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相信,现在会有人为一杯奶茶等上7小时吗?前两天,看了澎湃新闻报道的一家刚刚进驻上海的奶茶店,还真的有人为了喝上它家的一杯奶茶,而排了几个小时的队。这家奶茶店的名字叫喜茶。对于北方的人,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是对于广东的小伙伴,这个名字应该还不算陌生,它也算是一家网红店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为啥一杯茶可以让人等那么久?
2012年,喜茶在广东江门开业,后来又进驻广东的其他城市,并慢慢向北扩展。喜茶主打年轻、低脂、休闲的芝士茶、奶霜茶和水果茶系列,也售卖原茶、咖啡、奶茶和甜品,产品单价在 20~30 块之间。
喜茶在2016年4月份左右,已经开了50家门面店,平均每天卖2000杯左右。其中广深两地的门面店,平均单店单月的营业额超过了100万元,像最火的深圳海岸城店,90平米的店面,月营业额可以达到150万到170万元之间。2016年8月,它拿到了1亿元的融资,投资方是今日投资和IDG资本,投资方很大牌。
这两年茶饮品好像特别受欢迎,像康师傅、统一、农夫山泉这种传统企业也都推出了茶类饮品。而且这两年和茶类有关的创业项目,也不断出现,比如我们曾经剖析过的刘强东投资的因味茶。中国的饮品市场,被像可口可乐之类的外来品牌霸占多年之后,正在回归本地化,本土品牌大量崛起,比如加多宝、王老吉。这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我觉得有两点:
首先,人们对健康开始加大关注,反映到饮料市场,主打健康的茶饮和果汁类的饮品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欢迎,碳酸饮料也就出现了萎缩。这种态势在日韩也表现得非常明显,不是一国的情况哦;
其次,经过台湾奶茶这么多年的洗礼,大陆的消费者已经能普遍接受这种经过变革的茶饮品了,但市面上的很多奶茶饮品,都是用香精冲泡的,价格虽然便宜,但口感和营养价值都不太好,奶茶类的饮品也需要一个消费升级。市场就会就这样出现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在眼球经济时代,作为一个饮品,能让消费者排队等几个小时,其实这背后也不仅仅是一杯奶茶那么简单了,更多的是代表着消费者装逼的心理,也就是我买到了你没买到的东西,喜茶背后的精神附加值,已经高过了奶茶本身。
一开始从江门这样一个三四线城市,反攻到广深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喜茶确实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道路。当然除此之外,喜茶还在产品和生产方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
首先,在产品上有创新,并保证原材料的高性价比。
喜茶的最大特点就要属它的奶茶盖了,它的奶茶盖是分层的,上面的盖子会有一层厚厚的奶盖,下面才是茶。另外,和街铺奶茶店相比,喜茶的底茶使用原叶高温冲泡、 60 秒高压萃取。辅料上使用澳洲进口块状芝士和欧洲进口鲜奶;
其次,保证饮品的口感迎合年轻群体的喜好。
在饮食上,新奇和知名只是产品吸引消费者的噱头,真正要想持久发展,还是得靠口感来取胜。像喜茶的明星产品“喜芝芝金凤茶王”的底茶“金凤”就是喜茶的原创拼配。也正是因为口感好,在已经稳定的广深地区,喝喜茶仍然需要排队半个小时;
最后,流水化作业,提高效率,提升消费者购买体验。
喜茶将一杯茶的制作流程进行细分,店内10个服务员分别做一件事,如同工厂流水线,这不仅提高出茶效率,也减少了误差,利于标准化。
茶品牌缺乏统一品牌,这是后来着的机会
作为一个线下门店,喜茶的盈利方式很传统,每个月的营收,减去租金、人力和物力成本,就是单店的利润。按照单店单月100万销售额,全国50家门店来算,喜茶一年的流水差不多在6亿左右,很不错的数字。
