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茶的故乡,中国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这人尽皆知。如今已经席卷全国的奶茶也有超过30年的历史了,对此,您了解奶茶的不断更迭变迁吗?
如今的奶茶,有走平价市场的蜜雪冰城,主打一个物美价廉,有高端消费的奈雪、沪上阿姨、喜茶的等,主打一个包装好看,也有小众区域品牌如西安的茶话弄,好喝又好看。如今的奶茶消费群体多为年轻学生群体,同时中老年、儿童群体也不排斥奶茶,偶尔也会消费一波。这是如今的奶茶,这是被称为3.0时代的奶茶,是精品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奶茶,拼的是质量,口感,创新,以及包装。用料多选用精品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奶也用优质奶,水果选用优质水果,各大奶茶店为了良好的品控不惜烧钱做供应链;各大奶茶店会不断推出新品主打一个创新诱人,收割人们的钱包;这个时代的奶茶选择更多:三分糖、五分糖、七分糖、加冰不加冰还是少冰、加小料等等都可以自由选择。
< class="pgc-img">3.0
>而对于2.0时代乃至1.0时代的奶茶,您有多少认知呢?1.0时代的奶茶是粉末冲泡的年代,1.0时代的奶茶多来自台湾,而如今已经打响名声的珍珠奶茶在那时已经能够制造出来了,台湾的奶茶源于对传入台湾的荷兰奶茶的创新改良,台式奶茶在90年代末进入大陆市场,对于后来的作为消费群体的80后、90后,台式奶茶也在他们的青春回忆里占了一席之地。不同口味的粉末,有原味、草莓味、西瓜味、芒果味等,加上热水一冲,再添加喜欢的椰果、珍珠等,一杯奶茶就做好了。这个时期被业内称之为“粉末时代”。
在这个时期,也衍生了广为人知的以优乐美和香飘飘为代表的“桶装奶茶”,实现了在家随时随地就能喝上奶茶的理想状态。而如今优乐美和香飘飘奶茶已经在大陆市场看不见踪影了。
< class="pgc-img">1.0
>2.0时代的奶茶也是品牌众多,市场不断被分割的时代,这个时代告别了过去的粉末冲泡时代。开始了使用添加奶、奶精或真奶,采用真茶的新时代,以植脂末和甜味剂形成的不健康冲泡饮品成为了过去,被市场所淘汰。这个时代是连锁店的时代,众多奶茶品牌如coco、一点点等在全国各地开奶茶店,这时的奶茶加盟商挺多的。同时为了丰富口感,增加了不少小料,将淡奶油打发成奶盖,覆盖在纯茶上,从而形成两种口感。布丁、仙草、西米露也出现在不少的奶茶名单里。这个时代人们还未意识到水果茶,而水果茶的崛起是3.0的时代,当时特别突出的是喜茶,以及全球开店、打价格战的蜜雪冰城。
< class="pgc-img">2.0
>从1.0到3.0时代奶茶也走了近30多年,如今奶茶还在不断发展创新,4.0时代说不好就会在未来今年出现,当然也有业内人士说如今已经进入了4.0时代,但我个人觉得如今风口还不特别大,暂时还吹不起来。
最后,感谢您的收看!有缘下次再见。
< class="pgc-img">>文标题: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新零售成为行业发展重点领域「图」
一、概述
1、定义及分类
新式茶饮是在茶饮行业的一大创新,是指由上等茶叶,辅以不同的萃取方式提取的浓缩液为原料,并根据消费者偏好添加牛奶、奶油、芝士、水果、坚果以及各种小料调制而成的饮料。其既没有原叶冲泡茶的单调,也没有珍珠奶茶的甜腻,在原料选择、生产流程、品牌运营上都做出了升级和创新,成为了消费者喜好的一大饮品。目前新式茶饮产品主要分为水果茶、鲜奶茶、气泡茶、冷泡茶和奶盖茶五类。
新式茶饮产品的分类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发展历程
我国新式茶饮发展至今,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相较于调制茶饮、传统连锁茶饮,定位高端的新式茶饮在原料选择、研发制作、门店运营、消费体验上均有提升。
新式茶饮行业发展历程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驱动因素
1、经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增长和消费意愿的增强。新式茶饮作为以国民消费经济为基础建立的新式茶饮消费产品,在我国日益增长的消费经济下也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据资料显示,2021年年我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达7178元,同比增长12.2%。
2015-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社会
新式茶饮是以茶叶为基底,在传统茶饮上进行创新的产品。因此我国市场对于茶叶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发展的情况。而我国茶叶及茶饮文化历史悠久,相较于国外的咖啡市场,我国居民更加偏爱茶叶及其饮料制品,从人均茶叶消耗量情况来看,2015-2019年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由1.22KG增长至1.44KG。预计未来将继续维持增长态势,到2025年将达1.87KG。
2015-2025年中国人均茶叶消费量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茶叶流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产业链分析
新式茶饮产业链上游主要为茶叶、水果、乳制品、辅料等原材料,天然优质原材料制作、注重产品品质,是新式茶饮最基本的行业标准,是品牌立足的基础;中游为新式茶饮行业,主要产品包括水果茶、鲜奶茶、气泡茶、冷泡茶和奶盖茶;下游主要为新式茶饮的各类销售渠道,线下门店是主要的消费渠道;同时,伴随消费习惯向线上迁移,线上点单及外卖服务快速发展。
