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9日起每周五晚上22:00,备受瞩目的美食文化交流节目《中餐厅》第八季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同一时间再度扬帆起航,目前已更新至第三期。
芒果TV每周五晚上22:00 SVIP尊享 《独家直拍》,每周六12:00会员尊享《加更版》,解锁更多有趣内容。
《中餐厅》是2017年7月起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同一时间播出的一档青春合伙人经营体验节目,以明星+大厨的模式在异国他乡从零开始经营一家中餐厅,现已连续播出八年。
节目将中国美食带到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中国。
< class="pgc-img">>(图源:微博@中餐厅)
节目是合伙人来到一家装修完成,有经营设施的餐厅,拿着启动资金,购买锅碗瓢盆、调料、原料等,还要分工完成买菜,试菜,揽客等营业前的准备。
节目录制期间,合伙人们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突发情况,如厨房失火,食材短缺,顾客投诉等。每天的行程、菜单、分工都全权交给明星嘉宾,节目中的素人也都来自于餐厅营业前的预约,而非节目组安排,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也不会与合伙人们进行交流,保持嘉宾真实性。
嘉宾的选择也很用心,不会一味追求流量明星,而是多元化,让不同性格的嘉宾在21天的相处中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在语言不通,资金受限,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不仅要去运营一家餐厅,还要突破自我展现厨艺,用美食传递中国文化。
多季深耕异国他乡,中国美食化成桥梁
《中餐厅》系列节目始终秉承着“以美食为媒,传递中国文化”的宗旨进行着相互文化交流,每一季的录制地点,活动主题,以及场地装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工作人员精挑细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城市作为节目拍摄地。从泰国象岛出发,到法国科尔马,再到意大利陶尔米纳、匈牙利布达佩斯,新一季又到了法国的吉维尼小镇,一路上向海外食客展示了中国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直观地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国美食的魅力。
每一季《中餐厅》中,餐厅里的装修风格不仅会把中国元素容纳其中,还会加上了当地的特色,让中餐厅更加有特点更加别具一格,也让来到中餐厅的客人们感受到两国之间的文化。
《中餐厅》第七季不仅使用了中国红还加上了绿色与匈牙利国旗颜色相呼应,中国风的特色摆装饰与布达佩斯风格建筑完美融合,让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和谐共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图源:小红书@ 2897164212)
在新一季的节目录制过程中,出门揽客也是合伙人们开餐厅的必备技能,前往热闹的街道开始揽客,虞书欣、翟潇闻和黄晓明拿着特色菜单和中国小礼品出门揽客,吸引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到来。
< class="pgc-img">>(图源:微博@中餐厅)
每位合伙人都尽心尽力地完成着每一道送上海外餐桌的中国美食,这里面有着合伙人们拿手的家乡美食。在第一季,合伙人们为东南亚的朋友带去了青岛茄汁大虾,剁椒鱼头等有着充满中国特色的美食。
还有与当地饮食结合的“崭新”美食,第三季中林大厨把东方美味结合意大利咖啡豆做出了意大利咖啡焗里脊肉。第八季中广坦在传统煲仔饭上加上了法国常用的香料,让煲仔饭有了不同的风味。这一道又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征服了一批又一批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味蕾。
