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星期四,早上就设置好闹钟,中午十二点准时去抢武汉市政府发放的消费券。
疫情过后,为了刺激经济,提振老百姓的消费力,武汉市政府每星期四中午十二点准时发放消费券。
< class="pgc-img">>消费券有四种,超市便利、餐饮、商场、文娱。大家可以在微信、支付宝、美团上按需抢券。我最种情超市便利和餐饮券。
每次抢到的消费券,我都会准时的用出去了,一张也没有浪费。
社区群里经常有人询问消费券怎么用?怎么用不出去?
四种消费券对应不同的场所使用。每种消费券还有大大小小几种金额。只有满足各种券的消费条件,消费券才能用得出去。
< class="pgc-img">>具体来说,支付宝上的超市便利店券,一般只能在线下超市便利店用,如大超市仓储店,小的社区便利店,小生鲜菜店都可以用。5元券只要购物超过15元,就只需支付10元。对于老百姓来说,能够便宜5元,也是很开心哦。
< class="pgc-img">>支付宝的餐饮券既可以在线下餐饮店用,也可以在线上外卖用。有时候不想做饭,在线上点份套餐,只接送到家,满30元用张10元餐饮消费券,再结合线上平台、卖家的各种优惠券,便宜得简值不要不要的了……
< class="pgc-img">>美团的超市便利店券很好用,线下只要有美团扫码支付的店都可以用。但以我的用券经验,感觉在线上用比在线下用更加划算。比如一张20元超市便利店券,在线上用,双休时大超市经常做活动,满88减20,只要你购物超过88元,就可以减2个20,基本上就是5折了。我家的生活用品基本上都是用这些券买的,太划算了。
美团餐饮券线上线下也都可以用。
< class="pgc-img">>微信的超市便利店券也可以在大的超市仓储店、小的社区生活便利店用。微信的超市便利店券也可以在美团线上用,购物同样超便宜。
另微信餐饮券在微信美团外买小程序里可以在超市用,很多人不知道哟。
马上要抢券了,你准备好了吗?
你有更划算的用券方法吗?谢谢来分享!
我是妈咪快乐,关注我你一定会天天快乐!
北京消费季开始
官方联合各个平台
源源不断的发放消费券~
吃饭购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省了不少钱~!
新一波的消费券正在热抢中
有线下餐饮购物消费券、
餐饮外卖消费券,
和智能产品消费券。
还没抢?
快去!还有券!
线下餐饮购物消费券
去哪儿领取:京东APP
怎么领:进入京东APP首页,点击页面上的“北京消费券”标识即可进入领券页面。
有什么优惠:最低满40元就能使用消费券,累计使用320元就能享受120元优惠。
在哪儿能用:北京参与活动的线下商户可用。在京东APP打开“我的消费券”,点击优惠券,查看“如何使用”- “点击查看更多商户门店”,就能看到所有商户名单。
有效期:14天。
三重叠加优惠
如何用券?
除了上面说的线下餐饮购物消费券
北京餐饮外卖消费券也来了!
餐饮外卖消费券
累计近3亿元消费券惠及广大消费者!
从九月中旬开始,
预计将持续到十二月中旬。
9月19日上午10点开始
发放第一批300万张,
每张消费券15元,
每笔订单满40元可用,
平台和商户可结合实际叠加更多优惠。
去哪儿领取:
1.“美团”相关客户端——美团外卖APP、美团APP外卖频道、美团外卖小程序。
2.“饿了么”相关客户端——饿了么APP、支付宝-饿了么、淘宝-饿了么。
有效期:7天。
怎么领?谁可以领?有什么优惠?
