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秀
天津不同于历史上一度作为一方政治中心的政治都会(如西安、北京),然“郡新而地古”,因得鱼盐之便,更因其临河面海的地理环境和地当要冲的军事地位,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已经在这里休养生息。而说到诗歌创作,则可追溯到汉魏时期。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曹操在天津平原开平虏渠、泉州渠与新河作运河,又实行屯田。作为边塞平台,“建安风骨”便是其诗歌创作的主流。“风”是指作品内容富有悲凉慷慨之音,包括伤忧乱之叹、建功业之志;“骨”是诗歌语言的质朴有力、清新自然。
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155—220)于建安十二年率兵北征乌桓。在途经津沽大地的时候,遇到了暴雨和洪涝的阻滞后,乃大破乌桓。他写的《步出夏门行》,概括了其间的审美体验和人生感悟。这篇组诗包含“艳”(序诗)及《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
《观沧海》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碣石,即碣石山,在今河北乐亭县,此山已沉陷海中。诗的意境雄阔,气势磅礴,尤见其“幽燕老将”和“建安风骨”之本色。
曹操之子曹丕的《燕歌行》,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诗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诗开头四句,作者用浓墨重彩画出了一幅秋色图:风声萧瑟,天气寒冷,草木凋落,白露为霜。知道节令的天鹅和大雁都在思念自己的故土,纷纷向温暖的南方飞翔。这样萧瑟寒冷的深秋景象,很容易牵动人们对自己亲人的思念。这首诗用细腻委婉的笔触和明媚清丽的语言,叙写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深沉思念。
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作有《燕歌行》。诗曰:“出自蓟北门,遥望胡地桑。枝枝自相值,叶叶自相当。”郭茂倩援引《乐府解题》云:“兼言燕蓟风物,及突骑勇焊之状。”
天津古属幽燕,与北方游牧民族毗邻,不时发生战乱,乃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秦汉以后,由于战事频繁,作为一个重要的边塞平台,越来越受到文人的审美关注。从内容上看,曹氏父子的这几首诗均写于幽燕一带,由此可见他们建功立业的慷慨壮志,也从中得见此时天津附近地区的风物及山川形胜。
华社拉萨1月24日电 题:守土与乡愁——走进珠峰脚下的村庄
新华社记者王沁鸥、侯捷、孙非
在游客和登山客眼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极限,是远方。而对于生长于她脚下的人们来说,珠峰是他们每日的生活,也是一场永远的乡愁。
归家
33岁的索朗在过年前4天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托桑林村。
扎西宗乡是距离珠峰最近的行政乡,平均海拔约4300米。从托桑林村出发,开车40分钟即可到达珠峰游客大本营。这个季节,营地已无迹可寻。旺季供游客住宿的临时帐篷早已撤走,只有三两游客不时顶着高原冬季的狂风匆匆拍照后,便登车离去。
然而,扎西宗乡的30个行政村却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这里在传统上属于“后藏”地区,每年藏历十二月一日要庆祝后藏新年。今年,后藏年恰与农历春节同日。岁末至,游子归。
游子越走越远,折射乡村之变。索朗的父辈中很多人都没念过书,而现在,人口不到8000人的扎西宗乡大中小学生就有1700多人。索朗17岁离开家,选择了一条属于山脚下年轻人的特殊道路。他成了一名登山向导,供职于西藏登山协会,每年都会回到珠峰工作。他家九个兄弟姐妹中,如今只有老三还留在村里。
求学、远行、成家立业,越来越多珠峰的孩子在外面的世界落了脚。但索朗发现,忙碌并不只是在外打拼的人的专利。
“村里人都很忙,以前晒着太阳过一天的闲人,再也看不到了。”索朗说。
守土
