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餐饮网 旖旎
地产大佬也来餐饮“跨界打劫”,开起了包子店“抢食”!
网上有一句话很有意思说“如果说宇宙的尽头是铁岭,那大佬们创业的尽头是餐饮”。
继今年资本对餐饮“狂轰乱炸”之后,又一商界大咖来餐饮分蛋糕。
近日,前万科副总裁、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在北京国贸开了家“包子铺”,卖“包子+咖啡”,现在一天能卖出800个,接受团餐,还开通了全城配送。
这不禁让很多人对这个包子铺充满好奇,究竟地产大佬开的包子店有什么新玩法,值得餐饮人借鉴的,又有什么新思路,值得我们启发。
跟随职业餐饮网记者,一起深入探究一下。
主打“包子+咖啡”,一天卖800个
地产大佬毛大庆开“包子店”!
提到毛大庆这位大佬,他有很多标签,比如“万科前副总裁”、“优客工场创始人”。
如今又多了一个,“包子店老板”,因为从小喜欢吃家里的包子,毛大庆这次直接以自己的名字开了家店——“毛大庆包子铺”。
职业餐饮网记者来到这家位于国贸的门店,发现它在国贸5L饭店一楼的美食城里,里面有很多快餐,很多写字楼的上班族都会来这边就餐。
1、主打“包子+咖啡”,中西合璧另辟蹊径
“包子配小米粥”、“包子配豆浆”这是非常普遍的早餐搭配,但“包子配咖啡”确是稀有物种。
但对于国贸这样留洋海归居多的CBD商圈,这样的搭配少了很多违和感。
门店主打“现做、现蒸、现磨”,但档口店看不到“现做”的过程。
产品上,手工现包系列有4款包子,但门头下悬挂着6个木制牌子,标注着鲜肉咸蛋包、婆婆麻麻豆腐包、毛奶奶秘制鲜肉包等6款包子产品,售价区间在3.5-8元/个。
咖啡有三款现磨的,黑芝麻拿铁、拿铁、美式,售价分别为22元、20元、18元。
除了包子咖啡,门店还有小米粥、豆浆、几款小凉菜做搭配。
2、接受早餐团餐预定
据毛大庆自己的官方微博显示,包子铺接受团餐预定。
在试营业期间,就连续两周为国贸里的一家大律所供应早餐,100份“包子+咖啡”。
除此之外,它的外卖小程序上,也有团餐预定的宣传界面。
3、外卖开通北京“全城配送”
11月6日,毛大庆宣布包子铺正式开通外卖线上,大家可以通过小程序下单,早8:30到晚6:30,配送范围北京CBD国贸五公里范围内。
而在11月26日,仅20天以后,毛大庆包子铺开通了全城送,北至望京,西到月坛、南到南四环、东到传媒大学,全程都可以配送。
4、20平档口店上线“辣椒油”罐装零售
而且有意思的是,职业餐饮网记者发现,它的外卖同时上线了罐装零售的“秘制辣椒油”。
20块一罐,上面贴的是“毛大庆包子铺”的标识。
这是在其他小店很难见到的,把辣椒油做成零售装。
地产大佬“跨界”开的包子铺
暗藏怎样的餐饮新逻辑?
从今年10月开始,毛大庆的微博中,就可以频频看到毛大庆包子铺的身影。
而且毛大庆还会及时关注和回复网友的差评,可见他对这家小小的包子铺“用心良苦”。
商业大咖们跨界餐饮的不在少数,像是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如今又开出趣巴渝。
这些大佬们会将餐饮行业外的一些新思路,运用到餐饮项目的探索中,那毛大庆的包子铺暗藏怎样的餐饮新思路?
