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图说
编辑?财图说
如今,新一代的中国年青人对于国产品牌越来越支持,特别是00后,比起国外那些家喻户晓的品牌,他们更喜欢李宁、安踏、鸿星尔克这类新国潮,记得在去年鸿星尔克因给河南捐款上了热搜之后,引起一大波“野性消费”,从中也能看出大家对于国货的支持。
< class="pgc-img">>可毕竟国货的崛起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品牌逐渐登陆中国之后,由于其物美价廉饱受中国消费者的好评,加之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能够拿得出手的国产品牌少之又少,这就导致洋品牌在中国民众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大家的心里,那些品牌有着中国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物美价廉且质量不错,很难料想到它们中竟然有不少其实都是国外品牌。
这些外国品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低调地赚着中国人的钱,使得我们本土品牌大受其害。
其中就包括老牌的欧洲发达国家——英国。
< class="pgc-img">>自从英国的工业产值被美国赶超之后,在全世界的地位就开始逐年走低,经济实力也是接连下滑没有任何起色。
根据资料显示,在2021年英国的GDP总值为3.19万亿美元,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在欧洲的排名仅次于德国,不过被印度赶超也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估计会成为全球老六吧。
< class="pgc-img">>英国经济衰退的简直令人啧啧称奇,就拿伦敦举例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国伦敦,多高的地位啊,作为英国最大的城市,如今在GDP方面竟然还比不过我们上海。
在2021年,上海的GDP折合美元是6689亿,伦敦却只有6665亿,于是上海成功跻身世界第四强,按照如今上海的发展速度和整体经济规模,比起欧洲任何一个城市,都完全不会输。
< class="pgc-img">>不过尽管英国如今的发展越发衰退,但依旧是全球数得上名的工业强国,在曾经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也涌现了不少工业巨头,只是如今的英国已经走到了后工业化时期,相较之下金融业的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更加大。
那么,如今的英国,有哪些在中国发展颇为不错的知名品牌呢?
01 汇丰银行
始创于1865年的汇丰银行,凭借其红包六角标识一度被误认为是香港本土品牌,殊不知它的总部其实是在伦敦,由创始人托马斯·萨瑟兰德在香港发起的,早起资本为500万港元。
< class="pgc-img">>作为英资公司的代表,在香港还没回归的时候,汇丰银行部分执行者英国对于香港在金融当面的控制权,即使最后英国对于香港的统治结束了,作为港币三家发钞行之一的汇丰银行在香港依旧享有特权,依旧是发行量最大的那家,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中银香港和渣打银行。
也是因为其特殊地位,汇丰银行的股票多年来在香港股民的心目中,永远是最值得信赖的绩优股。
< class="pgc-img">>02 联合利华
日化巨头联合利华是由荷兰Marga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国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于1929年合并而成。在英国伦敦和荷兰鹿特丹都设有总部,分别洗涤用品和食品事业的经营。
< class="pgc-img">>我们每次去超市都能看到的奥妙洗衣粉、旁氏洗面奶、多芬沐浴露、清扬洗头膏、力士香皂和金纺,还有最最令人窒息的中华牙膏,全部都是人家联合利华的。
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国人家中肯定都买过联合利华的产品。
其中我最没想到的就是清扬洗发水和旁氏洗面奶,一直以为这两个都是上海家化的。
< class="pgc-img">>至于中华牙膏,之前在写国外巨头垄断中国洗衣粉市场的时候已经科普过了,原本是国产的,最后被联合利华收购了,但还是让人觉得挺无语的。
中华牙膏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本以为自己买了中国牙膏是支持国货,结果还支持错了,如今想要支持一下国产品牌门槛都这么高了吗?这就很离谱。
除了这些日化产品,我们常喝的立顿奶茶也是人家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年入百亿,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茶类市场。
< class="pgc-img">>1890年,英国人汤姆斯·立顿创立了立顿,而他本人也被誉为“世界红茶之王”,至今为止,立顿也是个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了。
至于联合利华对立顿的收购,就要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它先是对立顿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分公司进行收购,到了1972年则完成了对立顿的整体收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1992年立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凭借其标志性的小黄纸红茶包,开始了对于中国传统茶叶的围剿。
< class="pgc-img">>在老百姓的认知里,茶叶就是要一片片,用开水冲泡后在杯中逐渐舒展开来,哪里见过这种将茶叶碎末直接装进袋子里的“冲泡产品”?
