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联商网&搜铺网
撰文/刘嘉玲
编辑/陈宁辉
1978年,春水堂发明了珍珠奶茶,之后一路北上,奶茶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出现了早期的冲泡奶茶店,再之后,人们对奶茶进行差异化创新,开始将重点放在茶上而非奶上,随着“新茶饮”的概念出现,2016年,奈雪的茶、喜茶异军突起,在成立不久后就得到融资并迅速扩张,新茶饮赛道自此开始发展火爆,融资、扩张成为行业里的热词。
6年过去了,新茶饮现在发展得如何?这一切需要市场表现来说话。
作为新一线城市,从市场角度来讲,杭州非常具有包容性,这一特质同样延续到茶饮市场中,无论是成熟的连锁品牌,或是初创的小众品牌,在这里总能找到接纳群体。从消费者角度来讲,本地消费者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且杭州外来人口较多,消费者多元,因此口味也十分多元,所以杭州市场更像是一个迷你版的实验室。对于品牌来讲,作为试点是再合适不过的。
因此,本次《联商网》统计出杭州23个具有代表性的购物中心引入的新茶饮品牌,希望通过分析杭州市场的茶饮发展现状,以小见大,能够启发茶饮人一些思考。(图表见文末)
01
天街、宝龙是茶饮品牌的首选地?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杭州23家购物中心引入71个新茶饮品牌,共计220家新茶饮门店。
从购物中心引入茶饮品牌数量来看,龙湖杭州滨江天街以25家品牌排名第一,龙湖杭州金沙天街引入了17家品牌,位居第二,接着滨江宝龙城以15家品牌紧随其后,此外,杭州大悦城、龙湖杭州西溪天街、杭州湖滨银泰in77、杭州大厦501城市广场、金沙印象城、杭州来福士、远洋乐堤港的奶茶品牌数量也在10家及以上。
< class="pgc-img">>一直以来,年轻消费者都是购物中心不可忽视的一个消费群体,因此购物中心在业态设置、品牌引入上会非常注重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茶饮就是其中一个业态,因为茶饮除了基础的饮用功能外,还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交属性,年轻人在购买茶饮的同时,还会与朋友探讨哪家奶茶好喝,品牌推出新品时还会相约打卡。在互联网社群豆瓣APP上,奶茶爱好者们甚至还为奶茶成立了一个小组,组员多达10万人。
这群消费主力群体强调自我,标榜个性,讲究品质,注重情绪价值,具有多巴胺的奶茶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因此实际上,年轻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地强化奶茶的社交功能属性,新式茶饮逐渐成为社交货币。
此外,品牌也在见缝插针、想方设法地进行市场教育,以占领消费者心智。2020年,距离立秋实际上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在网络掀起一阵奶茶热潮。在2021年,这个梗又被再次重提,甚至拓展至其他三季的第一杯奶茶,在仪式感被年轻人追捧的大环境下,“第一杯奶茶”梗让奶茶店赚得盆满钵满。至此,奶茶已经成功变身为新一代的社交货币之一。
最近两年,奶茶店还在不断地扩展第三社交空间,主打“社交+休闲”,为喜爱奶茶的消费者们提供一个舒适、惬意的消费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制造和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结,在无形中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也培养他们对于品牌的忠诚度。
< class="pgc-img">>多巴胺的快乐属性、超强的社交功能,再加上成功的社交货币,让奶茶成为年轻人手中必备的饮品。对于非常注重年轻消费群体的购物中心来说,奶茶店可以为其带来很多流量,引入奶茶店何乐而不为呢?
02
卷生卷死,不出新品?
