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投中网 作者:文亿
< class="pgc-img">>明尼苏达和乌镇的酒局都距离太远,中国人关于“喝”的记忆,多半来源于包间里的高朋满座和马路边的拥挤长队。
在2018年的资本寒冬里,人们隐隐意识到,中国高速发展这么多年,财富结构仍是金字塔型:底层数量庞大,中间阶层被挤压,81%的消费总量来自于上层富裕群体。在“喝”这件小事上的体现是,茅台的脱销和普通消费者没有什么关系,中产阶层的消费升级空间其实很有限,至多不过是一杯20-30元的奶茶或咖啡。
长假已过半,你在喝什么?
“国酒”茅台,包间里的上流社会
1998年夏天,42岁的袁仁国接手茅台酒厂时,酒厂正处在危机关头:半年过去了,茅台酒的销售量加起来还不到700吨,眼瞅着就无法完成年销售2000吨的目标了。袁仁国是贵州仁怀人,18岁起就在家乡的酒厂工作,职场之路按部就班,搞过供销和宣传,后来也当上了车间主任、厂长助理和副总经理。
一直以来,茅台酒的产量都由国家分配,销售则攥在国有糖酒公司手里。在袁仁国上台前,酒厂刚刚决意结束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依赖,转轨改制,成立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仁国新官上任,任务不轻松:把茅台酒推向市场。
新官上任头顶“三把火”。就职典礼上,袁仁国唱了三首歌:第一首是国歌,茅台酒厂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第二首是国际歌,世上没有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第三首是《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算上袁仁国在内,茅台历史上的第一支营销队伍一共有18名销售。年轻人很团结,不仅歌唱得很豪迈,事情也干得起劲。两个多月的时间,进超市建专柜,进酒店抓促销,清理整顿经销商,18个人咬着牙都办下来了。
20年后,在“茅台营销二十年”大会上,袁仁国回首往事,很是自豪:18个人的小队伍如今已发展至近2万人,茅台酒经销商则从20年前的146家扩张到了2000多家,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和30%以上的县级城市。
茅台成了A股前十大市值公司中唯一的一家非金融、非能源企业。获得这个地位,过程并不容易。在茅台登陆A股的2000年,中国白酒市场还不是今时今日的格局。无论是销售额还是品牌知名度,五粮液都是当之无愧的市场老大哥。茅台处在第二梯队,和剑南春、泸州老窖、山西汾酒一起,销售额加起来也只有五粮液的一半。
但茅台善于创造奇迹。2006年初到2007年10月,股权分置改革引爆了A股的一轮大牛市,上证综合指数一度冲上6124点的历史高位。茅台是这一轮牛市里唯一抓到了机会的白酒品牌,被诸多公募基金重仓抢购。“国酒”概念营销,则让茅台走上了包间里的酒桌,也成为外交史上与国际友人互相赠礼的重要角色。
对阔绰的散户来说,关于茅台的记忆,大概是排队买茅台的场面。2012年前后,茅台的实际售价每瓶超过2000元,比出厂价高出150%不止,利润空间巨大。单位团购优先,个人购买居后。黄牛找到了发财门路,开始囤货、炒货。在茅台自营店里,个人来买酒要排长队,亮出身份证,每人限购两瓶。
“八项规定”出台后,茅台面对的市场起了变化,但地位仍然牢固。2016年,央视播出了一套反腐纪录片,叫《永远在路上》。袁仁国对着镜头说,“是反腐拯救了茅台,茅台的公务消费占比由之前的30%以上降到不足1%,已经成功由公务消费转向大众消费”。
中文是一种很微妙的语言,来回来去怎么说都解释得通。和日子不好过的湘鄂情、俏江南等高档餐饮企业相比,袁仁国说茅台被“拯救”确是事实。中国人对茅台酒的感情,和与之相关的身份认同都没有变。茅台集团的股价只是短暂波动便再攀高峰,茅台酒卖到2000元,仍然一瓶难求。
2018年4月,袁仁国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被问及如何看待茅台市值的问题时,回答说:“贵州茅台给股东做出了最大的回报,2001年上市时募资不到20亿,从2001年起给股东分红累计已经有500多亿,在上市公司中算回报很高的了”。回答完这个问题不久,袁仁国便“事了拂衣去”,辞去茅台集团董事长的职务。
