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前在事业单位上班,现在自己创业开餐厅卖黄焖鸡米饭,门店位置在北京市朝阳东三环与东四环之间,一个已有10多年老市场里的美食街上。
但让李先生头疼的是,虽然店里高峰期客流量很大,但就是不赚钱。开业两个月了,每个月亏损2万左右,怎么办?作为一个餐饮新手,李先生很着急。
后来他请人帮忙做了三方面的调整后,店里扭亏为盈,月盈利2.7万元。
究竟是怎么调整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来源:美团点评餐饮学院
1
先找出问题所在
第一步,先了解餐厅店内店外的情况,结果如下:
店内情况
在前期调查阶段,店内有一个问题:室内是34个餐位,室外也有桌子但没有人就坐。
观察一段时间发现,门口有个台阶与室内落差有20多公分,并且左边是一家做木桶饭的右边是一家卖四川麻辣烫和盖饭的,环境较差。
店外情况
周边商圈:写字楼为主,市场人流量为辅,周边有两个高档小区,但基本没有人到这里面消费(市场环境较差);
餐厅定位:快餐,黄焖鸡米饭;
高峰时段:工作日的中午11:30-13:00(因为白领为主要消费群体);
周边同行:木桶饭,盖饭,新疆手抓饭,拌面,兰州拉面,小火锅,麻辣烫等。
调研分析
劣势:
1.人工成本过高;
2.产品过于单一;
3.客单价较低;
4.用餐高峰期过于集中,厨房面积较小无法增加设备产能无法提升,前厅餐位较少;
5.因地理位置原因,可营业时间较短(与综合商业中心和商业与居民相结合商圈相比)。
优势:
1.客源稳定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2.没有完全相同的竞争对手
2
对症下药
找到问题所在后,接下来就是针对这些劣势一一作调整了,方案如下:
01
人力结构优化,压缩人力成本
由于周围主要是以写字楼为主,用餐高峰期都是集中在工作日的中午,其他时间段顾客很少,但店内有4个固定长期员工,在不忙的时候,工作量就很少,人力资源存在浪费,所以优化人力结构势在必行,但怎么办呢?
第一步:黄焖鸡制作标准化,形成sop操作手册,使每个人都能制作产品,使厨师变成其他人可替代的岗位。
第二步:优化服务流程;
1,先买单2,顾客自己取餐3,小时工只收餐即可。
按照传统的服务流程(用餐后付款,给顾客把餐送到座位上),在高峰期时,由于顾客或服务员疏忽,容易有跑单现象,另外在等餐的空闲时间先买单,不必要另外再占用工作人员其他时间。在快餐的这个品类里先买单,已经形成大众消费习惯。并不会对顾客有什么影响。
第三步,在不影响正常营业的情况下,通过排班使人力发挥最大人效,排班如下:
厨师周一到周六上班,周日由老板来顶替。
收银员周一至周五上班,周六由小时工或老板顶替。
两名小时工每天上午10点到店,下午三点离店,每天工作五个小时。
保证营业高峰期全员在岗,不忙的情况下其他人员备餐,采购是有供应商直接送到店面上来的,所以不需要配备采购人员。这样调整完以后就可以压缩人力了。调整成现在这样:
02
优化产品结构
现在产品线是以黄焖鸡米饭为主,分大小份,产品线过于单一,会有3个问题:
问题1.客户同行2个人以上到店消费,没有更多选择;
问题2.复购率的问题,因为顾客不可能天天都吃黄焖鸡,即是再好吃,势必影响复购;
问题3.客单价较低,前期市场调查阶段周边的写字楼有一些较大的企业,例:海航、中航等,顾客还有潜在消费能力没有释放出来,客单价还是有一部分提升空间。
如何解决呢?
