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研发,要常识通达、视野开阔。今天给大家推荐两本书——《盐糖脂》《上瘾五百年》,相信对大家的业务会大有助益。
这是什么样的神书?
《盐糖脂》是《纽约时报》记者迈克尔·莫斯历时三年完成的著作。在写作过程中,他走访了卡夫、雀巢、可口可乐等知名食品公司,还采访了包括化学家、营养学家、律师、政府工作人员等等食品行业相关人士。
< class="pgc-img">>该书在1999年和2006年分别入围普利策奖评选,2010年获普利策解释性报道奖。
莫斯在书中聚焦卡夫、可口可乐、方便午餐盒、菲多利、雀巢、奥利奥、可沛利等食品,考证细致精确、令人瞠目。
这本书聚焦食品行业背后的力量,即食品巨头通过添加盐、糖和脂肪,让我们无法抵抗加工食物的强大魅力。书里还从社会学、心理学和市场营销的角度,揭秘加工食品如何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读完这本书,我们会知道:管不住嘴,可能真的不是我们自己的错。
< class="pgc-img">>《上瘾五百年》是一部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酒、茶、咖啡等精神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
本书从社会与生物学的角度对咖啡、茶叶、可卡因等影响精神状态的瘾品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考察,逐一展演它们如何被发现、交易与图利的过程,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
书中综合心理、药物、权力、经济、文化、生态等个领域讲述瘾品历史,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
< class="pgc-img">>书中哪些观点对我们有价值?
No.1
盐糖脂为什么让人着迷
因为这三种成分,最能刺激人类的味觉,而味觉对人们选择食物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上瘾五百年》里面提到,什么叫上瘾呢?上瘾就是化学分子刺激,让人身体产生了更多诱发快感的神经传导素。上瘾会让人有幸福感和解脱感,这和美味的食物带给我们的感觉相同。食品同样能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让人上瘾。
< class="pgc-img">>No.2
理想的食品是什么?
食品公司的研究员们曾经总结出了一条关于“理想零食”的公式。消费者买零食,肯定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购买方不方便、价格实不实惠、食品是不是健康。但研究者发现,味道最能刺激消费者购买。只要提升风味,购买量就会上升。
No.3
甜食能带给人兴奋感和愉悦
人类对甜味非常敏感。研究人员就发现我们口腔的所有部位,包括上颚,都嗜甜如命。
< class="pgc-img">>大脑对糖的反应和对可卡因的反应一样,甜食代表着能量,能带给人兴奋感和愉悦。甚至可以说,人类的历史是嗜甜的历史。
甜味对于小孩子们的诱惑力,比对成年人更强。而且,研究者发现,偏爱甜味可能是一种“习得性行为”,意思是说,童年吃加工食品多的小孩,长大之后,也会更爱甜食,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对加工食品的渴望。
No.4
糖分的“极乐点”
不过,食品当中的含糖量也不是越多越好。可口可乐公司就找到了一个糖分的“极乐点”。他们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做实验,最后发现,如果甜度超过了这个极乐点,人反而会感觉很腻,就会影响饮料的销量。
< class="pgc-img">>因为人的大脑虽然更喜欢甜,但也更容易对强烈浓郁的味道感到疲劳,就会抑制对这种味道的渴望。
这个最佳平衡点就是糖分的极乐点,按照这个比例调配好的可乐,不仅能让你感到令人愉悦的甜味,而且喝完后嘴中不会留下任何不好的味道,只会让你更加想喝。
No.5.1
脂肪可屏蔽食物里不好的味道
如果说大部分人对糖还是很警觉的,那接下来这个成分,就有些让人难以察觉了。这就是脂肪。
< class="pgc-img">>脂肪和糖一样,脂肪也能刺激大脑,但是它更像一种麻醉剂,可以屏蔽食物里不好的味道,让食物的口感变得更柔和。加工食品行业还找到了让糖和脂肪协调作用的办法。他们发现,多加一点点糖时,多脂奶油会更美味。
No.5.2
脂肪没有“极乐点”
无糖饮料当中的代糖还可以当作糖类的替代品,而脂肪是不可替代的。
< class="pgc-img">>雀巢的一位食品科学家,就曾经试图用其他化学品来替代奶酪。但是他很快就意识到,奶酪中脂肪发挥的口感是化学品替代不了的。
