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现在外包的食堂这么内卷?
< class="pgc-img">>本人出差在山东一个工业区,一个破旧的食堂。吃饭居然遇到一个这么内卷的问题,太恶心了。
这个吃饭是打秤的,15块七八一斤。类似于自选餐。按斤买,他居然不提供餐碗的,只提供了打包盒。而且那个食堂很多人都是在食堂里面吃饭的,都没什么人打包的。这个他们应该也知道。
< class="pgc-img">>然后我打秤吃饭拿了一个一次性的打包盒,看见那个打包盒有点烂掉。我就撕开一半。不要烂的那一半了。然后就去点菜了。称重付钱的时候。那个阿姨说为什么我要撕掉这个打包盒。我说烂掉了,我也不打包着,我就在这里吃。他就骂我了。他说你是不是逃避称重?当时食堂很多人,他说话很大声。我感觉很尴尬,很无语啊。
< class="pgc-img">>他居然后面还多收我两块钱打包盒的钱,称重的时候,这个打包盒也算进去称重了。给到我心里都有暗影了,这种商家真的很无语啊
< class="pgc-img">>本来今年行情饮食这方面很不容易,还想去照顾一下你的生意。看着你的食堂平时时不时没有人一天的流量才100多。而且100多个人都是那个时间点来到你那个里吃饭。。你居然这样对我骂我,以后我怎么敢去你那里吃饭。??
吃完饭拿两张纸巾也被叼也被骂,这种人是怎么当老板的?牙签没有就算了。我就想问。难道吃饭纸巾他自己拿着过去吗?
< class="pgc-img">>做饮食生意不是以服务为主的吗?难道做不好就不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哪方面做不好吗?不知道顾客就是上帝吗?
如果你吃饭被服务员骂了一顿,下次你还会去他那里吃饭吗?
利性企业内部食堂一般分为三种经营形式,一种是食堂资产属于企业所有、食堂人员都是本公司员工或临时聘用的员工,归口公司行政部门管理,不对外营业;一种是食堂资产属于本企业所有、食堂人员都是本公司员工或临时聘用的员工,归口公司行政部门管理,兼对外营业;一种是食堂资产归公司所有,经营外包给外部餐饮公司。
一、食堂资产属于企业所有、人员都是本公司员工或临时聘用的员工,归口公司行政部门管理,不对外营业。
增值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对于这种公司内部食堂,它是公司福利部门,主要是为了满足员工基本生活需要,它不具备对外经营(销售服务)性质,因此,不是增值税征收范围。
企业所得税: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因此,这种性质的企业内部员工食堂资产折旧、所属食堂员工工资、职工食堂经费补贴等均可作为企业福利费限额列支。
个人所得税: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相关规定,如果职工食堂已核算到职工个人,需按月纳入员工工资总额中,统一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企业没有核算到员工个人,它就是一种集体性福利,受益员工无法计量,则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会计处理:所有食堂发生的科目费用均计入“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借记“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
二、食堂资产属于企业所有、人员都是本公司员工或临时聘用的员工,归口公司行政部门管理,兼对外营业。
增值税:对于兼营对外业务,需按餐饮服务业缴纳增值税,对内部员工服务的部分不用缴纳增值税,法规依据同上“一”。
企业所得税:1.对外经营收入部分纳入企业总应税收入,核算所属成本,计入企业经营总成本;2.对内职工部分按上述“一”执行。
个人所得税:按上述“一”执行。
会计处理:1.对外经营收入,借记“现金(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同时结转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2.对内职工部分会计处理按上述“一”执行。
三、食堂资产归公司所有,经营外包给外餐饮公司经营。
增值税:外包餐饮公司要以本单位为增值税纳税人,同时开票给所服务的公司报销,但该类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抵扣。
企业所得税:企业以外包餐饮公司发票报销入账,以“职工福利费”限额税前列支,相关管理按上述“一”执行。同时,食堂资产折旧等均作为企业福利费限额列支。
个人所得税:按上述“一”执行。
会计处理:1.支付外包供应商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2.根据供应商开具的合法发票,借记“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
四、内部食堂开支的入账管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因此,有内部食堂的经营单位,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来管理食堂,内部员工食堂费用均可以作为职工福利费入账,但要单独设置账册,否则会有税务风险。
注:本文不涉及有营业执照的独立经营的法人食堂财税处理。
作者:吴晨光
单位: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 class="pgc-img">>几天,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再上热搜,原因竟是一碗麻辣烫。
在某档求职类节目中,董明珠来到了员工食堂,当看到公司职员吃的一份麻辣烫要15块钱时表示,“这么贵”。随即到食堂窗口了解具体价格,当得知荤素都是每两1.8元的价格,一份正在称重的麻辣烫要13元时表示,“十三块钱严格地说在外面价格是可以的,但在公司内部,我觉得还是不合理的。青菜十八块钱一斤,我要叫总裁办看一下合理性在哪里。”
凭借这一波吐槽,董明珠“实力”圈粉,被认为体贴员工。不过事情发酵中,因为董小姐“光环”太盛,直接引发了网上的一波吐槽狂潮。
在这些吐槽中,各自的员工食堂再次中招:“看看人家老板格局,我们的食堂真是又贵又难吃!”
