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24岁的周华(化名)就兴奋地在微信群里组织起垂钓活动来。很快,三四个好友响应,计划周六一大早赶往附近水库,利用周末尽情享受钓鱼的乐趣。
一年前,周华在朋友的带领下迷上了钓鱼。当鱼饵入水后,人坐在岸边静待鱼上钩的那一瞬间,他立即爱上了这项悠闲的慢节奏运动。
从传统钓到悬钩钓,周华乐在其中。
不过,钓鱼装备也“烧钱”。在周华的购物清单上,详细地记录着每一笔开支:3根鱼竿,每根400多元。多款鱼钩差不多200元;钓箱600多元,加上防晒衣、钓鱼凳、钓鱼伞、取钩器、鱼饵等装备,一整套装备花了三四千元。
“我这还不算什么,有的玩家因为钓鱼场所、玩法的不同,所配置的装备也更加齐全,加起来动辄达到几万元。”
钓鱼这项曾经的小众运动正吸引年轻玩家,越来越多的发烧友和萌新出现在鱼塘边。其中,不乏易烊千玺、虞书欣等年轻艺人,而东京奥运会举重冠军石智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自己场下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
年轻人追捧,钓鱼装备、旅游酒店等多行业随之爆发。“在这一群体推动下,未来钓鱼产业链势必将越发成熟,千亿市场爆发只是时间问题。”一位业内人士说。
破圈:爱上钓鱼的年轻人:开盲盒般刺激
“钓鱼只分零次和无数次。”
周华告诉记者,自己迷上钓鱼的原因很简单,日常紧张工作所带来的压力,需要找到发泄渠道,而钓鱼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当你静静地坐在岸边,不用去想任何关于工作的烦心事。听着河水流过的声音,看着四周茂密的绿树和野草,有种置身‘世外’的放空感。即使钓不到鱼,也能给心灵放个假。”
和周华有着同样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日常工作、生活节奏的高强度,让更多年轻人希望能在闲暇之余享受慢生活。钓鱼这项曾经被视为专属于中老年群体的运动,自然逐渐在80后,甚至90后群体中兴起。
据中国钓鱼协会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1.4亿钓鱼人群(每年至少参加4次钓鱼活动),其中18岁以下的钓鱼爱好者占比12%,18岁至24岁占10%,25岁至44岁的中青年占比达到46%,已成为钓鱼的主力军。
“以前周末朋友聚会总是选择酒局或者网吧‘开黑’,而如今逐渐转向钓鱼。”同样迷上钓鱼的90后菜菜(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钓鱼初衷源于偶像易烊千玺喜欢钓鱼,进而对这项运动产生好奇,接触后便爱上这项运动。
回忆起第一次垂钓的场景,菜菜印象深刻。初涉足钓鱼的他根本不知道如何甩杆,如何判断鱼是否咬饵,甚至就连鱼线都需要朋友帮忙绑。尽管整整一下午时间只钓上了一条小鱼,但他仍乐在其中,“钓鱼能磨炼人的性格。以前内心总是很浮躁,而在钓鱼特别是等待鱼咬饵时逐渐学会了静心,这些是其他娱乐活动不可能得到的感受。”
更让他感到刺激的是,当鱼咬钩从水里跃出来的那瞬间,除了内心涌出浓浓的满足感外,还有开盲盒的乐趣,“在鱼钩露出水面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钓上鱼,就算钓上也不知道究竟是啥。这种未知感也增添了钓鱼的快乐。”
多位钓鱼玩家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曾经略显空旷的鱼塘如今挤满了年轻玩家。“钓鱼能在年轻群体中‘破圈’并不意外。钓鱼作为休闲运动能缓解年轻人平时因为工作压力而造成的内心焦虑。”菜菜说,“在远离都市的自然环境下,和几个朋友享受钓鱼的乐趣,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幸福了。”
烧钱:晋级“氪金”新游戏,砸万元买装备
“入坑”钓鱼,对于周华来说支出并不低。
