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北市区有一家生意好到爆的自助火锅店,店主是一位50多岁的婆婆,长得相当美,年轻的时候,是无数男人的天使,即便是到了现在50多岁的年纪,也美爆各种微整派,小鲜肉都会被迷倒!
下午4点50左右,七八个男子骑着小黄车来霸座位了,其中还有一位腿受伤的大哥。
这家火锅店名气比较大,饭点时间永远是爆满排队的,所以一定要提前来霸桌!
里面的桌子也是比较传统的,简单大方,喜欢一群人挤在一起吃火锅的氛围!
作为自助火锅店,她家的菜品种类多,而且很新鲜,都是当天买当天卖,很少有留到第二天的,排队取菜的人太多了。
各种新鲜的荤菜,大部分是刚刚切出来的,毛肚、鸭肠、千层肚、牛肉、丸子、五花肉……各种,应有尽有。
还有各种豆制品
午餐肉、腊肠、腰花、腰片
一层一层摆放整齐,就连鳝鱼都有,还有各种河鲜。
各种都拿点,实在是丰富。
蔬菜从来不隔夜,豌豆尖是早上大伯骑三轮车送来的,家住城边的小村子。
四个阿姨来吃,拿了很多她们喜欢的菜品,估计这一波吃完还不会够!
我们点的是鸳鸯锅,应有带着2个娃娃,清汤也很不错。(一喝就是4碗)
对于喜欢吃重庆火锅的人来说,来这里吃自助是一件相当满足的事情,也非常划算,所有的食物都是免费的,啤酒饮料果汁!
每一盘都特别袖珍,色泽鲜亮,对于食材的把关,这位婆婆可是用心的,保留了老辈人务实善良的做事风格!
新鲜的水果,火龙果、西瓜、橘子都有
术业有专攻,来这里吃饭,一定要吃的是腰片、毛肚,现切腰片,这是师傅专业切肉20年,单手能切出薄如纸张的腰片,厉害!
毛肚必吃,别看这大小不一,其实这才是最原始的样子,鲜嫩无比!
鸭肠
脑花(特级鲜)
血旺
牛肉
会跳动的泥鳅
鲜虾
麻辣肌肉
重庆火锅,好吃离不开一个好锅底,婆婆是个地道的重庆人,来云南已经有20多年了,在旁边还有一个豆花店,由于自己喜欢吃火锅,对家乡的美食爱之深切,所以就把老家最好的重庆火锅搬来昆明,这锅底保留了最原始的味道,与昆明很多家都不一样!
没有用太多的调料,辣椒、花椒仅此而已,婆婆说最关键的是牛油的熬制和选择。
煮起来的时候,没有刺鼻的气味,也不会粘衣服,闻到的是一股纯粹的重庆火锅香味!
边涮边吃,毛肚鸭肠总是最抢手的。涮上30秒左右才是对的,不要乱听别人瞎说,涮7秒8秒就可以,至少也要涮熟,对吧?
毛肚涮熟后,收缩了很多,沉甸甸的分量。在这里吃火锅,喜欢重口味的可以不用蘸碟,这样吃更有味更过瘾!
一口一块,饱含深情的咀嚼,浓烈醇香的味道溢满整个口腔,那个爽啊,根本停不下来!
鸭肠也不错,清脆入味,嚼着是啧啧啧的响声。
还有千层肚,块大而鲜嫩。
美女迫不及待的涮起来,过一下油碟,一口生吞,巴适!
看这就很不错吧,毛肚毛孔细密。
大坨鸭肠涮起来,动作潇洒自如,没有一点不适感!
你能看出鸭肠细腻脆和的质感
两个3岁娃娃也经常来这里吃
她们吃着甜品和水果,闻着火锅香气,也不会被呛到!
如果觉得辣了,可以吃点新鲜的水果。
火龙果
西瓜
橘子
下面这位就是今天的主角,温柔善良,也非常能干的婆婆,现在她带着两个儿媳经营着,全盘由她操控!
店里的卤菜一定要吃,说起卤菜,婆婆已经做了20多年了,在旁边的豆花店里也能吃到。卤猪头肉、卤牛肉、卤鸡脚必吃
婆婆亲自切的猪头肉,洒上点胡辣椒,好吃到终身难忘!
还有现炸的酥肉
几样都拿点,在昆明很多地方都吃不到这样的卤肉和酥肉(现做现吃的)
想吃主食的,有白米饭和扬州炒饭
还有各色各样小巧玲珑的面食。
软糯可口的糕点。
这里的泡酒也不错,自酿的,婆婆的丈夫是个酿酒师!