那整个奶茶的市场又有多大呢?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茶饮市场大概有900 亿的体量,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增长中。但在这么大的市场中,还没有出现一家可以叫得上名字的统一品牌,可见市场整合的空间是相当大的。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是个90后,他自己本身就很喜欢喝奶茶,也正是因为自己一直喝不到口感上乘的奶茶,才自己掏20万,在江门开了第一家奶茶店,没想到凭着吃货本性,把生意做这么大。所以,做奶茶这事,确实没什么门槛,唯一的门槛就是你要会吃喝,懂得年轻人的需求。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android">><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android">>>< class="pgc-img-border ">>>别看喜茶现在发展得很好,但它要想长远发展,还得克服几个困难:
首先,像喜茶这样的奶茶店,其实规模和星巴克差不多,但是它的人力却是星巴克的4到6倍,再加上门店全部直营,这在成本上还是有些高的,如何做好人员管理,降低成本,是喜茶这样的公司要考虑的事情;
其次,在奶茶行业,复制一个爆款产品甚至是一个品牌,都非常容易,这样复制的结果就会导致行业同质化严重,消费者会逐渐失去兴趣,所以如何提高门槛,并快速建立起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是喜茶会面临的问题;
最后,南北饮食差异的问题会影响奶茶在当地的口碑,如何做到产品本地化,也是喜茶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鲁网·闪电新闻4月21日讯 近日,茶颜悦色又上热搜了。在武汉市一家茶颜悦色门店内张贴的广告中,“无壳就要的二货老婆”引来不少网友批评,称有侮辱女性之嫌。
4月16日,记者探访该门店发现,相关广告牌已被撤下。茶颜悦色回应称,这一概念其实是老板的创业期间和老板娘的一段日常打趣的对话,绝对没有侮辱女性的意思。
茶颜悦色是谁?对,就是4月2号在深圳引来几万人大排长队的网红茶饮。深圳文和友加上茶颜悦色两家快闪店开业,“文和友+茶颜”这对网红CP的叠加效应相当炸裂。据悉,当天消费者在线上排队拿号一度排到了7万号。一时间,相关讨论迅速冲上微博热搜。
为喝到一杯饮料,31度的大热天顶着烈日,竟然心甘情愿排几个小时的队!关于新店各种荒唐现象很快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简直是人类迷惑行为大赏:“凌晨开始就有人排队”“要排队8个小时才能喝上一杯奶茶”“黄牛奶茶150元一杯”。
这么长的队伍顿时让交通阻塞,交警都不得不出手整顿秩序。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对如此火爆茶颜悦色抱着怀疑,这是不是自导自演的一出营销好戏?但纸包不住火,如果单凭营销耍手段,茶颜悦色不可能做到每个小店铺都会排长队。那么,排队买奶茶,是因为奶茶真的是人间值得,还是人们的心理机制的反映?
一杯奶茶,有什么魔力?
有着90后、新茶饮、现象级排队、高融资等性感标签的几大新茶饮品牌,撑起了冷了两到三年的互联网餐饮话题场。
“茶颜悦色”在2013年起步于长沙司门口一家不到30平方米的小门店。能从查无此店到超级排队、口碑第一,不得不说茶颜的确“有两把刷子”。在奶茶店遍地开花却千篇一律的菜单中,这家新式茶饮却主打“中茶西做”的极简风。其次是15元左右就能品鉴到一杯集合了锡兰红茶、雀巢鲜奶、动物奶油以及进口坚果的品质茶饮,用料堪称良心。
热度一时攀高不难,难的是风评不倒。在《第一财经》2020年度“金字招牌”评选,仅有1.34%的消费者对茶颜投出了失望票。
能助茶颜在奶茶这片红海杀出一条血路,复古独特的品牌包装也功不可没。花费百万重金购得《百花图卷》《千里江山图》等水墨名画的使用权,让茶颜的杯身多了一抹别处难寻的雅致与诚意。栀晓、少年时、蔓越阑珊这种宛如古诗中走出来的奶茶名,用了脑子的文案值一通喝彩。各地门店装潢、茶饮包装城市元素的植入,又让一杯奶茶和开店的城市人群产生了情感连接。
新品上市时的免费试饮、逢周三或下雨限定饮品第二杯半价、对口味不满意时免费重做、生日赠饮一年有效……一系列宠粉促销让人纷纷入坑。
茶颜的所有门店都备有免费的雨伞和药箱,为没带伞的顾客撑起一把伞,为穿高跟鞋磨破脚的顾客递上一片创可贴,这些温暖的小事,逐渐丰富了奶茶店的服务标准。对于差评,品牌在媒体中的危机公关处理速度也堪称神速。
不管是套路大于真心,还是形式大于内容,能一以贯之、事无巨细,茶颜的确难能可贵。
不喜欢等待,却愿意排队?