新式茶饮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茶叶是新式茶饮的根本所在,茶叶品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杯新式茶饮的品质及口感。随着近年来我国茶叶规模的不断扩展,为新式茶饮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干毛茶产量达306.4万吨,同比增长2.6%。
2016-2021年中国干毛茶产量及增速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茶叶流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消费者画像
1、分布情况
“Z世代”掀起消费浪潮,“她经济”引领风口。新世代消费力崛起,具备年轻化、社交化的新式茶饮受到年轻人青睐。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新式茶饮的消费群体中65%均为90后。与此同时,消费群体也在逐步拓宽,头部品牌展现出良好的品牌带动效应。从性别来看,女性仍是现制茶饮的主力消费人群,男性的占比逐步提升。
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消费者分布情况
< class="pgc-img">>注:内圈为年龄分布,外圈为性别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消费理念
在新茶饮消费者中,与“Z时代”对健康的偏好相一致,消费者最认可新茶饮的几个要素是无添加剂、纯天然的原料和无糖/少糖,新茶饮也击中了消费者对于健康升级的需求。
90后消费者认为的健康食品特点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消费能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升级以及对健康、时尚、新潮、个性的追求,同时伴随着传统(茶)文化的复兴,新式茶饮以其趣味性、时尚感、参与感、体验感、健康便捷、口感优良且多样等特征受到了广大年轻消费群体(以90后为主)的普遍欢迎。据资料显示,在新式茶饮消费中,有高达78%的消费者平均2-7天购买一杯,有1%的消费者平均每天购买1杯及以上。
2020年中国新式茶饮消费频率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月均消费情况来看,在90后新式茶饮消费者群体中,由于其购买能力相对较高,加上新式茶饮对于其消费理念的契合,使得90后消费者在新式茶饮的月均消费整体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据资料显示,90后消费者在新式茶饮月均消费中,200-400元的占比最高,达31%,400元及以上的占比为27%。
90后消费者新式茶饮月均消费情况
< class="pgc-img">>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增量空间巨大
虽然我国新式茶饮行业呈爆发式增长,但对比国内以星巴克为代表的等国际品牌巨头,新式茶饮在国内各个层级市场的占有率和渗透率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整体增长的空间远未触及行业天花板。另外我国新式茶饮代表性品牌与传统饮品相比,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使其更具备布局全球化市场的潜力,新式茶饮有望成为我国新零售业和传统餐饮行业走向全球市场的又一大细分品类。
2、新零售布局加速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众多茶饮品牌措手不及,面对线下实体店面的运营成本压力,数字化交易是必然趋势。而新零售也逐渐成为新式茶饮品牌转型“试水”的领域。一是通过创建子品牌来拓展创新业务领域,例如喜茶推出旗下的子品牌喜小茶,用于延展布局在不同价格区间、不同消费需求的子品牌。二是加速布局零售食品,填充新消费场景,例如喜茶陆续推出了饼干、薯条、爆米花等零售产品,旗下的“喜小瓶气泡水”成功在线下市场展位脚跟;此外,其他茶饮品牌也不断尝试探索新零售路径,相继推出零食、茶包、文创周边等零售产品,加速布局新零售。出于对品牌延伸的需求,预计新零售将成为新式茶饮品牌的“必争之地”。
3、规模化市场竞争
目前我国新式茶饮行业整体还没有出现垄断寡头,全国性连锁茶饮品牌数量较少,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基本上以区域性市场竞争为主。随着茶饮行业的发展趋于成熟稳定,规模化发展将是品牌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优化供应链管理、保证原材料稳定以及通过高品质产品来吸引消费者复购,将推动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将朝着标准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原文标题:2021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新零售成为行业发展重点领域「图」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现状、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多年前,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较早嗅到奶茶生意经,不仅自己找到了创业的路径,也培育了各地奶茶消费习惯。
作为早期创业者,吴健见证了茶饮行业从“低质低价”“粉末勾调”的野蛮生长阶段,到向台资品牌学习管理经验,再到头部品牌诞生引领行业升级、创新开辟新茶饮赛道的整个过程。在经历一波资本跑步进场、品牌跑马圈地的高潮后,他也感受到如今潮退之后的内卷严重与盈利艰难。
如今,茶饮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在业内看来,很难再跑出一个规模上万家的新品牌,未来创新将是龙头企业间的游戏。
从起步创业到行业洗牌,这杯奶茶里经历了什么?