店面对外宣传是以黄焖鸡米饭为主,已经形成一定的消费认知,肯定不能改变现有的定位及模式,同时也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涨价,剩下唯一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增加单品。
基于厨房面积较小只有8平方,已没有空余的地方增加新的设备,所以说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操作,新增单品有几个基础要求:
根据提供的产品,挑选出3款产品:
1.老豆腐炖排骨28元-36元
2.香辣下饭猪手29元-38元
3.私厨秘制红烧肉35元
结果:
增加之后预计客单价可以提升到人均28元,但后期调整完实际平均客单价是29元。并且新增的这几个单品,顾客反馈也不错,大部分女性顾客比较喜欢香辣香辣下饭猪手和排骨,男性顾客偏向于红烧肉与排骨。
03
增加前厅餐位
前文提过了,室内是34个餐位,室外也有桌子但没有人就坐,主要原因是门口有个台阶与室内落差有20多公分,并且左边是一家做木桶饭的右边是一家卖四川麻辣烫和盖饭的,环境较差。
李先生把门口用防腐木垫起来,与室内保持一样高度,可以改善环境。经过询价后包工包料两个工人一个下午就做好了,费用共5000元。
改善完效果不错,顾客也非常愿意就坐,这样就又增加了4张桌子16个餐位,合计50个餐位。
3
调整后月盈2.7万
整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又经过半个月磨合以后,店里做了一个小活动:到店消费可一元换购现磨鲜豆浆。
整改后,营业额就从每天平均800元增长到每天最低2000元,第三个月平均每天达到3000左右。
运营管理咨询加关注头条号餐创中国发私信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的消费持续增长,竞争愈来愈激烈。
在外卖的下半场竞争中,品牌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产品质量、流量转化等层面。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内功的修养,通过提升品牌的运营和盈利能力,从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近日,餐饮界新媒体专访了Kao铺的创始人吕强,深入交流了餐饮业运营低效的问题。
国内知名互联网外卖品牌Kao铺,成立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Kao铺成功获得2000万元的A轮融资,并在其后不到1年时间开店125家,覆盖超100万用户。Kao铺极快的拓展速度,曾使许多传统餐饮人瞠目结舌。
餐厅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人力成本高且难以管理、餐厅运作成本高且盈利能力差,这些让餐厅老板最为挠头的问题在Kao铺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1
重新定义开源节流
利润率提升至25%以上
很多餐厅,看起来生意不错,但餐饮老板和高管却有苦难言——旺丁不旺财,没钱赚,或者在亏钱!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在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太低,或者说营业额转化为利润的能力很弱。就像雪糕在常温下,不断走向融化,走向毁灭!
那么,餐厅想要提升利润率,该找谁要钱?
在餐饮业有一条通用的公式:利润额=营业额-成本-费用。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餐厅的利润额除了与营业额相关外,还与餐厅的成本和费用相关。餐厅的营业额数值越大,餐厅成本和费用的总和越小,餐厅的营业利润就会越多。
这个时候,很多人脑海里都会蹦出来四个字:开源节流。
这是出自《荀子·富国》的一个专有名词,比喻在财政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对于餐饮行业来讲,这套被讲烂了的理论仍然适用。Kao铺创始人吕强,使用了全新的定义诠释这套理论,从而将餐厅利润率提升至25%以上。
1)大规模采购,掌握成本话语权!
Kao铺创立至今仅仅两年,便在全国拥有超过125家门店,这意味着Kao铺在供应链层面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通过全国性的大规模采购,Kao铺拥有足够的食材议价空间,可以有效降低餐厅运作成本。
同时,大规模采购也能有效形成餐厅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餐厅的准入门槛。
2)积极布局新一线城市,扩充盈利渠道!
在上半年公布的多项相关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二三线城市的外卖客单价和订单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外卖观念的深入人心,高品质的外卖已经不再局限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
相比于一线城市的高人工、高房租,二线城市显然拥有更大的优势。Kao铺未来几年的门店扩充计划,将主要瞄准这些有待开发的外卖市场,抢占高地,形成强品牌认知。
3)爆品迭代:高利润产品整装待发!
