千百年来,四脉神山守护着吉林城。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四脉神山居于吉林城的四个方位,
各司其职,镇守一方。
山水名城吉林市。马宝武 摄
左青龙——吉林市龙潭山遗址公园
一座龙潭山,半部东北史,
毗邻松花江东岸,
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
龙潭长约五十三公尺,
宽二十六公尺,深九公尺。
叠石为堤,水清见底。
龙潭山顶巅,有一座古城,
古城四隅可将吉林市的全景尽收眼底。
龙潭山夜景。纪绍伟 摄
右白虎——小白山
小白山原名温德赫恩山,
为满语祝福之意。
清代皇室将长白山
作为先祖发祥之“圣山”而备加尊崇,
因路途遥远,前往长白山致祭非常不便。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康熙帝东巡时
在吉林城西迎恩门外松花江边,
行望祭长白山之礼,形成望祭之例,
此处,便是小白山望祭殿。
小白山风光。吉林市委宣传部 供图
前朱雀——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
传说中,一只朱雀守护松花江万年,
后羽化成石,变成林茂层叠的朱雀山。
朱雀山系长白山山脉,
山势陡峭,怪石嶙峋,
树木葱茏,风貌古朴。
主峰寻梦峰海拔817米,
山脚岩壁上有阿什哈达明代摩崖石刻。
深秋里的朱雀山。黄玉学 摄
后玄武——玄天岭
此山不高,但三面临崖,
峥嵘陡峭,山林秀丽。
清乾隆三年,
山上修建真武庙,也叫玄帝观,
建有“悬梁吊柱”,
在古今中外建筑史上亦属古建筑奇观,
曾被清代列为著名的吉林八景之一。
玄天岭。吉林市委宣传部 供图
“诗中有雪”
北大湖滑雪场
滑雪胜地,粉雪天堂。
北大湖滑雪场是世界一流雪场,
自然条件和竞技滑雪品质皆优,
拥有870米亚洲最大有效落差的专业雪道。
雪季长达5个月,雪质优良,
曾成功举办过多项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
北大湖滑雪场。杨子建 摄
万科松花湖滑雪场
万科松花湖滑雪场是距城市较近的滑雪场,
雪道面积全国排名第一,
冰雪期逾150天。
拥有28条优质雪道,
滑雪面积达151万平方米。
雪落青山,松林皆霜,
缆车之上,雾凇随轻风散落。
赏凇滑雪,是冬天最好的美意。
万科松花湖雪场。黄玉学 摄
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
这是亚洲首例具有国际水平的
全天候标准化越野滑雪专业训练场。
吉林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
弥补了中国越野滑雪项目短板,
提供了全天候的训练场地,
四季皆可滑雪。
“雪洞”里的竞技。闫斌 摄
“诗中有秋色”
红叶谷
这里的秋天,灿如骄阳。
地处长白山系,
其辖内长白山余脉
红叶分布广、聚集区面积大。
每逢深秋,吉林市下辖的
蛟河、舒兰、桦甸等地多处红叶长廊,
竞相“争红”。
置身其中,如同“油画”森林。
秋来红叶如画。张朝信 摄
“诗中有雾凇”
吉林雾凇
当冬日的暖阳映照在凇上,
遍野的纯白,宛若人间仙境。
“北国江城”每逢冬季,
便会迎来中国四大气象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
受温差及江水雾气影响,
长年不冻的松花江夜里泛雾,
凌晨枝条被冰晶裹挟,雾凇由此形成。
雾凇幻如仙境。程英铁 摄
“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
吉林雾凇以其纯洁、壮观、神奇的美,
使得冬季北国风光“仙里仙气”。
雾凇美如画。张朝信 摄
观赏雾凇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每逢此时,江域雾气升腾,袅袅如烟,
繁茂的雾凇景观
让吉林市的冬天如童话般纯美。
城市里的雾凇。吉林市委宣传部 供图
“诗中有美食”
吉林煎粉
来吉林,必尝煎粉,
煎粉是地道的吉林市小吃,
这份出身“草莽”的小吃,原料近乎唾手可得:
红薯淀粉加入少许食盐及明矾,