一天行程里,来回路费以及餐饮等费用需要一两百元。如果场所收费,还要多支付数百元。按照每个月去两次计算,周华至少需要花费近2000元。
在周华的购物清单上,详细地记录着每一笔开支,包括鱼竿、鱼钩、钓箱以及防晒衣、鱼饵等装备,一套装备花费了三四千元。而随着钓鱼技术提升,周华开始对路亚钓、台钓等玩法产生兴趣,这意味着需要购置相应的装备。
最近他新买了一根价格5000多元的路亚钓竿,尽管付款时觉得有点心疼,但并未犹豫,“心里总是念着这根杆,算是圆梦吧。”
“确实有些‘氪金’了。”才接触钓鱼不到两年时间的张可(化名)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自己更青睐路亚钓,所购买的钓竿和鱼饵都和普通钓具有所不同,如今在装备上前前后后差不多砸了近万元,“深刻感受到了‘台钓毁一生,路亚穷三代’的真理。”
钓鱼圈粉,装备热度水涨船高。近日,贝壳财经记者登陆淘宝平台以“渔具”为关键词搜索看到,约有上千家商铺销售相应商品,其中钓鱼竿按照类别、品牌不同,价格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其他配套装备价格则大多在几十元至近千元不等。
“以前生意很一般,现在明显好了很多。”浙江经营钓具店的老何(化名)说,“和老一代玩家相比,现在的年轻人更舍得在装备上花钱。”
老何告诉记者,以前钓鱼发烧友购买时,通常只会针对性地选择购买装备,现在不少爱好者第一次购买时往往会下单所有钓具,还会买太阳伞、座椅、钓鱼服等老玩家不太在意的周边装备,“年轻人明显需求更多,不管是否实用都会先买了再说。”
但不可否认,正是这些新玩具涌入,推动着钓鱼装备市场的爆发。据2021年天猫6·18消费大数据显示,“露营、垂钓和冲浪”已超越了宅家的“手办、盲盒和电竞”,成为90后“破产消费”新三宠。数据显示,今年天猫6·18期间,每天购买垂钓用品的消费者超过30万,其中90后、00后占比大幅提升。而在过去一年里,有超过200万95后在天猫购买渔具,18岁以下消费者同比增长了将近一倍。
“以前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咨询钓鱼的爱好者寥寥无几,如今每天都会接待几波客人。尽管一套钓鱼装备价格约在几千到上万元,但商品根本不愁卖。”一位店家告诉记者,“只要你能拿得到货,就绝对卖得出去。”
由于鱼线、鱼饵都是易耗品,为了吸引顾客的回头率,不少店家除了销售钓鱼装备外,纷纷组建起钓鱼爱好群,每天都会将钓鱼经验进行分享,还不定期组织附近玩家一起钓鱼。
老何同样组建了类似“活动群”,依靠着玩家在店里消费,他每年能赚近百万元,“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几单生意,基本都是年轻人下单购买。”
商机:“大神”出没短视频平台,云钓鱼带货吸金
网络上兴起的“云钓鱼”,同样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
“第一次关注钓鱼是无意间在抖音上翻到钓鱼达人的视频。”张可告诉记者,一个小时内,他就被这种悠然的慢节奏所吸引,心情也随着对方的收获而波动,“感觉上瘾一样,每天都会点进去看。甚至还想尝试着去甩几杆。”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自2020年开始,抖音、小红书、B站等平台开始频繁出现钓鱼类视频,不少UP主晒出自己钓鱼的视频。据B站数据显示,仅2021年前6个月的钓鱼精选视频数(播放量超过20万的视频),就几乎与2020年全年的精选视频数持平。而据抖音发布的《2020抖音数据报告》显示,钓鱼成为用户最爱的休闲运动,相关视频获赞总量超过8亿次。
“看里面一些大神钓鱼特别解压。”张可说,“每当看到对方不断钓起一条条鱼时,除了有种替对方激动的雀跃感外,还能从中学到不少技巧。”
8月底,贝壳财经记者登陆抖音时发现,不少钓鱼高手均在平台开设了账号,最受关注的“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技术推广总教练”邓刚的账号已拥有2281.4万粉丝,其发布169条视频获得9900多万次点赞,最高一条点赞量更是达到309万次。
