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跟喝茶是一个事吗?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喝茶,但更多的是奶茶, 没错是奶茶。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喝奶茶,在年轻人的圈子里,说喝茶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喝奶茶为主。
喝奶茶跟喝茶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
现在市面上喝的奶茶,跟传统意义上的奶茶还不一样,跟一般的茶就更是不同了。
奶茶在很多地区都一直有传统,但并不是现在我们城市里的这种奶茶。
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
< class="pgc-img">>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说喝奶茶不好。
主要是因为现在的奶茶真的跟茶没有多少关系了,甚至很多奶茶里面的茶都是茶粉,甚至只是调味,并不是真的以茶为基础而调配出来的。
所以这种奶茶对于我们的健康还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一杯奶茶,里面所含的添加剂还真不少,常见的有下面一些:
酪蛋白酸钠、磷酸氢二钾、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二氧化硅、柠檬酸钠、六偏磷酸钠、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食用香精、D- 异抗坏血酸钠、碳酸氢钠、焦磷酸二氢二钠、三聚磷酸钠。
这些添加剂的作用呢,大部分是乳化剂,是奶茶整个体系稳定,不会出现油水分层的情况,就好像家里煮汤,油总是飘在上面,而这种情况在奶茶里不会出现。
别的有抗氧化剂、酸度调节剂还有赋予奶茶各种香味的食用香精。
这些东西长期饮食,对于人体来说是非常不好的。
相反,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茶,一杯茶里的营养究竟有多高?
茶,被联合国推荐为六大健康饮品之首,英国一项抗氧化实验告诉我们:
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1.5瓶红葡萄酒(每瓶约750毫升)
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12瓶白葡萄酒
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4个苹果
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5只洋葱
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7杯鲜橙汁
一杯300毫升的茶水,抗氧化效果相当于12杯啤酒
一杯茶,茶叶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药效成分,被称为天然的健康或保健饮料。
就这样的营养价值和相关的功能性,相信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种饮料可以替代了。
只是现在传统意义上的茶,还存在冲泡麻烦,品鉴门槛过高等相关问题。
两者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一目了然,这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现在市面上我们所买的奶茶,长期饮用肯定对健康会有很大的影响。
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茶,长期饮用却会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所以建议年轻人,少喝奶茶,多喝茶。
但是要让年轻人多喝传统意义上的茶,少喝冲调的奶茶,也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
首先是传统的茶文化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可以了解了。
其次就是上面所说的,冲泡和品鉴门槛太高,很多时候喝茶不懂茶,变得好像有些在装。
反而让人不敢去尝试了。
所以不管是卖茶的,还是想要建议年轻人喝茶的,都要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步入21世纪以来,从台湾引入的现调珍珠奶茶、泡沫奶茶等,风靡一时。
近十多年来,原先用浓缩茶、或浓缩汁调饮而成的奶茶,风味不断推陈出新。
现在年轻人爱喝的新式茶饮里,用“现泡”、“原叶”、“直接萃取”等概念推广的瓶装茶,更受欢迎。
像刚毕业的表妹,每逢逛商场就喜欢捧上一杯原萃的四季春等,边逛边喝。
新茶饮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原因,有很多。
< class="pgc-img">>个性鲜明,体验多元、即时满足、新潮时尚等,属于新茶饮的最大标签。
不可否认,新茶饮在便捷时尚方面,优势明显。
但是,提到喝茶,现在市场主流的饮茶方式,还是以传统为主。用盖碗、杯子、茶壶等,热水冲泡后饮用。
那么,不论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是按传统喝茶方式好?还是喝新茶饮好?
