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海南行业复苏年末盘点
开栏语: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经济生活按下了暂停键……经过举国上下的努力,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即日起,新海南客户端推出2020年终特别报道《奋力向前的2020》,期望通过一个个亲历者的故事和感受,重温这经历了打击、奋起、复苏、继续向前的悲喜2020,看看“后疫情时代”海南各行各业在自贸港建设的东风下的复苏和发展。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全国餐饮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2.8%,呈现断崖式下跌。随着国内进入“后疫情”防控时期,餐饮行业逐步进入复苏状态。美团点评数据显示,截至4月5日,全国餐饮商户的复工率已经达到85.4%。目前,海南的餐饮企业恢复得怎么样了呢?
12月22日,临近中午,位于金垦路的琼菜王美食村渐渐变得热闹起来,煎炒烹炸的烟火气渐渐弥散开来,引来不少食客进店品尝。而这仅是前戏,晚餐的热闹场景更盛,开车就餐的消费者时常让门口的道路堵塞。琼菜王总经理伍志伟看着最近几个月流水,心里盘算着乘着年底再冲一波……
如今,琼菜占据着海南餐饮的半壁江山,而以挖掘全省的海南菜,改良各地宴会菜,集全省精髓为一桌的琼菜王更是琼菜的代表。然而今年年初的疫情,也让这家十多年的老店迎来了严峻的考验。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琼菜王美食村正在收拾歇业,让员工回家过年,打算初四下午开门,迎接火爆的春节餐饮旺季。然而,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逐渐被按下了暂停键,眼看短期内复工无望。伍志伟将提前囤的海鲜、肉、蔬菜等食品原材料,按照不同的保质期逐步免费发放给员工。“对于传统的正餐企业,真的冲击很大,海口三个店的原材料就花费几十万,停业期间还给员工发放1000多元的生活补助,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伍志伟坦言。
随着疫情的好转,3月底,琼菜王美食村率先复工复产,但受疫情影响消费者进店消费也需要一个心理过程,差不多一个礼拜的时间都是惨淡经营。伍志伟心里着急,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大环境好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顺风顺水,我们的餐饮就好做。”30%、50%、70%营业额……上街的市民多了,省外的游客也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又让餐馆恢复着往昔的热闹。经过伍志伟观察,自6月份以后,生意是越来越好了,但还是赶不上往年的光景,今年总体的业绩估计是往年的80%左右。
相比琼菜王的业绩,吾红餐饮今年相对可观,甚至比去年还上涨5%。据吾红四川风味馆的店长介绍,2月12日他们积极响应号召开始外卖业务。“我们之前有个微信粉丝群,一些之前来过店里的老客户直接通过微信群下单。”店长笑着告诉记者,刚开业时原材料短缺,是有啥卖啥,但即使这样第一天的外卖订单量就达到了70%。“刚开始恢复堂食的时候,消费者心里有顾忌人也少,但到六月份之后生意就非常好了,晚餐高峰期甚至在店门口排起了长队。”店长回忆说。
9月份,消费者在餐饮店门口排队。(受访者供图)
记者从南国智库发布《海南省餐饮业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看到,海南省1-5月餐饮收入总计 487386万元,同期减少47.4%。自三月恢复堂食后,迎来清明节、五一等小长假,行业出现小幅复苏。但与去年同期相比,5月份餐饮业营收减少32.2%。
海南省烹饪协会秘书长林凯在走访调查中也发现,4月-6月是海南餐饮的恢复期,6月底到10月底迎来了海南餐饮企业的爆发期,随着各个场所的解禁以及旅游人数的爆发,报复性消费开始,之后回逐渐趋于正常。而林凯还发现疫情也催生了行业新变化、新气象,小吃、快餐企业迎来了爆发期。报告中也显示,除火锅、琼菜、传统酒楼等模式较重的品类,其余品类一半以上的企业都展开了外卖经营,包括川湘菜、西餐、小吃快餐、面包甜点、早茶夜宵等,这些品类的零售属性较强,通过向“线上”模式进军。
疫情给海南餐饮带来哪些影响呢?林凯告诉记者,这次危机给海南的餐饮企业带来很多的挑战,淘汰了一些经营管理不善、底蕴不足的企业,而在危机中生存下来的企业,在未来的两到三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次危机,可以让餐饮企业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从而提升服务、优化菜品、加强资金的筹划管理……”林凯说,政府的政策支持、海南自贸港政策的落地以及餐饮行业自救,让疫情对于海南餐饮的主体产业来说基本是有惊无险,平稳度过。