一图看懂
别忘了,还有
智能产品消费券
智能产品消费券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
线上可参与活动的线上平台企业购买指定的智能商品时使用,线下可参与活动商户的实体店购买指定的智能商品时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用户只能在单批次中“线上”、“线下”任选一种券进行领取哦~
去哪儿领取:您可以在京东、苏宁、国美、小米商城的客户端首页领取。
有什么优惠:满2000享9折,最高优惠400元。
能买什么:
智能消费券(线上)如何使用:在京东APP首页下“北京消费券”进入,领取消费券,可用于购买指定的智能商品,在结算时自动抵扣相应金额完成使用。
智能消费券(线下)如何使用:进入“北京消费券”入口,领券后,可用于在百安居、居然之家、华冠超市、鑫海韵通百货、物美怀柔京北大世界、博大信诚商贸、迪信通等参与企业的线下门店,购买指定的智能商品,在购物结算时使用即可。
有效期:14天。
线上如何用券?
线下如何用券?
福利这么多
小伙伴们不要错过哦~
<>在,请你想像一下,如果有这样一张卡,你有可以丢掉其它很多商家的会员卡,积分卡,打折卡为,有了它,你可以在本地合作的任何一个商家去消费,都可以享受优惠或者是ⅥP的价格(有的福利是享受免费产品,有的是打折优惠,有的是积分兑奖),这么一张卡,你有没兴趣想要?
听起来很不错,挺吸引人的,对不对?
< class="pgc-img">>今天就跟你分享一种这样的类似万能卡的详细运营模式,它是如何设计成交主张,如何招到商家,如何吸引用户,如何运作,又是如何赚钱的。
在开始之前,我想让你思考一个问题:这种优惠卡模式看起来很有市场需求,也很吸引人,但是否能持久地赚钱盈利?
答案是:只能赚一波怏钱,缺乏长期效果。在介绍吃货卡模式之前,我先分享个案例,张总在当地发行一种优惠一卡通的会员卡,包括了实体卡和电子卡。凭这张卡片可以到当地所有合作商家,享受一两次免费服务以及长期折扣。
张总在卡片发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市场阻力,因此提交到我们内部的私董会上,寻求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今天的分享,我会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是复盘张总这个优惠一卡通平台项目,看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第二是分析这种优惠平台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设计会更加高效;
第三是分享一个吃货护照模式,看别人是如何利用这个模式年赚20万。
这个项目是在今年的5月份。张总在他们当地发行的这张优惠一卡通售价199元/张。用户购买这张卡之后,就可以享受当地各种商户的免单或者是优惠。比如像限定次数的免费洗车,免费打蜡,免费按摩等等,或者是消费能够获得优惠折扣。
张总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售卡,以及一些线下活动策划,还有做为商家做营销策划等收入。
卡片销售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会员做二级分销。第一级有30元的分佣,第二级有10元的分佣。
第二种是通过合作商家去同步销售这张会员卡。
这张会员卡从今年4月25号开始销售,截止至私董会开始差不多卖了一个月,除了前期在线下投了大量广告,联合了一些汽车美容店推销“199元送五次洗车,五次打蜡“这个活动所促成的200多位会员,后面开始就推不动了,不仅分销卖不动,合作商家也基本没有售卡。
< class="pgc-img">>而这些免费洗车和免费打蜡的活动,自己还补贴了100元给活动商家。
为什么一个看似合理的模式,实际推广起来却很困难?
那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张总,这个模式的优缺点。
这种优惠平台有没有可能比美团之类的团购网站更实惠呢?答案是有的。
因为美团这类平台其实对合作商家是有一定的抽点,只要商家愿意把这些抽点再出让出来,就完全就有可能比美团上的价格更低。所以这种优惠平台,只要能够让商家真的得到效果,商家是愿意提供更低的优惠来合作的。
但是张总的这个优惠平台,在启动阶段挑选的商家比较杂乱,有洗车、餐饮、按摩,还有卖衣服卖鞋的,希望打造成一个全品类的全城优惠平台。
作为一个初创团队,你觉得有可能吗?首批挑选的这几十家商家覆盖面能有多大?
所以客户一看就觉得很杂乱。而且由于这些合作商家也不用出任何费用,抱着试一试的所以提供的引流产品让人看起来很有套路感,就是吸引别人过去消费的。
< class="pgc-img">>另外,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同时涉及三方利益结构的情况,必须要有一个最小现金流系统能够建立起来。简单来讲就是三方结构里边必须要有一方是稳定的付费对象。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三方利益结构里面,谁才是最合适的付费对象?很多人在构建这种优惠平台的时候,会认为已经让商家出免费资源提供了优惠折扣,就很难让商家再来出钱,是不是?
