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毛九宣布停止北京、天津、武汉九毛九餐厅运营;瑞幸CEO和COO已被停职!克莉丝汀暴涨500倍;咖啡品牌融资热潮来了,Tim Hortons、时萃SECRE近日均获资本青睐;美团、鼎晖、襄禾4亿+资本再入团餐,行业新一轮竞争开始。更多详情,请看红餐网《每日热讯》。
为缓解疫情影响
九毛九退出北京、天津、武汉三地
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就连餐饮头部品牌也顶不住了。
5月12日晚,九毛九集团发布公告称,为缓解疫情影响,董事会决定降低成本。其中一项是关闭客流较少的门店,为此将停止北京、天津、武汉九毛九餐厅的运营。
关于闭店,九毛九解释称,闭店是公司制定的多项节省成本的措施之一,目的是为了降低租金、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的成本以及其他经营开支。
据官网显示,九毛九在北京天津武汉三地共有门店22家。红餐网(ID:hongcan18)查询大众点评网数据发现,目前在武汉地区有“九毛九西北菜”9家门店,但均显示“歇业/关闭”状态。北京地区“九毛九西北菜”仅有回龙观店一家,也显示为“暂停营业”。
< class="pgc-img">>公告还透露,疫情的持续影响可能会影响九毛九新餐厅的开业时间。“集团将密切关注疫情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及适时调整其餐厅网络扩张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九毛九大本营在广东地区,近五年来九毛九七成左右的收入来自广东省,而此次关闭餐厅地区也未涉及广东市场。据悉,除了华南和海南的门店外,九毛九其他地区的门店将会使其在租约到期后自然关闭,尽管其中有不少成绩很好的门店。
这个也不得不让人遐想:九毛九主品牌是否在外地扩张面临“水土不服”,出走难的困境?
九毛方回应媒体的采访称:此举是因为品牌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目的是将品牌的管理半径缩小,做好转型升级再做新一轮扩张。九毛九方面表示,未来一段时间九毛九集团的第一重点是发展太二酸菜鱼,其次是做好九毛九西北菜的转型升级,同时也将对新品牌的研发进行投入。
九毛九餐厅主打西北菜式,主要目顾客群体为家庭及聚餐场景,太二以川渝地区口味的酸菜鱼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从海南一家小面馆起航,九毛九至今已经发展了25年,其门店覆盖全国39个城市,遍及15个省份及4个直辖市,其中广东地区是其大本营。
< class="pgc-img">>据公开资料显示,九毛九旗下拥有287间自营餐厅和41间加盟餐厅。目前,九毛九集团共有5个特色品牌,分属不同的餐饮细分形态,分别是九毛九、太二、2颗鸡蛋煎饼、怂、那未大叔是大厨5个自营品牌。其中“九毛九”和“太二”酸菜鱼是集团核心品牌,这二者所产生的收入占比超过98%。
2020年1月15日,九毛九于港股上市,成为2020年中国餐企上市第一家 。上市首日九毛九股价上涨43.94%,报9.5港元,盘前成交7.39亿港元,总市值127亿港元。
< class="pgc-img">>△九毛九创始人管毅宏携团队港股上市
据九毛九3月27日公布的上市后首份年报显示,2019年九毛九收入达26.87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42%,公司全年调整后纯净利润达到2.17亿元,同比上涨174.7%。九毛九也将公司应收、净利的增长归功于门店规模的扩张,在财报中九毛九表示将扩张继续作为九毛九2020年的品牌发展战略,但九毛九也明确表示发力的重点会集中在子品牌太二酸菜鱼上。
此前,九毛九的招股书中提到,此次上市集资所得款项将用于扩展公司的餐厅网络,进一步加强餐厅的供应及支持能力,并改进公司的集中采购系统、偿还部分银行融资及贷款等。从门店拓展角度,公司预计在2019至2021年间开设约370家自营新餐厅,其中太二餐厅约为240家,九毛九餐厅约54家,其他品牌约76家。
< class="pgc-img">>据了解,受到疫情的影响,自2020年1月26日起,九毛九旗下所有餐厅暂停营业,直到3月18日起部分餐厅才陆续恢复营业。集团停摆了将近50多天,九毛九集团一季度的营收必定不容乐观。