人们迷恋的是奶酪酱汁独特的口感,它既像蜜糖般黏稠,又像花生黄油般浓郁。脂肪可以促进进食,在它对大脑的麻醉作用下,人们完全吃得停不下来。而且,脂肪没有“极乐点”,食物里的脂肪含量越高,消费者的味蕾就越喜欢。
< class="pgc-img">>No.6
咸味也会引发大脑的快感
为什么加工行业也同样青睐盐呢?盐强大的吸引力一度让科学家非常费解,毕竟糖和脂肪来自动物和植物,包含了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量,而盐只是矿物质而已。
虽然钠对人的生命是必须的,但是大多数人其实只需要摄入少量的钠就足够了。而现实的情况是,美国人每天摄入的盐,要比人体需要的高出十倍乃至二十倍。
< class="pgc-img">>后来科学家发现,问题的答案还是要回到味道,咸味也会引发大脑的快感。适当的咸度可以提升从培根、薯片到奶酪、泡茶等所有食品的吸引力。
中国厨师当中不就有这样一句名言吗?盐是味中仙,盐放对了,这道菜的味道差不了。
< class="pgc-img">>除了增加吸引力,盐还可以作为“修复剂”,用来掩盖食物里不好的味道。加工食品常常用盐来掩盖怪味儿。处理这种怪味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入新鲜调料,但草本植物价格昂贵,所以选择了更便宜的盐。
< class="pgc-img">>这些可以学习的营销大法
在这方面,可口可乐公司可谓是营销典范。糖类的“极乐点”就是他们找到的。
可口可乐的营销人员发现,可乐消费符合“二八定律”,就是世界上80%的可乐,被20%的重度使用者消费。所以,他们采用各种办法,培育可口可乐的重度使用者。
< class="pgc-img">>除了在广告上下功夫之外,本地销售人员还会研究超市货架摆放、商场布置,为可口可乐选择最佳的位置。他们会在街头门店进行推广,激发人们的购买偏好。可口可乐去到巴西后,为了符合当地贫民区的要求,甚至了推出了一种全新的、更便宜的小包装可乐。
< class="pgc-img">>在消费者心中打品牌战当然是一种方法,还有很多食品公司用的是另一种营销方式,你一定也很熟悉。那就是把产品和“健康”绑定起来,做和“健康”有关的形象营销。
比如,水果一直是健康的象征,顺带着连果汁也被划入了健康食品的阵营。但你可能不知道,很多果味汽水根本不含水果,而某些所谓“纯天然”的浓缩果汁,真正的果汁含量少到可怜。一瓶里大概只有两汤勺,还不到配方的5%。这么一点果汁,最后却成了营销中打造健康形象的重点。
< class="pgc-img">>再比如“低脂牛奶”。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牛奶的销量一度锐减,就是因为人们担心牛奶中含有的脂肪会带来过高的卡路里。乳制品业发明了“低脂牛奶”这个概念,化解了危机。
为了让自己家的产品销量更好,食品商甚至会赞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研究。比如家乐氏的糖霜燕麦片,就在 2008 年初推出了一个广告,广告告诉大家:一项临床研究显示,早餐吃糖霜迷你燕麦片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都提高了近20%。这个临床研究其实是家乐氏公司自己支付资金做的。
>茶是很多人“痴迷”的饮品,甚至有的网红奶茶店还会出现排长队买奶茶的场景。
有些年轻人更是要靠奶茶“续命”,一年四季,热的、冰的,奶茶不离手。
日前,有一条“三个月喝了近一千块的奶茶”的热搜引起热议。①
不少网友说:
“喝这么多那得胖多少?”
“再这样下去我会不会得糖尿病?”
“三个月喝了1000元的奶茶,如果10元的话平均一天一杯。”
“奶茶喝着是快乐,但是长期喝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大家还是要适量。”
“奶茶上瘾”真的是一种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物质依赖科主治医师段炼表示,奶茶上瘾元凶就是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摄入后表现提神、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若短时间内摄入咖啡因过量,可能导致烦躁、兴奋、失眠、脸红、尿液增加、胃肠紊乱、肌肉抽搐、思维涣散、心悸、心律失常的情况。
随着喝奶茶的时间越来越久,可能出现耐受性增加的情况,即奶茶会变得越喝越多。如果不增加喝奶茶的剂量或者次数,就达不到原来的效果,包括提神等。
长期喝奶茶一段时间,如果突然停用,可能出现戒断反应。咖啡因的戒断反应包括困倦、无精打采、头痛等,甚至出现情绪低落或者焦虑的症状。另外,咖啡因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有部分人出现便秘的戒断反应。
这个时候来一杯奶茶,上述问题一扫而空,变得马上满血复活。这个时候就是咖啡因依赖了。因此,奶茶真的会让人“上瘾”!