国民奶茶,马路边的“消费升级”
茅台酒之后,中国人再没有为喝什么东西而排过队,黄牛也不再做“喝”的生意。直到2017年的夏天,他们又找到了新的工作: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奶茶店门口排上两三个小时,把原价20-30元的奶茶,加价到60-100元卖出去。
这家奶茶店名为喜茶。在2018年的“融资寒冬”里,喜茶拿到了美团旗下龙珠资本的4亿元B轮融资,是为数不多有大额资金注入的消费类项目。
喜茶的创始人聂云宸1991年出生在江西,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监理工程师,没帮上孩子什么忙。2010年,乔布斯把苹果手机带到中国来卖的时候,聂云宸在广东江门开了一家手机店,靠手机配件的盈利维持生计。但很快,电商崛起,手机店就干不下去了。
带着开手机店攒下来的20万元,聂云宸做起了奶茶买卖。他有一个十分朴实的理由:中国人口流量大,喝的东西只要能对上人们的胃口,就很容易起步。据说爱好喝茶的中国人足足有5亿之多,即便是用奶精冲兑的奶茶店门口,时不时也会排队。要是产品做得好一点,效果就会变得非常夸张。
2012年5月,聂云宸的第一家奶茶店开张了。起初,这家店叫“皇茶”,但商标花了三、四年时间都没批下来.2016年,聂云宸买下了“喜茶”的商标。
和要价2000元一瓶、直指名流酒桌的茅台不同,喜茶瞄准的是愿意支付溢价的中产。喜茶赶上了好时代。消费升级是2016年、2017年的流行词汇。高端市场已经被“八项规定”废掉了一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经历了长期经济发展的中国,迎来了中产阶层发力的时刻。不用奶精、脱脂植脂末,用鲜奶和原叶茶,宣称更健康、更有情怀的“中式茶饮”店一时间名声大噪。除了喜茶,1点点、四云奶盖贡茶、奈雪的茶等茶饮品牌都日进斗金、财源滚滚。
有人质疑喜茶安排黄牛排队,搞饥饿营销,聂云宸否认了。他相信年轻的消费者想得没有那么复杂。喜茶能火起来,核心还是大家喜欢自己的产品。那些文章把聂云宸气得晚上睡不着觉,但他生气归生气,行动上却很少回应,因为下场吵架就不够酷。他要酷,要和永远装在黑色针织套头衫里的偶像乔布斯一样酷。
喜茶到现在都没有市场部、营销部,只有一个策划部负责更新公众号文章,而且这些文章从来不用感叹号,不用大标题。和它不分伯仲的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同样宣称要“坚持品质”。2018年3月,奈雪的差获得了来自天图资本的A+轮融资。其创始人彭心的朋友圈签名写着:“奈雪台盖不加盟,不要问我了”。
这种“物以稀为贵”的神秘路子,有人不愿意走。2018年名声大噪的瑞幸咖啡,尽管味道坊间评价不一,但营销阵仗之大却是业内公认。瑞幸咖啡“挑战”、“颠覆”星巴克的标题一度刷屏,唬住了不少媒体和投资人,行业大佬纷纷入伙。瑞幸咖啡坐着火箭起步了。除了在线下开设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等多类型门店,它还在一开局就瞄准了外卖市场,形式讨巧,从铺店速度上全面超过了茶饮品牌。
瑞幸咖啡拿自己对标星巴克,茶饮阵营的投资人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中国如果能出现星巴克级别的国际品牌,一定会是结合中国文化的产物,而不会是同品类的咖啡。瑞幸做不到,在2018年3月获得启明创投1.58亿元B+轮融资的连咖啡也做不到。
酒的世界里只剩下一个“李嘉诚”,而咖啡和茶饮的“铜锣湾”里还有不止一个“陈浩南”。不过,中国星巴克争夺战并非眼下“喝”的江湖里最有趣的故事。单瓶2000元仍卖到脱销的茅台,和20-30元即体现了“消费升级”本质的奶茶和咖啡,它们所描绘出的中国财富结构轮廓和贫富差距,才是更值得关注的事。
>肯定已经注意到,现在的东西越卖越贵了。以前的泡面几块钱一桶,现在可以卖二三十;雪糕卖2块钱是常态,现在却能卖到66元;而奶茶现在不花个二三十块钱,你甚至会觉得产品差强人意。
物价的上涨,从来不是单一店铺就能实现的事,总体而言,东西越来越贵是一种大势所趋。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0元,到了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834元,如今的消费能力是过去的7倍。从消费者端来看,当收入上去了,就会倾向于追求品牌、追求价值感,他们会希望产品更好,也愿意为之花更多的钱。“消费升级”就是这种情况的解释。
