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出去讲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很多非常爱孩子的家长,大多数是奶奶,奶奶说带着孩子给上班还要累。每天早上给孩子做完早餐,因为孩子不想吃就追着孩子喂快一个小时,然后在到中午做完午餐又喂一个小时就到时间睡下午觉了,起来到晚上再做晚餐,给孩子喂饭喂了一个小时玩一下,又该睡觉了,所以奶奶每天的工作都是非常的忙,而这些孩子一般都有一岁多了甚至两岁多了。菁妈告诉奶奶们:你们的付出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付出却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害了孩子的。这个付出会把孩子养”傻“你想连吃饭都不会那不是”傻“是什么?
< class="pgc-img">>对于养孩子这件事,菁妈一直说:懂比爱更重要。
奶奶还说:孩子很聪明哦,说奶奶你给我一颗糖我就吃饭,或者是带我去玩我就吃饭。总之吃个饭就是各种要求。没有玩具,不吃饭;不带我去玩,不吃饭,不给我吃糖,不吃饭。
变成了奶奶或者妈妈是老板,而孩子是员工,吃饭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了让这项艰巨的任务得以完成,老板要给员工加薪,旅游等等。
而事实上人不吃饭是长不大了,吃饭应该是孩子主动积极的要求的一件事情,菁妈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兄弟姐妹比较多,每次吃饭都是抢着,谁吃得快谁可以吃得更多,就怕没得吃,哪里有不想吃的。因为不吃就是最直接的后果--自己挨饿。
< class="pgc-img">>孩子在小时候也是想自己吃饭的,只是家长觉得孩子不会吃,怕孩子吃饭吃得太脏,怕孩子吃不饱。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孩子,孩子哪哪哪都是一个孩子,都不会做。从而错过了孩子吃饭的敏感期,是家长自己让孩子把吃饭当成了任务。
要想让孩子自己主动积极的吃饭,把吃饭当成一个轻松开心的事情,那么家长就要在发现孩子自己想主动吃饭的信号,大部分的孩子在8个月左右就开始有自己的自主意识,当发现这三个信号时说明孩子已经会自己吃饭了,家长放开手让孩子去吃,而家长只要在事后收拾残局,事后在孩子吃不太饱的时候再喂饱孩子就可以了。
< class="pgc-img">>1、动手抢
当孩子看到爸妈拿自己的辅食碗过来,她就双手想去抢。当抢到手时自己会非常的开心。自己抓着食物把嘴巴方面放,有时可能会放到鼻子上,有时可能会放到脸上,家长觉得很脏,但 是孩子自己却觉得很好玩。
2、拒绝别人的投食
还记得菁菁在8个月左右的一天,我给她喂南瓜粥时,她自己就是不吃,转过头去,我转身想拿一个小玩具给她拿着方便喂。再回头她已经把用手把碗里的粥抓到自己的脸上了。而我再想喂她时她却又不吃。而把我把碗给她自己吃时,开心的咧开嘴笑了,而且认真的自己吃。、
后来她把一碗南瓜粥倒了大半有脸上,吃进去几口后,我和她说:现在你自己吃了好久了,小嘴巴说:我还想吃,那妈妈把粥送到小嘴巴,你自己咬好不好。菁菁没说话。
而后来我又喂了半碗。但是之后每次吃饭我都给她准备了手指食物,比如说一小块苹果,或者是土豆,一些面条,馒头等。这样孩子可以自己又可以锻炼到精细动作也吃饱了。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满足了。
< class="pgc-img">>3、嘴巴砸吧的学大人吃饭
小姑的孩子现在快8个月,每天看到大人吃饭都非常努力的看着我们的嘴巴,然后没一会自己的嘴巴也在砸吧砸吧着学着我们。
而这时候我就让小姑给孩子准备一个儿童餐椅,还有围兜,软的勺子,给孩子一些手指食物,比如一片苹果,小半个草莓,或者是撕开的馒头等等让孩子自己吃。
< class="pgc-img">>菁妈寄语:让孩子自己吃饭并不是意味着孩子可以独立吃饱,只是在孩子想自己的吃饭的时候满足她的心理需求,让她知道吃饭是一件开心的愉快的事情,可以让自己有满意感的事情,大大减少孩子以后挑食厌食的情况。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欢迎关注我。
源:生命时报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学前教研室教研员、一级教师 张 博
“让长辈先入座” “不要用筷子敲碗碟” “夹菜不要来回翻”……这是我们熟知的餐桌礼仪。不少孩子在餐桌上一些不好的习惯是长时间累积的结果,不同的进餐场景传递出了不同的家庭文化和教养理念。所以,从小要培养孩子餐桌礼仪。
为什么要学习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指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据文献记载,周代时,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受孔子推崇,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从家庭教育方面讲,餐桌礼仪也是家庭教养的一种体现。
多大开始学习?孩子一出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孩子耳濡目染家长的进餐方式、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就学会了。随着孩子长大,尤其3岁后,他们能熟练使用勺子等餐具,愿意模仿成人进餐,更愿意像大人一样一起吃饭。如果家长能尊重孩子需要,为孩子提供专门的椅子、餐具等,有意识地引导其了解一些餐桌礼仪,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有助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学习更多礼仪常识。
应该学习哪些餐桌礼仪?餐桌礼仪传承久远,内容十分丰富。在詹德华著作《餐桌礼仪》中介绍的礼仪要点包括数十种,如:中餐入席的礼仪、入座有序、就座安稳、就座顺序、中餐餐具的用法、筷子的用法、注意吃相等。掌握这些礼仪,用餐时就能彬彬有礼、仪态大方、言谈举止令人舒适。
对于3岁后的孩子来说,具体要学习以下内容。
餐前:1.进餐前做好洗手、如厕等餐前准备,避免进餐后离座打扰他人。这样可以更安心、放松地享受美食。2.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吃饭时应先请家中长辈入座,并先给长辈盛饭。长辈还未动筷前,晚辈不应自顾自地先吃起来。在家长把碗递给孩子时,孩子应双手接过,表示对长辈的尊敬。3.进餐前引导孩子对做饭的人表示感谢,可以说:“爸爸辛苦了!”
