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6日晚,港交所信息显示,奈雪的茶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并披露聆讯后资料集,这也意味着奈雪的茶将成为港股“新式茶饮第一股”。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奈雪的茶官网
创立:因为爱情
奈雪的茶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深圳,隶属于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奈雪的茶开始走出广东地区,向全国范围内扩张,所有门店均为直营,且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
2018年3月,奈雪完成A+轮投资,估值达到60亿元,成为公开资料中茶饮行业首个独角兽。
如果今年奈雪成功上市,奈雪的茶将成为港股“新式茶饮第一股”。
奈雪的茶创始人是一对夫妻。
2013年3月8号,深圳福田COCOPARK,30多岁的大龄男青年赵林正在进行一场相亲。不过,对面的美女——彭心似乎意不在此,她希望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面包店茶饮店。为此专门从一家IT上市公司品牌经理的位置上离职,还制定了商业计划书,只是因为缺乏经验,频受打击,所以找朋友介绍了餐饮行业老兵赵林来请教的。
可惜赵林天天忙到飞起,非相亲不约。
所以彭心打着相亲的旗号、带了一整套的商业计划书来了。开场就巴拉巴拉谈了两三个小时,然后问:你觉得我的创业方案怎么样?
“你觉得我人怎么样?”赵林觉得彭心很有想法,但缺乏经验,没人辅助很难成功。
“你做我女朋友,我帮你一起创业。”
碰巧,彭心也单身。双方情投意合,三个月后如愿闪婚。
再然后的2015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奈雪の茶诞生。
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彭心的网名叫“奈雪”,中间的日文符号是店面设计呈现日系可爱风格。
“新式茶饮第一股”
此前有媒体报道,奈雪计划发售约15%新股,但公司估值与募资额未最终敲定。对此,据奈雪方面最新表示,已经接洽过多位潜在的基石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包括国内大型公募基金、国际长线基金以及险资等,而最终引入的基石投资者数量不会超过10家。
奈雪全年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奈雪的茶在国内70多个城市以及日本大阪开出556家直营门店。值得注意的是,奈雪的茶2020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217万元,并非此前所传“流血上市”。
招股书显示,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奈雪的茶2020年全年经调整净利润1664万元,2019年这一数据为亏损1174万,实现扭亏为盈。而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奈雪的茶202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6217万元。
< class="pgc-img">>本次募资资金主要用于三年规划:
一是在未来三年用于扩张公司的茶饮店网络并提高市场渗透率;二是用于进一步开展整体运营的数字化,以通过增强技术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三是用于提升公司的供应链及渠道建设能力,以支持规模扩张;四是用作营运资金及作一般企业用途。
隐忧
不过,定位高端、客单价较高,公司却持续亏损,让奈雪的茶一度饱受争议。
- 第一重:开店成本太高。
奈雪的茶致力于打造“茶饮界的星巴克”,而学星巴克大量建门店,而且要建地段好的大店,这样才能走饮品+社交的路子,打造第三空间。
这第三空间就格外需要空间,所以奈雪的茶门店平均面积都在200平米左右,大的甚至达到400平米,奈雪的茶标准店单店投入就达到了185万。奈雪的茶PRO面积稍小,但单店也要投入125万,主要用于装修以及购买各类设备。
< class="pgc-img">>再看人工,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奈雪共有8562名雇员,其中7731名是店内员工,单店平均店内员工人数为18.3人。
更新后的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3.07万、2.77万和2.02万元,连续三年下降。单店铺平均回报周期也有延长,2018年为10.6个月,2018年及2019年开业的奈雪的茶茶饮店整体上实现了15.5个月的茶饮店投资回收期。
- 第二重:单店营收下降,增长趋缓。
奈雪遇到了增长瓶颈,单店营收和订单量,一直在降。
奈雪的解答是:随着门店数量增加,门店密度在核心城市逐渐增加,所以平均订单数被拉低。
< class="pgc-img">>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日均订单量为716、642、470。而由于门店营业额下降,整体成本又保持不变,导致利润率也在下降。同店利润率2018年的24.9%,2019年的25.3%,但2020年仅为13.5%。