那你可能会被“抛弃”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统计,从茶饮品牌入驻这23家购物中心门店数量上看,其中,7分甜、CoCo都可的门店数量各为16家,在71个品牌中排名第一,喜茶、奈雪的茶门店数量各为15家,排名第二,1点点门店数量为14家,排名第三。
< class="pgc-img">>从上表可以看出,在71个品牌中,门店数量排名靠前的位置都被一些发展周期长、拓展速度快的连锁品牌所占据。
2015年,7分甜诞生于苏州,其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谢记甜品,凭借着两款以芒果为主打的产品——杨枝甘露和芒果西米露,以及“7分价格、10分品质”的产品理念,在众多茶饮品牌中突出重围,这是两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港式甜品,而7分甜也凭借着这两款产品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
< class="pgc-img">>CoCo都可的成立时间则更早,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有25年。2007年CoCo都可进入大陆市场,彼时大陆的茶饮市场仍然是一片空白,而CoCo都可在台湾已经历经十年的发展,产品创新、经营管理、市场拓展等多个方面都相对成熟,并且在进入大陆市场时做了详细的计划,因此作为早期进入大陆市场的台资奶茶品牌,迅速在大陆扩张,至今仍稳占一席之地。
喜茶、奈雪的茶更不用说,作为新茶饮的代表性品牌,成立后受到各方资本喜爱,迅速掀起新茶饮热潮。
除了这些品牌,我们在这份品牌数量名单上还看见了一些相对小众的茶饮品牌,例如茉酸奶、椿风·养身茶饮、五二兰柠檬茶、O2鲜榨果汁、椰不二等。这些品牌与7分甜、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的产品更垂直、更细分。
众所周知,近几年长期饮用奶茶对于身体的伤害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最新话题,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长期饮用奶茶”,则会自动跳出失眠、肥胖、骨质疏松等关联词汇。消费者对于健康的关注让茶饮从业者们开始思考新的方向,拓展了酸奶、柠檬水等细分赛道,酸奶与益生菌强烈关联,柠檬富含维生素C,对于这两个品类,消费者先入为主认为其非常健康,所以茉酸奶、五二兰柠檬茶、椰不二等品牌正凭借“健康饮品”的产品定位抢占茶饮市场。
与此同时,老品牌们为了突破同质化,也在“上新大战”中艰难前行。“内卷严重”的新茶饮赛道,如果不能保持推出新品的速度,则极有可能会被年轻人“抛弃”。但茶饮品牌不胜枚举,面对的消费者又热衷于追逐新品,其对品牌的忠诚度并不高,另外,由于茶饮配方容易被复制,在新品被推出之后,其他品牌也会迅速推出同类产品,同质化问题根本难以根除。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面对竞争激烈、增速缓慢的新茶饮市场,为降本增效,不少新茶饮品牌开始放慢扩店速度、关闭绩效不好的门店,以及通过降价放宽价格带,触及更多消费人群。
03
低楼层仍然是品牌首选
从楼层统计上来看,负一层是茶饮品牌最爱的楼层选址,221家茶饮门店中有88家选址在负一楼,占比39%;其次是一楼,共有49家,占比22%,四楼和五楼分别为24家。其他楼层如负二楼、三楼、六楼门店数量也不少。
< class="pgc-img">>负一楼和一楼一般是购物中心的入口,人流量大,就代表着被消费的可能性大,就算不消费,也可以获得曝光度,对品牌来说也是“广告位”,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理解负一楼和一楼被大多商家选择的原因。
选择四楼和五楼的原因则可能是以下几点,一来,依据大多购物中心的楼层业态规划来看,一楼作为黄金位置,通常会引入奢侈品、美妆护肤等大品牌,租金自然水涨船高,走薄利多销模式的茶饮品牌在负担租金时会些许吃力;二来,四楼、五楼通常设置为餐饮,而茶饮作为辅助,被需要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所以整体上来看,在楼层选择上,负一楼、一楼、四楼、五楼是茶饮品牌们较为喜欢的选址。商家在选址时会根据需求和利弊做出决定。对于想要增加曝光率、为品牌引流、不担忧房租成本的品牌来说,负一楼和一楼是最佳选择,对于在意成本和收入的店家来讲,选择四楼和五楼较为合适。
写在最后
综上,从杭州这样的一个“小型试验场”来看,目前新茶饮市场赛道已经十分拥挤,且增速放缓,品牌上市、融资的同时,也伴随着降价、闭店和裁员,但也有不少品牌选择专注细分赛道并且杀出重围,新茶饮的概念或许还会被重新定义。
柿互动 记者 张咪咪
前段时间,在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曝光”了杭州的某条街,并非常激动地配文:“杭州这条街是不是渴死过人?”
< class="pgc-img">>不用点开帖子,我就能猜到大部分网友说的应该是杭州最出名的奶茶一条街——太平门直街,老杭州们都知道,太平门就是如今的庆春门,曾是杭州东边的老城门,近些年这条街颇受茶饮品牌们的青睐,巅峰时期不到100米的街道开过20多家奶茶甜品店,各种你听过的,没听过的奶茶和咖啡店都在这扎堆,可以说是几步一家“吨吨吨”。
前几年橙柿还给大家详细介绍过街上的奶茶品牌,趁着大好春光,再带大家去这条杭州“最甜”的街浅浅walk一把,感受一下这条街的新变化,不过最近小编在减肥,这回就不详细给大家出点单攻略了!
