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源于公众号--望京网
昨天,望京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欧尚超市来广营店关闭的消息(详情请见:震惊!大望京这家世界500强超市今天正式停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网友纷纷表示近期望京关闭的门店着实不少,更有热心网友@hr0208 在望京网官方手机客户端邻友圈APP上发帖,盘点了她所了解的关闭门店,在此也给大家提个醒,别再白跑一趟啦!
网友原文
盘点倒闭、关张的那些店、机构
来来来,最近我总听说这家倒闭了,那家关张了,最喜欢的咖啡店是违建被拆了……也许,还有不少网友并不知情,为了大家不再去了浪费时间和吃闭门羹,我搜罗和总结了一下倒闭和关张的店铺和机构,当然只是我知道的而已。也希望知道其他关张的店铺的网友能积极跟帖,让大家都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
经网友@痛并快乐着! 跟帖,小编最终整理,目前我们所了解的闭店门店有以下这些家(可能还不够全面,如果有您知道的,不妨在文章右下角写留言补充告诉大家哦~):
1
商超餐饮
1.欧尚超市来广营店
2.全聚德望京店
3.金百万望京花园店
4.顺心宅老北京炸酱面
5.晚枫亭望京店
6.漫咖啡北小河店
7.一轩饺子北小河店
8.多乐之日韩国城店(8月4日闭店)
9.多乐之日华彩专柜
11.巴黎铁串北小河店
12.望京小腰望京西路店
13.法老烤鱼
14.嘉和一品花家地店/西园四区店
教育机构
15.博识梦飞双语幼儿园
16.家盒子
健身房
17.格顿健身澳洲康都店
18.浩沙健身大西洋店及北京14家门店倒闭
银行
19.广发银行悠乐汇店
20.中国建设银行阜安西路支行
21.工行嘉美风尚支行
便利店
21.国安社区北京全部门店
22.全时便利店
23.邻家便利店
24.百年义利广顺南大街店
25.吴裕泰茶庄京客隆店
......
(更多闭店信息请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邻友圈app查看)
草草一统计,竟有这么多门店关闭,真是“铁打的望京,流水的店”啊!有网友表示,“网购时代,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商家大洗牌。”但作为宇宙中心的大望京,怎么可能少得了这些商业的存在,在不断的闭店潮中,也迎来了更多更好的新的商业模式,小编也粗略做了一下统计:
最大的一个当属万科时代中心了,代替了原来的望京国际商业中心,更加的现代时尚;
给望京人带来精神食粮的凯德mall西西弗书店、奥兰环球影城、中影CFR国际影城;
网红门店盒马鲜生;望京东的建行金辉支行;
老字号的百年义利望京西园三区、西四包子铺;
将望京老地标大章鱼改头换面的劲松口腔......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更比一波强,在这些店面的关停和新开中,我们看到了时代的变迁和望京的发展。不管这些门店如何变迁,只希望望京生活更加便利,环境更加美好宜居。
新旧更迭,本就是社会规律,比如阿里巴巴总部不要新建了么,附近不也有很多楼盘要建么~
更多信息,微信关注北京买房帮住,政策解读、买房问答、自驾看房,全get√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乐居买房
< class="pgc-img">>
大哥说,在1974年,最好看的国产电影是《侦察兵》。没有之一。
他至今都还记得,当时人们拥挤在狭小的购票窗口,争相购买电影票的情景。其中有两个小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电影票归谁所有,还差点打了起来。
谭大哥是位老影迷,他几乎看过那个年代的所有老电影。如今68岁高龄的他,每每谈起那些旧日影像,仍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对它们,实在太熟悉了,也实在太有感情了。
< class="pgc-img">>谭大哥说,当年看《侦察兵》,有一半的人是为了看王心刚,另一半的人,是为了看安震江。
这话有夸张的成分,但细想想,却不无道理。
看王心刚,是因为他长得帅,看安震江,是因为他演得好。
< class="pgc-img">>那么,如今47年的时间过去了,大家还记得这部《侦察兵》吗?还记得其中的那些演员和老艺术家们吗?今天,雅清就想和大家一起,来重温和回顾一下呢。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侦察兵》并不算是一部特别优秀的电影。编造的痕迹太重了。但我还是看了好几遍。也不知为啥,反正就是觉得挺过瘾的。里面的好多台词,我都倒背如流。
< class="pgc-img">>而且,里面汇聚了好多我们所喜欢的大明星啊。单是“22大明星”就有王心刚、于蓝和于洋,另外八一厂当时的当家花旦杨雅琴扮演女主角,而著名演员安震江、于绍康、方辉等在其中演反派,真可以说是群星荟萃啊。
那么他们如今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呢?他们的现状和近况如何呢?
