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卖奶茶,能有多大的想象力?
在很多人的意料之外,中国邮政这个巨无霸,居然率先进军奶茶圈。
6月4日,“中国邮政成立奶茶店”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爆料自己家楼下中邮大药房成立奶茶店,名为“邮氧的茶”,奶茶的外包装设计也有邮政等元素相关。
该消息很快登上热搜,中国邮政推出的奶茶“邮氧的茶”顺势成为网红。
实际上,中国邮政做奶茶已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尝试。
天眼查App显示,福建省邮氧的茶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0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该公司被认为是“邮氧的茶”的运营主体。
早在2020年11月,中邮恒泰药业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邮氧的茶”第30类方便食品、43类餐饮住宿、35类广告销售商标,该公司大股东为中邮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而中邮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则被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100%持股。
目前,邮氧的茶,销售的新茶饮包括水果茶、奶茶、果奶以及纯茶产品。产品价格从7元-23元不等,价格最高产品为“燕窝鲜牛乳”,价格和一点点的价格相似,大部分饮品的价格在20元以下。
在小红书上,不少网友开始打卡,“好喝不排队”、“抱着不太高的期望值点了个清爽红番石榴,意外的好喝”,但也有人认为口味偏甜较为普通。有网友戏称:“想知道点奶茶包邮到家不?”还有网友表示:“下次寄EMS可以边喝奶茶边等流程,当然奶茶必须出货快一些,变成酸奶就不好了。”
图片来源:小红书
这一次热搜,也让中国邮政这家公司出现在大众视野。
中国邮政集团是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依法经营各项邮政业务,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政府委托提供邮政特殊服务,对竞争性邮政业务实行商业化运营。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邮政实现了从经营函件包裹、报刊发行、储蓄汇兑、集邮等业务的传统邮政企业,到既经营邮政基础性业务,又经营金融业务(银行、保险、证券)、快递物流业务(标快、快包、国际、合同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现代企业集团的转变,在2020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第90位,在世界邮政企业排名第2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邮政还曾闯入医药圈,2018年4月,中国邮政制定了加快发展医疗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目标,并在2019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开了国内第一家自营药店——中邮大药房。药房同时配备金融业务柜台和邮政业务,也是将邮政、金融、药店客户三方融合共赢的范例。
在奶茶之前,中国邮政也参与过饮料市场。
中国邮政在厦门开设了复古风的咖啡店,在当地还颇有名气,价格在15-30元之间,也许是在咖啡店尝到了甜头,中国邮政又把眼光放到了奶茶上,做起了奶茶生意。
图片来源:小红书
跨界的巨头们
这些年,一些巨头跨界做餐饮的不在少数。
2019年,中石油昆仑好客与中国百胜合作的首家肯德基加盟餐厅——昆明西福路餐厅开业。
2020年5月,快递巨头顺丰开始布局团餐,甚至特斯拉也开始申请餐饮商标。
地产巨头碧桂园曾布局过机器人餐厅。早在2019年5月,碧桂园便成立了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志在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餐厅连锁品牌,2020年1月,就在广州花城汇落地了第一家样板店——Foodom机器人中餐厅旗舰店,全程由机器人负责点单、炒制、出餐等。
不少奢侈品牌也开始纷纷做餐饮。
2015年7月,奢侈品牌Gucci在上海开设全球首家餐厅1921Gucci。2016年5月,奔驰在北京三里屯开了一家创意餐厅——Mercedes me,香奈儿、雅诗兰黛旗下高端彩妆品牌芭比波朗也都曾开设过快闪咖啡店。
快时尚品牌也布局过餐饮业务,比如无印良品(MUJI)于2014年下旬在成都远洋太古里开设了中国大陆首家餐厅,提供简餐和咖啡饮品。
巨头跨界,本身就有不小优势,具体来看,巨头的优势在于:
第一是自身线下店面资源优势的再度发挥。
比如中国邮政2020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邮政依托自身遍布城乡、覆盖全国的优势,坐拥近9千个揽投部、5.4万个营业支局所和42万个信息系统完善的合作邮乐购站点资源、600多家主题邮局。
对于奶茶店来说,决定客流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段。餐饮一直是依附于场景本身的业态,如果单独剥离出来,那么竞争优势就不复存在,中国邮政依托庞大门店资源进行多元化经营,他们依靠自己强大的全国门店支持,完全可以快速占领市场,对于奶茶生意来说,无疑意味着客流的先天性优势。
第二是品牌本身拥有一定数量的忠实用户群体,换句话说,也就是从源头上拥有一波冷启动流量。
这些人对品牌有着深厚的好感,是品牌的“自来水”,无论品牌推出什么新业务,就算听起来与主业再不搭嘎,也总有用户乐于买单尝鲜。
就像7-11、全家等便利店推出餐饮服务、设置堂食区,提供更多成熟精细的增值服务时,不少用户争相过来打卡体验,这就是品牌往日所积累的市场影响力,这也是巨头跨界的底气和竞争力。
所以,性价比如此高的买卖,巨头不做白不做。
但另一面,对巨头而言,跨界也并非易如反掌,巨头在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行业时,也需要谨慎而行。
据新京报报道,奶茶店为中国邮政福建公司入股的中邮恒泰药业开办的业务。中国邮政福建公司回复称,奶茶店并非邮政业务,也暂无相关发展规划。
至于其他品牌跨界开设餐饮店,目前也基本是小试牛刀状态,噱头远大过实际,与所在行业的头部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为什么巨头都开始“不务正业”了?
为何这些年,不少服务业的巨头,都纷纷“不务正业”,盯上了餐饮赛道?