餐饮业的核心是满足人类对“吃”的原始需求,因此其经营的本质是经营产品,利润的根本也是产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你的产品买单,是提升餐厅利润率的核心问题。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不同品类的产品对应不同的消费能力。这一观念,限制了很多餐厅提价和议价空间,使得餐厅的盈利能力被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为了改善这一现状,Kao铺将引入利润高的爆品产品替代餐厅固有产品,比如寿司。在吕强看来,爆品迭代的运作方式,比起简单粗暴的升价要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4)引入先进标准化智能机械,提升生产效率
参某曾经介绍过,Kao铺的创始人吕强拥有十余年的餐饮供应经验,在产品供应上拥有极大的优势。
在Kao铺原来的生产流程中,产品的加工是进行集中处理的。而如今Kao铺决定改变这一流程,在门店引入标准化智能机械,提升门店的加工能力。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Kao铺将改变部分产品的生产流程,做到“时做时销”。这意味着Kao铺在冷链环节上的支出会减少。如此一来,门店将承担部分食材加工流程,可充分利用门店员工的闲时时间。同时,Kao铺将新鲜食材替代冷冻食材,提升产品的品质。
5)改良环保新包装,传递健康理念
对于外卖品牌来讲,外卖包装关乎于用户的体验。今年,Kao铺将塑料餐盒改为玉米淀粉餐盒,这不仅降低了外卖包装的成本,同时也成功将健康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者,更好黏住老顾客。
2
兼顾盈利和体验
3把尖刀全方位提升营运能力
提升餐厅竞争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提高餐厅利润率,更要关注用户的体验和餐厅营运结构。吕强透露,Kao铺今年将通过打造三把尖刀,全方位提升品牌的营运能力。
1)抢占用户心智:改良可一天吃三顿的爆品!
Kao铺在刚创立之初,以烤肉饭为主打爆品成功打开了市场,占据了消费者心智。在吕强看来,烤肉饭有标准化操作和保存时间长的优势,但是并不足以支撑起一家真正意义的餐饮品牌。
吕强认为,抢占用户心智的关键,在于满足其一日三餐的需求。不论是以炸鸡闻名的肯德基,还是以汉堡称霸的麦当劳,甚至是以豆浆打天下的永和大王,都能够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需求。
为此,Kao铺今年将推出可以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的全新爆品--烤肉煎饺+皮蛋粥。通过高性价比产品,让用户在一天任何时间都可以想到并吃到好吃实惠的Kao铺餐品。
2)全时段营业:满足消费者所有用餐场景
不同的餐饮业态,存在不同的经营高峰期。
在营业高峰期,餐厅往往需要将服务和出品力加大到最大马力,才能满足日常需求。而在非高峰时段,由于接待顾客的锐减,服务和出品力明显存在过剩情况。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Kao铺实行全面的时间划分管理——突破传统餐饮忙闲落差问题,全天满负荷运转。
目前,KAO铺在午餐和晚餐两顿正餐之外,增设早餐、下午茶、夜宵的销售环节。
早餐的经营时段一般为早上6:00~9:00,基本要求是速度快、价格低、易打包、营养全。
下午茶的经营时段为下午14:00~17:00,基本要求是价格低、卖相好、口味好、易分享,并且适合打发休闲时光。
夜宵的经营时段通常为晚上21:00~次日6:00,夜宵的消费情景主要有两类,其一是休闲聚餐,其二是替代晚餐。
说到底,全时段经营无非有三大目的,其一是增营收,其二是摊成本,其三是聚人气。
近几年,餐饮行业“四高一低”的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房租成本更是节节攀升。增加正餐时段的营业额势在必行,但是餐厅的接待能力有限,即便翻台再快、效率再高,也无法突破固定时段内餐厅容量的上限。因此,非正餐时段经营就成为了纵向提升餐厅接待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成本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客流量提升了,营业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同时,这也意味着Kao铺将打造成24小时营业的全时段用餐场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时段需求。
3)发展智能预订取订柜:提高客户转化率
快餐业高频次、大体量,面对人群多是3.5亿人中国工薪阶层。在用餐高峰期难解决排队问题,是餐厅的刚需。“人满为患”的餐厅,排队和等待会被嫌弃。
针对这一现状,Kao铺将智能取订柜的引入提上日程。
让消费者通过智能取订柜预订、取餐可将餐厅用户总数转化成用户使用数:一是可以留下因要等太久而要走掉的客人,即抓边际提高营业额;二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以减少开支提高营业额。
3
管理迭代
阿米巴模式打造尖刀部门!