根据九毛九财报数据显示,九毛九员工成本一年近7个亿,每个月约5800万元。同时每年承担的年租金最低为4430万元,水电开支为1亿,即每年在门店的开支达到1.44亿元,平摊到每个月店面成本达到1200万。
每个月不开店的成本也要达到6000万元。即停业一个半月,九毛九集团至少亏了9000万。
而疫情的持续影响,未来的营收损失尚无法统计。
但是,因为上市九毛九得以有充裕的资金渡过难关,反而成为了这次疫情中少有的“幸运儿”。
作为公开发售超购636倍的热门标的,九毛九一直保持热度。1月15日至4月14日61个交易日日均成交额接近1.7亿港元,公司股价每到一个低点都有资金进场大幅抬升股价。而这也是为何九毛九旗下所有品牌能停摆50多天依然坚挺的重要原因。
然而,上市给九毛九带来了好处,同时也给九毛九带来了压力。
根据财报,九毛九的业绩增长归功于门店网络的快速扩张, 即过去一年新开餐厅119家,餐厅门店数量由2018年的241家增至2019年12月31日的336家,其中加盟餐厅44家(均为“2颗鸡蛋煎饼”)。
从集团的收入结构来看,其主要收入来源于餐厅经营,为24.4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90.8%,其次是外卖收入,占比8%,其余为特产销售及其他收入。
< class="pgc-img">>就不同品牌而言,九毛九餐厅、太二餐厅为主要营收来源,占比98.6%的收入 。
目前,太二已接力九毛九,成为集团的增长新引擎,2019年餐厅数量由65间扩大至126间,收入增长135.9%至12.7亿元,在总收入中占比由28.5%大幅上升至47.5%。
< class="pgc-img">>△太二门店(红餐网原创图片)
然而,有经济分析师认为,九毛九加速扩张背后已显经营疲态。数据披露,2019年九毛九、太二翻台率齐降,分别由2.4次/天、4.9次/天降至2.3次/天、4.8次/天。
此外,九毛九和太二同店销售额虽均现微增态势,但是同店销售增长率分别为0.2%和4.1%,而2018年这一数值分别为4.4%和7.7%。
而目前,由于疫情的开始及结束时间尚不明确,九毛九方面在未来的品牌扩张上必定会更加谨慎。而此次宣布关闭北京、天津、武汉三地的九毛九餐厅,无疑是一种止损行为。
正如九毛九方面认为的,这部分亏损的门店先进行闭店会比经营到租约期再关店的亏损少一些。这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但是,现在摆在九毛九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在翻台率和销售额增速变缓,门店扩张收缩的情况下,九毛九如何保持高速增长?
重磅!
瑞幸CEO和COO被停职!
停牌1个月的瑞幸咖啡再起波澜。
5月12日晚间,瑞幸咖啡发布公告称将调整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CEO钱治亚和COO刘剑被董事会终止职务。同时瑞幸强调,自内部调查开始以来,公司还对其他六名参与或知晓虚假交易的员工进行了停职处理。
< class="pgc-img">>为保证后续运营有序,瑞幸任命联合创始人郭谨一担任代理CEO,并选举曹文宝和吴刚为公司董事。
依据公告,曹文宝自2018年6月起担任瑞幸咖啡高级副总裁,负责门店运营和客户服务。在加入瑞幸之前,在麦当劳中国拥有23年的经验,担任过包括麦当劳中国副总裁和北方大区经理等不同职务。
吴刚自2019年3月起担任瑞幸负责战略伙伴关系的副总裁,自2020年4月以来一直负责供应链管理。在加入瑞幸之前,他在航空业有超过26年的经验,包括在中国联合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
瑞幸咖啡透露,新一届管理层会在董事会领导下,尽快重组公司组织架构、重塑公司价值文化,强化内控确保合法合规,尽一切努力保持经营稳定,要经过全体瑞幸人的努力,让公司度过危机,重回正常轨道。
据悉,瑞幸咖啡还发布内部信,对合作伙伴及员工表示了深深歉意,并对大家在公司最困难时期的奋斗坚韧表示感谢。
< class="pgc-img">>克莉丝汀暴涨500倍
曾经烘焙第一股已成昨日黄花
5月11日,曾经的“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午后股价一度暴涨500%,截至收盘,涨幅回落至360%左右,成交额超1535万港元,市值约6亿港元。
< class="pgc-img">>据克莉丝汀此前披露的2019年未经审核的年度业绩,期内公司收入5.49亿元,同比下滑约17.34%;门店数量净减少110家,并且裁员千余人。从2013年首亏至今,克莉丝汀已连亏7年。2017年来,高层夺权更使其不堪重负。