其实是自己没信心为商家提供真正的价值,很多商家本来就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投放引流产品,只要你的渠道上有优质的客户,商家是非常愿意付费的。
而且现在的消费市场大多是是买方市场,消费者可选择性很多,不会随便对一些陌生商家的优惠产生敏感。
所以请先记得这个观点:客户要的不是真便宜,而是占便宜的感觉。
客户首先是认可价值才会对优惠产生兴趣。超值感是刺激客户产生消费的重要动力。超值感跟你打了多少折没什么关系,超值感的前提是消费者认可你的价值,并且觉得不贵。如果客户不认可你的价值,你打多少折都没用。
< class="pgc-img">>在分析完上面这些问题之后,我们来分析看看这种优惠平台的合理运转模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很多人一说起优惠平台,就会拿来和团购网站比较,确实很多人把团购网当成一个优惠平台。
但其实你想想,看你现在去上团购网站的目的,还仅仅是为了优惠吗?
其实现在的团购网站大多数人是把它当成个消费导购平台。
一方面它解决了你去哪里消费,以及消费得划算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商家的引流问题。而外卖平台解决的是消费者日常叫外卖难,可选择性少的问题。同时也给商家提供了引流的渠道,更解决了商家的配送问题。
那你想想看张总这种优惠卡模式,具体为客户和商家提供了什么价值呢?
如果我们这么分析下来,就可以发现张总这个优惠一卡通平台,只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消费上的优惠,同时为商家提供了一个引流渠道,却没有为目标消费者提供额外的什么价值。
前面你已经了解了,消费者会仅仅因为一家陌生的商家在打折就跑去消费吗?消费者只会因为认可这家商家的价值,同时又因为现在有了超值消费的机会而被吸引过去,而不仅仅是便宜。
所以这种覆盖多种类型商家的非垂直性优惠平台,其实很难聚焦目标客户。很多商家都不是客户想要的,因此客户也无法感知价值。
< class="pgc-img">>所以优惠并不能够很好的吸引他们,也没办法为商家吸引大量垂直性目标客户。
因此商家也会对引流的效果产生质疑,那反正没花钱,没效果就没效果吧,更加不会上心去设计引流产品。而且同个商家一直提供同样的引流产品,很快就会让消费者产生边际效用递减的心理很快就会对这些优惠套路产生免疫,吸引力大幅度下降。
所以这种优惠卡模式的吸引力一般很难超过3个月,需要不断地靠活动去调动客户的消费欲望,因为提供给客户的价值仅仅是优惠,并没有其他什么更独特的价值,对不对?
所以现在你已经很清楚了,张总这个优惠卡通,为什么看似挺好,但其实很多人不愿意购买,推广起来很困难。
核心原因有三个:
第一,付费的对象选择不对,无法构建合理的现金流模式。
第二,初创团队应该选择细分的垂直领域切入,而不是一来就追求大而全。
第三,垂直领域切入之后可以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客户,并且让客户产生更强的价值感。
看完张总的所有问题之后,你就清楚为什么一个看似合理的模式,实际推广起来却非常困难了。
所以跟张总分享了一个当时17年内部优秀会员的一个叫做吃货护照的案例。靠一个活动就赚了20万,同时还有后续的长尾收益。这个项目是一个城市的吃货网,在初创阶段也做得不是很好。
< class="pgc-img">>直到出了这个吃货护照的模式,才突然间一炮而红,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个吃货平台,那他们是怎么启动的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吃货护照模式是如何运作的。首先他们制作了一本精美的吃货护照,里面总共60家商家,一部分比较知名,一部分不怎么知名。
这本护照上印了很多这些合作商家的优惠券。其实这些优惠力度也不是很大,基本都是像免费送小菜,消费满200减50或者是享受八折八五折之类的优惠。
每本护照定价199元,但吃货们只需要分享海报,就可以到60家商家里任意一家领取,每家商家分配一百本,同时也跟全市88家建设银行合作,每三公里就有一个网点,也是可以直接领取。
这个活动一轮下来,总共发了5万本吃货护照出去。那既然消费者是免费领取的,他们这个平台要怎么赚钱呢?