1、“包子+咖啡”,锁定商圈“白领”客群
从选址来看,毛大庆包子铺位于国贸地区,又在一个美食城区域,能够辐射到的区域包括周边的写字楼、办公园区等场景。
而这样的选址背后,其实与他的选品有关,“包子”是中式早点必不可少的存在,但是包子配咖啡,鲜少有人这么做搭配,锁定的是特定客群。
这部分客群就是留洋海归、商圈白领年轻人,早点之余,需要点上一杯咖啡来开启一天的工作。
而毛大庆包子铺开在国贸,也是北京的CBD商圈,更是这部分人群扎堆的区域。
用特别的“包子+咖啡”另辟蹊径,试图打开新的早餐市场。
毛大庆本身也是这部分群体中的一员,也就更能捕捉他们的心思和需求。
2、“开业即做团餐”,用早餐切入团餐市场
有业内人士说,团餐是暗藏的另一个万亿级蓝海市场。
写字楼白领团餐市场,一直是大部分快餐厅想要抓住的“金矿”。
对于早餐来说,如今大部分年轻人想要吃早餐,却没有时间或者没有精力去做,在便利店买一杯咖啡、一个三明治成了常态。
早餐的团餐市场更是有待挖掘的大蛋糕:市场半开放、客源密集、消费频率高,潜力无穷。
毛大庆的包子铺就锁定了这块蛋糕,从试营业期间就联合了一些国贸楼中的大律所,100份早餐打底,而且凭借自己在地产行业、商界的影响力,也有很多公司企业冲着“毛大庆”的名字而定上一份团餐业务。
用团餐切入,很好的开启品牌影响力,也拉动更大的流量进入。
3、“全城配送”或是餐饮伪需求
做“全城配送”的餐饮企业很多,但是包子做“全城配送”,这种情况在餐饮行业基本没有见到过。
吃早餐很少有顾客会点一个10多公里的包子铺,从这一点看,全城配送可能是个伪需求。
但就像毛大庆微博中所说,他可能只是为了一部分冲着“毛大庆”名字而想要光顾粉丝的一份福利,“不远千里”也要吃上这份网红包子尝鲜的年轻人也许也很多。
但从长期来看,一个小包子铺要做“全城配送”,还是不太切实际。
4、用小档口店验证餐饮新模式,将风险降到最低
疫情以后我们发现,无论是资本投向餐饮,还是商界大佬们的跨界抢食,他们的目光较之于2013年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更“保守”、“慎重”、“求稳妥”。
不再盲目的投资,或者涉足,资本会投向相对成熟的餐饮品牌,而商界大佬的跨界,也更加小心翼翼。
毛大庆没有选择连开几家门店,像陆正耀一样跑马圈地的占点位,用规模打品牌,而是用一家“小档口店”打名气、打品牌,做餐饮尝试。
小店的成本可控,遇到问题模式调整也相对轻松,而且凭借毛大庆自身的名气和认知度,这家小店的影响力非常大,不仅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很多他的粉丝也慕名来打卡。
用较轻的小档口店做餐饮模型的打磨,风险可控,也能探索出更多的餐饮可能。
职业餐饮网总结:
“包子配咖啡”,在传统餐饮思维里,是完全不搭的两条线。
地产大佬的跨界尝试,也在帮助更多的餐饮创业者,去摸索和验证这种新模式未来的可能性。
无论是这两个品类的碰撞,还是“团餐”的打法、餐饮新零售的尝试,在这一家小包子铺里,我们看到了这位地产大佬的创新和野心。
你看好毛大庆包子铺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编者按:
无论父爱型还是母爱型,他们都不是对立的。
作者|希凌
编辑|达利
聚会时,我们常常经历这样的场景,大家一起计划着接下来玩啥、吃啥。这时候,最可怕的就是悠悠传来几句,“我都行”、“随便”......
我们迫切需要懂玩、懂吃的一个人来拍板:去这里、吃这个就很好。
“这个人”在做的事,被罗振宇称为:父爱算法的运行,就是站在更高的位置,知道什么更好,然后简单粗暴地告诉周边的人,“听我的准没错”,而不是一味无效询问对方的需求。
它的对立面,是母爱算法:你想要什么,我给你更多。
不知道吃啥?听我的
有次聚餐,罗振宇不知道该去哪儿吃好,于是给好友打电话求助,对方说,“既然给我打电话,那你就听我的,吃潮汕牛肉火锅。北京我吃过 10 多家,有一家最好,你就去那儿,报我的名字,老板上什么你就吃什么。字条上有写涮肉时间,一秒都不许多,小料台有很多东西,但只许用酱油加点辣椒圈......”