< class="pgc-img">>《2》
第一,从原料看,传统茶更原汁原味。
新式茶饮属于调饮的茶饮料,茶味并不单纯。
现在市面上的新式茶饮,早已不再止步于加糖加糖的“奶茶”状态。
认真研究起来,新派的茶饮连锁店们,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奶茶粉+水的冲调,既没有茶,也没有奶的初级阶段。
2.使用浓缩茶液、茶汁,配上牛奶、奶盖等“手调茶时代”。
3.以健康茶为基底的“新中式茶饮”时代,单纯的奶茶占比少,反而是水果茶、气泡茶、原萃茶、芝士茶等,类别更多。
新式茶的调饮原料里,常用的茶叶基底有茉莉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等。
< class="pgc-img">>比如,因为滋味浓烈,香气馥郁等优势,广泛用于调饮的锡兰红茶、印度红茶。
又比如,现在的水果茶饮料里,常出现的台湾四季春乌龙茶、红玉红茶等。
从品茶茶味的角度看,喝新式茶,茶味只是背景。而调饮的滋味(水果、芝士、糖等),喧宾夺主。
再来说到传统的喝茶,自明清以来,清饮就是喝茶的主流。
清饮,与调饮相对。
历史上,在唐宋元时期,调饮式喝茶很常见。
像是水浒传里写的王婆茶坊,里面介绍到的梅汤(茶中放几粒乌梅煎制而成)、合汤(用果仁、蜜饯之类的甜食调和烹制的一种甜茶)、姜茶(姜片加一些糖同茶叶放在一起用沸水冲泡)等,都属于调饮的类型。
自朱重八废止团茶后,清饮式喝茶兴起。喝茶时不提倡添加任何非茶物质,只有单纯的茶+水。
经过制茶加工后,处于干燥状态下的茶,经过沸水冲泡,可以更好的展现天然原味风采。
可以说,传统式清饮喝茶,更能完整的品尝到一款的真正滋味!
< class="pgc-img">>《3》
第二,从品茶角度看,新式茶只是饮料。
从定位上看,传统茶,喝到的是茶汤。
而新式茶,喝到的茶饮料。
茶和茶饮料之间,属性完全不相同。
就好比蜗牛不是牛,海马不是马,道理相通。
名字相近,而实质差距甚远。
新式茶里的茶,属于充当绿叶的作用。
从原料要求上,新式茶里的茶叶滋味,要求能与花、果香味协调。
而传统方法喝茶,对茶叶品质要求更高。
就好比,那个人人知详的南郭先生故事一样。
大合奏,大杂烩,能够有滥竽充数的机会。
< class="pgc-img">>而单独表演,单独吹奏,单独表现,很考验实打实的真功夫。
所以,真正从喝好茶的角度看,自然得喝传统茶。
一款好茶,产自高山,工艺传统,仓储到位。
在茶香、茶味、韵致方面,都有不少可圈可点处。
单独论层次感而言,新式茶饮的香气、滋味层次变化,远没有传统茶明显。
在喝茶时,对待这样的好茶,自然得用传统的喝茶方式,用盖碗泡,用沸水逐次冲泡,更能妥当的利用茶味。
像是喝高山日光萎凋的白毫银针,三坑两涧的正岩肉桂、桐木正山原料的金骏眉。
如果是,将这样的顶级的好茶与水果、牛奶、糖等一同杂烩,那就是太浪费了,完全是牛嚼牡丹!
< class="pgc-img">>《4》
第三,从可持续性看,传统喝茶体验更完整。
新式茶饮,是瓶装茶。
现在的新式茶饮店,零售方式常是按杯出售。
现在的中高端的新式茶品里,单杯售价要小几十元。
从价位上看,性价比并不高。
另外,概念新颖,追求新潮好玩,紧贴“网红”标签的新式茶,包装精美复杂。
从某种层面看,这样大量使用一次性吸管、杯、盖、外包装袋的新式茶,包装并不环保。
相对比而言,传统式喝茶,可持续性更好。
< class="pgc-img">>将白茶、红茶、绿茶、乌龙茶等茶叶,直接冲泡。
按常用的盖碗冲泡方式,品质好一些的茶,泡上八、九冲,完全没有问题。
逐次的冲泡出汤,能连接泡出好几杯的茶汤。
喝茶,品茶,从完整的品尝茶味看,传统喝茶更能了解一款茶,喝懂一款茶。
在两三人同时喝茶的情况下,喝一泡茶,边喝边聊,消磨小半天的时间,完全没有问题。
更何况,从泡茶方式上看,传统的以盖碗、壶、杯等方式冲泡茶叶,茶具、茶杯等可以重复清洗使用。
传统式喝茶,少有使用到塑料用品。
从长远的角度看,传统式喝茶要更持续,更环保,更值得推荐。
< class="pgc-img">>《5》
第五,从文化内涵看,新式茶和传统茶的定位,完全不同。
新式茶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千禧一代。
随着互联网一同长大的年轻群体,拥有着个性化的喝茶追求。
首先,现代生活的节奏快,新式茶饮的便携性,新潮性方面,优势明显。
快餐式的新式茶饮,能给人带来“即时满足”。
随时随地就能喝一杯茶,或者是外卖点一杯茶,这是新式茶的便捷性优势。
其次,新式茶的风味稳定。
各大新式茶饮品牌里,不同的茶品,在配方一致,高度商业化的前提下,能提供稳定的滋味。
产品风味稳定,有利大规模的推广和分享。
对年轻一代的而言,喝一杯相同口味的网红奶茶,拥有重要的社交属性。