珠峰脚下的耕种季很短,四月末播种,九月收割。但农人的冬季依旧忙碌。索朗家51岁的邻居格桑,好不容易才腾出一天时间来索朗家参加年前的聚会。
不下地的时候,格桑都在家里的织机前。靠着编织和售卖一种藏族传统女式围裙“邦典”,曾是贫困户的她终于在田地之外有了新的收入。节庆时购买新衣的人很多,格桑过年时更忙了。
“当贫困户挺不好意思的。”爱笑的格桑捂住了脸。虽然扎西宗乡所有贫困户都享受着至少一项政策补贴,但格桑还是觉得,“要自己想办法挣钱”。
能想的办法有限。乡里地处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量核心区土地不能用于建设,生态保护和脱贫增收之间的平衡,考验着守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
珠峰旅游是一条路。紧邻公路、村中又能远眺珠峰的巴松村就发展成了民宿明星村。而巴松村向前30多公里的游客大本营,旺季时也都由扎西宗乡的村民经营住宿帐篷。58顶帐篷的经营权按比例分到20个村中,去年总收入超1100万元。
直接参与旅游经营的仍是少数,村民们还想要共同富裕。于是乡里规定:每顶帐篷要向各村上交6万元的租金。巴松村把这些钱的百分之八十都分给了村民。
但在远离旅游路线的村子,这些租金远不能解渴。每个村在2019年都成立了合作社。而全乡唯一一个牧业村藏普村则要求畜牧大户必须帮助少畜户,保证每个少畜户可多分得两头母牛用来繁育。
36岁的贫困户扎西分到了牛,可他仍闲不住,离开村子跑起了运输,除夕也依旧在路上。他10岁的大儿子阿旺次仁已经懂得心疼父亲,被问起想不想让爸爸留在村里,小家伙腼腆地点了点头,却也说爸爸告诉过自己,离开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扎西的选择在多数人靠牛羊就能衣食无忧的藏普村并不多见,但在扎西宗乡却越来越普遍。乡里去年搞了烹饪、驾驶等多次培训。产业不能触碰生态红线的情况下,外出务工成为时尚。守土,意味着人在世代居住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也意味着掌握平衡的艺术,守护一方水土永续的生机。
恋山
虽被称作“珠峰脚下的村庄”,但在扎西宗乡的大部分村里,珠峰并非抬眼可见。然而,每一个珠峰的孩子,都已把这座高耸于家乡南方的雪峰放在了心里。
“感谢珠峰,为我们带来了生计。”这是登山向导索朗的心声,也是每一个牦牛工的心声。每逢登山季,乡里23个村的村民便有机会赶着牦牛为登山队运送物资,并在山上捡垃圾获得收入。卡龙村的南木加去年挣了一万多元,牦牛成了家里的宝贝,从不下田耕种。一次在山上遭遇风雪,南木加一点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只是暗暗向珠峰祈祷:“可千万不要把我的牛收了去啊!”
珠峰鼓了个人腰包,一些村子也把部分帐篷租金和牦牛的收入留作村集体经费,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去年,巴松村翻修了水渠和泄洪设施;托桑林村则扩建了村集体活动室,村主任伦珠说,珠峰经济是村集体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今年是扎西宗乡2018年脱贫后过的第二个新年,许多传统仪式将要举行,但人们却并不会特别祭拜珠峰。对于扎西宗人来说,这座世人仰慕的高峰,只是存在于穿乡而过的杂嘎河里、山谷回荡的牦牛铃声中、村落建设的一砖一瓦间,和人们的血脉里。
84岁的老人次旺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珠峰时的情景。她说自己小时候在托桑林村当佣人,“哪里有机会看见什么珠峰”。后来,乡里的路通到了珠峰大本营,她在儿女的陪伴下乘车来到了珠峰脚下。当三角形的山体豁然出现在眼前,次旺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
“她是多么漂亮啊,多么漂亮啊……”
造炮弹钢刀。
翟山坑道。
“固若金汤,雄镇海门”,古时金门因固守福建东南海疆而得名。这个与厦门近到肉眼可见对方建筑的小岛,作为国共最后的交战阵地而闻名。从金门战役到金门炮战,从实弹到宣传弹,隆隆炮响持续了20年。
记者不久前踏上昔日战地时,军事据点已多被开发成观光之地,金厦炮战中几十万发钢制炮弹被打造成菜刀。每发炮弹外壳可制成约60把,现有原料还能用好多年。不少观光客来到岛上,总喜欢带把“炮弹钢刀”回去做纪念。
台海动荡 命运沉浮
