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财经7月28日讯(记者 郭帅)日前,“古茗奶茶被曝喝出壁虎”话题登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28日上午,古茗官网客服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涉事奶茶店已停业自查,公司正在和消费者沟通。
媒体发布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女士在工位上通过吸管喝一杯饮品,突然感觉有异物吸到口中,随后用手将异物取出,看清楚异物后整个人受惊从座位上跳起。视频显示,女子喝的饮品是 7月26日晚8:13通过外卖平台在古茗(沙溪店)点的一杯杨枝甘露。
28日上午,古茗官网客服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涉事奶茶店已停业自查,公司已和消费者取得联系,正在积极沟通。该客服人员同时表示,涉事门店调取了饮品制作过程的监控,没有发现有制作过程中壁虎进入的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古茗”茶饮品牌隶属于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4月于浙江温岭大溪成立。古茗品牌宣传语为“每天一杯喝不腻”,目前已在全国开设6000多家加盟门店,覆盖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湖北、重庆、四川等18省、160个城市。
古茗奶茶店此前多次因食品问题被罚。据天眼查显示,6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古茗饮品店,因采购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及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被罚5000元;7月5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古茗茶饮店因使用超过保质期的山核桃仁原料加工食品,被罚9000元。
此外,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古茗奶茶关联公司浙江古茗科技有限公司因偷逃税超2322万元,被台州市税务局罚款逾1161万元。针对此事,古茗此前对媒体称,“处罚系2019年及之前的税务问题,当年已主动向相关政府部门进行补缴。”
(责任编辑:王擎宇)
月28日,一则话题冲上热搜
#古茗被曝喝出壁虎#
引发网友热议
7月26日,广东潮州一位网友发视频称,在古茗(沙溪店)点了一杯杨枝甘露,竟然从中喝出了一只壁虎。
视频中,该网友坐在办公桌前通过吸管喝一杯饮品时,感觉口中有异物,她用手从口中取出,整个人受惊弹离座位。
视频一经发出,网友众说纷纭
有人表示:
这个反应真不像演的!
@小江挠了挠头然后说道 :监控这反应确实不太像演的………
@Homey吃柚子 :要是我知道自己把壁虎喝到嘴里,估计会把肠子都吐出来
@DING柔和坚定 :这反应看出来太真实了啊!屏幕前的我都膈应的慌
@CC小巫w :就是说从嘴里拿出来的那一刻真的很要命
@幸福小气球:我估计我会马上晕过去
@一点点滴滴回忆里:是不是在机器里的,晚上爬进去,白天上班之后机器就开始用了,直接跟奶茶倒进杯子里了
@真露藍妹唔好飲:古茗出了名的不卫生 我前女友就中招过 里面吸出了个苍蝇 心理阴影
@LFWIBY46:妈呀 这得多大心理阴影啊 这个监控也不太可能是假的吧
对此,古茗沙溪店的工作人员称,“我也查看了监控,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大的异物。我们的东西都是现煮的,也没有隔夜的东西。同时,该名工作人员表示正在跟顾客的家长沟通,“该怎么协商就协商吧。”
28日晚,古茗官方回应这一事件,称门店已第一时间停业自查,并立刻调取了该饮品制作过程的监控视频。从视频中,暂未发现在制作过程中有壁虎进入的情况。在封口环节,瞬时温度会达到180摄氏度,有壁虎进入的可能性也极低。
古茗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会继续调查出现壁虎的原因。同时,古茗所有门店都将积极自查。目前,涉事门店已经在美团外卖平台下线。
古茗奶茶店曾多次因食品问题被罚
7月5日,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古茗茶饮店因使用超过保质期的山核桃仁原料加工食品,被罚9000元;
6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古茗饮品店因采购和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及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被罚5000元。
2022年2月,古茗武汉一门店被曝光存在使用过期酸奶、腐烂水果的情况,随后古茗对涉事门店进行关店处理。
(封面新闻综合极目新闻、中新经纬、南方都市报等)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到年轻人在忙碌中调侃“全靠奶茶续命”,快速崛起的新式茶饮俨然已成为现制饮品行业的霸主。
在年轻消费者的追捧下,新式茶饮在社交平台获得了更多的目光;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也让不少奶茶品牌屡屡登上微博热搜,“喝出异物”等成为品牌们“头痛”的问题。
为何新式茶饮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奶茶们又该如何实现“舌尖安全”?