目前国内烘焙行业处于量价齐升的成长期,行业龙头处于全国化布局扩张的阶段。不过目前面包的单价和消费频次(人均消费量)仍相对较低,对加盟商吸引力不足,而直营门店在快速扩张之后也面临人力和房租成本持续上涨的经营压力。
而克莉丝汀是上述情况的典型案例。
2012年克莉丝汀收入达到巅峰的13.91亿元后就开始持续下滑,2018年收入仅6.65亿元,不到巅峰时期的一半。伴随着收入下滑的同时是门店经营压力增大,亏损导致关店,克莉丝汀门店数量由2013年底巅峰的1052家减少到2018年底的586家,2019年又从586家减少到了476家,年内净减少110家门店。
< class="pgc-img">>中泰证券认为,细研产品结构,克莉丝汀面包产品销售占比较高,毛利率相对较低。从渠道来看,克莉丝汀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线下门店进行销售,但在门店布局上出现了战略失误,上市后在低线城市快速进行的门店扩张与定位高端的品牌形象不符,造成品牌力和单店收入的持续下滑 。
咖啡品牌融资热潮来了?
Tim Hortons、时萃SECRE近日均获资本青睐
随着大众对咖啡饮品需求的增加、资本纷纷涌入咖啡产业。
近日,咖啡品牌时萃SECRE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弘晖资本。这是时萃成立一年内的第三轮融资,此前品牌曾于去年5月、11月分别获得来自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夏一平和远望资本的两轮融资。
此外,昨日(5月12日),加拿大国民咖啡品牌Tim Hortons中国公司(简称Tims中国)也在官方微博宣布获得来自腾讯的独家投资。获得该轮融资后,Tims中国将加速在中国市场开店。
< class="pgc-img">>△Tims在中国上海开的首家门店
资料显示,2019年2月,Tims在中国上海开出首家门店,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其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已经接近50家,大部分在上海,大连和郑州等城市也有覆盖。对于此次融资,Tims中国表示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与腾讯合作探索在线上渠道的数字化升级,同时迅速开设更多门店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美团、鼎晖、襄禾4亿+资本再入团餐,
行业新一轮竞争开始?
近段时间,团餐市场甚是热闹。日前,顺丰布局团餐外卖一事已经在业内掀起了一番热议,而这次,资本携手团餐,再度吸引关注。
5月7日,团餐品牌“荷特宝HOTSPOT”(以下简称“荷特宝”)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襄禾资本领投,赛哲担任独家财务顾问。5月11日,中国一站式食材供应服务商乐禾食品集团(以下简称“乐禾”)宣布完成4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美团龙珠资本及鼎晖投资联合领投。
荷特宝是团餐创新品牌,而乐禾则是团餐供应链领域头部品牌。
< class="pgc-img">>团餐供应链市场机会巨大,行业规范化与高效化的趋势明显。数据显示,整个团餐食材供应链市场规模已达到5500亿元。
在疫情之下,团餐供应链的效率、食材安全与稳定供应能力显得愈发可贵。社会再次关注传统农贸市场模式的管理缺位问题,以及食品稳定供应对于民生基础的重要性,团餐供应链行业迎来了窗口红利期,而这也是近年来吸引资本关注并加速布局的重要原因。
*注:文章部分资料来源于新京报、广州日报、亿欧网、中国网、企业观察报、36氪、团餐谋、艾媒咨询及其他媒体。也希望广大读者在评论区留言,为广大餐饮人提供更多更宝贵的建议。
源:中国青年报
在重庆市江津区保坪村,眼下正是当地特色农作物九叶青花椒成熟的时节。在4000多亩花椒园里,一簇簇青花椒挂满枝头,清风拂过,飘来浓郁的椒香。在村路旁,停着家家户户的农用车,带枝采收的新鲜青花椒堆满车斗,等待被运往采购点。
保坪村曾是一个不知名的穷山村,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其背后又有何蜕变密码?