记者浏览邓刚发布的视频发现,他大多时候都是去收费鱼塘钓鱼,在不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和老板谈好价格,再以高超技术钓到远超支付价格的鱼。这种“扮猪吃老虎”的过程,以及视频片尾鱼塘老板懊悔不已的表情,都让粉丝乐在其中。
不仅是邓刚,包括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特级竞钓大师刘志强,中国钓鱼运动协会三级竞钓大师徐亮等多位钓鱼圈“大神”,也入驻类似平台并拥有上百万粉丝。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年轻玩家在平台上发布钓鱼视频,尽管技术远落后于前者,但视频里新玩家在初涉足钓鱼时所遇到的问题,同样引起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共鸣和关注。
在较多年轻人所关注的平台小红书上,记者发现同样有多位UP主上传分享着自己的钓鱼知识和经历,还有不少UP主推荐穿搭服饰和钓鱼装备。而在其“钓鱼”话题上,有超过1.2万人参与,浏览次数更是达到1.1亿次。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这些钓鱼UP主除了展示钓鱼技术外,大多在主页上都挂有产品商品橱窗,以起到“带货盈利”的变现模式。以邓刚为例,其店铺共上架197件商品,从鱼竿、钓箱到饵料应有尽有,销量最高的商品为价值32元的鱼饵,销量已达到19.6万件。据媒体报道称,其直播带货30天的销售额约为295万元。
“很多大神都会带货。初学者对于渔具品牌好坏并不了解,而长时间观看视频后,肯定会倾向于购买UP主所推荐的商品。”一位曾在钓鱼大神橱窗里下过单的网友告诉记者,“部分钓鱼大神都有自己的渔具品牌。其日常在钓鱼时所使用的正是类似商品,网友通常会选择同款。”
蓝海:资本入局,钓鱼热情催涨周边产业
年轻玩家涌入,让钓鱼产业正迅猛爆发。
一位在重庆经营着鱼塘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周末前来钓鱼的人数明显出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更是以年轻人居多,甚至不乏年轻父母带孩子来感受钓鱼的乐趣,“每到周末都会接纳上百名钓鱼玩家,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事。”
“年轻人对钓鱼的爱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菜菜告诉记者。
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休闲渔业产值达963.68亿元,同比增长6.81%。而据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休闲渔业规模预计突破1100亿元。
市场的火热和广阔前景吸引着越来越多资本和新玩家入局。
8月31日,记者在企查查以“钓鱼”搜索时发现,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共有40696家钓鱼相关企业,仅是在一年内成立的就有6605家。以“渔具”搜索时显示,国内目前有368545个结果,一年内成立的企业则达到85663家。
“如今国内垂钓市场还处于蓝海阶段。和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垂钓产业算是刚起步,尽管覆盖部分周边产业,但更倾向于单一的钓具装备产业爆发阶段。”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钓鱼热度上涨,未来将会有更多消费需求得以被挖掘,届时钓鱼市场势必将彻底爆发。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此前垂钓行业覆盖市场多是旅游业和体育赛事。包括福建、广东等部分沿海城市都开发以垂钓、城市观光、海岛旅游一体化的旅游项目,同时每年也有数百场垂钓赛事在国内举办,以此吸引玩家关注。