在餐饮行业,我们经常听到餐饮老板这样的抱怨:“制定了新制度,为什么就是成效不大?”
归根到底,这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许多运转良好的餐厅内,大家都已经习惯将人力成本作为固定支出来计算。在收入固定的情况下,你要求员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这是非常不现实的。长久以来,我们一直习惯用规模总额代替平均效率。事实上,我们餐饮企业,在经营数据统计上应重视平均数字,也就是效率。提升效率的关键,就在于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
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每家餐厅都在寻找最好的节约成本模式,尤其是对餐饮企业来说,做减法成为了这个行业生存的“不二法则”,毕竟节省下来的每一分成本直接可以转换成餐饮企业的利润。
然而,Kao铺反其道而行,在其营运部门引入阿米巴经营模式。
阿米巴经营模式源于稻盛创业早年的困境,当时他一个人既负责研发,又负责营销,当公司发展到100人以上时,觉得苦不堪言,非常渴望有许多个自己的分身可以到各重要部门承担责任。于是,他把公司细分成所谓“阿米巴”的小集体,并委以经营重任,从而培育出许多具有经营者意识的领导者。
简而言之,阿米巴模式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结果和效率决定了员工的收入。
今年,Kao铺根据自身内部运营结构进行调整升级,并根据实际的部门职责,给予每个部门不同的营运指标。通过短短几个月的管理结构调整,KAO铺成功打造了4个阿米巴运营部门,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
吕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执行力不高,哪怕有再好的产品再好的市场,企业都无法获得成功。
参某说
如今的餐饮行业,从十几年前的“暴利”转入到目前的“微利”阶段。
正因如此,更应该用精细化的管理来支撑企业、科学解决运营的问题,让每一个环节都实现“开源节流”的良性循环,帮助企业在“微利”时代真正赢利!
原创声明:本文属餐饮界(微信ID:canyinj)原创,作者鸦青,转载请注明来www.canyinj.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业的消费持续增长,竞争愈来愈激烈。
在外卖的下半场竞争中,品牌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产品质量、流量转化等层面。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关注内功的修养,通过提升品牌的运营和盈利能力,从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近日,餐饮界新媒体专访了Kao铺的创始人吕强,深入交流了餐饮业运营低效的问题。
国内知名互联网外卖品牌Kao铺,成立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Kao铺成功获得2000万元的A轮融资,并在其后不到1年时间开店125家,覆盖超100万用户。Kao铺极快的拓展速度,曾使许多传统餐饮人瞠目结舌。
餐厅所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人力成本高且难以管理、餐厅运作成本高且盈利能力差,这些让餐厅老板最为挠头的问题在Kao铺身上都得到了完美的解答。
1
重新定义开源节流
利润率提升至25%以上
很多餐厅,看起来生意不错,但餐饮老板和高管却有苦难言——旺丁不旺财,没钱赚,或者在亏钱!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在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太低,或者说营业额转化为利润的能力很弱。就像雪糕在常温下,不断走向融化,走向毁灭!
那么,餐厅想要提升利润率,该找谁要钱?
