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内容,2024年02月26日,上海宽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西路第一分公司因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未按照要求建立餐厨废弃油脂记录台帐,被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罚款人民币2500元整。
据金融界了解,对餐厨废弃油脂产生单位未按照要求建立餐厨废弃油脂记录台帐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上海宽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西路第一分公司违反了《上海市餐厨废弃油脂处理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构成了未按照要求建立餐厨废弃油脂记录台帐的违规行为。对罚款人民币2500元整的处罚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本文源自金融界
有效引导餐饮服务单位复工复业及安全经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推出《传染病流行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安全操作指南》,4月7日起发布实施。这是全国首个全面指导餐饮服务单位疫情期间经营安全操作的地方标准。
上海市市场局标准技术管理处处长翟磊说,本标准的制定从制定背景上体现了“三个着眼”:
着眼于促进上海餐饮业高质量复工复业。本标准的诸多指导性规定是在上海疫情严峻期间形成的,对餐饮企业的经营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倡导餐饮企业以更高要求规范工作流程,高质量复工复业,保障经营安全;
着眼于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标准内容涵盖分餐制、公筷公勺使用等要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是有效阻断、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和传播,防止病从口入,保障餐饮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是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助力餐饮业回暖复苏的必要条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逐步引导大众改变餐饮习惯,普及百姓健康生活方式,健全社会预防体系,体现饮食文明。同时能提升餐饮行业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着眼于上海餐饮业经验的提炼和固化。标准是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是经验的提炼和固化。疫情期间形成的经验和做法有必要通过标准的形式予以提炼和固化,为当前和今后提供技术指引。
《指南》总结固化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上海餐饮行业在经营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有效举措,涵盖了从厨房到餐桌全流程、全覆盖的管理和服务要求,形成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安全经营的标准。
聚焦“分餐制”和“公筷公勺”,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指南》重点关注分餐制和公勺公筷服务,提出餐饮服务单位宜采用分餐制、套餐、外带等方式分散供应和用餐,避免人员密集用餐带来的风险,并主动提供公筷公勺。
为了进一步细化分餐制及公筷公勺使用的相关要求,增强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正加紧联合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卫健委等部门制定《餐饮业分餐制管理规范》及《餐饮企业公筷公勺服务规范》地方标准,预计本月底前发布实施。
全面规范疫情期间餐饮单位的安全操作,涵盖从厨房到餐桌全流程。《指南》内容涵盖了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业后餐饮服务单位应急处置、原料采购、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管理、供餐用餐、外卖配送、防控宣传等全流程、全覆盖的管理和服务要求,对餐饮单位的指导做到了全面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依靠科学的分析方法,确定《指南》的内容结构,提高了标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体现传染病流行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经营安全操作上海做法,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方案、上海模式、上海标准。
巧妙运用“一签一卡一码”,保障线上线下用餐安全。针对疫情期间,餐饮堂食和网络订餐配送防控特点和经验,《指南》聚焦“线上”“线下”用餐安全,采用无接触配送、食安封签、安心卡、智能取餐柜等创新服务方式,引领消费新模式、新业态。
《指南》在全国首先提出了“食安封签”的应用,用于外卖食品包装一次性封口,防止包装在运送中拆启,确保食品安全;采用“安心卡”记录食品操作人员、外卖配送人员体温等健康信息以及当日餐厅、外卖配送箱消毒情况;送餐人员配送时采用“随申码”等移动信息化技术,真正让老百姓订得放心,吃得安心。消费者进入就餐场所非就餐时宜佩戴口罩、测体温,并出示市民动态管理码“随申码”进行健康验证。
下一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将联合相关部门通过在线公益讲座、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贯《指南》,引领上海餐饮服务单位提升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时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的综合能力,促进上海餐饮服务行业运营模式的优化升级。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石路沿街商铺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徐亦嘉 摄
餐饮商铺邻近居民区,油烟扰民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守护好烟火气又能同时解决油烟味,成为解决油烟扰民问题的关键。2024年5月16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上海市第七批群众信访举报件中,就有市民反映上海市静安区灵石路(共和新路至万荣路段)上有油烟扰民的问题。
5月26日中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灵石路,看到举报件反映的餐饮单位,均位于新梅共和城小区商住综合楼底层沿街商铺。据静安区生态环境局四级主办陈宪介绍,涉及的餐饮单位已全部整改到位。记者看到,相关餐饮单位已将用于炒、炸、煎的厨具进行清理,并把菜单调整为以蒸、煮为主的轻餐饮,同时店铺内也安装了油水分离器,用于排水时处理油污。
相关店铺已对菜单进行调整
5月16日,收到信访举报件后,大宁路街道当天会同区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城管执法等部门立即到现场开展检查。经核实,从事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项目的单位有5家,其中有4家单位于201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静安区生态环境局依法对等4家餐饮单位在商住综合楼内与居民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项目的违法行为,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其立即停止经营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项目。同时,对于另1家营业执照注册成立日期在2015年的餐饮单位,静安区生态环境局也已会同街道督促店铺调整业态,停止经营产生油烟的餐饮服务项目。
花园餐馆菜单
对于靠近灵石路共和新路路口的花园餐馆,记者看到后厨仍在经营产生油烟的服务项目,当记者询问其是否也需要整改时,陈宪表示,该店铺一方面是在2016年之前开的,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烟道设置符合相关要求,在建筑物内置烟道直接通到楼顶,所以合规。
静安区生态环境局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属地街道对整改情况开展巡查跟进。同时,强化对灵石路沿街商铺的监管,督促餐饮单位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合规开展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