餐中:1.身体坐正坐直,保持端正姿势。坐正坐直不但视觉美观,还有利于消化。2.吃饭时尽可能不要发出声音,如不要敲打碗筷或大声喧哗。教育孩子嚼饭时尽量闭着嘴,喝汤时也慢慢等汤凉了再喝,不要上来就“唏里呼噜”地喝。3.正确使用勺子筷子。筷子是东方人特有的餐具,一种工具可用于各种食物,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以简单应对复杂”的深厚传统文化精髓,这是我们必须要传承的。正确使用筷子还能促进手部小肌肉发展,让孩子的精细动作得到锻炼。4.避免在盘中翻来翻去,不要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盘中翻来翻去,这是一种很失礼的行为,显得比较自私。应尽量夹取离自己较近的菜品。
餐后:1.饭后对准备食物的人表示感谢。2.吃完饭若要先离席,要跟长辈打招呼:“我吃好了。”3.饭后帮助家人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帮助洗碗。
用餐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与家人相处的美好时光。家长应引导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享受每顿饭,感恩大自然赐予的食物、烹饪这些食品的人。共餐时,家长应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再忙也不要在吃饭时看手机,孩子的很多社会性行为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倘若孩子每天都能感受到,久而久之自然会越做越好。孩子不但喜欢模仿,还喜欢角色扮演游戏,家长可在日常创设进餐的游戏情境,邀请他们变换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如当小主人、当长辈,在游戏中教会他们举止要与扮演的人物身份相符,渗透正确的进餐礼仪。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游游
从宝贝张开小嘴吃进第一口辅食,到慢慢吃的食物越来越多,最终有一天,他会开始跟家人一起吃同样的三餐。但这天什么时候到来呢?什么时候我们才不需要单独为宝贝准备饭菜了呢?关于这个时间,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安排,有的是7个月,有的是2岁,其中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 class="pgc-img">>【你家宝贝几岁开始吃大人饭菜?】
》双双:7个月
我们家双双是从7个月开始跟着我们吃饭的,双双是那种一见大人饭就很馋的宝贝,每次我们吃饭,她都会嗯嗯啊啊要吃的。为了让她每餐营养更丰富,我决定除了辣、咸等重口味,就让她跟我们一起吃。我平时做饭时会特意将大人的食物多烹饪一会儿,然后盛出来剁碎了喂给女儿。然后,在剩下的食物里加些调料大人吃,我觉得这样挺方便的。
》小编多句嘴:
初加辅食就一块儿吃,这样会不会增加宝贝消化不良和过敏风险?提醒妈咪添加辅食,应该一样一样地添加,每样食物宝贝尝试3~5天可以适应,不出现过敏反应,才可以添加下一样。否则,宝贝出现对食物的不耐受或者过敏现象,妈咪很难找到具体的过敏原。
》年年:2岁10个月
我们家年年2岁10个月,乳牙都长齐了,特别喜欢长长的面条,一块一块的蔬菜,才跟大人一起吃,之前都是单独给他做。我觉得宝贝3岁前的饮食习惯特别重要,我一直都是坚持年年的饭少油少盐,现在跟我们吃也是先把他吃的盛出来,再调味。
》小编多句嘴:年年妈真是一个用心育儿的好妈咪,点个赞!其实宝贝多大跟大人一起吃,最关键的不一定是年龄,而是大人饭菜的口味和健康度。只要把握这一点,宝贝早点跟大人一起吃,也不是什么坏事。看到家长那一大桌丰盛的菜肴,自己却不能尝几口,宝贝会不会不开心,甚至对自己的食物产生不满?如果有,是可以考虑让宝贝跟着吃的。说到底,全家人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宝贝一生健康饮食习惯的基础。
【WHO说:1岁+】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观点是:1岁之后,大部分儿童的身体发育,已经可以满足和家庭其他成员吃同样的食物的要求了。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这样做,或者哪些食物适合合餐,取决于你家的菜谱和食物本身:那些食材安全健康、营养均衡,少油少盐的菜,宝宝1岁之后就可以尝试一起吃了;而像浓油赤酱、盐分超标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即便是3~5岁以后,也不可能成为我们给宝贝的推荐食谱。
< class="pgc-img">>》专业建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摄入食用油每天不超过25克,但现代家庭烹调中已经远超这个比例。尤其是煎炸的菜肴、容易吸油的菜肴里面油量惊人,一些口感比较粗的蔬菜也会通过多放油来改善口感。同样给宝贝吃这些菜,不但摄入的油脂不可预估,还可能被迫吃进一些反复使用的老油。
此外,成人的菜肴里面还少不了鸡精、生抽、老抽、味极鲜等调味品,甚至是用胡椒、花椒、茴香、桂皮等来增味,这些成分都会对宝宝的味觉过度刺激,3岁以前都应该避免进食这些调味品。
宝贝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两年的事情,而是靠家长长期的榜样影响。一个餐饮结构不合理不健康,“重口味”的家庭,是很难培养出有健康饮食习惯的宝贝的。
来源:妈咪宝贝传媒
凡本号注明“来源:妈咪宝贝传媒”的所有作品,均为我方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我方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我方授权使用的作品的,应在协议授权范围内使用并署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我方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