王心刚扮演郭锐
< class="pgc-img">>王心刚太帅了。
尤其是穿上敌军制服的造型,简直帅出天际。
当时王心刚其实已经被总政任命为八一厂的厂长了。但他更多的时间却是在北影厂拍戏。70年代他在北影厂拍了好几部电影,如《侦察兵》、《大河奔流》、《伤逝》等,都是北影厂的作品。
< class="pgc-img">>《侦察兵》这部电影在剧情方面有许多漏洞,但因为是王心刚担任主演,所以仍然收获了良好票房。这充分说明,在那个年代,明星同样具有广泛影响力。
< class="pgc-img">>王心刚出演侦察参谋郭锐时,已经42岁,但他的人物造型依然帅气。而且他的做派也非常潇洒,将一个智勇双全的侦察英雄塑造得栩栩如生。如今,很多影迷提到影视剧中的侦察兵形象,首先想到的,就是王心刚扮演的郭锐。
< class="pgc-img">>这之后,王心刚又在《知音》中扮演了蔡锷、在《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中扮演了明成祖朱棣,在《我的长征》中扮演了王瑞。他演戏一直演到70多岁,作为“22大明星”之一,他是我国观众最喜爱的电影演员,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 class="pgc-img">>如今王心刚89岁,依然潇洒帅气,风采迷人。
杨雅琴扮演孙秀英
< class="pgc-img">>1966年,杨雅琴被调入八一厂。在这之前,她因在电影《地雷战》中扮演田嫂,和在《苦菜花》中扮演娟子,而被大家所熟知。
< class="pgc-img">>当时是特殊时期,八一厂的演员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所以杨雅琴一进厂,便受到重用。她先是参加了重拍版《海鹰》和第一版《南海长城》的拍摄(均未完成),然后在北影厂拍摄的《侦察兵》中出演了女主角孙秀英一角。
< class="pgc-img">>70年代中期是杨雅琴的艺术创作高峰期,她陆续在《第二个春天》、《青春似火》、《蒙根花》、《我的十个同学》等电影中出演女主角。其端庄秀美的银幕形象非常深入人心。
< class="pgc-img">>时间进入80年代后,杨雅琴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在一些电影中为新一代的银幕花旦们如潘虹、刘晓庆等配戏,陆续出演了《漩涡里的歌》、《心灵深处》、《西子姑娘》等电影。
< class="pgc-img">>1992年,杨雅琴在八一厂办了内退,然后跟随第二任丈夫去了香港。而当她重回北京时,却已经形容枯槁,好像换了一个人。1997年9月29日,杨雅琴因患癌症去世,年仅53岁。
< class="pgc-img">>她这一生,在事业上有过辉煌时刻,但在情感上却一直并不顺心。她有过两段婚姻,但都并不如意。到最后,她也并没找到真正所爱。
周森冠扮演村干部
< class="pgc-img">>周森冠是一位好演员。但却跑了一辈子龙套。在北影厂演员剧团,他参演的电影非常多,但基本上一次主角也没演过。
< class="pgc-img">>他1953年从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毕业后,就进入到了北影厂,而他所扮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一个老农民。此后,他又在《平原游击队》中扮演喊“平安无事喽”的老人,又在《国庆十点钟》中扮演张大力、又在《粮食》中扮演发成、又在《小兵张嘎》中扮演杨大爸等。
< class="pgc-img">>在我的记忆里,他在《侦察兵》中所出演的村干部,和在《小花》中所出演的何翠姑的养父何向东,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印象。
< class="pgc-img">>这位老戏骨演了一辈子,直到1992年,72岁的他还在《天若有情》中出演了角色。1994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4岁。
于蓝扮演孙大娘
< class="pgc-img">>《侦察兵》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所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在这之前,她在银幕上塑造的众多形象,都非常深入人心,如《龙须沟》中的程娘子,《翠岗红旗》中的向五儿,《革命家庭》中的周莲,《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等。她的表演风格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激情,极具个人魅力。