喝不完的啤酒,不醉都不行啊!
在这里,上到60多岁的大妈,都会经常约着闺蜜来吃。
她们吃得很开心,这个味道确实好,而且还很经济实惠!
50多岁的大伯背着孙子吃,大伯真是个好男人,好爷爷!
从下午5点半开始爆满,里面没有一张空桌了!
先告诉大家地址:昆明金秋路122号(重庆临江门自助火锅)
每天都是婆婆和儿媳开着奥拓车去拉货,亲力亲为。
店里的阿姨开始出来搬货,抱着大西瓜,乐得合不拢嘴了!
店里的小花够都被挤到门口了
拄着拐杖的老奶奶们也开始来吃了!
到了晚上6点,门口已经堆满人,幸好有暖气,即便坐在门口吃也是温暖的。
在门口只能坐皮凳吃,其实也蛮好的,因为氛围很好,不坑人。
晚上7点,天已经黑了,翻桌2次了,门口依然坐满人。。
停车也方便,直接停在门口就可以啦!
在昆明,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吃火锅,但在这里可以吃到最大满足,最接地气的重庆味道,而且还不贵,人均50多块。总结下来:好吃不贵,性价比超高。
><>菜讲究五个字:色、香、味、形、器。这个顺序是不可以变的,在以往,老师傅传授弟子,若是背错了,那是要打。川菜的讲究,贯穿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常人与事物接触,总是先看再闻后品,回味中,赏其形、品其器,逻辑的合理。所以川菜把色列为第一,因为看不入眼,何来嗅香尝味,一切止于眼缘。所谓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估计也是从川菜理论的偷师。
川菜中,有个系列,是传诸四方的火锅。在如今,火锅的名头可以与川菜齐名,外地朋友基本上说起川菜,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火锅。谈到火锅,更多的人会说重庆火锅,因为火锅已经是重庆城市名片。其实不然,原本川渝是一家,川菜是包含重庆火锅的,更重要的是,乐山也是火锅的起源地之一,乐山城边苏稽镇的毛肚火锅,流传至今,已逾千年,深刻地影响着乐山人的饮食方式。
乐山有多少家火锅,没有统计过,反正是很多很多。有传统的苏稽毛肚火锅,如现在杨湾的易火锅;有翘脚牛肉演变出来的全牛席火锅,如苏稽周老三;有走重庆风格路线的,如小洞天;有成都风味特点的,如小龙坎等,应该说各有千秋,适合的人群不同罢了。这么多火锅分类中,还有一种纳入不进去的,暂时不敢说自创,可以理解为改良与综合,把重庆、成都与乐山本土的火锅特点来个结合,取得就是扬长避短,比如新派火锅临江门。
乐山人吃火锅很是挑剔,太辣了不行、太麻了也不行,不麻不辣也不行。常人都说,乐山人嘴叼,这是乐山人生在乐山的骄傲,却是乐山餐饮人士的凄凉,水平稍低,注定被淘汰。挑剔的乐山人自然是一个个筛选美食的高手,在乐山只要能生存下来的火锅店,必有一定道道。重庆火锅是以大麻大辣为主,要得是畅快淋漓;成都火锅讲究中正平和,要得是醇厚鲜香;乐山火锅清新淡雅,要得是回味悠长。几种特点集合在一起,是相当考水平的,但这种体会也正是遵循乐山味道的复合性,给乐山人吃火锅又增加了一种选择。
说火锅的“色”,最内涵的是唐朝白居易的《问列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二十个字中,藏了三种色,绿、红、雪,真真是高手,一直怀疑灯红酒绿的最早出处来自于此。这首诗,也写出了中国人在享受美食中,对“色”的追求,所谓秀色可餐,大概也不过如此。
火锅的“色”,主要是几个元素构成。锅里有,汤底的棕红、辣椒的鲜红、香葱的青翠。调料中,芝麻油的暗黄、小米椒的红亮、蒜泥的鲜黄、香菜的绿意。
菜品的色泽就更丰富了,毛肚、鹅肠、腰片、黄喉,各有各色,一桌菜,就是一幅斑斓的图画。
食品的色泽,来自于食材本身。火锅的菜品都要初加工,如果食材本身质量不好、新鲜度不够,加工过程中,色泽会发生变化,没有了赏心悦目的感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眼睛看到这样的感觉,才能证明食材的新鲜。
眼睛在美色中迷离,鼻子在香熏中沉醉,口腔在滚烫中挣扎,味蕾在挑逗中释放,如果吃火锅的感觉不是这样,那么你可能去错了地方……
欢迎转载,让世界了解乐山,把乐山推向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