野蛮生长
眼下由于疫情,悸动烧仙草上海区实施关仓、闭店,身为品牌联合创始人的吴健用“紧张”来形容。他和团队通过直播预售等形式时刻为复工做准备。4月9日晚,吴健紧盯着手机上的直播屏幕,当1万多单茶饮券预售出去的消息传到耳中时,他预感疫情后的报复性消费即将到来。
悸动烧仙草是一家上海茶饮品牌,吴健却是地地道道的福建人。儿时记忆里,阿婆每年夏天都会从山上采回仙草,“煮好后泡上井水,加一点蜂蜜,打一打就可以吃了”。这样一碗稀疏平常的“凉粉”,当时街边只要两三毛钱。直到哥哥考上大学,兄弟俩在校门口看到一家台湾夫妇开的小店,才知道仙草里还可以放入芋头、芋圆、牛奶、奶茶等配料,就成了一道甜品。
2007年,带着从台湾夫妇那里学来的手艺,吴健和哥哥来到上海创业,首家悸动烧仙草饮品店选在了华东师范大学旁,定价3.5元一杯。由于烧仙草在当地认知度低,很多顾客将其与味道发苦的龟苓膏混淆,门店开业首日经营惨淡,营业额只有80多元。后来,随着学生群体的认可,店里生意逐渐好转,高峰时一天可售出1500份烧仙草,日均营业额接近5000元。“这在当时是非常高的数字,之后我们在松江大学城开了3家店,在南汇大学城也开了2家,品牌就这样慢慢起来了,接下来陆续有人想要加盟,到2009年已经开了100多家店。”
在吴健眼中,那时的茶饮行业处在野蛮生长阶段,尽管连锁品牌不多,但在上海的竞争已非常激烈。悸动烧仙草的很多“对手”是夫妻店,门脸用玻璃隔挡起来,只留一个小窗口收钱取货,与顾客几乎没有情感交流,无论门店形式还是产品配料,都还停留在粉末勾调时代。
感同身受的,还有益禾堂创始人胡继红。2006年带着从朋友店里学来的技术,胡继红辞掉销售工作,在武汉一所大学旁开起首家奶茶店。他回忆,那时奶茶原料以茶粉、果粉、果酱为主,每杯售价2-5元,可谓“低质低价”;运营上以校园店居多,商圈、写字楼店少有,茶饮品牌繁杂但不成规模。
胡继红2008年又辗转到海南自创茶饮品牌“畅饮港”,“当时没什么品牌意识,随便想了个名字,相当于把武汉的奶茶经验搬到了海南。”幸运的是,“畅饮港”在海南一炮而红,找胡继红加盟合作的人也越来越多,到2009年已开设7家直营店、近30家加盟店。此时,胡继红开始意识到海南市场的局限性,于是决定重回武汉创业。
拜师学艺
创业仅3年,悸动烧仙草在上海开出100多家门店,但瓶颈期也很快到来。2009年,吴健发现门店数量始终无法突破,最大的问题在于管理滞后。“当时只有我和哥哥两人抓管理,一人对外,一人对内,招商、选址、研发、运营、店铺筹备等所有事情都要参与,精力有限。”
同一时期,台湾茶饮品牌CoCo都可、快乐柠檬进军大陆市场已有3年,随之而来的不仅有开放式门店、手摇奶茶、果汁果酱原料,还有标准化的连锁经营管理理念。据媒体报道,当时CoCo都可规定店内所有茶饮以第一道茶汁为基底,保存时限不能超过3小时;口味需反复测试,只有达到“平衡感、稳定性、口感佳”三重标准,才有资格上柜台……凭借一系列标准化管理手段,至2009年底CoCo都可已在大陆开出197家门店。
纵观整个茶饮行业发展,台资品牌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奈雪的茶招股书此前提及,珍珠奶茶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台湾。自第一款珍珠奶茶问世以来,不仅引入了更多配料和风味,整体品质也得到了提高,很多品牌建立了生产流程的标准化。
“可以说,台资品牌拉动了整个茶饮行业的最初迭代,包括SOP标准化管理。”吴健坦言,悸动烧仙草创业时,恰好踩在了台资茶饮品牌进入大陆市场的节点。“当时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随便开个店只要口感好可能就会成功,不需要运营管理有多强。后来我们看到了自身与台资品牌的差距,开始在管理上调整、改进。到目前为止,大陆茶饮品牌整体标准化程度已经与台资品牌持平,甚至有所反超。”
突破管理瓶颈后,悸动烧仙草在2010-2012年重回增长轨道。此时在距离上海600多公里的武汉,胡继红也开始着手调整品牌形象和产品结构,试图让经营管理更规范,于是在2012年创办了“益禾堂”。
胡继红坦言,台资茶饮品牌起步早,较早认识到连锁品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它们在进入大陆前就想好了如何长久、规范地运营品牌,思路成熟。当时大陆茶饮品牌尚未崭露头角,至少2014年前都是台资品牌在引领市场。”