< class="pgc-img">>然而在特殊年代,她和丈夫田方作为北影厂的重点“黑帮”被打倒,随后被下放到北京郊区大兴县天堂河的北影厂“五七干校”参加劳动。而也正是在这里,于蓝落下了一生的残疾,那就是在一次劳动中,她不慎从房顶上摔落下来,最终导致面部肌肉不自觉抽搐。这就使她无法再正常拍摄特写、近景等镜头。
< class="pgc-img">>所以在主演完《侦察兵》之后,于蓝就从幕前,转到了幕后,从事起了导演工作。她执导了《萨里玛珂》等电影,又负责成立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并出任首任厂长。她兢兢业业地工作一直到80岁才退休。
< class="pgc-img">>于蓝是我国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是大家所喜爱的“22大明星”。2020年6月27日,于蓝去世,享年99岁。
关长珠扮演孙诚
< class="pgc-img">>关长珠是王心刚非常欣赏的一位演员。他最看好的,就是关长珠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他为了角色可以舍弃一切的敬业精神。所以在拍摄《侦察兵》时,王心刚就对大家说,这样的好演员不培养,培养谁?
< class="pgc-img">>关长珠作为一名演员,同样拥有出色的外形。他形象英俊,五官酷似因主演《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而走红的郭振清。但他又比郭振清更加秀气,这使他的银幕形象显得更加俊美。
< class="pgc-img">>关长珠在《侦察兵》出演的是一个配角,但导演却给了他好多个特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剧组对他的重视。
上个世纪60年代,关长珠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北影厂,先后参演了《侦察兵》、《激战无名川》、《丁龙镇》、《祭红》、《蓝色档案》、《客从何来》等影片。后来他转到幕后,从事起了电影剪辑的工作。
< class="pgc-img">>如今他已是79岁的老人了,早已退休,在北影小区过着平静的日子。
不知大家在看《侦察兵》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其中的反派演员,个个都演得很精彩。
于绍康扮演还乡团头子
< class="pgc-img">>大家对于绍康的印象,也许更多的是来自于《海霞》中的刘阿太,和《喜盈门》中的仁文爷爷。但其实《侦察兵》中的还乡团头子,也是他所塑造的令人难忘的一个角色。
< class="pgc-img">>这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于绍康却通过自己的演技,将这个人物塑造得活灵活现。尤其是在王心刚扮演的郭锐面前卑躬屈膝的样子,着实令人忍俊不禁。
< class="pgc-img">>我一直都觉得于绍康是北影厂最好的演员之一,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和技巧,这使他无论塑造怎样的角色,都显得十分得心应手。但遗憾的是,他也很早就去世了,1994年5月3日,北影老戏骨于绍康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69岁。
邵冲飞扮演黄宇轩
< class="pgc-img">>邵冲飞这个名字很多观众都不熟悉,但他在《侦察兵》中所出演的敌炮团团长黄宇轩,却是那么活灵活现,呼之欲出。我觉得他和安震江所扮演的王德标一起,呈现了这部电影中最多的笑料。
< class="pgc-img">>在影片中,他所扮演的黄团长“智商”有点低,被王心刚扮演的郭锐,耍得团团转,到最后知道真相后,却又“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按照郭锐的吩咐,如实招供。但邵冲飞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将角色在不同状态下的言谈举止拿捏得十分到位。