究竟是什么让顾客觉得排队很值?排队的人里面可能有回头客,可能性更大的是,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值不值。稀缺效应是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但凡难以获取的资源,任何人都要高看它一眼。
人性是非常奇妙的,随波逐流是它的特性之一。作为一家餐饮店,如何才能告诉路人这是一家极受欢迎的店铺呢?排队是最直接的视觉营销。有很多人在我之前去排队了,会让奶茶更好喝吗?是的,必须是这样。这就是社会认同产生的附加值。也就是说我们判断一件事情的价值时,往往会根据别人的意见多寡来“跟风”。
排几百米的长队确实难得一见,但我们却经常不自觉地用“排队”来判断某个店家或商品的优劣。如果比邻的两家餐馆,一个排号等座,另一个空空荡荡,你会认为哪一家更好吃?
显然没有人喜欢等待,但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们痛恨的只是干等、无聊、队伍移动太慢,以及来得比我晚的竟然先搭上了车。人们痛恨的其实不是排队本身。麻省理工被称为拉森教授(Richard Larson)指出:“一个人对排队的反应完全取决于他等候时的心情,焦急、欢欣、愤怒以及其他各种情绪。”
相比于收获的快乐,我们更讨厌损失。人们一旦投入了金钱、时间或努力之后,即使继续投入是得不偿失的,仍然会继续投资, 难怪会有人愿意斥巨资买“黄牛奶茶”了。 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将永远失去某样事物,便会倍感痛苦。为了消减这种消极情绪,我们会做出些荒谬的事,只是为了证明你花出去的钱、时间和精力是有价值的。
排队的餐饮店,能长长久久吗?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事无巨细的服务背后,是服务员精力体力的最大限度的透支。排队虽然看似热闹,扩大了品牌影响力,但如此排队难免遭到吐槽。线上下单的科技时代,茶颜似乎有意维持人工排队的原始社会现状,在线点单小程序,至今还没有推广到所有门店。面对门店排队难,始终充耳不闻、坚决不改。
最近的“小主节”排队充值操作,更是引发质疑无数:“明明可以在线充值,却偏偏要走线下”好容易排到了队伍前头,结果小程序崩溃,线下白排。
显然,很多人已经不相信网红奶茶排队的营销方式了。数据显示,87%的网友不愿意排队买网红奶茶,这说明消费者更理性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开业时的排队火爆很难持续,很多奶茶店不到一年就关门了。有数据称,可持续经营超过一年的奶茶店仅为18.8%。网红奶茶的流量经营模式已经不再灵光。
茶颜悦色有“奶茶界最会做文创”的金身护体,前景可期。但说到底,排队、包装、优惠……这些营销手段只是一种推销模式,重点还在于产品,如果只有营销没有产品的话,相信网红奶茶店很快会凉凉。所以,品质+营销才是品牌长久制胜的王道。
闪电新闻记者 陈官凯 报道
《魔力SHOW连载一:赔偿16万后再遭杨幂起诉 果冻、奶茶还能防癌?》一文中,我们提到佰润生物2019年因侵犯杨幂肖像权被判赔偿16万,而今年再次被杨幂起诉,并将于6月1号开庭,届时我们就可以了解此次“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的真相了。
在此之前,我们先聊一聊魔力SHOW“吹嘘”的实力。
一、鼓吹“集团”公司 编造生产实力
< class="pgc-img">>
魔力SHOW官网在企业简介里称“世界微商看中国,中国微商看潮男”,自诩为“潮男集团”,而且宣称“目前公司分为研发生产、仓储物流、营销推广、培训售后四大事业支持部门,全力推进魔力SHOW果冻&魔力SHOW奶茶&魔力SHOW巨水光在中国的营销工作,致力于让魔力SHOW成为中国轻奢时尚一族的健康瘦身饮食的首选品牌。”
< class="pgc-img">>
企查查显示:佰润(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统称“佰润生物”),成立于2014年4月24日,法定代表人赵曼晨,注册资本1000万元,实缴0元。企业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经营范围包括“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化妆品、服装、电子产品、日用品;销售食品;销售保健食品。”
结合官网宣传和佰润生物的工商信息我们可以得到几个信息,1、佰润生物只是有限责任公司,并非集团公司;2、佰润生物不具有食品生产资质。
也就是说,魔力SHOW所谓的“潮男集团”是假的,“研发生产”也是假的,只是为了鼓吹公司实力而已。清扬君觉得,与其这样鼓吹,还不如直接把1000万的注册资本实缴了更说明实力。
为什么魔力SHOW要宣传“集团公司”和“潮男集团”,因为集团公司是众多生产、经营机构的大型公司,是公司实力的一种象征。
在国内注册集团公司有具体的硬性条件,比如全国级集团公司要求必须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至少拥有5家子公司;母公司(核心企业)和其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等等。即便是在注册省级集团公司,也需要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以上;有三个子公司(即控股企业);母公司的注册资本与三个子公司的注册资本之和为6000万元以上等等。
顺便说一下,清扬君曾在《幸福狐狸连载》里写过,因其幸福狐狸公司不是集团公司却宣传“幸福集团”被工商局处罚20万元。不知道佰润生物看到处罚书时会不会后悔?