创新领跑
在胡继红眼中,2015年之前是茶饮行业的蓄力期,“台湾经验已被大陆品牌吸收得差不多了”。2015年左右,广东地区三大水果茶品牌“喜茶”“奈雪的茶”“有茶”凭借产品创新走在了行业前端,开辟新茶饮赛道;此前一些默默无闻的品牌,如湖南的茶颜悦色、湖北的益禾堂、河南的蜜雪冰城、四川的茶百道、浙江的古茗等也已初具规模,区域性龙头品牌开始形成,整个行业进入快速上升期。
所谓“新茶饮”,通常指以原叶茶、水果、鲜榨果蔬汁、乳制品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在不添加固体饮料的情况下,经现场加工制成的液体或固体混合物。新茶饮强调有茶、有奶、有果的真材实料,不再流行粉末或果酱的简单勾调。在现代种植业、物流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认为,我国茶饮行业2012-2019年进入到“茶+奶+水果”的2.0时代,大量茶饮品牌持续迭代。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奶茶相关企业33.15万家,近10年来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加。2012年新增奶茶相关企业0.91万家,2021年新增8.56万家。另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数据,2017-2020年我国新茶饮市场收入规模从422亿元增长至831亿元,预计2021-2023年行业复合增速高位段可达20%,2023年新茶饮市场收入有望达到1428亿元。
新京报制图/许英剑
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喜茶、奈雪的茶两大头部品牌的示范作用不无关系。2012年,喜茶前身“皇茶”起步于江门市一条“江边里”的小巷。2016年,因无法注册商标,“皇茶”更名为“喜茶”,并于同年获得IDG资本及天使投资人何伯权的1亿元投资。获资本加持后,喜茶自2017年开始全国扩张,先后进入杭州、北京、南京等城市。
2015年,广东另一新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在深圳开设首家高端现制茶饮店。2017年,奈雪的茶获得天图资本助力,同年11月走出广东面向全国布局。2018年3月,完成A+轮投资,估值达到60亿元,成为公开资料中首个茶饮行业独角兽。
在消费领域投资人王庆林(化名)看来,喜茶、奈雪的茶找到了与台资品牌不一样的发展思路,利用差异化的产品、好的原材料及商场大店的选址、设计等,将茶饮的调性和价值感做了出来,相当于把整个产业进行了升级,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也因此被称作“天才产品经理”。
“2016年、2017年是两大头部品牌的发轫年,将台资品牌原先打造的10元价格带拉升到25元、35元,这也给我们新品牌推出高端化产品创造了土壤。”2017年,谭力将台湾奶茶品牌“鹿角巷”引入广州、深圳,并借助刚兴起的抖音平台抢到了流量红利。
在头部品牌带动下,整个茶饮行业掀起升级潮,在运营管理、人才引进、原料品质等方面持续改进。
2013年,面对行业快速发展,吴健决定推出茶饮副品牌,将悸动烧仙草交给公司高管操盘,结果主品牌运营情况急转直下,2014年门店数量从此前的400家快速跌破200家。2015年,吴健重新对悸动烧仙草的产品线、运营体制、售价体系等逐一调整,引入鲜果制作,到2016年门店数量已突破500家,目前门店突破2500家。
同在2015年,益禾堂加盟门店数量达到200家,但运营、培训、店铺装修等问题相继出现,也让胡继红开始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便从国际连锁餐饮品牌挖人,“早期研发都是我在做,后来已经完全交给食品领域的专业人才。”2017年,益禾堂进行第三次品牌升级,门店数量突破1000家,至2021年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5600家。