跨年演讲上,罗振宇说到这里时,眼睛一亮,“我爱死他了,对我再粗暴一点好不好。”
「父爱型」:我知道你要什么,听我的
提起父爱型逻辑,绕不过的人是,乔布斯。
他说过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餐饮界也有很多“拜乔布斯教”,喜茶创始人 Neo ,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
巴奴火锅门店里有一个角色,叫毛肚专员,价值在于教顾客怎么吃毛肚最美味,他更专业,比顾客更懂毛肚。
从服务员到美食顾问
这与华杉说过的一个观点遥相呼应,“如果人们在知识上依赖你,必然在产品上依赖你”。
跨年演讲时,罗振宇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主角是一个云南菜品牌,云海肴。
每年时令季节时,云海肴都会卖松茸,这是一种诞生于香格里拉的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云海肴的客流很大,但转化低,松茸销量平平。2016 年时令节,云海肴只是在宣传中,换了一种措辞,销量上涨不止 20 倍。
专业的事你不用懂,我来
云海肴和用户说,云南松茸要上市了,想吃来报名。你们心里有数,我们大企业到云南收货,量大便宜,而且我们会挑货、懂得如何保存和运输,放心交给我们,你等着吃就行。
——是不是很简单粗暴?但还真的有效。
深圳有个叫太二酸菜鱼的,也是这个调性,店里的林林种种传递的都是一个声音:“酸菜鱼我比你懂,我教你怎么吃,你照做就好”。
来,感受一下太二酸菜鱼店里的一些场景,太粗暴了有没有。上次我和同事去,晚上 8 点多,排队号码已经发完了。
告诉消费者该怎么吃
「母爱型」:你要什么,给你更多
一个典型的「母爱型」产品,是。它根据算法和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越来越懂你,想看娱乐八卦,给你,想看萌宠视频,给你,想看心灵鸡汤,也给你,并且给你很多、更多。
对的争议从早期的“内容抄袭”到后来的“价值观”,即它在不断放大人性的弱点。
我想到的另一个典型是,咪蒙。她公众号的介绍是:我从没见过你,但我懂你。媒体圈的一拨人管她的内容叫高级版鸡汤,和「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类内容,没有本质区别。她懂用户需要的是什么,然后不断制作这种内容来满足用户。就像她的成名作,《致贱人》和《致 Low 逼》一样,她正在量产一个个情绪宣泄的出口。
在我看来,麦当劳的 CYT (Create Your Taste )自选汉堡,就是一个母爱逻辑的尝试。介绍中说,提供 24 种食材任由挑选搭配,分量也可以自定义,可以创造出 1 亿款不同的麦当劳汉堡来。
消费者要的不是自创汉堡,而是好吃的汉堡
把所有东西端到消费者面前,告诉他们,“来我都给你拿来了,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现实是,很多人不懂搭配,最后口味一般,消费者会把这个责任转嫁到商家身上。
深圳有个小龙虾网红品牌,叫松哥油焖大虾。创立松哥油焖大虾前,徐松有过一段不成功的餐饮创业经历。
那时,徐松经营一家烤鱼店,生意一般,他看到石锅鱼很火,加进来,烤串生意也好,加进来,顾客想要小炒,也加进来,什么好就把什么加进来,最后把店给做垮了。
做松哥油焖大虾之初,他就只做好一道油焖大虾,从虾源开始抓,到请大妈手工刷虾,挖大厨研制等等,从顾客想要什么我给什么,到专注把油焖大虾做好呈现给顾客。
父爱型VS母爱型:它们不对立,却泾渭分明
罗振宇说,最好的服务,是带你去你不知道的地方。也就是更高视角的「父爱型」。
在冷萃咖啡出来前,消费者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一杯冷萃咖啡,在芝士茶被熟知前,消费者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喝芝士茶。
一旦当这些东西火了,就有一大波的「母爱型」公司出现,他们把店开到离你更近的地方,制造那些看起来是你想要的东西。
这是不同的姿态,一个「教育」,另一个「迎合」。我想说,它们都合理。
我最近回了趟福州,然后看到了诸如艾雪的茶、超浔周黑鸭、喜茶香麦的品牌,活脱一个“找不同”游戏的现场。
它们不同的,不是看起来的样子,而是经营逻辑。而这也决定了,它们生存的土壤在哪里,生命有多久。
【本文为掌柜攻略(ID:zggonglue)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年刚刚宣布加速布局中国咖啡市场的麦咖啡又有新动作。
2021年4月21日,麦当劳旗下手工咖啡品牌McCafé(麦咖啡)公布了含有4款重磅新品的“醒醒浓香系列”,并在当天公布了转型半年来的成绩单:麦咖啡的门店总数已达到1600家,初步实现了对一二线市场的覆盖。在业内看来,通过借道麦当劳门店,麦咖啡打破了传统咖啡品牌扩店成本过大的难题,这一优势也将让麦咖啡成为高速增长的中国咖啡市场中,不容忽视的一极。
“研发+开店”双提速
据介绍,全新“醒醒浓香系列”和常规的经典系列相比,增加了咖啡粉用量,达到三倍浓郁。在增加浓度的同时,萃取时间缩短了8秒,这样可以更好的保留咖啡中前段的精华;同时,拿铁产品的奶量增加17%,采用4:1黄金奶咖比,奶泡也更绵密。
