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源:蓝氧科技(公众号)
如果你走进一间餐厅,没有任何服务员和老板,相信你会马上离开,以为还没营业。
但是美国旧金山的这间餐厅却门庭若市,顾客络绎不绝。让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一间无人餐厅,开业至今已经有两年。内部有一列ipad罗列着菜单用于点餐和支付,有一面格子墙拿取食物。整个点餐——付钱——取餐都是无人操作,充满着科技感。
尤其是点好的餐在传送出来的时候空空的格子屏幕闪黑后变魔术般的菜品就呈现出来,更为此铺上了一层神秘感。
蓝氧君很好奇,到底这格子背后是个什么世界?是像普通厨房一群人在忙忙碌碌,还是完全自动化的机器在运作呢?
Eatsa创始人大卫·弗莱德伯格表示:Eatsa厨房同样实现自动化,但他没有透露细节。目前,Eatsa正在升级自动化食物烹饪和传送技术。
想来也是,厨房重地,肯定是闲人免进的,还免打听呢!
蓝氧君却想强调的是,无论是机器或者人力,最重要的不是菜品做出来的过程,而是菜品美不美味,食材安不安全。
无人餐厅eatsa以藜麦作为主食,藜麦在南美的地位相当于大米在中国的地位。好不好吃就因人而异啦。有趣的是藜麦是高原产物,虫害甚少,但是在中国大米是水稻为主,而水稻一般生长在多湿、高温、多日照的土壤中,虫害甚多,杂草丛生。自然农药成了标配。
>国旧金山新开的一家餐厅因其完全看不见人类员工的身影而引起轰动。前来Eatsa餐厅就餐的顾客可直接将他们的订单通过iPad送到厨房。饭被做好之后会出现在一个小的玻璃舱中。虽然这些场景后面依旧是人类在进行工作,但顾客与他们不必进行任何交流。
这是从传统用餐模式中摸索出来的彻底改造,Eatsa的拥有者认为旧金山已经为这种改变做好了准备。Eatsa餐厅刚刚开业的时候还有身着红色T恤的服务员帮助顾客点单,但现在这家餐厅已经完全自动化了,在餐厅中看不到员工们的身影——没有收银员、没有服务员也没有领班。顾客将这里戏称为“机器人餐厅”。
这家坐落在金融商业区的餐厅也许听起来生意冷清,但其实它大获成功。餐厅的合伙人Tim Young说:“我们上餐的速度很快,我们正在创造某种快餐体验。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能给客人一种神秘感,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虽然这一概念听上去非常新颖,但它并非Eatsa餐厅的原创。据时代杂志介绍,它是20世纪时尚版的自动贩卖机,人们在这个自助食堂里可通过窗格选取预先做好的饭菜。而Eatsa餐厅给顾客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不用现金的、少吃肉的体验。时代杂志报道称:“顾客可在9个平板电脑亭中随意选择一个,刷完信用卡之后顾客即可开始定制一碗藜麦。顾客还可以选择阿根廷香辣酱、橙味噌酱、烤玉米、腌洋葱、烤甜菜或者欧防风条等。这里的餐点也比较便宜,约7美元起。”
点完餐后,顾客需前往一面拥有7个窗格的墙,连续点击两次透明的触摸屏方可拿到他们点的食物。在墙后面有7名人类员工在工作,这些员工根据软件的指导在规定时间内准备好客人的餐点。
据Young透露,这种营业模式能让他们接待更多客人。他解释道:“每位员工各司其职,他们的工作均由一台iPad进行管理。老实说,光靠人根本没办法应对这么多顾客。他们不明白为何他们会有这么多交易量,定时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在科技的帮助下,人们吃饭时等待的时间大大减少。
旧金山的SFGate认为在这家餐厅就餐非常有趣。她写道:“餐厅里的铃声和哨声给人一种玩游戏的感觉。这里的餐点也还可以,我点的墨西哥卷饼非常好吃。东西分量很足,我剩下的卷饼都可以留到第二天中午再吃一顿。6.95美元真是物有所值。”
Young和他的搭档Scott Drummond希望未来他们能开更多Eatsa餐厅。目前,他们打算在未来两个月内在洛杉矶开一家分店。不久,在旧金山另外一个地方也会新开Eatsa餐厅。这家餐厅同时也在开发一款应用程序,届时它能将点餐速度提升一个台阶。
<>击上方篮字 ? 或搜索微信号:cyr811关注我们!