< class="pgc-img">>(图源:小红书@26974924257)
在节目中用小游戏来拉近合伙人们与客人之间的距离也是必不可少的,第八季中,为巴黎奥运特设的中国骄傲知识答题赛,在一问一答中感受中国奥运精神。顾客的积极参与、合伙人们热情欢呼成了一副来自中国与世界的“友谊之画”。
不仅如此,文化交流活动也是每季的特点,如第三季中,秦海璐穿着红色戏服在外国友人面前表演了京剧,她一亮嗓便赢得了阵阵掌声。黄晓明邀请举办中式订婚宴的外国友人试穿中式婚纱“秀禾服”,并热情讲解“掀盖头”等中式婚礼的传统仪式,让外国友人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婚礼文化。
< class="pgc-img">>(图源:小红书@6113484751)
开启全新挑战,共迎巴黎奥运
《中餐厅第八季》恰逢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和中法文化交流年还是巴黎奥运年,所以此次在充满法国浪漫气息的吉维尼小镇的莫奈花园。
< class="pgc-img">>(图源:微博@中餐厅)
中餐厅里用极具东方韵味的瓷器组装了一条来自东方的龙,加入中国风味的摆件,让中餐厅别具一格。
合伙人们以新旧成员组成,旧成员有我们熟知的七季元老黄晓明,三季元老尹正,四季元老大厨林述巍。新成员有新生代演唱双子星翟潇闻,青年实力派演员胡一天,多元影响力新星虞书欣,青年女演员姜妍,节目组还邀请了大厨中餐厅首位常驻法国大厨戴广坦,法国大厨的加入使得中国美食和法国美食能有更多机会去相互学习交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图源:均来自微博@虞书欣Esther)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图源:均来自微博@虞书欣Esther)
此次节目也通过了“奥运加油周”“国潮文化周”和“中法友谊周”等主题活动进行文化输出,这些活动主题表明了青春合伙人对中国参加巴黎奥运会的运动健儿们的加油鼓气,以及促进对中国汉服文化的传播,最后也增强了中法友好建交,加深中法两国友谊。
< class="pgc-img">>(图源:微博@中餐厅)
最后,水手想说,在2017年第一季《中餐厅》播出以来,这档节目一直受到高度的关注,成为湖南卫视的一档热门节目,高热度不仅仅证明了节目的成功,也向更多群体展示了中华美食,传播了中华文化,增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与理解。
《中餐厅》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一座小桥梁,它带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大门,如今,《中餐厅》播出所产生的影响也带领着世界多姿多彩的文化走向中国。
正如《中餐厅》第八季宣传语所言“有缘千里来相会,诚意满满中国味”。
月19日,由五粮液独家冠名的湖南卫视青春合伙人经营体验节目《中餐厅8》正式迎来首播。暌违六年,《中餐厅》重返法国,再度携手“大国浓香”五粮液,在仲夏之季浪漫唯美的塞纳河畔,一同开启“中餐出海”的新篇章。
餐车创业
“和美五粮液”香飘塞纳河畔
盈盈花海,醇醇浓香。如梦似幻的莫奈花园内,青春合伙人们正在为如何用外卖餐车赚取启动资金而绞尽脑汁。
“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卖掉?”
尹正面对高昂的1000欧启动金,大胆提出将20瓶第八代五粮液卖出的想法。
“想试吃一下炸猪排吗?”“这个车也买了吧。”胡一天更是为推销产品使出浑身解数,连餐车也不放过。
“那你咋不推销一下五粮液?”翟潇闻学到了尹正的格局,将目光放在了独家冠名品牌五粮液身上。
“我想问一下这个五粮液怎么卖?”五粮液很快吸引了顾客的询问。
“200欧一瓶。”“这是来自中国的五粮液。”胡一天自豪地推荐着,并成功售出,赚得200欧元,“青春合伙人”们见到了中餐厅启动的美好。
生动的场景化融入,呈现出五粮美酒与东方美食的相生相融,更以分享、共饮的方式,将中国白酒文化之“礼”传递至八千多公里外的异国小镇,以美酒为媒,与法国朋友共享和美风味、感知华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美文化理念,也随着一抹酒香,香飘小镇。
中法建交60周年