最后,新式茶的滋味易接受,选择多元。
< class="pgc-img">>新式茶,最为调饮茶,添加了大量的水果,芝士、糖分等。
经过调制后,滋味香甜、没有明显的苦涩茶味,喝茶的入门门槛更低。
并且,从多样化的新茶饮菜单上,不断有新品推出的新式茶饮,更能满足个性化的喝茶需要。
相比下,传统茶的喝茶群体,定位点要更多元。
喝传统茶,最主要的内涵,是品尝一款好茶给人带来的茶香、茶味、韵致上的愉悦享受。
到底,喝茶,为的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是为了传统的应酬需要;
有的人,是为了附庸风雅,装高大上;
有的人,是真心喜欢喝茶带来的美妙享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也有的人,单纯觉得喝茶是为了解渴,比起白开水,喝茶要更多一点茶味。
不论如何,按传统式喝茶,喝品质好一点的茶,能给人带来身心愉悦。
更何况,在正式的社交场合上,捧两杯奶茶谈正经事,不大适宜。
说到底,传统的喝茶,传统的喝茶社交,才是喝茶的主流。
< class="pgc-img">>《6》
喝茶,是传统的喝茶方式好?还是喝奶茶好?
村姑陈的答案,当然是喝传统的好。
新式茶饮,属于快餐文化的延伸物。
虽然方便快捷,但很难让人的心真正静下来。
而按平常的盖碗泡茶,午后时光,给自己泡上一杯淳润的白毫银针。
嗅着极致的清润鲜香,细细感受饱满淳和的茶汤,带给唇舌的滋味和韵致。
喝几杯茶,或看书,或思考,或写几段文字,皆是从容。
喝好茶,可以宁神爽思,对身体有好处。
个中体会,随着个人的喝茶经历多了,阅历多了,感受自然更加明显。
一个人,是会成长的。
或许,在年轻的时候,很多人会爱上可口香甜的奶,爱上新潮缤纷的水果茶。
但是,将来的某一天,你会到一个爱喝淡茶,爱喝好茶的年龄。
一杯好茶的香甘清活,藏着无限的美好!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是一个不爱喝咖啡的人,但是五一假期期间却在关注咖啡市场,关注的原因是4月30日瑞幸和星巴克分别公布了财报,两家咖啡品牌公布的财报数据都显示咖啡门店的销售收入在下滑。
在过去的三年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上销售额一直在增长,而截止到3月31日的2024财年第二季度显示,中国市场门店数从去年同期的6243家增长至7093家,但收入却从7.638亿美元下滑8%至7.058亿美元,门店销售额下滑11%。
星巴克公布上述业绩后,次日股价跌去15.88%,触及最低价。
相较于星巴克来说,瑞幸门店销售收入下滑更严重,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瑞幸全球门店数量达到18590家,其中包括12199家自营店和6391家合作店,瑞幸公布的数据还显示,自营门店的销售增速下降较为明显,从2023年Q1财报的增加29.6%变为2024年Q1财报的减少20.3%。
过去的5年里,我一直关注茶饮品牌,也一直深度服务奶茶品牌,瑞幸和星巴克在4月30日公布数据以来,我一直在想咖啡和奶茶谁更卷,这种卷的背后逻辑是否一样,以及谁更有机会。
从2023年以来奶茶和咖啡这对“表亲”都陷入了激烈的竞争漩涡之中,在门店数量、连锁化率、市场规模、海外发展等来看,奶茶和咖啡各有不同的表现,也展现出了不同的竞争格局。
先说奶茶,除了蜜雪冰城在全球的36000+的门店外,茶饮市场至少还有4个品牌对外宣布门店数量在未来的1-2年内门店过万家,包括古茗、沪上阿姨、甜啦啦、书亦烧仙草,同时茶饮市场还有30-40家品牌是有几百家、上千家门店的区域品牌。
反观咖啡市场,目前门店数量破万家的只有瑞幸一家,除了瑞幸之外,门店数量超过5000家以上的品牌只有星巴克和库迪,排名第四的是蜜雪冰城旗下的幸运咖,门店数量2700+,排名第五和第六的分别是沪咖和Manner,排名第七的是挪瓦咖啡,门店数量1100+,除了前7名之外,其他咖啡连锁品牌的门店数量都没有超过1000家。
而奶茶市场门店数量第10名为喜茶,门店数量3600+,咖啡市场门店数量排名第十的是M Stand,门店数量534家。
单纯从茶饮和咖啡门店数量的前10名来看,咖啡的门店数量远低于奶茶的门店数量。
从全国在营业门店数量来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3年8月31日在营业的奶茶门店总数约51.5万,截止到2024年,中国的咖啡门店数量在营业的刚刚超过17万家,从在营业的门店数量来看,咖啡门店数量远远落后奶茶门店数量,单纯从门店数量对比来看,看不出谁更卷,谁更有机会,那我们接着看市场规模。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茶饮消费市场规模为1040亿,2023年全年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至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