< class="pgc-img">>邵冲飞是国家一级演员,曾担任中国儿艺演员队的队长职务。他出演的影视作品并不多,但所塑造的每个角色几乎都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比如《济南战役》中的刘屿、《刀光虎影》中的金百万等。
< class="pgc-img">>如今这位老艺术家也早已经退休,但近况不详。
安震江扮演王德标
< class="pgc-img">>谭大哥说,在小时候,我们模仿的电影中的反面角色非常多,像《闪闪的红星》中的胡汉三、《地雷战》中的中野等。另外像《侦察兵》中的王德标,也是大家最喜欢模仿的对象。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安震江演得实在太好了,他所塑造的王德标,给我们留下的记忆,太深了。
< class="pgc-img">>安震江真是一位天才演员。他似乎总是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总能将一些不起眼的角色,塑造得生动鲜活,比如《红孩子》中的肖振五、《沙家店粮站》中的四和尚、《暴风骤雨》中的张富英等,都是那么栩栩如生。
< class="pgc-img">>因为王心刚和安震江,使得《侦察兵》这部漏洞百出的电影,在当时仍然受到了广大影迷的欢迎。我觉得这就是好演员表演的力量。
< class="pgc-img">>只可惜安震江也离世太早了。1977年,他在拍摄电影《巨澜》的过程中,因猝发心脏病和脑血栓,而去世,年仅49岁。
< class="pgc-img">>在《侦察兵》中,还有一位大明星的身影,那就是“22大明星”之一的于洋。
于洋扮演政委
< class="pgc-img">>于洋在其中属于客串的身份,他所扮演的政委一角,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处出现,所起的作用,是给王心刚扮演的郭锐布置任务,然后又对胜利完成任务后的郭锐进行表扬。
< class="pgc-img">>于洋当时44岁,而现在,他已经是一位90岁的老人了,但精神矍铄,令人羡慕。
< class="pgc-img">>“翻高山跨险峰,我们是人民的侦察兵。钢刀插入敌心脏,深入虎穴摸敌情,嘿嘿,嘿嘿,一颗红心随身在,胜利路上打先锋……”这是电影《侦察兵》中的插曲《侦察兵之歌》。当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往日的一幕幕是否又重新浮现在眼前?大家是否又想起了王心刚、于蓝、杨雅琴、安震江等好演员?那么,在大家的记忆里,最难忘这部电影中的哪个桥段,和哪位演员呢?欢迎大家通过留言区,与其他影迷朋友们,进行互动。
文/DJ雅清编辑部:彤云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DJ雅清(jiangnanhaopai88)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会有彩蛋和惊喜哦!
点击上方“餐饮O2O”关注我们
风靡中国的产品主义究竟是什么?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想要活下来,就要在被时代潮流淘汰之前,先“干死自己”,不仅要“干死自己”一次,还要两次、三次,不停地通过“死”来重获新生!
餐饮业,被我定义为中国最难做的行业,且没有之一。
先替中国餐饮业的同仁们吐个槽。别人吃饭,看着;周末休息,忙着!
一天可以从5点的早点,干到凌晨3点的夜宵!
别人说苦和累是常态,餐饮人“呵呵……”,工作时间之长,工作强度之大,而且是日复一日,365天的不打烊!
中国500强最后一名的营收都比任何一个中国餐饮企业高出一大截!
动辄千亿的互联网大咖先不比,王者荣耀一个季度营收60亿,哪个餐饮人试试?
其他行业动辄谈估值、市盈率,再看餐饮业,多年来上市者凤毛菱角,从2009的湘鄂情到2017年的广州酒家,期间7年在内地竟然没有一家餐饮上市企业,何况广州酒家还是以卖月饼、速冻食品、腊味等食品制造占到其营收的60%。
就连海底捞这样的行业领军者都要依靠调料板块才能“曲线上市”。
1
餐饮人难不难?真难!
其实这些都不算,我认为,餐饮人最苦逼的是要——“干死自己”。
请大家回想,作为一个普通食客,
有些餐饮品牌明明很好吃,去过几次可能没啥欲望
有些天天排队的店,突然有一天发现关门大吉
很多餐饮一条街,街还是那条街,两年下来门店不知道换了多少家
获得米其林认证又怎样,照样很多停业闭馆
餐饮干着干着就死了,多数人认为这是个整体市场的问题,被房租、被挑剔的食客、被经营管理给“干死了”。殊不知餐饮业的一个很奇葩的“本质”——干死自己。否则??没有否则!
