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己派 李惠琳 编辑/ 李兴
不止“课后三点半”,公家还要承包孩子们的寒暑假。
7月2日,北京市教委确认,近日启动暑期托管服务,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由各区教委组织。
托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提供学习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有组织地开展体育活动等,并特意点明“不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费用方面适当收取,家庭困难学免收。
北京是全国教育改革的先行地,暑假则是课外辅导班的关键获客周期,官宣的节点不言而明:校外教培的暑假“寒冬”,开始了。
托管快速落地
北京某小学的一线教师唐娟告诉《21CBR》记者,2日下午,她所在的学校就下发了征求家长意见的通知,暑假期间分两期报名,每期12天,每日收费30元,目前还没有出课程安排。
北京顺义区某小学教师透露,托管的服务时间是8:30-17:30,双休日除外,由教委会从全区范围内抽调教师,负责学生的看管工作。
6月中小学暑假步入倒计时,围绕课后托管,高层开始释放政策信号。
6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保证时间和质量,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
多地酝酿落地托管服务。
教育大省河南,先有郑州金水区入选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安阳市教育局后脚宣布,鼓励各学校将课后服务延伸至暑假期间。此外,上海、武汉等城市,均已开放小学生暑假托管班的报名申请。
从事教育行业十多年的教育博主鱼sir向《21CBR》记者分析,北京先试点再逐步推广到全国,全面执行寒暑假校内托管是个大趋势。
从执行落地来看,校内托管难点不少。北京的官方托管方案,强调不授课,这避免了孩子假期时间被校外培训机构占满,但势必会导致分流。
鱼sir表示,“对培训机构价格敏感的家庭,选择官方的‘教育阵地’,而一些鸡娃家长,仍会选择花钱‘暑期逆袭’。”
“如何避免学校托管沦为形式主义,后续可能还得开放学校托管授课的口子,提供素质类、部分学科类培训课程的选择。”他补充道。
唐娟认为,学校开启托管服务,安全责任会是个挑战,为了让孩子少出问题,有些学校很可能会限制学生自主活动。
教培机构寻找新机
暑期是辅导旺季,占教培机构全年营收的比例,可达30%以上,决定了全年收入表现。孩子暑假送去校内托管,可谓一记重击。
7月2日,多家上市教培机构股价应声而跌,其中新东方-S跌幅最大,收跌7.81%,股价创历史新低,总市值为1011亿港元。
今年以来,校外教培行业整改动作频频,“双减”政策重压之下,大型教育机构寻求新机,包括涉足课后托管业务。
去年,北京新东方、深圳学而思均在官微宣布开设托管班。以深圳学而思为例,课程时间从下午6点至晚上8点,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老师帮助规划完成时间,课上一对一解答,托管价格120元/节,每月16次课,总价1920元。
彼时,学而思回应媒体称,托管业务只是部分校区根据当地需求,尝试在做的业务,非重点业务。据一位深圳学而思老师称,目前已无托管服务。
新东方仍在做准备。2021年6月,新东方旗下天津新东方培训学校经营范围中,新增幼儿园及中小学生校外托管服务等。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校外教培机构参与校内的课后托管,或许获益甚少。
“从校外转到校内开展服务,很难按市场价收费,一定是偏公益性质的,很难靠这个业务赚钱。此前,有教培机构和学校合作提供课程服务,主要目的是为了引流。”熊丙奇向《21CBR》记者表示。
北京教委的官方托管方案中,尚未开放授课,鱼sir认为,校外的培训机构想要参与到这一业务,也要等再发展一段时间才有机会。
“校内托管授课如果开放,对接市场寻找供应商,对校外培训机构来说,将会是一轮新的洗牌。口碑和校企关系做得比较好的本地素质类培训机构,可能会获得继续发展的机会。”鱼sir说。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唐娟为化名。)
位头条好友,广大农民朋友们:
大家好!
< class="pgc-img">>上期,我在头条上发表了个人观点——《农民耕地,自种好,流转好,还是托管好》,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参与讨论,有说农户自己种植产量高的,有说土地流转血本无归的,有说土地托管农民利益怎么保障的,有说农民确实需要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各抒己见,好不热闹,仅点赞量一项,在半个小时内,便迅速破万,成了作者我在头条最火的一篇文章。经过一天半的讨论,最后,大家的焦点汇聚在了土地托管。
那么土地托管,到底应该怎么托,是全托好,还是半托好?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 基础条件,决定当前只能是半托管
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全国多数地区,基本上达到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沟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标准。这对全国粮食高产稳产,起到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为粮食多年连续增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 class="pgc-img">>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基础实施建设中的水利灌溉条件建设,多数还停留在大水漫灌的粗放管理建设阶段,未能真正实现滴灌、喷灌、微灌等精细灌溉。这种灌溉形式,就一家一户分散式生产经营模式来讲,完全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对规模化管理来讲,极不能节约用水成本,还会增加大量的用工成本,这将会大大降低托管企业的经营效益,甚至有可能成为决定托管方亏损,还是盈利的关关键因子,所以当前的托管浇水已然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此我们只能采用除浇水的托管的托管模式,即半托管。
二、 民之本性,决定当前只能是半托管
就我们普通人来讲,每个人是自私的。只要是自己的活,只要是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尽力干好的。是别人的活,尤其是公家的活,则是能懒就懒,能歇就歇,干活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就拿最最简单的浇地来讲,如果是农户自己浇地,定会用心非常,一定要把地浇匀、浇透、浇好,高的浇不到的地方,也要想方设法,用铁锨等农业生产用具,平平地,攉攉水,把地浇不到位。原因很简单,如果浇水不到位,最终损失产量的,是自己!