麦咖啡此番推出醒醒浓香新品,意图在刚需型消费中争夺更多份额。
当天,麦咖啡总经理许颖婷表示,“近年,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咖啡有了‘功能性刚需’,特别是年轻白领和大学生,他们需要高品质、超值又便捷的咖啡。‘醒醒浓香系列’是麦咖啡继去年11月品牌升级后,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全新产品。”
连推新品的背后,是麦当劳正在加快对中国咖啡市场的布局。
在1990年进入中国市场后,麦当劳销售的产品中就包含鲜煮咖啡,在当时也成为很多国内消费者速溶咖啡之外的另一个选择。2009年,麦当劳中国则进一步引入手工现磨咖啡,麦咖啡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中国的消费者对咖啡的需求习惯从以前社交型、社会型,改变成更多是日常性、习惯性。咖啡消费者也越来越成熟,他们对于咖啡的高品质、以及性价比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了对环境跟氛围的需求。
面对国内不断快速增长的咖啡消费,麦当劳顺势升级旗下的麦咖啡品牌,并找到了自己的独特定位和模式。
2020年11月,麦当劳高调宣布加快麦咖啡品牌的发展,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将投资25亿元,加速布局中国内地咖啡市场,目标是有麦当劳的地方都有麦咖啡。预计到2023年,全国麦咖啡的门店总数将超过4000个。
许颖婷也透露了麦咖啡的最新进展,近半年来麦咖啡品牌市场拓展顺利,截至目前麦咖啡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实现翻倍,总数超过1600家。
低成本扩张优势明显
2009年麦咖啡被引入中国内地后,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这与当时国内咖啡消费尚不成气候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彼时的咖啡消费,强调的是环境和格调,咖啡本身的品质及便捷性并不是消费者的首要考虑。但随着瑞幸等新零售咖啡的出现,在咖啡消费赛道被烧热的同时,消费者也开始愿意接受更便捷和高性价比的咖啡产品,因此大量的新精品咖啡和连锁咖啡品牌不断涌现。
不过麦咖啡的此番升级对行业而言更像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因为相比于绝大多数咖啡连锁品牌,背靠麦当劳体系的麦咖啡具备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
众所周知,咖啡店往往需要开在人流密集的区域,门店选址、装修到开业的资金投入和时间成本都较高,这也是导致大多数新咖啡品牌无法快速扩张的门槛。
但对于采用“店中店模式”的麦咖啡来说,由于柜台直接开设在麦当劳餐厅中,所以并不存在这一问题。
根据计划,到2022年,麦当劳中国的门店数量将达到4500家,而借助麦当劳现有门店布局,麦咖啡可以比同行们更容易实现低成本、高效的门店拓展,对市场形成快速抢占。
与此同时,麦咖啡通过共享麦当劳的点餐、推广、采购系统和外送系统,既降低了引流、拉新、采购、营销推广的成本和难度,又提升了消费的便利度。
而这一系列成本的降低,最终会体现在产品价格上。目前麦咖啡主流产品的定价在20元左右,考虑到促销活动,消费者实际能以十几元的价格买到一杯手工咖啡,这无疑是很高性价比的竞争优势。
此外,在长期对中国消费市场的探索中,麦当劳也更熟悉和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在产品研发上也更贴近实际的市场需求。同时,借助麦当劳的门店厨房,麦咖啡也成为少数能够同时满足顾客对于高品质咖啡和新鲜热食搭配需求的专业咖啡品牌,借助有效营销手段,可以实现两者业务间的互相拉动和相互引流。
在许颖婷看来,麦咖啡的目标不仅仅是在短期里面迅速把市场份额做大,更希望能够通过长期、实实在在、可持续的超值优惠,引导消费者建立日常消费咖啡的习惯。
近年来,国内现磨咖啡也是咖啡消费中增速最快的品类之一,而《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城市急速的生活节奏推动“快咖啡”消费占比逐渐提升,现时人均“快咖啡”场景消费的现磨咖啡杯数占所有现磨咖啡摄入的70%。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国内咖啡赛道正在变得拥挤,但对应的整个行业也正处在快速扩容的阶段,市场品牌格局尚未固化,无论新老咖啡品牌都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如今,消费者购买咖啡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70%的消费由外带和外送完成,便利度和产品成为主导消费的核心,这对于具有“高性价比、高品质和高便利性”的麦咖啡的发展则更加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