定价3~10元的蜜雪冰城全国店铺数量超过15000家,这意味着10元上下这一档价位聚集了大量的消费群体。因此,现在的奶茶消费趋势既不是升级,也不是降级,而是消费分级。消费分级就是既提供了优质产品也有平替产品,让所有消费者都可以按需选择。3~10元的价位更加大众、日常,甚至每天都有固定客群;10~20元以及30元以上的价位也有相应的消费群体,他们对产品的期望值以及需求目的与前者大不相同。
奶茶的价格高区间逐步抬高,并非仅仅是消费升级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成本的压力。奶茶是一个人力密集性极高的行业,一个奶茶员工动辄6000-7000元的工资,而且一个班一个收银员和两个操作员是最低配置,一个月的员工资3万元加上铺租1-2万元,水电费3/4千元,一个月基本开支就要近5万元,还不计投资费用,奶茶价格订多少钱,成本起到很大的考量。奶茶价格的高低,还取决于选址地点,装修,天气和品质。
奶茶是一个很大的赛道,但是是一个非常红海的市场。
都讯 记者陈盈珊 一杯果汁售价1000元,居然还要等三小时才能买到?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了网友热议,网友称其为“饮品界的爱马仕”……
实际上,关于“千元橄榄汁”的存在,深圳人并不陌生。作为网红饮品店野萃山的出圈招牌,一千元一杯的橄榄汁曾让野萃山在本地年轻潮人中快速出圈。
近日,千元一杯的橄榄汁再次出圈登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截至目前,该话题正在持续发酵中,已有超过2.5亿次阅读。而就在不久前的11月上旬,野萃山获得喜茶投资,喜茶一举成为野萃山最大股东。
千元橄榄汁到底有何来头?是凭实力出圈还是噱头营销?对此,深圳监管部门表示已启动现场核查工作。
品牌回应:千元橄榄汁,果品成本高制作耗时
对于打工人来说,1000元一杯的奶茶,实属令人大为震惊,对此,就有网友化身酸柠檬:“橄榄还分年份?这个年代真的是谁穷谁尴尬,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涉事店铺回应称:不是奶茶,是橄榄汁,进价就要800多元一斤,制作需要3个小时等。
翻阅公开资料,野萃山曾对外表示橄榄汁的制作成本高在于原材料及制作时间。橄榄的果品也有所差别,野萃山所选用的则是橄榄中的果王——“金玉三捻橄榄”,而且还是百年老枞古树所产的珍果。
随着近年老枞古树的产量不断减少,采自这里的三捻橄榄也愈发珍贵。由于鲜果储存不易,橄榄的采摘极为讲究,需要人扶软梯而上手工采摘。正因如此,一斤好品质的三捻橄榄能卖出几百元、甚至是上千元。
而在野萃山门店,新鲜采摘到店的橄榄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变成橄榄汁。流水冲洗一遍,食盐搓洗2分钟,过滤水冲洗3遍,去核,开水浸泡1分钟沥干,加冰打冰沙,倒杯,预冷。冷藏半小时后,口感才能达到最佳。8道工序,颗颗甘果起码经过2小时的制作加工,才能最终成为面市的橄榄汁。
记者搜索该产品,价格最高一斤能卖到680元,销量排名第五的该款橄榄价格为一斤373元。
深圳监管部门下场,将跟进核查
野萃山2019年成立于深圳,是国内最早的天然高品质现萃果汁品牌,目前已拥有超过30家门店。
近日,“分子果汁”首创者野萃山获得喜茶投资,交割完毕后,喜茶成为野萃山第一大股东。
此前,野萃山于2021年2月获得金沙江创投独家A轮融资,此番迅速获得新一轮融资,并成为喜茶首个并购品牌。
针对外界关注,此次是否为新营销事件?野萃山和喜茶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表示,事发突然并未想到会登上热搜。
22日晚间,“深圳市场监管局”微博发布通报称,近日,有短视频平台反映深圳某饮品店售卖“千元饮品”相关情况,引发网络关注,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已快速启动现场核查工作,相关情况将持续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