大国浓香讲好中国故事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亦为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巴黎奥运会举办之年,五粮液携手《中餐厅8》香飘法国塞纳河畔,意义颇丰。
中法两国都拥有璀璨的历史文明和独特的现代魅力,艺术文化底蕴厚重,书写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华章;中法人民都热爱生活,崇尚美与自由,在长期的交流互鉴、相知相惜中凝聚起超越语言、超脱国界、超乎时空的力量。在中法友谊的长河中,两国人民心灵相通、感情相亲、守望相助。
中国和法国,也都是盛产美酒、热爱美酒的国度。
法国葡萄酒,酿造历史源于2600多年前,尤以波尔多地区产出的葡萄酒最为著名,被誉为“葡萄酒王国中的皇后”。
中国白酒,华夏五千年文明浸润出的物产经典,蕴含着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具有永恒的时代魅力与独特的当代价值,始终是人际交往、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桥梁与纽带。尤其是中国四川,是中国浓香型白酒发源地、中国白酒产量最大的省份和中国名酒最为集中的地区,享有“川酒甲天下”的美誉。
得天独厚的禀赋,让两地均成为了世界级的酒产区,别具一格的历史人文,又催生了风格迥异却殊途同归的匠心匠艺。
此次五粮液携手《中餐厅8》,用美食、美酒这两种“世界通用语”“香”遇法国,是两大世界级酒产区的碰杯,共同散发着非同一般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魅力。
为祝福中法友谊,续写“千里同好,坚于金石”的时代新篇,五粮液携手《中餐厅》相聚法国吉维尼,以美酒这一跨越国界、不分种族的世界语言,在浪漫的法国架起醇香之桥,将中华绵延千载的白酒文化传递至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向世界友人讲好中华白酒的故事,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让“大国浓香”氤氲全球、东方味道香飘八方。
文化赓续
向世界传递“和美意境”
作为中国白酒典型代表和最早走出国门的名酒之一,五粮液一直在探索饮食文化中的白酒价值表达,致力于向世界消费者呈现中国白酒的“和美意境”。
本次五粮液再度跨界联动《中餐厅》,是五粮液以和美理念为引,向全球展现白酒文化智慧的又一探索实践。《中餐厅》传播中国美食文化和五粮液弘扬中国美酒文化的完美契合,这既实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体现出五粮液对和美生活的倡导和为消费者创造和美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
为契合新时代消费需求和贴近年轻消费群体,近年来,五粮液持续创新开展跨界合作,与故宫、施华洛世奇、米其林指南等各领域顶级品牌携手打造了“上新了?故宫”“紫禁城”“五粮液?缘定晶生”等系列文化IP;联袂湖南卫视《中餐厅》《来者何人》《歌手2024》等热门节目,用美食、音乐、武术等方式赋能白酒文化传播;深度参与央视“春晚”“中秋晚会”,与全球同胞共享和美时光;连续三届“和美文化节”的举办,更是以文化感知、鲜活表达、亲切互动等多维度传播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魅力。
与此同时,为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五粮液坚定“走出去”步伐,积极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大公共活动;站位APEC、博鳌亚洲论坛、世博会、进博会等重大国际平台活动,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和五粮液故事,在世界舞台擦亮“中国名片”;牵头制定中国白酒国际标准,推动构建适应国际贸易的白酒标准体系,提升中国白酒品牌的国际话语权……
浓香绵千年,因和而更美。五粮液与《中餐厅8》的携手,不仅是对和美理念的现代化诠释,更是其对文化承传使命的不断深化,对“大国浓香,和美五粮”品牌理念的生动践行。
在莫奈花园里,馥郁花香与五粮酒香奇妙交织,东方美味与法式风情也不期而遇。每周五22:00点,东方美味和文化盛宴在湖南卫视、芒果TV持续上演,让我们继续体会味蕾跨越千里传递的无限浪漫!