2022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规模为1454亿左右,预计在2025年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806亿元。
单纯从行业规模来看,2022年的茶饮市场规模落后于咖啡市场规模,但在2025年,根据预计来看,两者之间相差并不大,茶饮市场领先咖啡市场200亿左右。
但是从行业规模来看,奶茶和咖啡的市场规模相差并没有超过20%,但是从门店数量来看,茶饮门店数量将近是咖啡门店数量的3倍。
从门店数量、行业规模来看,奶茶市场比咖啡市场更卷,因为基本相当的行业规模下,奶茶的门店数量却是咖啡门店数量的3倍。
我们接着看连锁化率,因为投资门槛低,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饮品是所有餐饮品类中连锁化率最高的品类,但是奶茶和咖啡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奶茶在2022年连锁化率为44%,在多个城市核心商圈的抽样调查中,茶饮的连锁化率甚至超过80%,可见奶茶的竞争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咖啡行业整体连锁化程度相对奶茶来说在2019年至2022年得到了提升,主要得益于瑞幸等连锁咖啡品牌的快速拓店,连锁咖啡数量及行业连锁化率已连续四年上升。
连锁化率从2019年的12%提升至2022年的28%左右。
从连锁化率来看,奶茶的连锁化率高于咖啡的连锁化率,且两者之间相差还很大。
短期内,奶茶的连锁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三线城市以上,主要商业中心奶茶店已经开满,在核心的商圈很难再开新店,而在乡镇、县城、西部地区,奶茶还在下沉,除了区域下沉外,很多奶茶品牌价格也在下沉,至少甜啦啦和蜜雪冰城有多款产品的价格低于10元,甜啦啦和蜜雪冰城也是下沉乡镇的典型品牌。
虽然瑞幸和库迪的价格战,让消费者体验到了九块九的咖啡,但是这种套路不正是过去中国互联网的模式吗?打车和外卖都是靠补贴建立起了护城河,建立护城河后,打掉了其他的竞争对手,实现了赢家通吃的局面,使其他新玩家望而却步。
从瑞幸九块九补贴的减少也可以判断出来,瑞幸的咖啡迟早也得回到15-25元左右的价格。
咖啡品牌在短期内很难下沉到乡镇,因为咖啡文化、消费习惯等在短期内很难下沉,且咖啡的价格也很难下沉到10元以下。
基于此,奶茶的连锁化率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连锁化率的提升也代表着市场规模的提升。
随着咖啡文化的普及,咖啡的连锁化率也会提高,但是很难达到奶茶的连锁化率。
从海外发展来看,随着奶茶在国内迈入“万店时代”,行业进入存量发展阶段,奶茶品牌开始将角逐的战场从国内转向国外,在海外市场开辟第二战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2018年,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等头部品牌扬帆东南亚,2024年4月,蜜雪冰城海外门店突破5000家,中国奶茶品牌的脚步已经遍及全球。
反观中国咖啡品牌,整体出海速度和数量远低于奶茶品牌,咖啡在东南亚和欧美、南美洲都是主要的饮品,中国的咖啡品牌出海到东南亚或者全球的其他地区并没有优势,毕竟我们喝咖啡的时间短,才刚刚开始起步。
从中国奶茶品牌在咖啡豆产区的发展来看,东南亚的印尼和越南是全球前四的咖啡产地,中国的奶茶品牌在越南和印尼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蜜雪冰城在越南和印尼已经做到了千家门店,已经是越南和印尼茶饮品牌第一,但是中国的咖啡品牌很难在东南亚或者全球其他地区做到咖啡品类的第一,不管是供应链,还是口味都不如本土咖啡品牌做得好,而奶茶这一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更容易在全球发展。
回到文章开头,咖啡和奶茶到底谁更卷,谁更有机会,从门店的数量、连锁化率等都可以看出奶茶更卷,但是谁更有机会呢?