一经上市,凭借其出色老练的营销手段,立顿很快便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根据1997年“中国百家商城报告”记载,当年不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销售额,立顿均排在第一名。
到了2005年,联合利华又斥巨资在合肥建了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工厂。
< class="pgc-img">>业内曾有专业人士做过分析,立顿之所以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占领市场,靠着小小茶包称霸全国,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那难以超越的低廉价格和从不会改变的茶叶味道。
作为茶界大巨头,立顿的茶叶采购至全世界各个地方,在大批量采购之后,工厂会将茶叶进行研磨,被统一碾碎的茶叶会运往英国的拼配中心,按要求打造成固定口味。
由于全部通过现代化生产线完成,成本上面也是大大的降低,可随着如今全球市场的消费趋势发生较大改变之后,这种“碎茶叶茶包”也渐渐的失去了消费者的喜爱。
察觉到这点的联合利华于去年年底已经将立顿打包出售给了CVC。
< class="pgc-img">>在如今国内的日化市场,几乎一大半都是外资的天下,除了英国的联合利华,还有美国的宝洁,两者牢牢地霸占这中国洗化行业的半壁江山,挣着我们中国人的钱。
当然,光是洗化还无法满足联合利华的胃口,之后它又增加了食品种类的拓展开发,并收购了上海本土的食品公司,令自己的品牌更加中国化。
< class="pgc-img">>03 戴森
随着大家整体条件的改善,对于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高要求,也更注重家庭卫生,戴森作为在中国新崛起的品牌,凭借无尘袋吸尘器和超贵吹风机成功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 class="pgc-img">>1978年,詹姆斯·戴森在使用吸尘器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吸尘器的吸力逐渐减弱,这让戴森感到无比困惑,于是他便将吸尘器整体拆开。
他发现吸尘器的吸力之所以会减弱是因为内部的集尘袋总是会被灰尘所堵塞,这也令戴森发现了新商机。
他从离心力分离油漆颗粒的气旋装置中受到启发,开始了关于吸尘器的研究,在经过5千多次的实验模型之后,终于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无尘袋吸尘器,并成立了戴森创新科技品牌,也是凭借这款无尘袋吸尘器,戴森一跃成为亿万富翁,名列英国富人榜第37位。
< class="pgc-img">>在之后的发展中,戴森公司一直不遗余力地在耗材和材料上面进行突破,只为了令材质更加轻巧,耗材的损耗更加低,因为也颇受80、90后的推崇。
04 太古集团
英国太古集团从标志上面就不难看出是经典的英国米字旗模样,作为一家实业公司,太古横跨航空、海洋、地产,还有食品,它就像是一家贸易公司,在英国有着150多年的历史。
< class="pgc-img">>曾经在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从而诞生了不少知名的英国品牌,即使到了今天,也依旧令国产品牌难以超越,它们牢牢的占据着中国的消费市场,占据着中国民众生活消费总量的主体。
其中就包括在中国市场有着超强影响力的英国太古集团,其中最出名的就属成都远洋太古里、北京太古里和上海太古里,那里永远是人来人往,火爆非常,无比繁华,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太古里其实都是外资企业。
< class="pgc-img">>只能说掌控太古集团的施怀雅家族会的比较多,起的所有名字都极为中国化。说起施怀雅家族,我们可能都没怎么听说过,但是在香港人家可是相当的出名,被称作是六大家族之一。
要说单看名字,我们真的很难分辨哪些是中国的,就好比国泰航空,听着是不是有一种国泰民安之感?应该是中国的对不对。
其实人家也是太古集团旗下的,作为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在全世界都相当的出名。在刚建立的时候,国泰并不属于太古集团,而是由美国人建立的,名字也不叫这个。
< class="pgc-img">>不过由于香港发展的速度飞快,有了钱的中国人都想去国外见识见识,出于对商业发展的考量,国泰航空还是承接香港所有的航空业务,直到它来到施怀雅家族的手中,这才改名为国泰。
至于施怀雅家族现任掌门人名叫Merlin Bingham Swire,不同于老话所说的“富不过三代”,经历了150年发展的太古集团已经传到了第六代,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太古集团始终保持着低调敛财的作风,将自己完全扎根在中国市场中,年营业额能达到2000亿左右,估计要是不做解释,大部分人都不知这个牌子竟然是英国的。
< class="pgc-img">>国泰航空是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它也属于太古集团,太古集团持有大部分股权,如今的国泰航空已经成为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在全球也比较知名。
不仅如此,太古集团还涉及到食品饮料领域,太古集团拥有中国内地多个省份的可口可乐的产品专营权,所以在国内超市看到的部分可口可乐产品是由太古集团生产制造。