茶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上游原料企业的壮大。2021年4月,佳禾食品上市成为“植脂末第一股”,多个茶饮品牌是其客户。而在“炼乳第一股”熊猫乳品、“奶酪第一股”妙可蓝多的财报里,茶饮品牌也是其重点拓展的B端客户。
拐点已至
2020年-2021年上半年,以奈雪的茶上市、喜茶估值600亿、蜜雪冰城门店突破1万家为标志性事件,整个茶饮行业迎来发展高潮,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资本跑步入场。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是茶饮品牌资本化的关键一年,行业连锁化率和品牌集中化率进一步提升。据企查查数据,近十年茶饮品牌投融资事件共85起,披露融资总金额达88.32亿元。其中2020年为12起,2021年前6个月达14起。
在《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披露的融资名单中,除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几大头部品牌外,还可以看到古茗、斟茶记、七分甜、泸上阿姨等腰部品牌的身影。这其中,直营系头部品牌喜茶与加盟系头部品牌蜜雪冰城最为引人关注。
2021年6月,奈雪的茶上市,成为“茶饮第一股”;喜茶最新一轮融资即将落定的消息也在同一时期传出。据《投资界》当时报道,“经过多方确认,喜茶本轮投资方均为老股东,融资过程持续数月,而估值达到前所未有的600亿元,再次刷新了中国新茶饮的融资纪录。”
另据企查查信息,蜜雪冰城于2021年1月完成20亿元首轮融资,由美团龙珠、高瓴资本、中信产业基金共同投资。融资完成后,蜜雪冰城估值约200亿元。紧接着在2021年国庆节前夕,蜜雪冰城在河南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
资本的热度是滚烫的,也是吸引人的。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改变,2021年2月,谭力从“鹿角巷”抽身,在长沙创立柠檬茶品牌“柠季”,仅150天就完成字节跳动、顺为资本数千万融资,2022年1月又获得字节跳动、腾讯数亿元投资,至2022年2月门店签约数已超过400家。
与此前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直营品牌受资本青睐不同,据吴健观察,2019-2021年有大量资本进入茶饮加盟体系,“直营和加盟是两种不同模式,要考虑清楚拿资本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资源整合,市场拓展,还是为了现金流?如果没想清楚,资本不一定是加分项。”
很快,潮水退去。2021年底以来,茶饮行业陆续传出降价、亏损、裁员、关店等消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报告预测,未来2-3年新茶饮整体增速将调整为10%-15%,以加盟为主的品牌将进入分化、洗牌期。
在吴健看来,茶饮行业2020年疫情后经历的一轮快速发展,源于一种报复性消费增长。大量资本进入茶饮行业后,加快了品牌扩张速度,但也推动了行业内卷,很多之前盈利的品牌变得不再盈利。而随着近期头部品牌降价,对中端品牌来说无异于降维打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2018年行业洗牌就已开始。”据王庆林估算,目前茶饮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每个价格带都诞生出全国性的头部品牌。以销售额计,行业前五已占到市场份额的一半。“未来资本依然会关注茶饮赛道,但更青睐于5-10家头部品牌。在创新空间枯竭、资金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再跑出一个规模上万家的新品牌,未来创新将是龙头间的游戏。”
新京报2022年4月19日产经周刊《新茶饮江湖》。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秦胜南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