古茗、COCO、一点点
几步就能看到一家奶茶店
< class="pgc-img">>既然是奶茶一条街,街上当然少不了各种品牌的奶茶和咖啡啦,街头第一家就是一家叫做观塘悦色的奶茶店,是一个来自江苏常州的茶饮品牌。
< class="pgc-img">>再往前走是7家连开的茶饮和咖啡店:古茗、coco、芋见椰,隔一个门头就是瑞幸咖啡、manner咖啡、花开几叶、林里·手打柠檬茶。上午11点左右,奶茶店基本都开门了,只有主打国风新茶饮的花开几叶还暂时没开门。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接下来是茶饮品牌柠呀呀和一点点,柠呀呀没开门,一点点生意相当不错,门口一直有骑手小哥在等待出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继续往前,是蜜雪冰城和茶百道,街对面的庆春银泰1楼还有一家霸王茶姬,接着又是一家古茗的门店,然后是味夸(这家杭州唯一一家门店就在太平门直街),还看到了街上的老网红达克布蕾。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没走几步又看到了一家之前没见过的新加坡奶茶品牌ARTEASG,街对面的杭州大厦501广场有家奈雪的茶,沿街继续走又找了沙县咖啡,短短百米的街刚好走到头,粗粗数下来也有17家茶饮咖啡店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茶饮品牌又是一轮大换血
很多火过的品牌都不开了
这回去最大的感受就是,茶饮的更新换代真的太快了,街上的奶茶品牌又洗了一轮,前几年还开着一些奶茶店都悄悄关了(也可能开到别处去了),比如新时沏、娃哈哈奶茶、阿姨很芒、厝内小眷村、花事未了、8点醒、一芳水果茶、四云奶盖贡茶等,其中不乏当年红极一时的网红奶茶品牌。
< class="pgc-img">>而之前也有很多网友提问过,杭州这么多奶茶店都扎堆开,竞争难道不会很大吗?其实从商业角度来说,饮品店扎堆开也是一种常见的商业手段,如果只有一两家店大家就会不在意或者心里想要不要喝一杯,但是如果看到很多家,想法可能就会变成“我要喝哪一家”。
而杭州的奶茶一条街也越来越多 ,比如龙翔桥D口对面那条街和武林夜市那块,也都挨着开了不少奶茶店,永远不缺新的品牌、新的商家。但太平门直街依然是杭州人心里当之无愧的奶茶一条街,在那个商业综合体还没有大爆发的年代,网红奶茶在杭州开店首选就是这里。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另外,这条街上现在还多了些小众轻奢女装店和各类面包店,街对面就是庆春银泰和杭州大厦501广场,好天气的时候来walk一下也是不错的。
今日互动:你去过这条奶茶一条街吗?欢迎来评论区留言分享!