在餐饮业有一条通用的公式:利润额=营业额-成本-费用。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餐厅的利润额除了与营业额相关外,还与餐厅的成本和费用相关。餐厅的营业额数值越大,餐厅成本和费用的总和越小,餐厅的营业利润就会越多。
这个时候,很多人脑海里都会蹦出来四个字:开源节流。
这是出自《荀子·富国》的一个专有名词,比喻在财政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对于餐饮行业来讲,这套被讲烂了的理论仍然适用。Kao铺创始人吕强,使用了全新的定义诠释这套理论,从而将餐厅利润率提升至25%以上。
1)大规模采购,掌握成本话语权!
Kao铺创立至今仅仅两年,便在全国拥有超过125家门店,这意味着Kao铺在供应链层面上拥有足够的话语权。通过全国性的大规模采购,Kao铺拥有足够的食材议价空间,可以有效降低餐厅运作成本。
同时,大规模采购也能有效形成餐厅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餐厅的准入门槛。
2)积极布局新一线城市,扩充盈利渠道!
在上半年公布的多项相关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二三线城市的外卖客单价和订单量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外卖观念的深入人心,高品质的外卖已经不再局限于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
相比于一线城市的高人工、高房租,二线城市显然拥有更大的优势。Kao铺未来几年的门店扩充计划,将主要瞄准这些有待开发的外卖市场,抢占高地,形成强品牌认知。
3)爆品迭代:高利润产品整装待发!
餐饮业的核心是满足人类对“吃”的原始需求,因此其经营的本质是经营产品,利润的根本也是产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你的产品买单,是提升餐厅利润率的核心问题。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不同品类的产品对应不同的消费能力。这一观念,限制了很多餐厅提价和议价空间,使得餐厅的盈利能力被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为了改善这一现状,Kao铺将引入利润高的爆品产品替代餐厅固有产品,比如寿司。在吕强看来,爆品迭代的运作方式,比起简单粗暴的升价要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4)引入先进标准化智能机械,提升生产效率
参某曾经介绍过,Kao铺的创始人吕强拥有十余年的餐饮供应经验,在产品供应上拥有极大的优势。
在Kao铺原来的生产流程中,产品的加工是进行集中处理的。而如今Kao铺决定改变这一流程,在门店引入标准化智能机械,提升门店的加工能力。通过引入智能化设备,Kao铺将改变部分产品的生产流程,做到“时做时销”。这意味着Kao铺在冷链环节上的支出会减少。如此一来,门店将承担部分食材加工流程,可充分利用门店员工的闲时时间。同时,Kao铺将新鲜食材替代冷冻食材,提升产品的品质。
5)改良环保新包装,传递健康理念
对于外卖品牌来讲,外卖包装关乎于用户的体验。今年,Kao铺将塑料餐盒改为玉米淀粉餐盒,这不仅降低了外卖包装的成本,同时也成功将健康的理念传递给消费者,更好黏住老顾客。
2
兼顾盈利和体验
3把尖刀全方位提升营运能力
提升餐厅竞争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提高餐厅利润率,更要关注用户的体验和餐厅营运结构。吕强透露,Kao铺今年将通过打造三把尖刀,全方位提升品牌的营运能力。
1)抢占用户心智:改良可一天吃三顿的爆品!