调查报告中的数据也验证了他的说法。报告显示,约有76%的商户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政府政策上的扶持;将近一半的企业享受到了税收减免;41.8%的受访者称得到租金减免的福利。另外政策福利还包括水、电、燃气等费用下调;贷款利率下调、外卖平台佣金下降等。而为加快行业复苏,几乎所有企业采取了措施刺激消费。高达74.8%的餐饮企业表示更加注重餐饮环境卫生;70.2%的企业推出优惠活动;47.3%的企业加大了宣传力度;36.6%的企业降低菜品单价。疫情过后海南省的餐饮业淘汰率达到了30%,而这些企业都具有“小、弱、散”的特点。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陈栋
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汪慧
南国智库研究员助理王瑜
3月以来,虽然全省餐饮业已基本完成了复工复产工作,但整体表现却不尽人意。2020年上半年即将过去,海南餐饮业何时能回到正轨?行业的洗牌升级又暗藏着什么玄机?南国智库《南国商学院》第四课邀请到海南省烹饪协会会长、三厨新海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胜深入探讨新常态下海南餐饮业的升级转型之路。
市场低迷是复苏最大阻碍
疫情之下,餐饮业受到了直接冲击,不少中小餐饮企业关门歇业,即使是成熟的品牌餐饮企业,也面临着资金断裂甚至倒闭的困境。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今年一季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显示,2020年1-3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大幅下跌44.3%。
3月后,随着疫情好转,各地餐饮都开始了积极的补救措施推进行业复苏,海南餐饮界也不例外。据行业统计,从3月初到5月底,海南省餐饮业已经复苏了90%,大部分经营者都享受到了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包括租金减免、税费减免、水电费下调等等。与此同时,政府倡导公务员消费,发放代金券等措施为市场复苏带来了信心和动力。
不过,行业的整体恢复情况仍然没有达到预期。“在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帮扶下,对于经营者来说,资金问题并不是首要问题,市场的全面萎缩才是复苏的最大障碍。” 陈建胜分析称:“疫情给消费者带来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消费意愿不强、消费水平下降,导致疫情过后餐饮业的后劲发展不足。”
南国智库《南国商学院》第四课对话海南省烹饪协会会长、三厨新海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胜。
企业重启靠内功还要借助外力
想要刺激消费,加快复苏的步伐,陈建胜认为既要靠企业苦练内功,还要借助外力。
他分享了整个行业的数据:疫情过后海南省的餐饮业淘汰率达到了30%,而这些企业都具有“小、弱、散”的特点,从这个层面而言,疫情加快了行业淘汰的速度。因此,此次疫情又是一次行业洗牌升级的时机。而那些能在非常时期迎难而上,成功引流的优秀企业都是因为他们有品牌、有文化、有团队,长期的积累使得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增强。
同时,各行各业复苏是餐饮行业全面复苏的前提。目前,影院、景区、娱乐等行业还未实现积极复工,消费者收入减少,消费水平减少是疫情造成的必然结果。陈建胜说:“餐饮业的回暖还需要各行各业助力,餐饮业的同行要耐心应对,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琼菜领头海南餐饮业复苏
值得关注的是,在市场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琼菜率先吹响复苏号角,表现抢眼。
餐饮业重启以来,海口市几家琼菜餐厅生意十分火爆,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陈建胜的新海府粥城,以及琼菜王、琼菜记忆、琼菜好味、厨房老味等本土企业。陈建胜说,此次疫情抗风险能力最好的就是琼菜,不仅没有受到损失,甚至表现更好。
这其中有何深层原因?陈建胜分析道:“一是琼菜的定位在中档,目标客户是中年人,而这一部分人的消费力受疫情影响并不大;二是琼菜注重食材的挖掘,讲究原汁原味,这又顺应了疫情过后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其实,近几年,琼菜门店数量的增加已经让世人看到琼菜菜系的崛起之势。而随着琼菜菜品和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一批品牌名店凭借特色足、品种全、价位低和品质佳受到市民、游客喜爱,精品化、特色化成为琼菜发展的新方向。这样的优势,在疫情之下得以进一步凸显。
陈建胜认为,琼菜的良好势头是在三大背景下发生的。第一,“十八大”之后,反腐倡廉力度空前,海口甚至是全省的一批高端粤菜开始走下坡路,随之而来的就是琼菜的风生水起;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越来越强调地方菜系和饮食文化;第三,2018年中国烹饪协会提倡构建“34-3”中国菜体系,提倡全国34个省份,以及港澳台三个地区都应该弘扬各自的菜系。他说:“琼菜提倡用海南本土食材做出海南本味,对烹饪技术要求很高,讲究‘色、香、味、气’,已经不是过去低端的形象。”
以工匠精神在创新中求突破
餐饮业冰火两重天,混局中谁才能成为优胜者?