可问题是,董小姐吐槽的麻辣烫真的贵吗?定价合理度是谁来决定?甚至说,运营食堂的团餐公司,该不该做“背锅侠”呢?
< class="pgc-img">>贵还是不贵?
先来看看她视察员工食堂的视频,看得团团这个打工人也不由感慨万分。
大伙儿回忆下,平时吃一顿麻辣烫多少钱,是不是动辄二三十?放在北上广深,偶尔来劲了点多了,吃个四五十也不是没有过。
然而,当董小姐得知自家食堂一碗麻辣烫卖十几块,脱口就是一句“这么贵”。
在节目中,团团注意到一个细节:董小姐气势汹汹地走向麻辣烫窗口,来者不善的样子,让演播室的嘉宾都直呼“完了”。她先是问麻辣烫的计价标准是啥,得到回答:1块8一两,荤素一样。随后上手掂量了一下菜盆,继续追问:这称没问题吧?
哪里不合理?她找来负责人细说。市场上青菜卖几块钱一斤,食堂为啥卖18元/斤?你说荤素一个价,那为啥不分开算?就为了偷个懒好算账?有些人不喜欢淀粉制品,只拿素菜,照样被收18元/斤,合理吗?
最后一段话升华主题:
“我们的员工一个月就拿那么多钱,对他们来说一餐少2块钱、一天少6块钱、一个月少200块钱,他们就会有200块钱去买更好的东西。”
不得不说,从员工角度来讲,这是一个体贴员工的好老板,提出的部分荤素同价问题有一定的合理性。
我们还可以留心一个细节:食堂项目经理过来打圆场,“已经很便宜了”,就暴露出很多画外音了。
很明显,项目经理对食堂产品的定价成本、价格依据、定价机制都会有一个缜密的思考,相信基于该企业的餐标、餐补,上述价格有其合理性,可董小姐一句:“我们的食堂不允许赚暴利”,指的是企业收取服务费?还是外包的第三方运营企业从中谋利?
相信这样的大企业,不会允许这样的行为或者风气出现,团团更愿意相信,这已经是在利润点很低的情况下的一种合理定价了。而且,据了解,这个食堂的麻辣烫档口属于基本工作餐范畴外的产品搭配,如果还要它低于10元,也要5元、6元,那谁来补贴?
毕竟不是大锅饭时代,食材物价、人力成本等因素,不知道董小姐做没做过调查。
点评一下似乎是:老板拍拍脑袋赚取公众好感,食堂运营人员很头疼,员工盲目吃了个瓜……
< class="pgc-img">>第三方公司该不该背锅?