咖啡和茶的提神效果都来自咖啡因,如果你是为了提神,咖啡与茶都有提神的效果,而大部分中国人会选择后者,何况每个人对咖啡因的耐受度不一样,比如我特别困的时候,喝咖啡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我在困的时候,直接来一杯奶茶,让我清醒的是咖啡吗?
不是,让我清醒的是糖。
戴维?考特莱特在《上瘾五百年》中指出,酒精、烟草和咖啡是“瘾品三大宗”,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奶茶将会改变这种格局,因为糖是一种普世共通的天性,喜欢糖几乎可以说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我曾经对日本出海有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也写过日本企业出海方面的文章,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检索了日本咖啡文化的发展和市场变化,日本是咖啡文化相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浓厚的东亚国家,包括韩国也是。
日本咖啡文化的普及主要跟两件事情有关,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GDP的高速增长(星巴克在中国得到快速的发展也是基于这两个原因)。
1945年到196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从28%提升至63%,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日本进口咖啡豆的数据开始稳步增加,目前中国城市化率恰好达到日本1960年的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从日本咖啡市场的发展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咖啡文化的普及才刚刚开始。
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年轻白领每年人均消费咖啡数量已经超过150杯,相比美国人均400杯以及日韩人均200杯来讲,北上广的上升空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性感,主力消费市场已经达到了瓶颈。
日本的咖啡文化普及花了大约30年时间,中国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差不多也需要耗费这么久,如果咖啡想做到下沉市场,即使把这个时间进行压缩,打个折扣,至少也得15年,而瑞幸、库迪企图用几年的时间来实现飞速扩张占领市场并建立护城河,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
况且咖啡说到底也并不是什么高档的东西,在日本和中国台湾市场份额最大的咖啡店其实是便利店,在中国一杯普通星巴克拿铁售价在25元左右,即使对于北上广深的白领来说,每天一杯也有点奢侈,所以我身边喝咖啡的人也越来越多地选择便利店咖啡,甚至我的同事们自己买咖啡豆,自己手冲咖啡,其实对一般人来说咖啡的好坏也很难喝出来差别。
从竞争格局来看,奶茶的前十名,有5家完成上市或者正在上市,奈雪的茶早在2021年已经在香港上市,茶百道在2024年4月份上市,蜜雪冰城、古茗和沪上阿姨也将在最近在香港上市,除了这5家之外,还有霸王茶姬、喜茶、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甜啦啦、益禾堂等品牌在未来3-5年内上市。
而反观咖啡品牌,除了星巴克和瑞幸之外,目前国内的咖啡品牌还没有准备上市的或者具备上市条件的。
如果未来3-5年,有10家奶茶品牌在香港、新加坡或者美国上市,那么更多的资本将进入奶茶市场,除了会导致国内奶茶市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之外,资本也会将奶茶从中国带向全球,进而带动中国奶茶的研发、设备和供应链的发展,这可能也是中国最具中国特色的产业。
跟奶茶竞争格局不同的是,咖啡是从全球来到中国参与竞争,所以在中国的咖啡市场上,会有星巴克、tims天好、costa这些国外的咖啡品牌在中国发展,甚至连越南的咖啡品牌highland都准备在中国开放加盟,但我们很难看到国外的奶茶品牌敢来中国发展,甚至连中国台湾的奶茶连锁品牌都逐渐在退出大陆市场,我们可要知道台湾奶茶是中国奶茶的鼻祖。
食品是最好的文化传播载体。
很多人提到咖啡,首先想到的是星巴克,是美国。
但其实咖啡文化并不是美国独有的,甚至星巴克最早卖咖啡都是学习意大利的咖啡文化。
还有韩国的例子,通过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向全球输出了炸鸡加啤酒这种组合,炸鸡美国也有,啤酒欧洲的更好,但是美国和欧洲都没有向全球输出炸鸡加啤酒这种文化。
我在东南亚地区旅行时,观察到很多国家的奶茶还停留在粉剂加水冲的阶段,日本对于奶茶还停留在珍珠奶茶这个最基础的品类上,而国内的奶茶已经从鲜果茶过渡到鲜奶茶,奶茶的发展阶段已经早于其他国家至少2代以上。
同时,奶茶的口味多,容易标准化,供应链齐全,且中国的供应链价格也是全球最低的,但咖啡不是,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奶茶在全球大有可为,虽然说开奶茶店也有很多坑,但相比咖啡真的是不错的生意,还具备成瘾性,加上价格便宜,比咖啡有更多的机会。
我们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喝茶历史,把奶茶从中国卖向全球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