单店营收的下降直接反映到了总营收增长上,增长率明显放缓。
2018年和2019年,奈雪的茶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86亿元和25.01亿元,同比增速为130.2%;2020年增加至30.57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22%,这似乎不能单独用疫情来解释。
- 第三重,不能有效管控成本,毛利率不高。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与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材料成本占比分别为35.3%、36.6%、38.4%,同期员工成本占比分别为31.3%、30.0%、28.6%,租金开支及物业管理费成本占比分别为17.8%、15.6%、15.2%。材料和员工成本占比明显偏高,压缩了利润空间。
在简单扣除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后,奈雪的茶毛利率仅为33%,对比星巴克约60%的毛利率,不是一般的低。
- 第四重,食品安全
奈雪的茶曾多次陷入“食品安全”风波之中。深圳、北京、宁波、绍兴、上海等地门店,皆因各种原因,被相关部门处罚过。
聚投诉平台显示,与“奈雪的茶”相关投诉有40余条,均为喝出头发、纸屑等问题,甚至还有消费者喝出了玻璃渣和橡胶圈。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新式茶饮制作行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不像星巴克咖啡,有咖啡机器和萃取设备,一切都是数字化控制,几个店员就够了。
新式茶饮的产品制作很多都还靠人工, “一杯茶有多甜,完全取决于店员放糖的手抖不抖。”如此不但难以标品化,还会引发上述质量问题。
- 第五重,管理顽疾
2017年年底,奈雪的茶仅有44间门店,但到了2020年9月30日,其门店总数已经大幅增加至422间,门店数量达到3年前近十倍。其中2018年、2019年开店速度惊人,分别开设179家、174家新店,相当于“两天开一家新店”。
进入2021年奈雪的茶还将继续加快扩张脚步。根据招股书显示,公司计划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及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2020年11月新推出的奈雪PRO茶饮店。
与之矛盾的是,人员和管理都是需要一定时间来沉淀的,其中,店长的位置尤其关键。在餐饮市场上,一个好店长向来难求。如茶颜悦色、喜茶等新式茶饮在对公开招聘中都明确要求店长要有三年及以上餐饮行业管理经验。
现下,门店数量大,位置分散,销量也有不小的差别,总部也难以做到统一管理。
实际上,新式茶饮行业进入门槛不高,创新缓慢,全行业已经表现出同质化趋势,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对消费者购买有所影响,也会对其资本估值产生负面影响。
新茶饮江湖酿变
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新式茶饮消费者规模突破3.4亿人,预计2021年营收则会突破1100亿元。
相比于传统茶饮,新式茶饮更加注重在原配料选取、标准加工流程、门店运营等方面做出创新升级,“新”在消费快、高颜值、多种类。其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产品研发品质的升级,更加强调原材料的健康品质。
与之相对应的是,新式茶饮的价格也是普遍较高的。中泰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前五大高端现制茶饮店在2020年1-9月期间,喜茶、奈雪、KOL、乐乐茶、伏见桃山的产品平均售价分别为25元、27元、20元、22元、21元;客单价分别为40元、43元、35元、40元、29元。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20年,除了奈雪的茶拿到三轮融资以外,喜茶也在C+轮融资后估值超160亿元,此外诸如古茗、七分甜、沪上阿姨等腰部品牌也接连曝出融资消息,新茶饮赛道不断吸引资本投身入内。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中国新式茶饮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接近30%,2019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978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2021年会突破1100亿。
此前有消息称奈雪此次计划募资约6亿美元,以其发行15%股份来计,奈雪预计估值约40亿美元,折合港币约310亿。若上市成功,奈雪的茶将成为港股“新式茶饮第一股”。
主要竞争对手喜茶也多次被传上市。今年4月,媒体曝出喜茶已正式启动上市计划,计划下半年赴港上市,中金瑞银等投行已经为喜茶管理层安排了部分非交易路演活动等消息,但该消息后来被喜茶方面否认。
21世纪经济报道曾多次询问喜茶上市进程,公司内部人士都表示“没那么快”。5月19日,喜茶旗下子品牌喜小茶发布《喜小茶一周年小报告》。根据最新数据,创立一年以来,喜小茶已在广东6大城市开出22家门店,全年卖出饮品超过280万杯。
放大视野来看,“新茶饮第一股”的意义究竟在哪?
