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1日,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发布报告表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特别是随着相关扶持政策的持续出台,餐饮行业在扩大内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振了消费信心。
毕马威数据显示,2023年餐饮市场迎来全面复苏,去年餐饮业总收入达到5.2万亿元,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同比2022年增长20.4%,对社会消费的贡献率达11.2%,恢复到2019年水平。2014年至2023年期间,我国餐饮业年复合增长率达7.3%,展现出其强大的发展动力。
4月中旬,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住宿和餐饮业收入1.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京报讯(记者 王萍)12月6日,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华兴资本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简称“报告”)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可达到6.6万亿元。报告关注到大正餐和老人餐市场的情况,对这两个细分市场的未来均表示看好。
报告中称,中国餐饮市场一直健康成长,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1%。由于疫情的影响,餐饮市场规模2020年下滑15.4%至4.0万亿元,但是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恢复至4.7万亿元,之后行业将重新健康成长,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到6.6万亿元。
从品类看,中国餐饮业菜系丰富,消费者可选项极多。在众多菜系中,火锅是所有中式餐厅中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类,川菜在所有品类中排名第二。从消费者最爱口味数据来看,辣、清淡和鲜是消费者最喜欢的3个口味,消费者占比分别为41.8%、23.7%、20.3%。可以明显看到,辣是一个被更多消费者共同接受的口味。
报告中还关注到大正餐和老人餐两个细分市场。2012年后,传统的、不规范的、过于铺张浪费的大正餐市场受到了巨大冲击。目前,大正餐市场处于蓬勃发展中,有部分大正餐餐饮品牌有了较好发展。实地调研显示,该类餐饮品牌的共同特征包括装修精美、服务周到、但不像传统大正餐酒楼一样收取明显高昂的菜品价格,同时,在这些餐厅用餐,服务人员的培训标准中也会说明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避免出现铺张浪费。报告认为,伴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正规的大正餐市场也是有合理增长空间的一个餐饮赛道。
此外,老人餐市场也被看好。报告指出,截至目前,针对老人餐这一市场,实地调研中仅看到一些“社区老人食堂”等半公益性质的门店存在,少有专门为解决老年人餐饮需求经营的餐饮品牌,目前这一市场还处于蓝海阶段,竞争尚不激烈。若有优秀的餐饮创业团队针对老年人餐饮开发出优质的服务体验,预计可以成长为细分领域规模较大的龙头公司,其社会价值也会高于一般餐饮企业。
新京报记者 王萍
编辑 王琳 校对 柳宝庆
饮行业,也被称为餐饮业(catering),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
按欧美《标准行业分类法》的定义,餐饮业是指以商业赢利为目的的餐饮服务机构。在中国,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的定义,餐饮业是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活动。
餐饮行业可以按照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业态,它可以分为正餐、简餐、快餐、休闲餐、外卖等。按照特性,它可以分为体验型、主题型、附加功能型等。此外,按照经营方式,餐饮行业还可以分为旅游饭店、餐厅(包括中餐、西餐)、自助餐和饭盒业、冷饮业和摊贩等五大类。这些大类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便利型大众餐饮市场、高档型餐饮市场和气氛型餐饮市场等。便利型大众餐饮市场都是大众消费;高档型餐饮市场二级、三级城市非常多,尤其在三级城市里;气氛型餐饮市场是夹在高档和低档之间的档次,主要是一些主题餐厅、气氛餐厅等。
另外,按照菜系或者饮食文化,餐饮行业还可以分为中式餐饮和西式餐饮两大类。中式餐饮包括中式正餐(如火锅、地方菜等)和中式快餐(如粥饭类、麻辣烫、粉面类、面点类等)。西式餐饮则包括西式快餐和西式正餐等。
一、行业现状
中国餐饮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多元化、品牌化、连锁化的发展趋势。从街头小吃到高端餐饮,从传统中餐到各式国际美食,市场细分日益丰富,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餐饮的品质、环境和服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数字化和智能化也正在深刻改变着餐饮行业的运营模式。在线点餐、移动支付、智能配送等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餐饮服务的效率,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便捷的就餐体验。
未显示数据请查阅正文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餐饮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