责任编辑:朱玫
审核:林琳 陈燕丽
新闻客户端 执笔 顾喆翡 何泠瑶 甘居鹏 实习生 吴桐
炎炎夏日,一杯冰凉解渴的奶茶,是年轻人最惬意的消暑方式。最近,杭州白领王小姐点单时发现,奶茶价格变得“亲民”了,原本动辄二三十元,如今用券后不到十元。
低价的背后,是奶茶市场日趋白热化。今夏,新茶饮又“卷”出新高度,从降价到疯狂扩店,再到攻占县城乡镇,还搞起联名跨界、多元产品,当国内市场厮杀成红海,茶饮企业又纷纷出海。
“在新茶饮行业,后进的企业与资本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关键在企业壁垒能否形成。显然,技术壁垒已基本不存在,关键在于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国内市场日趋饱和,出海成了寻找新增长点的途径。”近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潮新闻记者。
吴桐 摄
低价并非唯一出路,从健康、多元求解
高价奶茶正在走下神坛。
曾几何时,高端新茶饮是杭州年轻人的宠儿,喜茶、乐乐茶、奈雪的茶,奶茶加点心的消费模式让人感到新奇,20-30元的单笔消费稀松平常,有人为了喝上一杯要等1小时。
今年夏天,这些高端奶茶也集体降价,开启了亲民模式,均价都降到了十余元,最便宜的甚至降到了十元以内。
“一夜之间,奶茶这么便宜了!”豆乳茶8元一杯,鲜果茶6元……王小姐的公司在杭州闹市区,周边奶茶店很多,最近她很惊讶,“和咖啡店一样,奶茶店都开始卷了。我们几个人团购,哪家便宜点哪家。”
各大茶饮品牌纷纷亮出“杀手锏”,价格杀入了10元以下。书亦烧仙草推出新品,售价大都在10元以下。部分地区,古茗柠檬水从10元降至4元。茶百道的酸奶紫米露折扣后仅需2.9元一杯,喜茶也曾推出限时活动,“纯绿茶妍后”4元一杯。
而一直走低价路线的蜜雪冰城,凭着4元柠檬水、2元冰激凌、1元冰杯深受顾客喜爱。“雪王唯一的缺点就是太便宜了,凑不够起送费。”一位资深粉丝说,蜜雪冰城“低价多量”,最近常有优惠,满10杯送1杯,用券后一杯柠檬水最低不到1元。
不过,拼低价不是唯一出路,卷健康、卷多元,也是新茶饮吸引眼球的妙招。
今夏,各大品牌都在主打“健康牌”。霸王茶姬对外公开产品热量,推行“营养选择”标识;喜茶发布了“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古茗升级原叶鲜奶茶产品,产品均无植脂末添加、无反式脂肪酸;沪上阿姨则设置“低热量轻果茶专区”,可以选加电解质,为运动后的人补水充电。
吴桐 摄
常年健身的小胡说,“以前奶茶是不敢碰的‘热量炸弹’,喝一杯奶茶一周白练。现在我隔三岔五就喝一杯,以果茶为主,不额外加糖、小料,给减脂餐添点滋味。”
消费观念向健康转变,也为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增长点。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包括无糖茶在内的即饮茶拿下21.1%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碳酸饮料(18.5%),位列行业第一。
开店速度趋缓,下沉市场打得火热
近几年,奶茶江湖风云变幻,走出了百家混战,几家巨头称雄,市场版图愈发清晰。
2023年是新茶饮狂飙突进的一年。喜茶、霸王茶姬、蜜雪冰城、茶百道、古茗……知名品牌纷纷发力加盟,靠扩张门店迅速“圈地”。
最“疯狂”的时候,新茶饮品牌们走马灯似地开店、闭店试错,打价格战,每隔几米就开一家店。2023年,喜茶新开2300+门店,霸王茶姬新开店2000+,蜜雪冰城则新开6000+门店。
壹览商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为31713家,牢牢占据门店数第一位,排名第二位的是古茗,其门店数量超9000家,茶百道以超8000家门店紧随其后。
这其中,三线及以下的城市竞争尤为白热化,下沉市场撑起了“半边天”。如今喜茶有约4成门店开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蜜雪门店遍布1700个县城和3100个乡镇,古茗主攻的乡镇市场,占比超过30%。
吴桐 摄
当县城成了新茶饮的“主战场”,“小镇青年”是各大品牌的目标用户。古茗、喜茶、奈雪纷纷开进县城商业中心,每逢节假日,返乡青年回归,奶茶店迎来了一波销售高峰。
几大新茶饮品牌,为何要拼命开店?朱丹蓬表示,当前新茶饮已经是一个内卷严重、竞争过剩,行业红利也在逐渐消退。大量开店和抢占下沉市场是建立规模壁垒的方式。
即便有巨头称霸江湖,入局者还在增加。天眼查显示,目前现存新茶饮相关企业32.5万余家,而2024年1-6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高达19000余家。
但是,肉眼可见的是,新茶饮开店速度已经慢下来了。
红餐大数据显示,近3个月,新开门店数排名前十的新茶饮品牌,有一半品牌的新门店数环比在下降,包括蜜雪冰城、茶百道等。甚至有品牌,如书亦烧仙草,开店速度已经赶不上关店的速度。