其实他们在项目启动期的时候,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去招募商家,向每家商家收取4500元,一共60家商家也就是收了27万所以你想想看,如果要和消费者收到这27万,一本护照199元要找1356位消费者来支付才能获得。而一个商家收4500元,你只要找到60家商家就已经完成了。
< class="pgc-img">>到底是哪个更容易呢?那你会觉得很奇怪这本吃货护照和刚才张总所提的这种一卡通模式有什么区别呢?不都是提供优惠而已吗?我来给你分析一下,这本吃货护照为客户额外提供了什么独特价值?
第一,这相当于一本本地的吃货地图,要出去吃饭就在上面翻一翻,看还有哪些商家没去过或者经常去的商家有没有优惠券在上面。
第二,这本护照也是一位吃货的身份象征很多人天天说自己是吃货,那既然有了一本本地的吃货护照,作为吃货怎么可以没有呢?加上这本护照定价为199元,只需要转发到朋友圈就可以到各个商家领取,定价只是为了体现价值,领取门槛其实很低,而且非常具有传播性,一下子就在当地爆发传播了。
同时还请了地推团队到各个商圈里,发放给商圈里上班的白领,于是加上用户自己线下领取的部分,总共派发出去5万本。吃货护照上的优惠券有效期只有三个月,集中刺激所有人在三个月有效期内,去各个商家里消费。整个活动下来,效果最好的商家导了2000多位客户过去消费。
< class="pgc-img">>而这个吃货网,也因此吸了2万多个粉丝,成功完成了平台的种子启动期,后续可以开始长期运营,并且通过广告来创造长尾收入了。
这个活动总计成本7万元,包含5万本手册的印刷费6万元,还有请地推团队到商圈派发的1万元成本。前期从商家那收到的27万减去这7万元的成本,一场活动就赚到了20万。
所以你对比一下这个案例以及张总这个一卡通平台的运作模式,本质上提供给消费者的东西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思维不同,模式不同,结果就是天壤之别。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有科学的商业体系思维,这个案例里提供给消费者的东西,本质上完全一样,但实际操作过程不同,商业模式结构不同,整个经营的局面就大不相同。
我给你回顾一下今天的两个重要观点:
1、多方利益结构的模式下,一定要有一方能够先构建起来,并且要从其中一方获取稳定的现金流,除非你是360那样财力雄厚的公司,可以先免费获取客户,再在后端盈利,不然请先思考清楚你的收入从哪里来。
不要盲目自信有了客户就一定会有盈利模式这种粗糙的想法。
< class="pgc-img">>2、构建这种多方利益结构的模式,不要担心和商家收不了钱,关键是你要能够打动商家,并且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价值。有很多优质的商家一桌客人吃饭三四百,四五百你给他提供十来桌客人,4500元就已经赚回来了。
如果发了5万份手册,却没人愿意去这家商家消费,要么就是你选择商家的类型不对,要么是商家本身就有问题不吸引客户,不然是不可能没效果的。
既然你能够为既得利益者提供这么高的收入,为什么不能和他收钱呢?
这种项目并不难操作,最早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候就有人这么做,到了PC时代也有人这么做过,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是有人在做,关键是不同阶段要换着玩法做。
< class="pgc-img">>因为优惠这件事本身并没有为消费者带去额外价值,仅仅就是局限在拼价格吸引人。所以只能做波段式的活动性操作,而且要不断换着主题去做,保持客户的新鲜度。
我们经常说,一流企业做平台,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搞服务,四流企业拼价格。
光用价格去吸引客户,而没有提供独特的用户价值是无法长久的。中国有多少经营者,就是处于拼价格卖产品的阶段。你的企业处在哪个阶段呢?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了,确定只收藏不点赞吗?好吧,关注也行,毕竟后面还有很多的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