源:《视听》2019年第8期
摘要:湖南卫视所打造的节目《中餐厅》自2017年开播以来,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本文从主题功能、形象建构、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对《中餐厅》进行分析,肯定其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构良性的中国文化形象所做出的有益探索,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节目《中餐厅》由五位明星合伙经营一家中餐厅,主要通过展现餐厅的整体经营情况,将中国的美食、人情与传统文化等以真实的体验传递给法国受众,同时以视听语言传递给国内受众。但《中餐厅》并不是简单地展现餐厅经营的真实情况,而是借助节目“跨地域”的拍摄方式以及“面向内”的播出特点,提供一个双重的文化观察视角,使本土与异域的文化均得以呈现,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与建构良性中国国家形象的目的。
对于“国家形象”,我国有多种概念界定。管文虎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1]杨伟芬认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2]张毓强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系统运动过程中所发出的信息被公众映象后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特定媒介(medium)的输出’。”[3]总的来说,国家形象不仅来源于“自我”的言说,还包括“他者”的塑造,它以特定的信息符号作为载体,通过媒介进行输出,从而形成国际受众对本土国家的认知与评价,并以此为镜像影响本土国家对自身的认定。
放眼当下,中国的国家形象呈现出双重特征。一方面,中国历史悠久,古代长期保持着拥有强大国力的状态,被视为“文明之地”“先进之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危机与灾难中主动承担起国际责任,“负责任大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媒体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中国媒体话语权有所缺失,国家形象更多的是“他塑”而非“我塑”。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社会矛盾进行有意识的夸大与歪曲报道,使国外受众对中国产生误解,中国的国家形象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例如制度落后、民主缺失、人民缺乏合作精神、自私等,这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立与国家发展产生了损害。本文将围绕上述分析,基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现状,探索《中餐厅》是如何进行文化传播并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
一、《中餐厅》的主题功能
《中餐厅》节目第一季旨在弘扬中国美食文化,第二季打出“欢迎品尝东方味道”的口号。其主题存在两个共同点:第一,弘扬饮食文化;第二,推动对外传播。本节围绕上述两点,对节目的主题功能进行剖析。
(一)弘扬饮食文化,强化文化认同
据《2016—2017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餐成为海外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谈及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海外受访者首选中餐(52%),其次是中医药(47%)和武术(44%)。”[4]相对于衣着服饰、孔儒思想、文化典籍等,饮食文化在国外受众中的接受度更高,是具有“共有知识”特征的文化,即“行为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5]对于国内受众而言,随着时代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是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承载着人们的共同记忆,对饮食文化的认同是民族与国家发展无形的“驱动力”。
饮食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餐厅》以弘扬饮食文化为主题,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过程中输出饮食文化,强化了受众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同。
(二)致力于对外传播,增强文化软实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而来的是世界各国对我国的关注度持续升高,以及国家意识到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之间的差距。不难发现,世界上的大国与强国无一不立足于本国文化,有意识地进行文化传播,尤其是走出本土国家、面向国际社会的传播,例如美国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的韩剧与综艺等。事实上,“文化传播的直接效果是塑造国家文化形象,间接效果则是增强文化软实力”[6],而我国想要增强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对外传播的能力是必经之路。
对此,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要求:“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7]《中餐厅》采取境外拍摄的方式,围绕饮食文化进行叙事,从菜品饮品、装修配饰,到人文关怀、文化精神等,使中国饮食文化得到了真实的、全方位的展示。可以说,《中餐厅》真正实现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媒介可能存在的对中国文化的误读,使国外受众对中国饮食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文化的有益实践探索,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作用。
二、《中餐厅》的国家形象建构策略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其国家形象却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认可与丑化兼存,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想要获得世界的理解与认可,国家形象的完善与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善用饮食符号,展现文化内涵