< class="pgc-img">>当时饮料这一项,每年就能够给太古带来500亿左右的收入,其中300亿是中国人提供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洋品牌愿意改名换姓来到中国发展,人口带来的消费红利简直令人啧啧称奇。
结语
其实,在中国不管是哪个行业,都能够看到外资品牌的存在,就连食用油品牌金龙鱼,我们以为是中国的,人家其实是新加坡的。
< class="pgc-img">>还有上文说的宝洁,也是美国的,大家用的海飞丝去屑洗发水、飘柔、潘婷、佳洁士,还有汰渍、碧浪洗衣粉,其实都是人家的。
这些外资品牌牢牢地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同时,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在努力进军国际市场,前有老干妈和乌江榨菜,后有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为。
如今华为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布局着5G站点,作为全球第一的5G通信品牌,华为的未来不可限量。
< class="pgc-img">>除此之外,制造民用无人机的大疆公司如今几乎占据了全球近8成的市场份额,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
在这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随着国产品牌的日渐壮大,加之民众们民族自信力的节节攀升,大家不再盲目地迷信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而是货比三家,愿意在民族企业物美价廉的条件下支持国货崛起。
< class="pgc-img">>越来越多的“国货之光”成为大家的心头好,可毕竟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国货之光”虽然是对国产品牌的美誉,却也是一道准绳,时刻提醒着国产品牌,切不可辜负大家的信任,一定要努力将中国制度带向全世界。
觉买奶茶的都是年轻人
泰式奶茶#齁甜的泰式奶茶,怎么就火起来了?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简煜昊,编辑:景雪。
如今,随着各大茶饮品牌官宣进入低糖健康时代,喝奶茶也成了养生之选,在全网都追求低糖低脂的趋势下,多加一勺糖似乎都成了罪恶。
但偏偏有这么一种奶茶,齁甜齁甜,却让不少打工人直言,找回了最初喝奶茶的快乐。
最近,泰式奶茶火出了圈,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一口上头的泰式奶茶成了不少消费者的心头好。与此同时,线下的泰式奶茶店似乎也变得越来越多了,在广东、四川、江苏等地都出现了泰式奶茶专门店的身影。
01.
泰式奶茶,火起来了!
直到看见社交平台上打卡泰式奶茶的IP地址来自五湖西海,才会明白泰式奶茶店是闷声发财的好手。与茶百道、沪上阿姨们官宣冲刺“万店”的决心不同,近年来,不少泰式奶茶品牌都在悄悄扩张,将门店开到了全国各地。
比如,诞生于昆明的泰式奶茶品牌春莱ChunLai,主打泰式奶茶和老挝咖啡,近两年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据春莱的官网显示,品牌的门店已经覆盖国内27个省份,超过140座城市。红餐大数据也显示,目前春莱的门店总数已经超过了500家。
同样来自昆明的芭堤啦,主打东南亚特色饮品和小吃。自2020年开出首店以来,已经进驻云南、?浙江、??江苏等地开店。据品牌官网数据显示,该品牌已经在国内开出了200多家门店。同时,还有来自广州的milkplus泰式奶茶、来自江门的MAIMAI2.0等等,近年也都在不断扩张。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除了诞生于本土的泰式奶茶品牌之外,不少泰国的奶茶品牌也已经陆续进入国内开店。
2023年,泰国网红奶茶大胡子冰可可正式进入中国,在云南西双版纳开出第一家门店。近一年来,大胡子冰可可频繁以快闪店的形式在不同城市的市集内刷脸,同时开放了加盟,快速渗透到全国。据“大胡子冰可可全国招商号”显示,如今,大胡子冰可可已经先后进入到云南、河北、广西、广东、重庆、江苏、浙江等省份,门店数超过100家(含快闪店)。
另外,还有来自泰国的国民奶茶ChaTraMue手标泰式茶。据该品牌官网显示,ChaTraMue手标泰式茶的门店遍布亚洲多个国家,拥有400多家门店。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自2021年进入中国后,ChaTraMue手标泰式茶已经陆续在香港、上海、四川等地开出了近20家门店。
如今,这些泰式奶茶店大多聚集在热门商圈、网红社区、以及美食街内,势要将自身的网红属性发挥到极致。
以广州为例,红餐网走访当地的网红社区——六运小区发现,小区内方圆3公里的范围内就有春莱、milkplus、MAIMAI2.0等6家泰式奶茶品牌。而在离六运小区不到500米的距离外,正是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品牌扎堆的“奶茶一条街”。看着各大品牌们在自己面前互扯头花,泰式奶茶们却还能在周边美美享受一波客流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截至7月12日,小红书上与“泰式奶茶”相关的笔记已经有33万;抖音上,泰式奶茶的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了6.7亿;新红指数显示,自6月19日,近一个月来,泰式奶茶的话题讨论热度已接近20万。
02.