在金门海边漫步,偶尔能见到海岸“轨条砦”,一种在水泥基底上插上钢条,面向威胁方向而设的反登陆阻绝设施。环形屏障沿海岸线绵延,个别钢条已经残损,曾经顽固紧绷的对峙之姿,已在时间的河流里荒颓下来。
类似的军事设施比比皆是。随着1992年金门解除戒严、开放观光,“战地风情”已成为当地旅游业重要卖点。你可在战史馆内了解烽火硝烟给两岸人民带来的伤害,也可在一些开放给游客的战备坑道内,感知驻守金门的阿兵哥当时的生活。而狮山炮阵地除展示各式威力强大的火炮外,还安排金门大学学生模仿当年的士兵,定期在坑道内表演炮操。
路边田野里的反空降桩、道路中央的反空降堡、荒烟蔓草间的战备车辙道、各类军事防御工事和伪装设施……军事景点内的真人演练、士兵雕塑、实景重现、阿兵哥心声墙和涂鸦……你所能看见的不只是台海的惊涛,还有当事人随之浮沉的悲欢。
外省老兵 悲惨往事
金门主要地质为坚硬的花岗岩,当年阿兵哥们却愣是在山腹中、地面下,挖出了一条条隐蔽的通道。坑道内闷湿难耐,安置机枪的观察哨室又狭窄异常,必须弓腰前行,阿兵哥却要长时间驻守。
由于环境阴湿,在坑道内栖身的阿兵哥常患有湿疹、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台湾电影《军中乐园》中便有金门新兵在地面积水颇深、顶上又滴水不断的坑道内生出红疹子。影片中大陆演员陈建斌扮演的山东老兵,少年时被国民党抓丁,后在金门担任士官长训练蛙兵,面对“只有鸟和子弹飞得过去”的海峡,只能空垂热泪。
护送百余名老兵骨灰返乡的台湾老兵高秉涵,曾担任金门驻军军事法庭的法官,他面对的第一个案子便是士兵逃亡案。一名姓郑的士兵在部队来金门驻防时,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抱着一只轮胎,穿越金门海峡,向望得见屋顶的厦门家中游去。
郑姓士兵第二天一早登岸时以为已经到家,却不知海水回流,自己游了一夜却被冲回金门。他本为厦门渔民,在出门给半身不遂的母亲抓药时被强征入伍。被执行死刑前,他把十几年前买来的、因久置已化作粉末的药片交给高秉涵,望其有朝一日能送到母亲手上,再不济是把药装进写有“郑贺氏”的瓶中,漂至家乡。
台湾役男 遭遇“兵变”
两地分隔,相望不相见,成为老兵们心中永远的痛。海峡虽清浅,不少人却终老不得归。身不由己驻守金门的老兵饱受煎熬,来金门短期服兵役的台湾年轻人也有自己的苦恼。
《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廖信忠在书中说,台湾每个年轻男人都要当兵,在过去,大家都是很不愿意到金门和马祖当兵,一抽到“金马奖”,即代表你要离乡背井,远离台湾本岛了。过去,金门、马祖是个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前线,心理压力不小,再加上很久才能回台湾一次,心情苦闷无人知。现在虽然一年可回台几次,但在金门和马祖当兵,也代表“兵变”的概率比在本岛当兵更高。
所谓“兵变”,一些台湾电影中已多有表现,即女朋友在男生服兵役期间,因分隔两地,日久情疏而改恋他人。电影《军中乐园》中,台湾偶像演员阮经天饰演的金门新兵盼着和女友结婚,却收到对方的分手信;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电影《恋恋风尘》中,男主角去金门当兵,因思念青梅竹马的女主角不断寄信,女主角却与天天来送信的邮差结了婚。
昔日战地 和平新章
当历史的风烟散去,金门面朝厦门的一面播音墙,如今仍定时播放邓丽君娇软的歌声,并伴有她对大陆同胞的温情“喊话”。同样用作“心理战”的宣传弹,弹壳被做成了钢刀,图文并茂的宣传品走进了展馆。而挖空山腹、可容纳42艘小艇的翟山坑道,因坑道和水道兼备,如今竟成为别具一格的演出场所。
记者去金门时,街头“坑道音乐节”的宣传随处可见,歌仔戏与弦乐四重奏,都选在了蔚为壮观的翟山坑道。原本的小艇运补据点,小舟变身迷你舞台,花岗岩壁成为音箱,游人在水道旁的石阶上欣赏,一派天然景象。音乐节自2009年开办,每年与游人相约,已成金门特色活动。
而以战地金门、马祖入名的金马奖,在1962年创立时旨在彰显军事对峙,鼓励台湾电影业界效法前线官兵的精神,艰苦奋发。当时政治色彩浓厚,连颁奖礼都兼有为蒋介石祝寿之意,现在已就电影论电影,去年大陆影人在金马奖评选时多有斩获。
记者从台北飞到金门需1小时,而厦门至金门乘船只要约半小时。从“小三通”到陆客“落地签”,厦门私家车如今可直接开往金门,金门用水也依靠福建支援。昔日战地走过历史创伤,于当代见证和平发展。(张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