肯尼思·博尔丁提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的结果,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8]由此可见,形象是基于信息传播而形成的,而信息传播是由符号的编码与解码来实现的。所以说,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作为载体展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于建构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的本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蕴含的文化也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在中国饮食文化中,“求和”的文化内涵是重要传播内容,包括“食与人之和”“食与社会之和”“食与自然之和”。[9]例如《中餐厅》第一季与第二季,嘉宾在菜品与饮品的选择上都是独具匠心的,有湘菜系的剁椒鱼头、粤菜系的茄汁大虾、川菜系的麻婆豆腐、新疆风味手抓羊肉饭,以及中国茶品、台湾珍珠奶茶等。这些菜品与饮品作为一种饮食符号,在代表地域特色的同时,也展现出其在时代变迁中所做出的积极融合与改变:麻婆豆腐原始材料中的“牛肉末”后改为可以用“猪肉末”代替,同时加入豆瓣酱中和原本的麻辣口味,兼顾各地域食客的口味,追求“食与社会之和”。又如中国人在饮食方式上,习惯于大家围坐一席,共同品尝美食,将其作为情感交流的媒介,这体现了“食与人之和”。积极运用饮食符号,展现和谐的中国文化内涵,是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表达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决心,构建积极的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
(二)把握话语权,变“他塑”为“自塑”
由于文化软实力的“落差”,在国际传播方面存在着“西强我弱”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具有国际覆盖面的媒介将自身的信息扩散到世界各国,从而完成自身国家形象的塑造,同时对国际民众认知其他国家信息的过程进行干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话语霸权。而由于处在国际传播的弱势地位,中国面对国家形象被“他塑”的实际情况,经常处于“失语”的状态。正所谓“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10],面对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与媒介的发展升级,掌控话语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餐厅》立足于中国饮食文化,对话语权的抢夺体现在嘉宾的行为与节目的创作上。首先,嘉宾作为餐厅合伙人的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播者,通过餐厅的经营与节目的呈现,他们能够与受众直接沟通。节目中,每一位嘉宾都致力于传播中国美食,即使是毫无烹饪经验的周冬雨也拒绝以炸鸡作为主推菜,坚持完成了中国特色的卤味菜肴。对于饮食文化的传播,嘉宾们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其次,节目立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结合受众的文化环境进行创作。例如第一季节目常常以象岛海边的美景作为开头与结尾,将节目融入象岛的自然环境中,增强代入感;第二季节目中,因科尔马是宫崎骏先生漫画《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取景原型,后期制作将漫画中的人物剧情与中国美食相结合,提升认同感。节目利用嘉宾与创作的优势主动发声,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国外媒介对于饮食文化“二次传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果,有效实现了媒体对国家形象的自我塑造,掌握了主动权与话语权。
(三)重视新媒体,完善传播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受众的媒介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现今的媒介传播中,新媒体成为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只有合理运用新媒体,才能够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面向国内受众,《中餐厅》在电视与网络平台进行双向推送,利用微博、微信、美拍等平台设置相关话题,增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例如在第二季节目中,明星会将菜品的做法上传到美拍视频中,同时根据每期节目的不同议题,设置相关的热搜话题(如“还珠情话”“小凯蒸蛋挑战”等)。面对国外受众,《中餐厅》的正片与纪录片每期在YouTube湖南卫视官方频道同步播出,根据节目组针对每期内容设置的主题与关键词,受众可以在评论区进行讨论。同时,法国媒体例如法国新闻联播、“France Bleu”等也针对节目内容进行了报道与评论,使《中餐厅》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合传播。新媒体的运用改变了单一的宣传方式,实现了系统化的文化传播,有力增强了饮食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三、国内外受众反馈异同
符号作为文化信息的一种表达,其编码与解码受到历史背景、文化水平、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单独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符号之间相关联的结构式互文现义,以及特定的时间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背景中,符号象征意义的嬗变,都使得符号的内涵意义更加丰富且复杂。”[11]对此,研究受众反馈以更好地理解其立场与角度,使文化符号融入受众语境与国际话语体系,才能使其获得认同与共鸣。
(一)国外受众反馈
第一季节目在泰国象岛拍摄,受众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饮食卫生。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coolbo1521发表评论:“为何这些厨师都不戴高帽,不怕掉头发头屑吗”;用户Jane Doe发表评论:“他们在煮梅菜扣肉的时候尝味道,尝完又把剩下的汁放回锅里,会不会有点不大卫生啊”。第二,版权问题。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发表评论:“你只知道偷东西吗?小子”;用户Lunar J Kim发表评论:“抄袭《尹食堂》”;用户Kawai Yip发表评论:“用钱买了版权的,大家到底在吵什么”。第三,文化交流。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Kkwch Kin发表评论:“我来自泰国,我们泰国与中国是朋友”;用户opt S发表评论:“我从节目中学习了中国话,我爱他们所有人”。