中国现制茶饮市场,尤其高端现制茶饮市场,是为不争的黄金赛道。
2015-2020年,中国高端现制茶饮所产生的零售价值增至约1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75.8%。同时,这一数值预计将以32.2%的复合年增长率进一步增至2025年的约522亿元,将占同年现制茶饮产品消费价值总额的约24.8%。
< class="pgc-img">>与之对应,新茶饮创业热潮迅速引发且愈演愈烈。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共有32.42万家奶茶相关企业,这类企业年注册量逐年大增。但纵观市场,为消费者熟知的茶饮品牌其实为数不多,能称上高端现制茶饮品牌的更是寥寥。据艾媒咨询数据,截至2021年一季度,仅有奈雪、喜茶、乐乐茶三家。
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烟、酒、茶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产品,其中产生了大量的这种品牌。酒的典型案例如茅台、五粮液,但茶的典型案例却尚未出现。茶所承载的文化亦需要依靠品牌力量去推动,“新茶饮第一股”的诞生便是绝佳机会,相信第一个茶的典型案例很大可能会是奈雪。
-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华尔街新闻(杨泳洁)、中新经纬、北京日报
报新闻记者 王笑寅 上海报道
4月18日,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飘飘”)发布2023年度报告及2024 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25亿元,同比增长15.9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31.04%,营收、净利双增。
2024年第一季度,香飘飘的报告数据也展现出上升态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6.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1万元,同比增长331.26%。
图源:香飘飘2023年报告
此前,作为“中国奶茶第一股”的香飘飘经历了股价“腰斩”、 可转债募资计划流产、营收利润双降,在现制茶饮的市场冲击下,传统冲泡奶茶呈发展疲势。而在经过产品升级与创新等一系列努力后,香飘飘业绩多年止步不前的状态出现了转机。
顺应新消费需求转型“健康化”
近日,全国首个“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霸王茶姬、奈雪的茶等现制茶饮品牌纷纷加入试点,在饮品上标注营养分级,引发网络广泛讨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饮料的糖分、热量等营养指标成为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时的新关注点,在行业逐渐饱和的背景下,饮料市场亦顺应新消费需求,开“卷”健康赛道。
香飘飘成立于2005年,曾因“一年卖出X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X圈”的广告语火遍全国,回顾其成长历程,成立3年后年销售额即突破10亿,战胜优乐美,确立中国杯装奶茶领导者地位,随后6年3次冲击IPO,于2017年登陆上交所,但之后的发展却表现平平,外界多评价其为“赢了对手,输给了时代”。
图源:香飘飘2023年报告
顺应消费潮流,香飘飘开始探索产品升级。年报显示,2023年,香飘飘围绕“健康化”及“泛冲泡”两大路线,持续推动冲泡产品的创新升级,推出多款健康化新品,如牛乳茶、咖啡等,实现了冲泡业务的修复增长和即饮业务的营收稳健。
继续坚持重广告营销策略?
