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的《中餐厅3》和前几期有所不同,餐厅迎来了开业以来最为温馨的一个单子:为一对外国情侣举办订婚宴。或许是因为客人大喜的日子,黄晓明罕见的没有和员工发生矛盾,整个餐厅气氛变得格外的和谐,订婚宴也在嘉宾们的齐心协力下顺利举行。
为了让顾客可以满意,黄晓明和嘉宾们制定的订婚宴的流程还是很多的,除了装扮婚宴现场之外,最复杂的便是用餐环节了。毕竟,来到中餐厅开宴会,客人们最想吃的便是东方的美食,美食环节若出了岔子,那将会影响到客人对订婚宴的整体感受。
这对外国新人希望以自助餐的形式,来招待前来参加宴席的宾客,客人饿了可以自取食物,渴了可以自取饮品,这一点倒和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西式宴会形式相同。比起点单,自助餐的形式的确是方便,但也有不好掌控的地方,譬如菜量的问题,虽然有了具体的嘉宾人数,但每个人的饭量都不同,具体做多少饭菜才算合适呢?嘉宾们遇到了不小的难题。
秉着让客人吃饱喝足的原则,林大厨还是尽可能多的做了饭菜,也正因如此,有些饭量小的客人,因为拿了太多食物,最后没有吃完,造成了浪费的现象,取餐区一些盘子中的食物,也没有被拿完。
开餐厅浪费是难免的,一般餐厅处理客人吃剩下的东西,大多会倒进垃圾桶当中,那么,中餐厅是如何处理这些剩菜剩饭的呢?节目组一个镜头给出答案,令人点赞!
订婚宴后已经是凌晨,嘉宾们忙前忙后,都没怎么顾上吃饭,林大厨已经累到直不起腰,王俊凯主动请缨,顶着疲惫为嘉宾们做了鸡丁炒饭。吃着鸡丁炒饭,嘉宾们的疲惫似乎烟消云散,美食果然是治愈疲惫最好的方式。
这时,镜头突然给到了林大厨,吃着炒饭的他,顺势拿着勺子吃起了客人们吃剩下的饭菜,而沈梦辰、王俊凯、杨紫等嘉宾也在随后加入到了吃剩菜的行动当中,其中,又数杨紫吃得最多,大口大口的往嘴里塞,毫无女明星的架子,也并不挑剔这些剩菜是否卫生,在嘉宾们的努力下,大盘的剩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
嘉宾们再次利用(吃)剩饭的行为,不禁令人点赞!“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小我们便被教育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杨紫、王俊凯等明星嘉宾们,在镜头前为观众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相信那些年纪尚小的观众,可以通过节目学习到更多正能量的事情吧。不过,长期放置的剩菜还是不要乱吃哦,吃坏肚子影响健康,就得不偿失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class="pgc-img">>近,一张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照片被上传至网络。
在照片中,两个“贫民窟”长大的孩子蹲在一堆垃圾前,拿着餐厅里“吃剩”的食物,眼神中没有透出任何嫌弃,就像是平常的食物一样。
这就是马尼拉“贫民窟”的日常——
我们吃剩的“一根鸡翅”、“一包薯条”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一日三餐。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到今天的“清洁饮食”,食物早已不光是填饱肚子这么简单。
食物还关乎“健康”、“幸福感”,甚至是“尊严”。
人类一天会浪费多少“食物”?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拿“超级大国”为例,美国杂志《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刊登的报告显示:
美国每年有3000万英亩土地种植的食物最后都被丢进垃圾桶,占所有农地的7%。
你无法想象,在纽约街头被人咬一口丢掉的汉堡,却成为马尼拉穷人们无法享受的“美味”。
< class="pgc-img">>“PAGPAG”,是指那些餐厅吃剩的食物经过挑选、清洗再加工形成的“美味”。
在马尼拉,它们算不上美味,甚至比“地沟油”还不健康,儿童吃了还会腹泻、呕吐,甚至丧命。
但现实是——它却拥有无数“粉丝”,每天都被“抢购一空”。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距马尼拉市中心几十公里外的地方,有一个垃圾回收站,每天成百吨的垃圾会运送到这里。
每天凌晨3、4点,从事“PAGPAG”生意的穷人就会来到这里开始在垃圾堆里挑选。
拣出的大部分是“快餐店”的食物,吃剩的薯条、汉堡、鸡腿等等。
< class="pgc-img">>(图源:CNN)
这些人将别人吃剩的“垃圾”做成“PAGPAG”,不光是自己食用,还会以低价出售给其他穷人。
通过分拣、再生产“PAGPAG”,每人一日大概能挣2美金左右。
很多在马尼拉吃不起饭的穷人,都会选择购买。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这些“拾荒者”会先将垃圾分拣,譬如纸袋、塑料之类的。然后,再将“肉类”食物挑选出来。
如果是鸡腿的话,他们会将骨头扔掉,把上面残留的肉留下,单独装好。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为了确保这些食物没有“发馊”,他们通常会闻一下,有时候实在闻不出来的,他们还会尝一下。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一位在“贫民窟”生活的老奶奶表示,卖“PAGPAG”甚至能够养活家庭。