随着钓鱼在年轻人中走俏,让不少依托于钓鱼的周边的旅游业、酒店等产业跟风火热起来。
“除了就近选择鱼塘外,不少玩家还特意利用周末等假期飞往全国各地,以体验不同的钓法和自然风光。”菜菜告诉记者,他和朋友正在筹备利用假期飞往福建尝试海钓,“尽管可能花费数万元,但除了钓鱼,还能感受海滨城市的风光,也算是犒劳辛苦了大半年的自己。”
除此之外,众多钓鱼培训机构也涌现在市面上。据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山东、浙江等多个城市近段时间活跃着以钓鱼项目为主的培训班,就圈内常见的淡水垂钓、矶钓、路亚钓等门类进行针对性培训。而随着课程的不同,收费标准也从数百到数千元不等。
“现在钓鱼市场这么火,玩家又多以渴望‘晋级’的年轻人为主,自然市场中很多人都希望能从中分羹。”老何说,在这一群体推动下,未来钓鱼产业链势必将越发成熟,千亿市场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覃澈 编辑 王进雨
欢 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
每天早晨6时,陈选钟走到自家鱼塘前,“发射”手中饵料,顿时万千鱼儿欢呼雀跃,奔腾而来。在陈选钟眼中,欢腾的鱼儿是跳动的银子,而沉积在塘底的鱼儿排泄物及饲料等废物也会迟早变成银子。
陈选钟今年29岁,家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关文镇紫岩社区。陈选钟过去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名“新时代渔人”。2020年12月2日,陈选钟一拨“铁算盘”就来劲了:今年鱼塘里捞起30多万斤鱼和成千上万斤淤泥,正是这些鱼和淤泥,为他在本年度创造了200多万元的产值。
陈选钟查看鱼苗长势
从亏20万到赚100万元
2013年,陈选钟退役返乡。
陈选钟的父母一直养鱼,小时他就对养鱼有很大兴趣。在部队时陈选钟喜欢看水产养殖方面的书。退役后,陈选钟一头扎进鱼塘。
陈选钟认为鲫鱼、草鱼等常规鱼市场饱和,售价较低。他意识到:要致富,必创新。
2015年,陈选钟引进经济效益相对较高、市场需求大的鲈鱼。但当年他养殖的鲈鱼重量不达标、体质较差,不耐运输,亏损20余万元。
陈选钟没有放弃。他到处参观学习,弄清了自己首次养鲈鱼失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2016年,陈选钟又买进10万尾鲈鱼。这次,他在每块鱼塘加大投放密度,增加增氧机,提高溶氧量,并在鱼塘内套养花鲢、白鲢,改善水质……2017年5月,陈选钟获得了养鱼的第一笔收益:近100万元钞票。
接下来,他引进了经济效益更高的鸭嘴鲟,并套养团鱼,成为西充第一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养殖鸭嘴鲟的基地。
如今,陈选钟养殖了20亩乌鱼、20亩鲈鱼,5亩鸭嘴鲟,并套养花鲢、白鲢、鲤鱼、团鱼等。
陈选钟的柑橘大丰收
鱼儿和黄豆的相互“馈赠”
几乎在刚试水养鱼的同时,陈选钟就流转本村150余亩土地,种上柑橘,在柑橘地里又套种黄豆等农作物。“鱼塘鱼儿和岸上的柑橘、黄豆,是相互养育和馈赠的关系。”陈选钟心中还有一个如意算盘。
原来,鱼儿排泄物以及饲料等废物沉积鱼塘底部,就会形成淤泥。淤泥增加鱼塘耗氧量,对鱼塘影响非常大,因此每年必须清理淤泥。而挖出的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尤其是氮磷钾的含量非常丰富,这是农作物生长必须的养分。“淤泥施到地里可以起到改良道土壤、促进庄稼生长等作用,是不错的肥料。”陈选钟说。