香飘飘创始人蒋建琪曾表示,品牌的高频次曝光是必要的,香飘飘也确因大规模的广告策略而被人熟知。年报显示,2023年,香飘飘销售费用同比上升了53.42%,主要系增加广告费及市场推广费支出、组建即饮销售团队增加人力支出所致。
报告期内,香飘飘在《声生不息》《披荆斩棘的哥哥》《中餐厅》《跨年晚会》等节目中进行了重点推广,同时,还配合核心渠道铺货动作,进行了分众梯媒广告投放、流量地铁站硬广、大学校园桌贴广告、线下高校及大型企业的地面派赠等形式的传播活动。相比之下,研发费用虽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17%,但仍远低于营销所投入的费用。
图源:香飘飘2023年报告
香飘飘表示,2024年是公司“二次创业”的重要阶段,公司将坚持“双轮驱动”战略,注重经营管理的开源优化与产品创新的引领带动,加强研发投入,持续推进冲泡产品的健康化创新升级以及即饮业务第二成长曲线的打造。
茶涨价,奶茶进入30元时代
复工后,消费者还未开始报复性消费,就有部分商家开始了报复性涨价。先是海底捞、西贝,然后又是喜茶等茶饮品牌。近日,大家发现喜茶、奈雪的茶这两家头部茶饮品牌都涨价了。近日,#喜茶多款产品涨价2元#、#奶茶超过30元你还会喝吗#话题双双登上热搜。
< class="pgc-img">>
喜茶的多款产品与之前相比上涨了2元。比如去年推出的豆豆波波茶价格由原来的25元涨到了27元;豆豆波波杯则由原来的13元涨到了15元;芝芝莓莓、多肉葡萄价格相比之前也都上涨了2元。
< class="pgc-img">>
对此,喜茶工作人员回应称,今年部分产品进行了价格上调,调整幅度为2元,主要是因为原料成本上升,和疫情无关。不止喜茶,另一个茶饮品牌奈雪的茶虽没有出现大规模价格上涨的情况,但是部分产品价格也做了上调。
< class="pgc-img">>
比如“霸气草莓”的价格已由2019年的28元涨至29元,像霸气芝士霉霉霉价格也达到了33元。随着价格的上涨,这也意味着头部茶饮品牌迈入了“30元时代”。那么,是否奶茶行业整体价格上涨呢?并不是。
< class="pgc-img">>
相对于高价位的喜茶和奈雪的茶来说,低价位的COCO和蜜雪冰城目前没有出现涨价的情况。4月9日,蜜雪冰城在公众号发布了“蜜雪冰城还是不涨价”的公告,得到了一众粉丝的打call。
< class="pgc-img">>
两天后,COCO都可也发布“珍珠奶茶1元起抢”,迅速引起了奶茶女孩们的关注。在活动页面可以看到,限时秒杀区的珍珠奶茶都是1元/杯,超值抢购区的单品从5.9元~10元不等,最高降价7.1元。
< class="pgc-img">>
面对涨价,网友们的评价差不错呈现一边倒的情况。微博热搜上,3.7亿人参与#奶茶超过30元,你还会再喝吗?#的话题讨论,188万人参与,100多万人表示:“不会,被涨价劝退”。相比较之下排第二的58万人表示会减少消费次数。
< class="pgc-img">>
海底捞恢复原价后,也有很多人@喜茶来“抄作业”。目前这场舆论风波对喜茶很不利。在其官微下,也是一片质疑声。而喜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给出任何的答复。面对以上品牌的涨价,消费者的态度很明显,你可以选择涨,我也可以选择不去你家消费。
< class="pgc-img">>
当“韭菜”有了意识,开始反抗,并且舆论声越来越大,割韭菜的人就不得不出来回应。于是,海底捞道歉了,西贝莜面道歉了。“涨价伤害了消费者。这是公司管理层做的错误决策,我们即日起恢复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价格。”
< class="pgc-img">>
海底捞迅速做出调整,随后西贝也迅速跟进。“对不起大家了。特殊时期,我们涨价不对,决定恢复门店停业前的价格。”但在道歉的同时,西贝莜面村负责人的另一个回应,则是“耐人寻味”:“撤回涨价是感性决策,涨价只是时机未到……”。
< class="pgc-img">>
这个意思很明确,虽然这回迫于舆论压力调回了价格,但是涨价是一定会涨的。在各个商家涨价的过程中,众多消费者也开始对自己的日常消费进行反思。一杯30元的喜茶,让无数人彻底的看清楚了它的真面目。
< class="pgc-img">>
我们不缺这涨价的2块钱,但是一杯奶茶30块,真的要考虑一下。它,到底值不值?按照现在的市价,30元可以买1斤樱桃,2斤草莓,4斤芒果,7.5杯蜜雪冰城的柠檬水。所以,我为什么要花30块钱,排半个小时的队去买喜茶?消费者想清楚之后,自然也不愿意在踏进喜茶一步。
奶茶利润仅为10%?