一家专门研究报道火锅,中餐的新媒体!
(【文末】大咖都在看 ??)
餐饮业发展到现在,在装修、概念上有了更丰富的玩法。
做餐厅,味道是保证。但好味道同样需要包装,包装便是附加值。
于是出现了餐厅和时尚、音乐、设计结合的各种形态,
也诞生出各种的玩法。
本文发于微信公众号:餐饮人必读 ID:cyr811
| 全文需3分钟时间阅读
餐厅+博物馆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很早便将博物馆与餐厅结合起来。
只不过博物馆白天是展厅,晚上办餐厅。国际规模的颁奖和典礼都在这里举行。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晚上变成餐饮、宴会场所
把餐厅开在博物馆里,赚两份钱:一份是点单的客单价;一份是博物馆入场费。
这种餐厅与博物馆结合的形式,让餐厅品牌有了“文化底蕴”提升附加值。
国内,也有这么玩的餐厅:
▲云雅阙博物馆主题餐厅主打陶瓷文化
▲东北历史主题博物馆餐厅,展出的满洲8旗服饰
餐厅+花艺
在美国的生鲜超市中有一个现象:一般来说顾客进门,最先看到的不是鲜鱼鲜肉,而是鲜花。
并不是这家超市在卖花,而是因为“鲜花”本身代表了新鲜。如果顾客看到鲜花不败,就会觉得这家超市卖的商品很新鲜。
餐厅+花艺,一方面给人新鲜自然的感觉,一方面提高颜值让顾客拍照。
▲茉颂法式花艺主题餐厅
▲花开藤蔓
餐厅+IP
IP观念火热,什么都能成为IP从而与餐厅结合起来。
作为APP不怎么火,但是作为IP火了的Line Friends Cafe&Store;将西游记这个IP结合餐饮的嘻游记……
乃至各种动漫主题餐厅,都是用IP嫁接餐厅。
▲嘻游记入口参考“盘丝洞”
▲Line Friends Cafe&Store
餐厅+音乐
+音乐的玩法,多应用于底下小酒馆、咖啡馆这样有音乐氛围的环境。
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餐厅会把音乐结合起来。
譬如胡桃里音乐酒馆、海上旧梦主题演艺西餐厅,晚上7点开始有现场表演,传统夜上海特色歌舞;
▲胡桃里音乐酒馆
同仁四季音乐主题餐厅,则是在试图做一个音乐社群+餐厅的概念,每晚都会有歌手现场演绎,享受音乐与美食的完美结合。
▲同仁四季音乐主题餐厅,主打live的感觉
餐厅+科技
以最新崛起的VR、机器人、自助点餐为代表的科技,也开始应用于餐厅。
V.R将虚拟现实互动元素,与餐厅结合;SOMA-Dining Lounge将裸眼3D技术与餐厅结合;Eatsa使用自动点餐科技,让餐厅没有了服务员。
▲VR技术应用在餐厅
▲SOMA-Dining Lounge
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黑科技也会与餐厅互相渗透。
餐厅+概念
概念很虚,但是使用得当,能造成差异化。
比如,在黑暗中吃饭的Dans le Noir,用盲人来当餐厅的服务员,菜品只有四种选择:鱼和海鲜类、肉类、素食类、奇葩类。
你就只能选种类,剩下的就交给他们去准备,所以你不知道最后上来的到底是啥,让你有一种神秘和惊喜感。
▲黑暗中用餐,概念很好却容易被模仿
又比如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主打感官餐厅。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
结语
餐厅早已脱离原先只是单纯吃饭的语义环境,餐厅与其他各种元素也开始混搭起来。
但餐饮归根结底,还是要归结到用餐感受上。没有餐厅,只是着重后面的+,还是舍本逐末。
反过来说,只着重于餐厅本身,没有附加值,同样很难吸引消费者。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列标题,阅读更多干货
码头故事 | 一把骨 | 香天下 | 海底捞 |
餐企宣传口号没意义| 挖掘餐厅死忠粉 | 西贝的10万+不靠谱
跟风餐企的3大死因 | “单品爆款”理论都是错的!
----------------------------------------
转载,合作请加微信:qingcai5678
综合:赢商网大数据中心 商业地产云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