于是,陈选钟每年从鱼塘里清理出来的淤泥,成为柑橘、黄豆重要的有机肥。陈选钟介绍:“鱼塘鱼儿排泄物是淤泥的重要组成部分,说鱼儿‘养育’了柑橘、黄豆不为过。”
收获的黄豆如何回馈鱼儿?陈选钟说,把黄豆打成浆,经处理后用来育鱼苗,从而实现种养循环。
陈选钟撒网捕鱼
带动乡邻种养增收
在陈选钟引领下,有40多户村民依靠养鱼实现增收。陈选钟为他们低价提供鱼苗和鱼饲料,无偿提供技术服务、销售渠道。此外,还有20余名村民在其种养基地务工,实现人均增收近10000元。
陈选钟热心公益,原龙洞山村5社修社道路,他捐款1万元;原洞宾山村6组修路,他捐款5000元……据统计,近年来,陈选钟用于公益事业、帮扶困难村民累计花费10万余元。
面对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陈选钟早有打算:对鱼塘进行升级改造,培育发展休闲渔业,实现从粗放到精养、从单一的养鱼卖鱼到提供垂钓、餐饮、休闲观光的跨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人在浙江舟山钓大黄鱼 一天钓上百斤 赚了5万
舟山嵊泗 渔民、钓鱼者 捞金大黄鱼 别涸泽而渔
野生大黄鱼,以前并不值钱,传说做肥料。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味道有差别,但是一般人吃不出来,如果是模拟海水或者是深海放养养殖,味道差别更在毫厘之间。
< class="pgc-img">>物以稀为贵,野生大黄鱼因为比较稀少,所以市面上价格昂贵,一斤可以卖到2000元甚至更高。过去上海有人把金条称作大黄鱼,现在的大黄鱼在鱼类中,堪比黄金,也引发一些人捞金。
< class="pgc-img">>因为有船老大在浙江沿海一船收获了将近1000万元大黄鱼,也吸引和刺激了一些网红、渔民、游客、钓鱼爱好者。(据钱江晚报、半岛晨报、中国宁波网)
< class="pgc-img">>报道称,在舟山嵊泗有人钓大黄鱼,最多一天能钓上百斤,获利5万元。渔民、网红、钓鱼者聚集在浙江沿海和舟山群岛,无非是为了利益,受到了一夜暴富的刺激。但是这种事情并不是经常出现,而是比较罕见,一天能钓5万,也要运气、技术,还得是高手才行,还得有鱼群。
< class="pgc-img">>过度捕捞肯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长江流域就是一个例子,浙江的大黄鱼野生资源也一度枯竭,现在恢复,也是生态保护,轮休制度,保护环境导致。但是这样太多人拥挤到舟山去捕捞、围猎,显然不利于野生大黄鱼的繁殖,渔业资源的修复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 class="pgc-img">>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在所有海洋鱼类中,我觉得大黄鱼味道最为鲜美,堪称佳品,只逼淡水鱼类的武昌鱼、鲈鱼、鳜鱼,他本来就是近海,靠近长江流域淡水资源生活的一种鱼类。因为野生鱼类好吃,所以引发人们渔猎、追捧,也终于导致曾经的枯竭和价格的高不可攀。
< class="pgc-img">>钓一天最高5万,网红直播,渔船云集,一定程度,能够让当地知名度提升,也促进当地旅游餐饮经济发展,但是都钓没了,都捕捞完了,还吃什么,还玩什么,还看什么呢?所以应该也有严厉的管制制度和措施,或者是收费准入制度,许可制度。长江流域早禁渔了,钓鱼也好,捕鱼也好,都不能涸泽而渔,毁灭性、掠夺性攫取,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资源的枯竭。
< class="pgc-img">>要想大家都能吃到便宜的野生大黄鱼,还需要放养鱼苗,环境修复,加强保护,首先就是不能过度捕捞,过度垂钓,给野生大黄鱼一条生路!(908字)
文|昆德拉传媒万木春文化工作室 风间水月
其他:部分图片供模拟想象,不代表文字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