对托管企业来讲,企业职工是有限的,是不可能拿专门人员来浇地,最多就是在土地托管地,找几个当地人,负责浇地。如果浇地人的不负责,地浇不到位,肯定会造成产量损失,最终不仅会让企业受损,更会让被托管土地的农民受损。其他的农活也是一样的。
人的自私性,决定了托管必须是半托管,凡是不能用机械作业的,都必须交由农民自己去做。
三、 民之传统,决定当前只能是半托管
中国农民,千百年来,传承着重粮、惜粮,重地、惜地的良好传统。在托管起始阶段,当广大农民还没有看到许许多多的成功案例时,对托管还抱着观望的态度,如果想让农民一下了,把自己的耕地交给托管企业来耕种,来管理还不大现实。
< class="pgc-img">>农民朋友,会考虑托管企业的管理水平怎么样,如果把自己的地耕种减产了怎么办,这属人之常情,也是人的本性,换成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会如此考虑的。
在这个种情况下,农民肯定会严格监督托管企业的作业水平,管理水平。换一句话讲,就是农民还会操心自己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行半托管方式,让农民自己浇水,既可以解决因浇水不到位造成的减产问题,有效保证产量;又可以让农民有一种安全感,取信于民;还能降低企业托管风险;更能直接降低农民托管费用,增加农民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 class="pgc-img">>四、 企业实践,证明当前只能是半托管
无论是中信、中化、洛一托等大型央企,还是河南滑丰、金丰公社、北京三一、阿里巴巴等民间大颚均嗅到了土地托管这一商机,纷纷参与进来,准备收割大规模土地托管的“韭菜”。
通过与上述企业,负责农托服务板块的负责人的交流与探讨得知,实践已经证明:当前半托管更适合形式的发展,农民也乐意,企业也更有效益。
最后,祝愿我们国家土地托管事业,越做越好!!!
祝愿我们土地托管企业,越来越好!
祝愿广大农民朋友的生活,越过越幸福!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范仲淹的一首《岳阳楼记》让湖南的岳阳楼这一历史遗迹著称于世,而近日岳阳当地政府与某企业签订协议,转让岳阳楼景区经营权,将岳阳楼“托管”,再次让这座历史名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原本一则“托管”信息不会引起市民过多关注,然而由于“岳阳楼”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且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一直由公家管理,突然由一家企业代为管理,市民为此忧心忡忡。市民们对“托管”的忧心之处无非在于,“托管”后岳阳楼的文物会不会受损?“托管”文物是否合规?门票会不会涨价?承包“资金”会不会流入个人腰包?因此,如果当地政府要“托管”岳阳楼,就应该将过程阳光化,还真相于民,让群众放心。
“托管”合规更要合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章关于不可移动文物条款中第二十四条明文规定,“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不得转让、抵押。”此项规定指的是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而非经营权。因此在不改变岳阳楼所有权的情况下,其经营权是可以变更的,岳阳楼的“托管”并非违规之举。但景区的“托管”,一般情况下的原因为:可能存在当地的资源条件不够好,或者政府无力持续投资的情况下,为了拉动当地经济,更好地发展旅游业,才会选择转让经营权,然而事实上,岳阳楼景区经营良好,门票收入足够维持日常运转和维护工作,并不需要外资的扶持。政府部门为何“托管”岳阳楼,其长远规划是什么,应该给市民说说清楚,否则,一头雾水难怪市民会忧心忡忡。因此,岳阳楼的“托管”要合规更要合理。
“托管”要在阳光下运行。岳阳楼的“托管”招商,本不是一件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然而在去年当地政府的“托管”招商文件中并未提及该景区,却又在几个月前匆匆将该景区加入,难免会让市民产生疑惑。既然市民对“岳阳楼”关心,为何不召开一个听证会,将“托管”招商及如何运营的内容公之于众,让程序在阳光下进行岂不更好?岳阳楼作为一座千古名楼,一处公共文物历史遗存,在人们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和价值,这样一个景区的“托管”,“领导们”不要轻易拍脑袋定决策,还需听听民意怎么办。
“托管”要消除群众疑虑。其实,市民有市民的担心,政府有政府的打算。将岳阳楼的“托管”并非“脱管”,通过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方式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减轻政府额外的管理负担,而且从税收、增加投资渠道、提升景区管理水平等方面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关键是,岳阳楼景区的“托管”要设计门槛性规约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承包方和主管方的职责,例如:承包方不破坏景区风貌,不随意侵犯公众对公共文化遗产资源的公享权,不降低管理水平,不损坏文物等。如果一旦发现没有保护得当,管理主体要承担相应责任,主管单位对其转让权立即叫停,严重的话,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职责明晰,内容公之于众,这样的“托管”才会消解群众忧心之虑。
总之,对于岳阳楼的“托管”,要在阳光公开的前提下进行,加强监管,杜绝单纯以牟利为目的的畸形经营发生,唯有这样,岳阳楼的“托管”才会让群众放心,“托管”之举才会让群众真正接受。
文/曹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