可以通过减少饮用频率和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减量来减少咖啡因戒断反应,如果仍有困难和不适,建议此时可寻求物质依赖科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治疗戒除对咖啡因的成瘾。②
常喝奶茶从里到外伤全身
奶茶虽然诱人,但暗藏危险!常喝奶茶,不但会损害心、脑、胃、骨骼等体内脏器,还会摧残容颜、加速衰老,可谓是从里到外伤全身!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王海东揭露了奶茶的3个真相!③
真相一:奶茶不一定是真奶
有些商家为了扩大利润、控制成本,很少会用真正的鲜奶去制作奶茶,多半都是由奶精冲泡而成的。奶精大多指植脂末,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影响身体健康。
1. 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2. 损害脑神经。影响正常记忆力,年龄增大后容易增大老年痴呆的可能。
3. 影响身体发育。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危害较大。
真相二:含糖量实在高
根据2020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对16批次奶茶的检测调查发现,这批饮品的总糖量在10-66克之间,即使选择无糖的奶茶饮品调查,含糖量还要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经常喝含糖高的饮品,会增加患病风险。
1. 糖尿病。过多的糖分在身体内无法代谢,体内血糖慢慢升高,如果长期大量喝含糖过高的饮品,急性糖尿病也很容易找上门。
2. 加速衰老。过多的糖分在身体内会消耗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导致皮肤松弛,没有弹性。
3. 体重过重。糖分堆积在体内,没有办法有效代谢,慢慢堆积,加速肥胖的步伐。一旦出现过度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都容易诱发。
真相三:咖啡因含量大
身体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1. 失眠。奶茶里的咖啡因会导致神经兴奋,容易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2. 诱发胃部疾病。奶茶进入肠胃消化,大量的咖啡因会刺激肠胃,导致胃溃疡等疾病。
3. 易骨质疏松。大量的咖啡因进入体内后,还可能造成骨质流失,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骨质疏松。
为了自己的健康,
尽量远离奶茶!
为了健康,当然是不建议大家喝奶茶。但是道理都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对奶茶没有抵抗力。
如果偶尔喝一次奶茶,怎样能减轻奶茶带来的伤害呢?卫健委首批营养指导员、注册营养师薛庆鑫给出几点建议。④
1
选真奶做的
如果是现制奶茶,可以观察下店家是不是用鲜奶做的,有的会写“真鲜奶、无奶精、无植物奶油”,大品牌的相对比较放心,最好不要加奶盖;如果是速溶奶茶或预包装的液体奶茶,那就看看配料表,选第一位是真奶的,尽量不选奶精、植脂末的。
2
小料要选对
小料不要选波霸、椰纤果等加工食物,可以选择水果块、燕麦、龟苓膏、烧仙草等小料。
3
选无糖或少糖的
虽然市售无糖奶茶也存在有糖的可能,但毕竟还是比全糖奶茶低很多。
4
喝奶茶后少吃饭
奶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不低,喝了奶茶当天就少吃两口主食、减少烹调油用量。
5
喝完记得多运动
一杯奶茶的热量至少要运动1小时去消耗,建议增加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运动,平衡热量,预防长胖。
本文综合自:
①2024-02-26新浪微博@小白摸鱼日记《三个月喝了近一千块的奶茶》
②2021-06-01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有种病叫奶茶上瘾》
③2021-12-21人民日报健康号“妇科王医生的科普笔记”《奶茶虽好,但也不能“贪杯”,带你一起揭开奶茶的3个真面目》
④2023-05-22科普中国《一天不喝就难受!奶茶好喝让人上瘾,但这“七宗罪”你了解吗?》(政法频道)
喝这么多,那得胖多少?”“再这样下去我会不会得糖尿病?”“三个月喝了1000元的奶茶,如果10元的话平均一天一杯。”“奶茶喝着是快乐,但是长期喝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大家还是要适量。”……日前,有一条“三个月喝了近一千块的奶茶”的热搜引起热议。
奶茶是很多人“痴迷”的饮品,甚至有的网红奶茶店还会出现排长队买奶茶的场景。有些年轻人更是要靠奶茶“续命”,一年四季,热的、冰的,奶茶不离手。