重糖重奶,还有独一份的魔性风格和服务
事实上,泰式奶茶早就具备了成为网红单品的基因。
前几年,袋装奶茶走红,拿着袋装奶茶citywalk成了松弛年轻人的标配。殊不知泰式奶茶才是袋装奶茶的鼻祖,但苦于出圈要点在袋子而不在奶茶,爆文帖子的标题全是清一色的“袋装奶茶”。最终,失去本名的“泰式奶茶”只能沦为博主们发帖时顺带的副词条。
去年以来,摆摊成为当下的创业热门选项,泰式奶茶又当上了摆摊单品。期间,“1元泰奶”成了摊主的引流神器,引来了不少消费者围观。本以为这次终于能风光一次,无奈在初代网红柠檬茶和冬季新宠“热奶宝”的夹击之下,泰式奶茶还是没赶上大热趋势,最后反倒是助推了一把泰式火锅店生意,当了一回“工具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而到了今年,泰式奶茶却出圈了,凭什么?
在部分打工人看来,泰式奶茶的出现让他们找回了最初喝奶茶的快乐。毕竟,无糖奶茶不过是朋克养生之下的自我欺瞒,一口上头的齁甜泰奶却是给到了真实爽感。
对于深爱泰式奶茶的消费者而言,泰式奶茶口味新奇,画风独特,算是奶茶界别具一格的存在。
大部分泰式奶茶都会使用泰国茶叶作为原料,且很注重茶叶的萃取浓度,基本上,泰式奶茶萃取的茶叶浓度都要高于国内的奶茶品牌。在拼配茶叶时,泰式奶茶还会加入一定比例的香料,让茶汤的茶味更浓郁。同时,泰式奶茶大多都是重奶重糖,为了中和甜度,又会加上大量的冰块。
浓郁的茶味+齁甜的清凉口感很容易让人一秒上头。尤其是在夏天的40度高温下,嘬一口甜度和冰块超标的泰式奶茶,瞬间就能让人满血复活。更重要的是,泰式奶茶售价并不高,一杯泰式奶茶的价格大约在12-20元之间。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当然,泰式奶茶在包装上也非常用心。作为袋装奶茶的“鼻祖”,泰式奶茶如今已经演化出了更多的包装模式。比如,广州的milkplus就发明了奶瓶装产品;ChaTraMue手标泰式茶则发明了水桶装的设计。
另外,泰式奶茶店们还是“整活”高手,独一份的魔性风格和服务巧思正中年轻人下怀。
比如,大胡子冰可可将创始人高中时期的证件照作为品牌logo,将产品的可可浓度分为4档,并且以胡子的长短度来形象表示。其中,没胡子的版本就是淡可可、小胡子版本就是淡可可,大胡子则是浓可可,而加糖版本则直接演化成了创始人的甜美大头贴。同时,品牌还会根据季节变化。上线季节限定新品,如泰式粘粘奶、冰淇淋等。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胡子冰可可小红书截图
再如,春莱和印尼表情包男孩TATAN进行了联名合作。从门头到包装,都布满了TATAN的经典表情包,紧跟时代潮流。除此之外,春莱还在不同城市推出城市限定系列产品,邀请了泰国明星做品牌的品鉴官,与老挝文旅联动举办联名活动等。
又如,milkplus、MAIMAI2.0等泰式奶茶店保留了印花换奶茶的怀旧操作。虽然力度比不上各大品牌直接送免单券的操作,但这波操作还是让不少消费者感受到了童年的味道。
小结
目前看来,面对齁甜的泰式奶茶,有人爱,但也还有大把消费者表示,爱不起来。
小红书上,有消费者评价:“泰式奶茶已经甜到‘糊嗓子’,可能需要就着胰岛素喝。”甚至连大胡子冰可可自己的官方账号都玩起了这个梗。
还有人调侃,泰式奶茶基本等同于失眠预定。“一杯泰奶下肚,睁眼到凌晨3点是常规操作。”
在健康饮茶的大趋势面前,重糖重奶的泰式奶茶更多可能只是消费者一时放纵的选择。在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新茶饮行业里, 泰式奶茶未来想要凭一时反差长久吸引消费者,还有很多难题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