Kao铺在刚创立之初,以烤肉饭为主打爆品成功打开了市场,占据了消费者心智。在吕强看来,烤肉饭有标准化操作和保存时间长的优势,但是并不足以支撑起一家真正意义的餐饮品牌。
吕强认为,抢占用户心智的关键,在于满足其一日三餐的需求。不论是以炸鸡闻名的肯德基,还是以汉堡称霸的麦当劳,甚至是以豆浆打天下的永和大王,都能够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需求。
为此,Kao铺今年将推出可以满足消费者一日三餐的全新爆品--烤肉煎饺+皮蛋粥。通过高性价比产品,让用户在一天任何时间都可以想到并吃到好吃实惠的Kao铺餐品。
2)全时段营业:满足消费者所有用餐场景
不同的餐饮业态,存在不同的经营高峰期。
在营业高峰期,餐厅往往需要将服务和出品力加大到最大马力,才能满足日常需求。而在非高峰时段,由于接待顾客的锐减,服务和出品力明显存在过剩情况。
针对这一行业痛点,Kao铺实行全面的时间划分管理——突破传统餐饮忙闲落差问题,全天满负荷运转。
目前,KAO铺在午餐和晚餐两顿正餐之外,增设早餐、下午茶、夜宵的销售环节。
早餐的经营时段一般为早上6:00~9:00,基本要求是速度快、价格低、易打包、营养全。
下午茶的经营时段为下午14:00~17:00,基本要求是价格低、卖相好、口味好、易分享,并且适合打发休闲时光。
夜宵的经营时段通常为晚上21:00~次日6:00,夜宵的消费情景主要有两类,其一是休闲聚餐,其二是替代晚餐。
说到底,全时段经营无非有三大目的,其一是增营收,其二是摊成本,其三是聚人气。
近几年,餐饮行业“四高一低”的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人力成本居高不下,房租成本更是节节攀升。增加正餐时段的营业额势在必行,但是餐厅的接待能力有限,即便翻台再快、效率再高,也无法突破固定时段内餐厅容量的上限。因此,非正餐时段经营就成为了纵向提升餐厅接待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成本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客流量提升了,营业收入自然水涨船高。同时,这也意味着Kao铺将打造成24小时营业的全时段用餐场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时段需求。
3)发展智能预订取订柜:提高客户转化率
快餐业高频次、大体量,面对人群多是3.5亿人中国工薪阶层。在用餐高峰期难解决排队问题,是餐厅的刚需。“人满为患”的餐厅,排队和等待会被嫌弃。
针对这一现状,Kao铺将智能取订柜的引入提上日程。
让消费者通过智能取订柜预订、取餐可将餐厅用户总数转化成用户使用数:一是可以留下因要等太久而要走掉的客人,即抓边际提高营业额;二是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以减少开支提高营业额。
3
管理迭代
阿米巴模式打造尖刀部门!
在餐饮行业,我们经常听到餐饮老板这样的抱怨:“制定了新制度,为什么就是成效不大?”
归根到底,这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
目前,在国内许多运转良好的餐厅内,大家都已经习惯将人力成本作为固定支出来计算。在收入固定的情况下,你要求员工做得更多、做得更好,这是非常不现实的。长久以来,我们一直习惯用规模总额代替平均效率。事实上,我们餐饮企业,在经营数据统计上应重视平均数字,也就是效率。提升效率的关键,就在于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
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每家餐厅都在寻找最好的节约成本模式,尤其是对餐饮企业来说,做减法成为了这个行业生存的“不二法则”,毕竟节省下来的每一分成本直接可以转换成餐饮企业的利润。
然而,Kao铺反其道而行,在其营运部门引入阿米巴经营模式。
阿米巴经营模式源于稻盛创业早年的困境,当时他一个人既负责研发,又负责营销,当公司发展到100人以上时,觉得苦不堪言,非常渴望有许多个自己的分身可以到各重要部门承担责任。于是,他把公司细分成所谓“阿米巴”的小集体,并委以经营重任,从而培育出许多具有经营者意识的领导者。
简而言之,阿米巴模式是一个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结果和效率决定了员工的收入。
今年,Kao铺根据自身内部运营结构进行调整升级,并根据实际的部门职责,给予每个部门不同的营运指标。通过短短几个月的管理结构调整,KAO铺成功打造了4个阿米巴运营部门,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
吕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执行力不高,哪怕有再好的产品再好的市场,企业都无法获得成功。
参某说
如今的餐饮行业,从十几年前的“暴利”转入到目前的“微利”阶段。
正因如此,更应该用精细化的管理来支撑企业、科学解决运营的问题,让每一个环节都实现“开源节流”的良性循环,帮助企业在“微利”时代真正赢利!
原创声明:本文属餐饮界(微信ID:canyinj)原创,作者鸦青,转载请注明来www.canyinj.com,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