“现制”走红 标准化成难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新茶饮规模预计达1040亿元,新茶饮门店总数约为48.6万家。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450亿元。美团数据显示,2020-2022年新茶饮的连锁化率从41.2%提升到55.2%。
作为新兴行业,新式茶饮品牌凭借开店门槛低、拓店成本低、标准化制作得以实现迅速复制。然而标准化管理的不完善,也使品牌们遭遇食品安全管理难题。
中新财经梳理发现,2022年以来,蜜雪冰城、益禾堂、古茗等多个奶茶品牌均曝出使用过期原料等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2022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调查人员实地调查发现,郑州市益禾堂部门店存在过期发霉食材继续使用、多种食材中都有小虫、店员徒手切柠檬剥葡萄皮等问题;2022年6月,北京市一蜜雪冰城门店因已开盖的荔枝汁超过保质期,被罚款5000元;2022年9月,桂林市恭城县一古茗奶茶店因使用超过保质期的原料加工食品,被恭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00元。
< class="pgc-img">>资料图:某蜜雪冰城门店。 左雨晴 摄
今年2月27日,更是有两家新式茶饮企业在同一天陷入食品安全问题争议:一消费者从益禾堂奶茶中喝出三个标签;另有博主发布的调查视频显示,蜜雪冰城门店的工作人员使用过期乳酸菌,还更改了有效期。
对此,益禾堂承认系门店当事员工未严格按照产品制作流程操作,未仔细检查致使标签纸遗留在杯中,道歉并对涉事员工及门店停岗培训和停业整顿;蜜雪冰城则向媒体表示已经在进行内部调查核实。
冲击IPO的蜜雪冰城曾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的生产经营链条长、管理环节多,可能会由于管理疏忽或不可预见因素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发生。”
作为以“现制现售”为卖点的新兴行业,新式茶饮供应链长、原料多样、人工操作环节多,这使得茶饮在制作过程中具有不可控因素。一旦缺乏有效的标准化管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便会被激发。
“速溶饮料冲剂由于形成了完整的自动化体系,品质较为有保障。而新式茶饮为追求新鲜口感依赖难以储存的原料,例如水果,并采用大量人工进行操作,这些方面的隐患无法完全消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蒋泽中表示。
加盟、扩张 高速发展下的食安隐忧
此外,成本低、扩张快的加盟虽然成为品牌高速扩张门店、挖掘下沉市场的利器,却也让品牌在自我监管中难顾周全。
在《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统计的30个新式茶饮品牌中,只有2个品牌仅采用直营模式,其余28个品牌均开放加盟或合作加盟。
< class="pgc-img">>资料图:一杯现制奶茶。 宫宏宇 摄
蒋泽中认为,与直营店经营上高度的一致性相比,加盟店更多是对品牌形象的复制,在产品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差异性。“一些品牌没有对加盟商形成有力监督,提出强有力的约束性条件。”
一名曾在茶饮加盟门店工作的员工向中新财经表示,自己所在门店曾一直按照品牌授权方要求使用鲜牛奶制作。“效益不好以后,门店就开始用奶精一类的替代品了,也没有顾客喝出差别。”他说。
数字化、智能化 能否破解魔咒?
成为年轻消费者“心灵寄托”的新式茶饮们,该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休闲食品企业应以制度固本,以技术强基,提升“技术防线”推动质量控制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
中新财经了解到,目前已有新式茶饮品牌探索数字化食安管理。例如,利用数字化系统根据线上销量对门店订货进行评估,减轻人为预判带来的损耗、储存压力;投入使用自动奶茶机等数字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引发的食安问题,等等。
< class="pgc-img">>资料图:成都市场监管局对商圈新式茶饮门店进行检查。 截图自成都市场监管局微信公众号。
蒋泽中指出,品牌在自我监管方面,要加强对加盟商的监督管理,在原料和制作工艺要求上需要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有关部门在企业监管方面,则要加大惩处力度,对违法食安规定的商家形成震慑,并在抽查的基础上增加“顾客体验式”的定期检查。
“食品安全不仅仅是企业和有关部门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加强反馈和监管。”他说。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