二、别吹啦 投保千万的产品保险跟产品质量并无关系
魔力SHOW官网称:2017年初推出魔力SHOW新品巨水光,代言人为不老女神温碧霞,产品一面市,仅用3天创造了销售史上的新高,仅用三天破亿。这一消息也在各大网站上广为流传,保质保量、公司总部更是花费巨资购买平安保险产品险,保额为千万单位。广大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每一款魔力SHOW产品,大品牌大投资大保障值得信赖。
< class="pgc-img">>
在其它各个平台,魔力SHOW产品也宣传“千万保单,巨额投保,只为买您一个使用放心”或“中国平安保险公司1000万食品安全承保”等内容;魔力SHOW奶茶和胶原蛋白饮品的包装上都有“美国国旗图片+USA”标识。
产品上印“美国国旗图片+USA”标识,有暗示产品是美国进口之嫌,这里不在多说。着重来说一下这个“产品投保”的问题。
从魔力SHOW官网和其它的平台宣传来看,魔力SHOW是为了保质保量,出于对产品的安全负责,才对产品进行投保。
而清扬君认为,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误导和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因为从魔力SHOW产品的保险明细可以看出,魔力SHOW与平安财险公司签订的是“食品安全责任险”并非“产品质量险”。
如果网友们还是不太懂,我们再借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下。说起来该案例的当事人与佰润生物也有着不解之缘,因为这个当事人就是魔力SHOW三款产品的生产者——广东橙天绿宝生物医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橙天绿宝”)。
< class="pgc-img">>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9)粤0306民初5408号》显示:刘女士从某品牌“覆盆子酵素”的微商代理商处购买了相关产品,橙天绿宝是生产商。
刘女士在诉讼时称,该品牌“覆盆子酵素”的代理商在向其推销产品时介绍:“覆盆子酵素”具有五大功效:①排毒瘦身;②解决便秘;③暖宫助孕;④美容养颜;⑤提升抵抗力。同时,该产品“覆盆子酵素”系由美国联合基因生物研究所授权……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对该产品承担质量保证。由于该产品质量可靠,效果非常好,市场需求非常旺。刘女士也可以申请成为该产品的代理商,加盟该代理商很快就可以实现自己的财富梦。
看到代理商介绍的“覆盆子酵素”效果如此神奇,多家知名企业单位和公司为该产品的质量提供保障。刘女士决定购买该产品自己使用,同时也代理经销该产品。
刘女士购买该产品时宣传的主要功效是减肥、瘦身,在品牌方的招商手册中,对涉案产品的描述是:排毒瘦身、解决便秘、暖宫助孕、美容养颜、提升抵抗力等。同时在外包装还印有美国联合基因生物研究所授权、本产品由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承包的字样。
刘女士主张其使用该产品后发现无明显瘦身效果,并陆续得到很多客户的使用产品反馈,表示身体有诸多不良反应并要求退货。因此提出退货要求,但遭到拒绝。
法院查明事实认为:涉嫌产品为其他固体饮料,系普通食品,但在被告的招商手册及网络销售中,却宣称其销售的“覆盆子酵素益生菌”具有排毒瘦身、解决便秘、暖宫助孕、美容养颜、提升抵抗力等功效,存在虚假宣传的行为。太平洋保险公司为案涉产品承保的是“产品责任保险”,而非“产品质量保险”,但其却在外包装中印制“本产品由太平洋保险股份公司承保”的字样,诱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最终法院判定涉案产品销售企业退还刘女士货款。
< class="pgc-img">>
清扬君举此案例的目的有三:
1、普通食品宣传排毒瘦身、美容减肥等功效确属虚假宣传,魔力SHOW产品的虚假宣传是既定事实;
2、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产品责任保险”并不对任何消费者作质量保证,如果宣称“保证质量”或“本产品由XXX保险公司承保”,属于诱使消费者产生误解的欺诈行为,而魔力SHOW宣传的“投保”显然如出一辙;
3、消费者或魔力SHOW微商代理发现购买的产品涉嫌虚假宣传,是可以要求退货,甚至追加其它责任的。
其实,魔力SHOW的吹牛功夫远超大家的想象,下篇咱们继续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