30元一杯奶茶,暴利吗?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是暴利的。但是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多个不同品牌站出来像消费者解释,奶茶利润其实比大家想象当中的要低很多。眷茶联合创始人惠海丰表示,“我们20平米的店里,都要安排10个人以上,从洗水果、切水果、打奶盖,到收银、调茶、雪克、打包,每个环节都是人力成本,新茶饮的纯利能做到10%就已经了不起了。”
< class="pgc-img">>
无独有偶,SEVENBUS创始人甘天天也表示,“现在的茶饮,普遍原料成本40%,房租成本20%,人力成本15%,商场抽佣约15%,还有外卖的扣点。”“懂得降本增效、降低运营损耗,在商场和供应链有议价权的品牌,才能勉强把利润做到10%。”
< class="pgc-img">>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很多人力和费用投入,一个品牌要做数字化,高端化,ERP系统、管理团队、研发团队、设计团队等等都是很大的开销。所以这样来看,30元还真称不上“暴利”。
喜茶涨价了,你还会消费吗?
的确,在过去的2019年,有84.7%的消费者在选择新茶饮消费时,能接受的价格是在25元及以下。现如今一杯奶茶超过了30元,自然是会引起很多人的抵触。有网友就表示,反正待在家这么久,也学会了自己做奶茶的方法。
< class="pgc-img">>
可以看出,对于餐饮企业涨价,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敬而远之。尤其是在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家的收入普遍受到了影响,对于一些非刚需的消费,自然是能省则省。比如奶茶,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有高达90.5%的新茶饮消费者,每月消费频率在10次及以下。换言之,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奶茶并没有那么地重要。
< class="pgc-img">>
喜茶、奈雪的茶等高价位奶茶价格上涨,也许对应黏性大的忠诚粉丝来说影响不大,但在这个大家情绪格外敏感的时期,喝奶茶要多付两块钱。涨价的企业,也有可能要承担着成为负面情绪发泄口和给竞争对手“送人头”的风险。
< class="pgc-img">>
纵观网上的声音,其中,表示“啥都涨了工资没涨”、“转移阵地喝别家”、 “30元价位的饮料一定会选择星巴克”的观点最有代表性。消费者们的认知普遍还不能接受奶茶30元的价位,一想到可以接受的30元价位的饮料,还是星巴克。这说明头部奶茶品牌若是想要进入“30元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class="pgc-img">>
头部奶茶是否能成功进入“30元时代”?喜茶能否成为星巴克一样的存在?网上争论的声音很大。有反对的,自然也有支持的。不少人就表示,星巴克的咖啡更贵,但是星巴克就成功了,喜茶通过模仿星巴克,最终一定能成功。
< class="pgc-img">>
确实,定价这个东西其实是很难讲的。单单以茶饮本身的品质来看,喜茶是不值这个价。但是,值不值这个价,最终消费者买不买账,是一个综合评定的过程,茶饮本身的品质只是一个方面,甚至在有些人看来,这只是一个次要方面。
< class="pgc-img">>
一些品牌的市场表现似乎证实,30元并没有到达茶饮客单价的极限。客单价接近50元的煮葉,北京多家门店,都在区域大众点评饮品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深圳的gaga鲜语(已更名gaga)通过茶饮+轻食的全时段经营,将客单价做到了100元以上。
< class="pgc-img">>
台湾品牌京盛宇,靠着紫砂手冲茶的仪式感,以及茶礼盒的销售,客单价超过200元。这说明不管什么样的定价,只要你能够说服消费者,那么自然就有人买单。年轻人喝奶茶,考虑的是什么?满足提神解渴的功能外,他们喝的是口感、审美,也是自我慰藉;是空间、风格,也是社交货币。甚至对于一些风格独特的品牌,还是身份认同、意见表达。
< class="pgc-img">>
这就像星巴克一样,你问一百个人它的咖啡值不值这个价格,99个人都会说不值。但如果你换个问法:去星巴克消费,它的体验值不值这个价格?那么一百个人中99个都会说值得。所以现在的餐饮消费已经不单单是消费最基本的餐食、饮品,还有其它更多值得关注的东西。
< class="pgc-img">>
不管是星巴克的“第三空间”,还是喜茶“新茶饮”的概念,亦或者海底捞的“服务”,只要你能找到类似的可以说服消费者的东西,那么你就可以涨价,你就有自己一批最忠实的消费者为你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