兑水熬制、冷却沉淀,
凝结成固态,切块下煎锅。
芝麻酱汁、蒜汁、酱油、醋、
调味汁、辣椒油、香菜……
配料的把控要靠食客凭经验拿捏。
一煎一炒之间,品出街巷的味道。
白肉血肠
满族另一传统美食白肉血肠,
也是城乡居民杀年猪之后,
宴请亲友的一道主菜,
驰誉吉林已有几百年。
以猪肉、血肠为主要原料,入口肥而不腻,
血肠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
“酒席满堂,不如白肉血肠”。
入口之时,你会品出“温暖”的味道。
乌拉满族火锅
乌拉火锅。赵阳 摄
吉林市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满语名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
乌拉满族火锅因兴盛于吉林乌拉城而得名,
清朝中叶,由于皇家的推崇,
满族火锅发展到鼎盛时期。
冬季来到吉林市,有“一观一品”之说,
“一观”即欣赏天下奇观雾凇美景,
“一品”就是品尝美味的乌拉满族火锅。
烧烤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儿,
是一顿烧烤不能解决的,
如果有,那就两顿。
在吉林,你可以烤牛羊肉、烤鸽子、
烤猪手、烤茧蛹、烤韭菜、烤蒜苔……
吉林烧烤。苍雁 摄
万物皆可串串儿,
似乎也印证了吉林人包容、活络的性格。
撸串,撸的是生活,
是岁月,是城市里的烟火气。
“诗中有戏”
京剧故里
几百年前的唱腔,今时仍余音绕梁。
早在清代康熙年间,
吉林城就诞生首个庙戏楼。
吉林巨富牛子厚出资创建的“喜连成社”
通联京城、吉林两地舞台。
梅兰芳14岁首登吉林舞台,便有大师气象。
如今,吉林京剧班、京剧团、校园里,
仍传唱国粹经典。
吉林也因此成为了京剧的第二故乡。
国家京剧团一团来吉演出。吉林市委宣传部供图
“诗中有天外来客”
吉林陨石
1976年,世界上最大的一场石陨石雨,
降临在吉林500多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域内,
据天文学家推算,
吉林陨石是46亿年前形成的。
重约1770公斤的“吉林一号”石陨石,
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最大的单块石陨石。
从远古人类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
人类一直向往着地球以外的天空。
天上的星星以一场陨石雨的形式来到世间,
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对大多数人而言,
它不仅是天上的星星,也是一份上天的馈赠。
大量“星友”追寻“星轨”,
纷纷来吉拍摄星空,探寻宇宙的奥秘。
这也使吉林市(陨石)博物馆
成为新的城市“打卡地”。
“星友”拍摄吉林的星空。刘博 摄
“诗中有浪漫”
吉林西站
这里是林徽因和梁思成爱情的见证。
在吉林市西郊,
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吉林西站。
这座由林徽因设计、梁思成审定的火车站
建成于1928年,
吉林西站站房是一座大型哥特式尖屋顶建筑,
站房设计继承了古典主义建筑设计的方法,
在设计中追求古典柱式比例和尺度,
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伟大的杰作之一。
这座具有特殊历史意义
和极具文艺气息的建筑,
曾吸引多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
刘德华主演的经典作品《天若有情》
就在西站取景。
吉林西站。吉林市委宣传部 供图
AI也去了趟吉林吉林
来看看AI眼中的吉林吉林
这座城市从不缺少浪漫,
因为它四季如画,芳华如诗。
人这一辈子,
总要留下自己的“诗与远方”。
吉林市,值得你写一首光阴故事的散文诗。
作者:苍雁 石洪宇
(中国新闻社微信公众号)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