以前,她只卖水果,看到邻居都在卖“PAGPAG”,她也跟着卖了起来。
开始,还担心吃别人剩下的食物是否卫生。但是,周围加工“PAGPAG”的人都说,用水清洗过后,再用水煮一遍就没有问题。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据这位常年卖“PAGPAG”的奶奶说:
“PAGPAG要比水果好卖,水果卖不出去的话会烂掉,可是PAGPAG不会,很快就会卖光。”
每天早晨4点就会有人把“PAGPAG”送到村口,然后奶奶会把它包成不同的分量。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这些“PAGPAG”根据肉多肉少,售价也不同,但都不会超过1美元。
有时候,邻居也会来买,即便不超过1美元,他们也会砍价。因为实在是太穷了。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这样,通过卖“PAGPAG”,每天收入可以达到3-4美元,然后可以到市场上换一些米和清水。
制作“PAGPAG”也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因为这些食物都是被人吃剩的。
先要用清水反复清洗,然后再用热水煮,都完成之后,在加入番茄酱等调味料烹制。
< class="pgc-img">>(图源:bilibili)
< class="pgc-img">>揭露泰国旅游黑幕(记录片《黑象》)的导演,曾来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将镜头对准了高楼大厦之下无数矮小破旧的“贫民窟”。
马尼拉——BBC曾将其评价为世界上最险恶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
在“富人区”中,华裔富商乘坐高级轿车穿梭在高楼大厦中。
而几十公里外的贫民窟中,穷人的生活你无法想象。
< class="pgc-img">>(以下图源:纪录片《无底洞》)
“死人的别墅,活人的贫民窟。”
这句话常常被人拿来评价马尼拉的贫富差距。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马尼拉1600万人口中,有35%的人口,生活在贫民窟中。
< class="pgc-img">>他们每天吃着“PAGPAG”,挣着微薄的收入,有些情况好的,可以开店卖水果,或者开车。
但大部分人,都靠捡垃圾、剥大蒜、洗衣服、制作煤炭等方式生活,在他们生活的周围就是巨大的垃圾场。
他们干着又脏又累的工作,收入却低到无法想象,大概是每天6~15人民币。
< class="pgc-img">>由于偷电严重,这里的电费甚至快赶上了纽约。
只有政府提供的水,才是最干净的,但也需要花钱。为了能够喝到水,很多人会选择自己过滤“污水”。
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营养不良,很多人因为各种疾病,不到中年就会离世。
< class="pgc-img">>很多孩子从小为了帮衬家里,选择了放弃读书。
从事捡垃圾、剥大蒜等工作,即使有了政府的一些补助,对整个家庭也是微乎其微。
“PAGPAG”在当地的意思是“掸掸灰”,而在这些人的生活里,把“PAGPAG”的意思变成了加工“剩饭”的新食物。
< class="pgc-img">>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忙着活,忙着在现有的环境和体制下力争上游,殚精极虑争取更好的位置和生活。
有人忙着死,希望尽快结束现有的生活状态,因为无力改变,寻找新的开始。
这些底层“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孤立无援,他们在沉默中坚忍、支撑。
只为了这微小希望。
><>据荷兰环保组织Natuur & Milieu一项对750人的调查,开口向餐馆索取一种叫做“doggybag”的纸袋,将吃剩的食物带回家的人越来越多。2014年尚有52%的顾客感到不好意思,2015年有47%,而去年减少到38%。
这种用于盛载残羹剩饭的“doggybag”,是该组织在2014年效法美国而推出的,共有41.5万个。其中,该组织免费发放了10万,其余的31.5万通过餐饮业批发商向餐馆食肆销售。
该组织称,每年荷兰餐馆浪费51000吨食物,相当于7700万顿晚餐。
据调查,节俭的荷兰人,有78%是反对浪费食物的,68%的人士还是在“要把盘子舔光”的信条教育下成长的呢!
去年,一共向130万荷兰食客推荐这种食物袋,较前增加了8%。该组织希望,让这种食物袋继续深入人心!
由报纸AD在网上作的一项即时调查发现,42%人士认为,向餐馆侍应拿“doggybag”并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34%说从来没有这个必要,因为都吃光了;25%则表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数据会随时改变)。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交流意见式的讨论,例如一名叫做Lisa Burger的网友说,在意大利,侍应是主动询问客人是否要将吃剩的食物带回家的,建议荷兰的餐饮业也有这么一套标准动作。另一位网友说,反正是付了钱的,而且,到中餐馆吃饭,分量往往很多,吃剩了不带回去也就白白扔掉了,可惜!不过,一些不带回去的网友也有不带的种种理由,有的说是餐馆为了保证食物质量建议不要带的,有的说重新加热味道也不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