偏僻乡村的产业融合之路
坐落在鹤山坪上的保坪村,青山绿水环绕,稻田炊烟可见,鸡鸣狗吠相闻,但囿于交通不便,曾仿若世外桃源。
2015年前后,在重庆市江津区的政策支持下,保坪村以资源换产业,吸引了一批企业考察、入驻。
重庆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家融合农业科普教育、乡村休闲旅游、康养度假等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但在入驻保坪村之初,该公司便在土地流转上遇到难题。
“村民们祖祖辈辈种地,面对流转土地后自己无地可种,一时难以接受,不同意流转。”该公司负责人何军说。
何军的话在保坪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代小月那里得到印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村民一时在观念上转不过来”。
为此,代小月组织村党委成员挨家挨户解释土地流转的政策、发展的蓝图,并且首先做家里年轻人的工作,再解释给老人听。“眼见为实,我们带村民实地参观重庆通过土地流转已发展致富的案例、已经吃上旅游饭的乡村,引导他们转变观念。”代小月说。
如今,创丰农业已流转2100余亩土地,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建成果蔬采摘园、特色民宿、研学基地、露营基地、森林儿童乐园等。
该村原来的一片荒地蜕变成重庆版“圣托里尼”天际泳池度假酒店,白色的地中海式建筑吸引不少人前来“打卡”,居高望远,山风徐徐,晚霞流淌。此外,富硒高钙稻米示范田、环绕雨仙湖7公里步道、“藏”在田园与山谷间的稻田民宿等,也已成创丰农业的名片。
保坪村在悄然变化。然而,何军坦言,农业类产业项目往往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这曾一度困扰创丰农业的发展。一次性流转的2100多亩地,如何规划好是个难题。
对于部分荒地,创丰农业近两年开始种植油菜、中草药等具有一定收益的作物。何军说,对现有农田,他们也在投入建设高标准农田。即便是2017年就落成开业的稻田酒店,也是毗邻农田,建在山谷间。
何军说,他们设计的初衷就是希望让游客体验到“远依山、近抱水”的美妙。夜晚,游客可以在这里仰望满天繁星,倾听耳畔蛙鸣,静闻稻花草香。
依托土地空间,创丰农业打造农业科普、农耕体验、休闲采摘、康养度假等项目,以三产带动一产,企业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可以实现自产自销。
60亩蓝莓、15亩水蜜桃、10亩火龙果、30亩长叶香橙、5亩枇杷……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如今,常年有50多名村民在创丰农业务工。何军说,为了促进农民增收,村民自己种植的蔬菜瓜果、养殖的土鸡土鸭等都会拿到企业线下、电商平台售卖,有的村民自己开办民宿、超市等,销售土特产,提高收入。
重庆市津地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样是在2015年入驻保坪村。这是一家以发展农业研学教育为本,兼顾一、二、三产业的综合性循环农业企业。第一次到保坪村考察,该公司总经理张忠可走在田野小径上,曾因荒草蔓延而迷路。当时的保坪村,在耕地外曾荒地成片,野草丛生。
站在田野上,张忠可规划着“绿色蓝图”。第一年,他从村里流转200多亩土地,用于建盖大棚,发展水果、蔬菜种植、采摘,迈出第一步。
在张忠可看来,最可行的发展思路是因地制宜,特别是村民种植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可雇为作物管理工人,为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每年能增加三四万元收入。
9年来,随着流转土地数量增加,津地禾企业规模逐渐扩大,现已达到520亩。以果蔬采摘为起点,津地禾后续拓展养殖牛、猪、鸡等产业,如今又拓展出农业研学教育业务板块。张忠可说,今年将有3万至6万名在校学生定向前往津地禾开展劳动教育。
这两年,随着黄桷大院的建成、开放,从一产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到二产菜籽榨油、牛猪粪便发酵等轻料加工,再到三产餐饮、住宿,津地禾公司完成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如何完成三产闭环、融合?张忠可表示,企业种植的瓜果蔬菜,游客采摘后可以拿到饭店烹饪享用;种植的油菜,可加工成菜籽油进行出售;企业养殖的禽畜的粪便,经过发酵加工再撒到田间果园……
文化搭台,旅游唱戏
“春有碧波荡漾,秋有五谷满仓。九叶青花椒挂枝头,稻香橘香满山岗……”这首名为《十里春风保坪村》的村歌创作于2021年,曾在保坪村田间地头、村晚舞台、先锋镇村歌大赛等多个场合传唱。
那段时期,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创新“以文促治”乡村治理模式,实现“我的乡村我来治理”,促进乡村善治和全面发展。
在代小月看来,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由此衍生的文化旅游新业态,特别是通过“椒乡之歌”村歌大赛、“花椒BA”球赛等文体活动,唱好乡村旅游大戏,切实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
2020年9月,代小月从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香草村调任保坪村党委书记,一年后,她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