回想一下曾经辉煌的国内中餐企业。
“中华老字号”、七十八年历史的广州大同酒家倒闭!
曾经的翘楚小肥羊、湘鄂情,销声匿迹!
“网红餐厅”黄太吉、雕爷牛腩偶像实力不在!
鼎泰丰今年也有部分店铺关闭。
黄焖鸡、重庆小面、成都小吃……遍地开花之后昙花一现,这就是“否则”!
再回想一下当今的大热餐饮品牌西贝,他们是如何干死自己的。
西贝,2008年开始从数十个品牌开始聚焦到西贝莜面村,这对于一般企业已经是割肉;
而后请了孙先红(蒙牛创始人之一)的先行公司做咨询,第一次正式提出“西北菜”,并有了第二版剪纸小老虎的VI形象。
2011、2012年期间,定位之父特劳特为西贝得出相同的结论(这里缅怀一下,默哀三秒钟),随后更名为西贝西北菜,并用了“90%的原料来自西北的乡野与草原”作为核心广告语,并开始第一次疯狂扩张,传说一半店巨亏。
好吧,特劳特不行西贝找到里斯,所以有了烹羊专家——西贝。依然不理想,这两个外国大师的费用据说超过千万。
“嗯,要不改回来吧,原来挺好的。”所以2013年西贝又更名为西贝莜面村,这时的西贝外脑是华与华,还是在西北菜和莜面上做文章。
“好吃战略”在2014年被贾大大正式提出,甚至一度引发赞同和批评者的大论战。
之后是菜单大规模瘦身、店铺小而美、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
如今的贾国龙又搞起了麦香村,殊不知他也预见到2018年是西北菜的生死年?
西贝的反复其实对于一般餐饮企业来说,如此大幅度的折腾,轻者伤筋动骨,重者立马倒闭,可眼看着西贝是越做越顺畅。
所以,不“干死自己”的品牌不是好餐饮人。三年不变,基本再见!不必唏嘘,事实如此。
2
如何“干死自己”
此时我们该探讨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如何“干死自己”。
1、但在这之前需要清晰一个更专业些的名词叫做——基盘业务
其实,每一个餐饮企业在创立时就已不自然地选择了其未来最大的可能:
早期小肥羊、海底捞选择的是中国最大的餐饮品类——火锅;
必胜客和乐凯撒选择了披萨;南京大牌档选择的是淮扬菜;
前段时间竟然发现有一个叫顺心的团餐企业开始建立团餐中的川派团膳……
基盘业务其实决定了餐饮企业未来改变的空间,小基盘业务比如说曾经风靡一时的土掉渣烧饼,其“干死自己”的余地就不大,风潮过后只有彻底退出行业舞台。
基盘业务决定了“干死自己”的广度与难度。
2、干死自己的第二个命门就是产品,在有了基盘的基础上,不断“干死自己”的金牛产品
很现实,这就是餐饮。在其他行业中,一个产品可以卖一辈子,比如可口可乐……餐饮不行。
随便举例,一个都不行。餐饮单一产品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暂,短暂到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死了,必胜客推出榴莲披萨、麻辣小龙虾披萨,KFC、麦当劳都开始卖饭……
如果是以前,想想都醉了。川菜代表眉州东坡不但中晚餐运营,早餐、夜宵、宴会、外卖也决不能放过,不是他想赚更多的钱,而是他想活下来而已。
两年前兴起的菜谱瘦身风,对于餐饮品牌来说都是符合当今时代的“干死自己”。当然,有一天菜谱一定还会胖起来,因为风口又转了……
3、说完产品说说渠道
说到这里,懂专业的人明白了,“干死自己”是从营销4P的角度阐述。对,没错,经典理论就是经典,餐饮业的渠道变革,大家一定感受得到。
面积、选址、装修、布局、动线……等等,大体都属于这个范畴。单拿选址说,湘鄂情的独立大店、俏江南的商务中心店都已经是过去时,ShoppingMall小店目前正当其时,但马上会过气(下一个选址风口是哪里?先卖个关子,有空专门阐述。)
再说现在的外卖,对于餐饮基础是渠道延伸,但更深层次的是商业模式的整体变革,濒临关门的金百万加上外卖两年之间重回巅峰;也有些品牌浅尝外卖之后大呼“鸡肋”。
餐饮一旦开店,渠道调整成本非常高,房租装修成本先不说,积攒的客群真的要放弃?平米、商圈、客群特征的变化约等于重头再来,稍微调整又面临着“干死自己”。
Promotion!(之所以用英文是因为中文翻译成广促实在是不准确)雕爷、黄太吉、西少爷一火车的网红餐厅天天生天天死。同样一个店,评价也分为两个极端,好吃到登峰造极,难吃到无以加复。
业内甚至某网红餐厅,一天50%的客群都是同业的考察者。既然是网红,红的快黑的更快。这样的餐厅往往认为狭义的营销可以搞定一切。这里不是否认那些红极一时的创意,只是要知道一个餐厅不能永远靠创意,iPhone的黑科技近些年不也是黔驴技穷?