第一,是餐饮的蛋糕足够庞大。
其中,奶茶无疑是餐饮中最热门的一类。奶茶近年来发展迅猛。据财新网显示,2020年,中国奶茶市场投资规模超40亿元,市场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有86%的奶茶消费者每周至少消费一次,而每天至少买一次奶茶的占比也达到12%。
奶茶头部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估值分别达160亿、130亿元,奈雪的茶还准备上市。
今年2月11日除夕当天,奈雪的茶向港交所递交了IPO招股书,冲刺“新茶饮第一股”,据行业人士预测——奈雪估值或将达到350至400亿元人民币,这也证明奶茶行业有足够广阔的想象力。
第二,是餐饮场景的多元性更强,用户对传统品牌的各种餐饮创新尝试也更包容。
在此背景下,巨头会孵化出更多与餐饮有关的新兴项目,“跨界打劫”来降维打击传统餐饮行业,某种程度上,也是顺应餐饮行业未来的趋势。
从中国邮政等企业的例子看,未来,创新的多功能餐饮模式、跨界合作必将成为新的趋势面,餐饮的总体趋势,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餐饮+互联网,而是餐饮+各种跨界混搭,或新商业模式,发展有无限可能。
正如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所说,“未来餐饮业不仅是传统的吃喝这么简单,更可能是餐饮服务的基本功能+主题文化+消费体验的平台型行业。”
第三,是巨头增加的餐饮业务,能够增加用户的停留时长与粘性,最典型如宜家出名的餐饮业务。
最开始,做餐饮还仅是宜家的“小打小闹”,宜家在出口处设立了小茶座供应饮料和点心,后来小茶座逐渐演变为餐厅,再后来,餐厅被挪进商场内部,甚至成为宜家重要的业务之一,甚至不少网友称去宜家,都是奔着宜家的丸子热狗等小吃而来。
在宜家创始人Ingvar Kamprad看来,“饿着肚子促不成好生意”,为顾客提供食物,他们就能在商场逗留更久,从而促进商场的销量。
如今,更多的跨界混搭、多业态融合的商业模式,都是以“生活方式”为轴心点,比如快递、加油、家居等服务,与餐饮等多种业态直接融合,企图创造以及完善“一站式服务”。
由此可见,中国邮政等品牌,所做的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创新,带给市场更多的新鲜感,从而尽可能地争夺用户的停留时长。
不断“跨界打劫”餐饮行业的,中国邮政不是第一家,也肯定不是最后一家。
参考资料:
《各行业巨头纷纷踏足餐饮市场 跨界餐饮风靡了吗 ?》,联商网;
《没想到中国邮政卖奶茶:一铺开就是全国第一》,投资界
茶市场竞争大是所有人的共识,因此很多创业者会找学校的资源开,在学校开奶茶店竞争小,是很多创业者第一选择。
学校开奶茶店的优势
1. 市场需求:学校内学生人数众多,对于奶茶等饮品有较高的需求。同时,学校内的商业环境相对单一,奶茶店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
2. 品牌宣传:在学校内开设奶茶店,可以借助学校的品牌效应进行宣传。通过与学校合作举办活动、赞助校园活动等方式,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学生关注。
3.价格优势:相对于校外商业区的奶茶店,学校内的奶茶店可以采取更为亲民的价格策略,吸引更多学生消费。同时,由于租金等成本相对较低,也有利于降低经营成本。
4.竞争较小:在学校内开奶茶店,相对于校外商业区的竞争压力,竞争会相对较小。
学校开奶茶店的弊端
1. 竞争压力:虽然学校内的奶茶店竞争相对较小,但仍然存在其他替代品的竞争。例如,学校内的其他餐饮店、超市等也可能提供类似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2. 经营限制:学校对于商铺的经营范围、经营时间等都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可能不允许在校园内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活动、不允许在夜间经营等。这些限制可能会对奶茶店的日常经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酒也怕巷子深,这是一个盛行营销的时代,很多的奶茶店通过营销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对于管理者来说,想要有好的传播效果,深谙消费者心理是关键,而这4个餐饮心理学效应也是学营销必不可少的!
< class="pgc-img">>波纹效应
一颗石子投入水中会产生波纹,其会由中心向外围扩散,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波纹效应。这种现象大多表现为,中心人物依靠自己的人脉、社会地位等,可以对周围人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你去甘茶度喝了奶茶,如果满意,你可能会说它好喝,然后会引起大家的讨论,越说越觉得它好喝;而如果不好喝,你的抱怨也会给听到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罗森塔尔效应
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强调正向激励的重要作用。品牌对用户的夸赞与认同,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为了达到他人的高预期,用户会努力完成目标。
< class="pgc-img">>像甘茶度曾经做过的一些公益活动会在奶茶的包装盒上绘制关于公益的一些精心设计的页面,再附上正能量的文案,让用户有了参与感,更加忠诚于这个品牌!
锚点效应和诱饵效应
锚点效应和诱饵效应都是为了降低用户对某种营销方式、产品的抵抗情绪,先抛出一个“诱饵”,在消费者心里定下一个标准,继而引出真正的卖点。比如很多奶茶促销产品都会标注原价,这种折扣营销方法就应用了“锚定效应”。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应用在营销中,多指人们会给予已经拥有的、即将失去的东西更高的评价,极力挽留那些即将失去的机会。
< class="pgc-img">>像现在很多奶茶店都会说每天店内限量销售多少杯,或者只在某些地区的店内进行销售,从而引起消费者疯抢。等消费者疯抢过后,产品还是会上线,前面的人群事实上也白抢了。
运用禀赋效应,奶茶管理者可以及时设置“损失”提醒,刺激用户的损失厌恶,增强粉丝转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