“保坪村1770多户,最初柴草乱堆、建筑乱搭乱建、院落脏乱差,村容村貌观感很差。”代小月回忆说。
为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这一年,保坪村开始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在代小月看来,外在好了,内在也要跟上,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支持,从在旁观望到自觉行动,保坪村的人居环境悄然发生变化。
2021年,为进一步破解“村大面广户多难治”问题,保坪村创新实践“院落制”治理模式,即根据人口、交通等客观情况,将全村划分为30个“大院”,并重点对李家沟、胡家岗、新湾等9个大院进行整治提升。
“我们通过强党建引领、树院规院训、设讲理堂坝、创萤火巡逻、建清洁卫队等措施,强化乡村善治基层节点,缩小自主自治服务半径,推动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代小月说。
记者发现,按照“一院一色、一院一景”的思路,如今保坪村已形成坪上人家、田园人家、稻香人家、书香人家等9个特色大院主题。该村在每个大院设立大院服务组织、院长和指导服务人员,并设置红榜、灰榜、卫生评比栏,每月进行评比、公示。
几年前,村里一位60多岁的独居老人由于习惯了安静的田园生活,并不适应逐渐人多车多的热闹氛围。即便赶上旅游季,他也挑着粪桶走来走去,难免影响到游客。
代小月看在眼里,决定请老人“出山”教前来研学的孩子插秧等农活。一来二去,老人渐渐融入孩子之中,孩子虚心求教,老人耐心教导。
一次拍摄视频时,老人笑称把自己拍年轻了20岁,还把自家种植的水果摘给孩子吃。今年“五一”假期前,老人找到代小月主动问,“有没有孩子过来,今年要不要学习插秧呦?”就连挑粪去地里施肥,他也改在了游客不在的时候。
为保障旅游旺季时通信畅通,重庆市江津区3个5G基站有两个建在了保坪村。代小月说,最初刚决定安装建设时,村里有老人囿于固有观念持反对意见,称对身体会有影响。
为此,代小月多次到老人家里解释、协调,确保5G基站顺利施工、落成。“后来,连老人家里的狗都不咬我了。”代小月笑说。
2022年8月,在地方政府协调和村民支持下,一条起自江津区的旅游公交专线专门开通,穿村而过,既便利了游客,也便利了村民。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青年力量
在重庆归来果业有限公司的770亩柑橘园里,一枚枚青油油的果子挂在枝头。再过四五个月,这些青色的柑橘就将“橙”熟,通过快递物流发运全国各地,以及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眼下,正是果实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果园里最忙的时候。正值盛夏,雨水较多,野草疯长,仅除草就耗费了大量人工。
几个月前,重庆归来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宗强购置了一台履带式旋耕机用于除草,但迄今也仅使用过几次,主要因为这台旋耕机只有他自己会使用,在企业务工的村民年龄偏大,掌握不了操作技能。而企业年轻人少,成了旋耕机被迫闲置的另一个缘由。
2021年,张宗强入职归来果业,因在四川农业大学所学的就是相关领域专业,很快就发挥了优势所长。
重庆江津是我国柑橘传统种植区。2014年,归来果业入驻保坪村,多年来,其所实验育种、栽培的主体柑橘品种便是源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精心培育的“阳光一号”新品种,果实皮薄无核、多汁脆甜。张宗强坦言,柑橘“阳光一号”天性“娇贵”,种植难度大,日常管理技术要求高、程序繁琐。
在张宗强看来,精细的技术管理和对细节的严格把控,村民很难完全掌握和操作,需要青年技术人员的加入,但这正是现实中急缺的。
张宗强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这个观点也得到张忠可、何军的认同。在津地禾、创丰农业两家企业里,年轻人占比低成为当下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他们渴望有更多青年人才加入。
张忠可说,企业已为有志返乡青年搭建了平台,他们希望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回流乡村。
何军则表示,当下保坪村大部分年轻人仍选择外出务工、就业,如何吸引年轻人回来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上的进一步支持。
近年来,团重庆市江津区委积极探索,以“引、育、留、用”为要诀,打造涉农青年队伍,搭建服务青年平台,有效促进“村里人”“返乡人”“新农人”等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
代小月说,每年寒暑假,都会有高校“三下乡”团队来保坪村感受体验乡村振兴的成果成就。“为了吸引青年人才返乡,我们对本村青年建立台账和微信群,加强互动。例如,通过村晚邀请他们回来,通过活动直播让他们切实感受家乡变化。”代小月说,村里已建设鹤山坪返乡创业园,为有志返乡青年提供免费培训等,村里“渝好空间”也成为在村妇女就业创业、增加收入的平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保坪村,正朝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引的方向大步向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川)
华社北京7月24日电 题:从跨界融合到平台生态——透视制造业发展“新变迁”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