以下是团团的某种“脑补”猜测:董小姐在那么多的镜头前讲完话后,食堂项目负责人第一时间召集第三方服务企业开会,“老大已经发话了,咱们目前的价格还是太高了,说明还有继续降价的空间啊,各家回去重新拟定一个价格方案吧。”
上述的可能性当然很低,不过据团团了解,很多团餐公司都面对过这样的场景,企业食堂负责人经常会因为价格问题和员工投诉,让团餐公司来解决兜底,之前团团也曾写过,很多互联网企业的食堂尤其喜欢搞“充分竞争”,用价格绑定,最终是运营方赔钱退场,饭菜的质量明显下滑……
在这件事情上,团团发现,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网友的评论一边倒夸赞董小姐的老板格局和体贴基层,同时,开始指责自己所属企业的食堂又贵又难吃,和格力的食堂根本没法比。
社会对团餐可能不了解,个中辛酸只有自己体会。
一位团餐公司的负责人直言,企业餐饮这一块不少成了企业的出气桶!
“我碰到过一个公司,员工在离职报告中离职原因写了公司饭不好吃!我们被人事部喊去一顿批,事实是员工对加班工作受不了!从事团餐这么多年下来,大部分企业理解我们,不过,挑三拣四,拿工作餐当大餐要求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其实,干团餐的都知道一件事情,我们的运营可以标准化,服务可以标准化,但口味却难以标准化。众口难调,食堂只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口味,有些人喜欢咸辣,有些人喜欢清淡,所以食堂每餐都有荤素搭配。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少数人在自助餐盘中每份菜都打同样多,结果不喜欢吃的就剩余倒掉。而别人最后来食堂的想吃又没有了,既造成浪费,又造成后来的同事吃不好。”一位团餐人反映,结果,自己就被员工投诉了……
一位团餐公司的人直言,其实关于价格这块的制定,很多时候是甲方制定的,我们只是做一个执行,另外,有的时候,团餐公司只是进场劳务外包,结果不明真相的员工就会把怒气撒到服务人员身上,吐槽食材花样少,风味度低。
这种场景总结起来就是,做得好,是你应该的,一出点问题,那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共情的企业,团团则想到了华为去年处理员工食堂吐槽时的做法:
当时任正非曾这样批复:一个对生活斤斤计较的人,怎么能确保高效工作呢?葛朗台式的人在公司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努力工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同时也要理解为你服务的人,也要生活下去,不是你一人生活好,而不顾及别人。我们的研发人员要学会感恩,感谢为你服务的人。你去帮厨的这三个月,暂不降低你工资,做不好再考虑。
所以,很多时候,团餐公司并不应该背的锅,就坚决不背。
“食堂贵”这件事谁之过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中青校媒日前发起过一份调查,“食堂贵且难吃”竟然成为了00后辞职的主要原因之一。
说明这件事,是有一定的群象的。
贵的食堂的确有。团团身边的朋友就曾反馈,公司位于远郊的科技园区,周边的配套餐饮都不完善,外卖也很少,只能依赖于食堂,偏偏食堂抓住了这一痛点,定价较高,甚至某些产品高于社会餐饮的价格。
我们不禁要发问,这种定价会不会存在一定的“灰色”地带呢?
近几年,媒体频频爆出有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后勤管理的腐败问题,在采购端以及招投标阶段左右进场门槛,从中谋取利益。同时,部分企业高昂的服务费和超出指定营业额部分的抽点,已经是行业不宣的秘密。
团团曾关注过一个研究所的内部餐厅,里面的小店换得飞快,几乎隔几天就换,跟不愿续租的店主聊,对方说是因为管理问题,罚款太多,内部的员工则吐槽定价高且涨价更快,“羊毛出在羊身上,发了工资再从餐费里面回收。”
一位业内人士就曾分析,食堂贵且难吃,很多时候可能是企业一方面不愿意提高餐补,同时又不想过多投入,结果只能保证基本款,饭菜的质量也没法做出高度,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然,也有的企业高层没有关注到食堂饭菜的问题,在视察阶段,还会爆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滑稽逻辑。
团团认为,企业食堂要想摆脱这种刻板印象,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舍得投入,当然,做到像网易完全免费,也只是少数,因为食堂并非完全公益,但是放大福利属性,让员工感受到物美价廉,实在是企业主需要深思的事情。
口口声声要改善员工生活,但一毛钱工资都舍不得投入,这样的企业文化,实在不敢认同。
而团餐企业虽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满意,但还是要努力做得更好,餐餐安全,餐餐满意,毕竟是行业人共同的心愿!
“2021中国团餐供应链创新峰会”招商启动,参展、商务合作请联系团餐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