第二季节目在法国科尔马拍摄,受众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节目与嘉宾。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Khai Linh发表评论:“这个节目完全不辜负我的期望,这些客人都很棒,一切都很好”;用户beibei q发表评论:“有推广中国的美食,比如枸杞火腿什么的,很棒哦”;用户anana shu发表评论:“这季请的嘉宾好成功,气场都好合”。第二,两季节目对比。例如在YouTube中,用户shine Vikki发表评论:“还是喜欢上一季。这一季少了点真实,多了套路,听说客人都是安排好的”;用户Amily Liao发表评论:“第二季真的比第一季好看千万倍”。第三,文化交流。YouTube用户Janii Yaa发表评论:“看完了这一季的中餐厅现在更想去中国看看,我一定努力学习中文然后去中国,吃华人的美食”。法国“france bleu”中,一篇题为《中国人在科尔马:中国真人秀从小威尼斯开始》的报道中提到:“我们将通过中国年轻明星的目光看到阿尔萨斯的愿景,这将极大地推动阿尔萨斯而不仅仅是科尔马的旅游业。”[12]法国新闻联播中谈到:“从来没有这种来自中国的交流活动,这对科尔马市是很好的机会。”[13]
(二)国内受众反馈
国内受众的反馈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首先是真人秀节目本身。该类型节目具有真实感与亲切感的特点,合伙人在泰国与法国的手忙脚乱,对菜品的精心制作等,都回归了普通人的生活;没有“剧本”与“导演”,合伙人一样为生活中的琐事忙碌与烦恼,是生活的真实再现,引起受众的共鸣。其次是文化的交流与反思。节目通过嘉宾“经营 旅游”的模式,向国外受众展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向国内受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国外文化的渠道,促进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此外,我们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例如法国餐厅的卫生标准十分严格,管控力度也很强,对比而言我国的相关制度还有待改进。最后是文化自信的提升。《中餐厅》所展现出的嘉宾对中国饮食的完美呈现,国外食客对中国美食的认同与喜爱,都为国内受众提升文化自信增添了力量。例如,黄晓明通过一句“Chinese food”可以揽客,科尔马小城在官方推特上发布中餐厅订餐电话后,餐位没过几天就全部订满,这足以看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强大影响力,有利于增强国民文化自信。
由此可见,《中餐厅》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饮食文化符号的选取对于文化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得到了受众的认可。但与此同时,文化的差异与节目本身仍然是受众关注的重点,基于不同的立场与角度,受众的看法也是多样化的。
四、结语
《中餐厅》创新性地以“饮食文化”为信息载体,采取“走出去”的摄制方式,是综艺节目兼具娱乐性与社会性的范式,值得学习借鉴。但同时,节目也存在进步的空间。首先,完成“文化传播”向“文化外交”的转变。文化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以维护本国文化利益及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目标为目的,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借助文化手段来进行外交活动” [14],它通过政策优势增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利用文化外交的“柔性”特点增强其感染力,有效地实现国际受众对文化的主动接受。其次,注重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在当今世界,文化不仅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更是促进经济增长、展现国家魅力的重要力量。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以节目带动其产业化步伐,有利于增强饮食文化的影响力。
当下,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地位不断提升,得到了国际认可,但其文化软实力并没有获得匹配性的增长。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建构国家形象的重大责任,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强调实现“中国梦”的今天,综艺节目更需要学会挖掘中国文化的价值,寻求更好的叙事方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以构建良性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注释:
[1]管文虎.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3.
[2]杨伟芬.渗透与互动:电视与国际关系[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95.
[3]张毓强.国家形象刍议[J].现代传播,2002(02):27-31.
[4]2016-2017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673248.html,2018-01-08/2019-04-30.
[5]Matha Finnemore.National Interests in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M].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6,p.2.
[6]姚云.中国文化形象的研究现状及版图[J].湖北社会科学,2018(05):174-181.
[7]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人民网.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9.html,2017-10-28/2019-04-30.
[8]kenneth E.Boulding.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A].刘朋.国家形象的概念:构成、分歧与区隔[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24.
[9]张少飞.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10]严文斌.中国国际形象的“自塑”与“他塑”[J].对外传播,2016(06):17-18.
[11]熊皇.符号学视域下国家形象宣传片传播策略分析——以《中国进入新时代》为例[J].当代电视,2017(12):63-64.
[12]中国人在科尔马:中国真人秀从小威尼斯开始.France Bleu.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francebleu.fr/amp/infos/insolite/colmar-une-emission-de-tele-realite-chinoise-s-installe-pendant-trois-semaines-a-la-petite-venise-1527867046,2018-06-01/2019-04-30.
[13]《中餐厅2》名气大到上法国新闻!王俊凯绝对是行走的“国际凯”.芒果tv. https://www.mgtv.com/b/324581/4441361.html,2018-06-22/2019-04-30.
[14]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