陈建胜在海南餐饮业深耕了18年,见证了许多企业的辉煌和消亡,以及更多新势力的崛起。他认为,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抓住变化,也是疫情过后每个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他表示:“疫情过后各个餐饮企业要做好三个专:专注、专心、专业。”他强调经营者要用心经营企业、经营团队,做好市场调研,掌握行业实时动态,与时俱进,及时对变化做出反应。他还分享了自己的经营之道:“这是消费升级的年代,粗放经营和噱头营销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对于琼菜而言,要在变化中回归到产品本身,挖掘琼菜文化和背后的故事,让琼菜得到更好地传承;同时,要保持匠心,坚持对品质的追求,为琼菜赢得更大的市场。”
项目出品:南国智库
项目监制:王勇
栏目统筹:王瑜
栏目视频:罗剑
视觉设计:吴善河
南国智库《南国商学院》第四课“探讨新常态下海南餐饮业如何谋升级求创新”同时上线腾讯视频、优酷、哔哩哔哩、爱奇艺等平台,敬请关注。
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21日消息(记者 王子遥)近日,海南省商务厅公示了首批审核通过的2022年度营业收入上规模奖励企业名单以及对应奖励资金情况,并欢迎广大群众对公示企业是否符合奖励条件进行监督。
首批餐饮业和零售业企业营业收入上规模奖励资金公示情况。(截图自海南省商务厅官网)
据悉,首批审核通过的9家企业主要集中于离岛免税与汽车经销领域,分别为海旅免税城(三亚)迎宾有限公司、中服(三亚)免税品有限公司、深免集团(海南)运营总部有限公司、中免凤凰机场免税品有限公司、海南青胜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海南际丰实业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车管理服务(海口)有限公司、三亚中升雷克萨斯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及海口小鹏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根据海南省商务厅与海南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激励餐饮业和零售业企业营业收入上规模财政措施的实施细则》《关于申报餐饮业和零售业企业营业收入上规模奖励资金的通知》内的相关标准,以上企业经核准后将分别获得50万元至150万元的奖励金额。
记者注意到,根据公示名单,今年海南已有4家离岛免税经营主体年度营业收入实现突破。其中,深免集团(海南)运营总部有限公司年度营业收入首度突破3亿元,中服(三亚)免税品有限公司与中免凤凰机场免税品有限公司年度营业收入均首度突破5亿元,海旅免税城(三亚)迎宾有限公司年度营业收入则首度突破10亿元。
为鼓励推动餐饮、零售业发展,海南从省本级财政设立的海南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资金当中筹措资金,专项用于支持餐饮业和零售业发展,激励企业营业收入上规模。按照规定,将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的实质性运营的餐饮业和零售业企业,分别对应给予50万元、8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一次性奖励,以支持激励相关领域企业持续发展。
据了解,该名单的公示期限为2022年12月19日至12月23日,群众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可通过来电和来访等方式实名反映情况,联系方式为0898-65360792、65326211;联系地址为海南省海口市国兴大道9号海南省政府大楼二楼省商务厅消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