“奶茶上瘾”真的是一种病
奶茶上瘾元凶就是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摄入后表现提神、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若短时间内摄入咖啡因过量,可能导致烦躁、兴奋、失眠、脸红、尿液增加、胃肠紊乱、肌肉抽搐、思维涣散、心悸、心律失常的情况。
随着喝奶茶的时间越来越久,可能出现耐受性增加的情况,即奶茶会变得越喝越多。如果不增加喝奶茶的剂量或者次数,就达不到原来的效果,包括提神等。
长期喝奶茶一段时间,如果突然停用,可能出现戒断反应。咖啡因的戒断反应包括困倦、无精打采、头痛等,甚至出现情绪低落或者焦虑的症状。另外,咖啡因对胃肠有刺激作用,有部分人出现便秘的戒断反应。
这个时候来一杯奶茶,上述问题一扫而空,马上满血复活。这个时候就是咖啡因依赖了。因此,奶茶真的会让人“上瘾”!可以通过减少饮用频率和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减量来减少咖啡因戒断反应,如果仍有困难和不适,建议此时可寻求物质依赖科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治疗戒除对咖啡因的成瘾。
常喝奶茶从里到外伤全身
奶茶虽然诱人,但暗藏危险!常喝奶茶,不但会损害心、脑、胃、骨骼等体内脏器,还会摧残容颜、加速衰老,可谓是从里到外伤全身!
事关奶茶的3个真相
真相一:奶茶不一定是真奶
有些商家为了扩大利润、控制成本,很少会用真正的鲜奶去制作奶茶,多半都是由奶精冲泡而成的。奶精大多指植脂末,制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影响身体健康。
1.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2.损害脑神经。影响正常记忆力,年龄增大后容易增大老年痴呆的可能。
3.影响身体发育。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危害较大。
真相二:含糖量实在高
根据2020年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对16批次奶茶的检测调查发现,这批饮品的总糖量在10-66克之间,即使选择无糖的奶茶饮品调查,含糖量还要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经常喝含糖高的饮品,会增加患病风险。
1.糖尿病。过多的糖分在身体内无法代谢,体内血糖慢慢升高,如果长期大量喝含糖过高的饮品,急性糖尿病也很容易找上门。
2.加速衰老。过多的糖分在身体内会消耗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导致皮肤松弛,没有弹性。
3.体重过重。糖分堆积在体内,没有办法有效代谢,慢慢堆积,加速肥胖的步伐。一旦出现过度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都容易诱发。
真相三:咖啡因含量大
身体摄入过多的咖啡因,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1.失眠。奶茶里的咖啡因会导致神经兴奋,容易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2.诱发胃部疾病。奶茶进入肠胃消化,大量的咖啡因会刺激肠胃,导致胃溃疡等疾病。
3.易骨质疏松。大量的咖啡因进入体内后,还可能造成骨质流失,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骨质疏松。
为了自己的健康,尽量远离奶茶!
为了健康,当然是不建议大家喝奶茶。但是道理都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对奶茶没有抵抗力。如果偶尔喝一次奶茶,怎样能减轻奶茶带来的伤害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选真奶做的
如果是现制奶茶,可以观察下店家是不是用鲜奶做的,有的会写“真鲜奶、无奶精、无植物奶油”,大品牌的相对比较放心,最好不要加奶盖;如果是速溶奶茶或预包装的液体奶茶,那就看看配料表,选第一位是真奶的,尽量不选奶精、植脂末的。
小料要选对
小料不要选波霸、椰果等加工食物,可以选择水果块、燕麦、龟苓膏、烧仙草等小料。
选无糖或少糖的
虽然市售无糖奶茶也存在有糖的可能,但毕竟还是比全糖奶茶低很多。
喝奶茶后少吃饭
奶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都不低,喝了奶茶当天就少吃两口主食、减少烹调油用量。
喝完记得多运动
一杯奶茶的热量至少要运动1小时去消耗,建议增加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等运动,平衡热量,预防长胖。
编辑:李玲
资料: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