有人在扩张版图,注定有人在退场。以近70元一杯高价奶茶闻名的“谢谢茶”,已于7月关闭全国门店,黯然落幕。曾红火一时的厝内小眷村,在杭州只剩一家门店。周杰伦代言的“麦吉奶茶”,也正在收缩店铺。
快速占领市场,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上市融资就成了新茶饮品牌的梦想。
新茶饮曾是资本市场中的香饽饽,但唯二两家上市的企业,奈雪的茶和茶百道都没能躲过上市首日破发的困境,如今股价远低于发行价。
“上市对于新茶饮企业的综合实力上升,抗风险能力加强,以及在整个供应链的加持方面肯定有很好的帮助。”朱丹蓬说。
当然,上市并非就能高枕无忧。朱丹蓬表示,结合当下的资本市场行情,企业更多的要从供应链的完整度、品质的稳定、食品安全的保障、长久的创新产品的方向升级迭代,才能把品牌做到基业长青。
国内“花式内卷”,集体出海寻求新市场
“为了拿到全套周边,喝奶茶喝到饱。”小雪表示,自己是二次元迷,从柯南、宝可梦到恋与深空,每次有新的联名,自己要点上好几杯奶茶,送给同事们喝,就为了集齐周边。
2023年,酱香拿铁火了,喜茶和Fendi牵手,这些现象级的联名“破圈”,至今仍为不少消费者所乐道。今年,新茶饮品牌联名动作不断,有的联名爆款剧集《繁花》,有的推出《故宫纹样》新春联名系列,跨界联名已经成为当下新茶饮品牌的流量密码。
与游戏、动漫IP跨界联名,更是受到年轻人热捧,走红社交网络。
CoCo都可与动漫《火影忍者》及同名手游联动,古茗与手游《恋与深空》推出联名产品西子龙井春奶茶等套餐,茶百道联名《崩坏:星穹铁道》游戏,喜茶与吉卜力工作室联名,推出周边产品,圈粉“二次元”消费者。
据DT研究院联名消费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10个主流奶茶品牌累计联名了161次,平均每2天就有一个奶茶品牌推出联名活动。
今年,还有更多的玩家,跨界进入新茶饮。目前,已先后有KFC旗下的“爷爷自在茶”、“星卡里”、古法珍珠奶茶“陈文鼎”进入杭州市场,好利来则推出全新茶饮品牌“好茶(Holiland TeA)”。
新茶饮品牌为何高频联名?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记者,联名营销为品牌积攒了话题和热度,收获了一拨由明星、影视剧、游戏等转化而来的“粉丝客群”。
“同时,联名活动可以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和互动,增强品牌的社交属性。茶饮品牌可以借助联名品牌的粉丝基础和知名度,提高自身品牌的曝光度,增强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和认知,提升购买力。”柏文喜说。
玩跨界对新茶饮已不是难事,面对国内激烈竞争,大家集体将目光转向海外,寻找新的增长点。
众新茶饮品牌出海时,多以东南亚地区作为第一站。诸如喜茶、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品牌,均是在东南亚开启其海外征途,进而向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延伸。
今年上半年,不少新茶饮品牌迈出了出海的第一步。1月,茶百道海外首店在韩国首尔江南区开业。7分甜宣布品牌海外首店落地加拿大温哥华。2月,沪上阿姨首家门店在马来西亚开业,这是其出海第一步。3月,霸王茶姬全球首家“Drive-Thru”门店在马来西亚开业。
图源:霸王茶姬官微
国内市场份额遥遥领先的蜜雪冰城,海外门店数量已近5000家,多数在东南亚。COCO都可和贡茶已率先入局英国。喜茶在欧美市场的投入力度高,相继进入了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当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出海是许多新茶饮品牌的首选。集体出海是新茶饮成为寻找新增长点的一大途径。”朱丹蓬说。
虽然出海难度大,但也不乏新机遇。最近,国产新茶饮一路“火”到了巴黎。喜茶于巴黎打造的快闪门店,打响了新茶饮品牌奥运营销的第一枪。随后,霸王茶姬巴黎线下快闪店也亮相,当天人流量接近2000人次。
朱丹蓬表示,如今,国内外人员流动加速,国内茶饮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当前,品牌出海应该是新茶饮“内外兼修”、实现新市场突破的契机。
“现在出海的新茶饮品牌都是供应链非常成熟的头部企业,因此,跨境供应链建设将日臻完善。未来,拥有对供应链进行完整布局能力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朱丹蓬说。
新茶饮赛道早已“卷”成白热化,在大浪淘沙之下,谁是昙花一现,谁能笑到最后,只有经历市场的考验,才知道答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