技术不断被颠覆的时代,每个细微变化的背后或将酝酿着巨变。环顾当下,随着信息科技等新技术深入到各个领域,生产方式、产业格局等都在发生变迁。
跨界融合趋势显现、平台生态逐步发展……制造业发展迎来哪些“新变迁”?记者就此进行调研。
跨界融合趋势显现
衣架的周围错落有致摆放着艺术品,试衣之余可以走进二层书屋,听听音乐,或是品尝一杯咖啡。这是哪,这里卖什么?在上海闵行区的之禾空间,人们很难给出答案。
这家在服装业深耕20年的品牌从女装制造逐步转型为涵盖多个产品线,囊括餐饮、图书等的生活方式提供商。之禾创始人叶寿增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企业要把视角扩展到生活,将“美学”和“艺术”融入商业之中。
路要踏实,也要走宽。在研发技术、做精产品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融合上做文章,产品和服务升级态势显现。
有为消费者服务,也有为厂商服务。一个通过工程机械互联监测开工率和企业还款能力的想法,让三一重工意外地发现了工业品服务的大市场。其孵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树根互联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对工业品的运维和管理。去年至今,订单多倍数增长。“一些国际知名工业集团,其利润30%以上源自工业品运维。我国仍有很大空间。”树根互联高级副总裁黄路川说。
海尔整合平台资源服务创业者;传化集团打造货运智能物流……纵观当下,很多传统制造“巨头”都做起了服务“生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1至5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1%、17.5%和15.4%。
工信部总工程师张峰认为,对制造业而言,生产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都至关重要。跨界融合既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快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
平台生态加速浮现
企业在变,产业也在变。从产业集群到特色小镇、平台生态,更加共享、开放的格局逐渐浮出水面。
江南特色的历史街区,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群,拥有咖啡厅、艺术馆甚至秀场……走进杭州临平的艺尚小镇,很少有人会将其与服装制造集群联系起来。
这里不仅汇集数百位新锐设计师、进驻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更吸引了优质制造商作为“小镇居民”,通过“云端”工厂、App抢单等模式实现了订单、面料、生产共享。
“艺尚小镇是新阶段制造业产业生态的一个样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说,随着信息技术的渗透,产业集群的地理、环节界线正在淡化。未来的集群不只瞄准产业链条的衔接,更将做大“朋友圈”,做好价值“加法”。
环顾当下,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不少原有的产业集群逐渐升级为平台生态,产业合作方式更加共享、开放。
专家认为,从关注商业到聚焦成长力,平台生态“赋能”效果更强。下一步,工信部将着力培育跨行业跨领域和企业级两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工业App,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新生态。
变化中彰显新活力
不论是跨界融合,还是平台生态,都是对既定产业边界、空间格局再塑,体现了制造业整体格局的变化。
在中国经济的诸多创新中,注重结构的创新尤其令人欣慰。因为这不仅表明一个“尝新”的方向,也意味着存量的变迁。从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中挖掘活力,产业获得了生机,企业迎来了生命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工业结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5%。
尽管制造业领域呈现不少亮点,但也应看到,与制造强国相比,我国仍存在差距。制造业总体上仍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的现状没有改变,制约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结构性、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工信部调研显示,部分领域仍存在大企业不够强、小企业不够精的问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说,我国产业发展要走好融合、集群的发展路径。一方面,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让工业经济向数字驱动型转变。另一方面,加快现有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工信部将强化数据、信息等新要素支撑,推进市场和资源开放,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