4、最后是价格,价格表面是成本和利润的取舍,事实上则是餐饮企业的命门之一,也是餐饮的顶层设计之一。
餐饮人常说一句话“给房东打工”,这是事实。地产推高包括餐饮在内的很多产业。这是所有同仁都面临的问题,算作是同一起跑线。
之后就是经营的选择问题,一个不可否认的现状:餐饮企业的品牌积累来自一线商圈,利润来自二线商圈,规模来自三线商圈,这其中的奥秘就在定价上。
静雅也曾腰斩价格断臂自救,果真“干死自己”。海底捞年初的涨价却是相当巧妙。在餐饮消费的价格层面上需要注意一点,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占便宜,海底捞的免费小吃、服务、送餐、积分等等,涨价了反而使消费者感觉并不强烈。
3
结语
总体来说,中餐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行业,时刻以变化为目标,而外在变化的速度往往比经营者的调整速度还要快,一不留神就会万劫不复。
很多其他行业做上个10个亿,在他们很稳定的舒适区里躺着赚钱。餐饮不会,而且永远不会。餐饮品牌往往死在了自己最擅长的地方,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同样是这一招还得天天不一样,这其实最难。
归根到底,餐饮行业“干死自己”的方法其实很具体,也很聚焦。专注基盘业务,不断根据趋势调整产品。
产品是1,价格、渠道、广促,甚至人脉、资本、关系……这些都是0。0在前面企业必不长远;1在前面则0越多越好,才可以活下来,活的有质量。
“干死自己”的确是餐饮的常态,绝没有质疑餐饮企业的生存能力,也没有低估那些非常极致的产品和品牌,更不是对餐饮业缺乏信心。
事实上,餐饮及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很可能代表中国未来的经济引擎之一。这里只是提醒各位行业的同仁,“干死自己”是方法,更多高质量的企业才是行业的未来。
- END -
作者 | 段慧敏
来源 | 餐饮O2O
整编 | 小贝
从2015年到2017年,餐饮外卖领域O2O在新一轮的洗牌后,许多靠烧钱模式来支撑的企业纷纷倒下。两年多来,供应端增长至200%,消费端下降至45%,没有了补贴,这个市场的钱越来越不好赚了。然而在这样的资本寒冬之下,有一些外卖企业却实现逆势融资,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有这样一个品牌,创立仅1年就获得500万融资,第2年获得2000万融资,开出146家店,实现100%盈利,他就是kao铺。
8月8日晚8点,行知研习社邀请到了kao铺创始人吕强来进行主题为《升维运营模式,把餐饮做成暴力生意》的分享。
主要内容:
1、资本烧出来的是浮云,餐饮迟早回归餐饮本源
2、爆品产生品类冠军,品类冠军升级为品牌
3、餐饮行业如何+互联网?
4、四大利器:低房租、低人工、低物料、低流量成本
爱学习的老板都会点的图片
▼
点击关键词,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餐饮精英交流学习社群
▼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骚扰O2O君!
电话/微信号:1333266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