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9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国金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执行所长赵伟已离职,下一站将加盟申万宏源研究所,有望接棒首席经济学家。
国金证券方面表示,赵伟因家庭和个人职业发展原因离职,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为“视人才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本”,尊重赵伟本人的职业选择。
专注市场宏观研究
从研究方向来看,赵伟的研究方向涵盖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国际金融等多个领域。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信息,赵伟拥有博士学位,先后在东方证券、长江证券、开源证券、国金证券任职。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赵伟在东方证券任职;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在长江证券任职;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开源证券任职,开启首席生涯;2021年11月底,赵伟加盟国金证券,担任首席经济学家。
赵伟2021年曾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中表示:“市场宏观研究已经十年有余了,如果从读书期间最初的研究经历算起,满打满算快20年了。对研究的挚爱,始终不渝。因为这份热爱,无论遇到任何成功抑或挫折、喜悦抑或悲伤,都能立即找回坐标、重新定位、不断前行。”
国金证券方面表示,赵伟自入职以来,在宏观经济研究体系建设、机构客户研究服务、研究所市场影响力提升、内部跨体系协同等方面为公司做出卓越贡献,公司衷心感谢赵伟的辛勤付出。
两家均是老牌券商研究所
无论是赵伟此前任职的国金证券,还是下一站加盟的申万宏源,在研究领域均发力深耕多年,是业内的老牌券商研究所。
国金证券研究所是业内最早的卖方研究所之一,这两年国金证券研究所更是进行了改革转型。包括:提升研究所的战略定位,强化研究所与投行、PE等部门的双向赋能;将研究所定位为非营利部门,调整为成本中心;加大研究投入,围绕资产定价能力,着力打造高水平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研究所。
申万宏源研究所则创建于1992年,隶属于申万宏源证券,是成立早、规模大、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综合性证券研究咨询机构,研究所拥有超300人的证券研究服务团队,以900家中国上市公司为重点,开展涵盖宏观经济、行业公司、股票债券及衍生品投资策略、指数与产品设计、制度与发展等综合领域。同时,申万宏源研究所也为行业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分析师。
一位“顶流”基金经理出走。3月31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中欧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中欧创新未来”)解聘基金经理周应波,周应波因“个人原因”已于3月30日离任,中欧创新未来交由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周蔚文、邵洁、刘金辉。
事实上,周应波已经自去年12月开始卸任其管理的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中欧创新未来是其在中欧管理的最后一只基金,随着这只基金即将进入开放期,周应波交出了最后一棒。
去年卸任四只基金仅留一只 有基民表示留恋
事实上,周应波的离开在去年12月就已显露迹象。2021年12月17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周应波将卸任中欧时代先锋、中欧明睿新常态、中欧远见两年定开、中欧互联网先锋等4只基金,继续参与中欧创新未来的管理。
周应波同时发布了致持有人的一封信,向持有人告知其工作变动。周应波在信中表示,因个人原因及实际业务需要,他将卸任中欧时代先锋等4只基金,同时将和周蔚文、邵洁、刘金辉一起管理中欧创新未来。4人将继续做好投资管理,并为2022年4月中欧创新未来的开放申赎做好充分准备。周应波同时表示,作为持有人之一,他依然持有此前自购的基金产品。
周应波卸任4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后,原本由其单独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交由周蔚文、刘伟伟、罗佳明三人接管。管理上以周蔚文为主,周蔚文从业22年,管理公募基金超14年,经验丰富,是中欧基金权益投决会主席;刘伟伟此前长期与周应波合作管理中欧明睿新常态,罗佳明是中欧极具潜力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之一。
此外,其他3只基金变更后基本交由原来共同管理的基金经理,或增聘一位新基金经理。其中欧明睿新常态此前的基金经理刘伟伟不变,增聘了周蔚文;中欧远见由成雨轩独自管理;中欧互联网先锋此前的基金经理王颖不变,增聘了王培。
周应波卸任四只基金产品后仅保留中欧创新未来一只产品,中欧基金曾表示,是综合其个人原因及实际业务需要考虑。当时中欧创新未来正处于封闭运作期,而该基金的封闭运作期将于今年4月10日届满,自4月11日起进入开放期。
不过,中欧创新未来的业绩表现不佳,今年以来的收益率-21.55%,自2020年10月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3.41%。有基民对这一业绩水平颇为不满,称“18个月贡献了几个点的管理托管交易费”。
在中欧时代先锋的留言区,有基民表示对周应波的留恋,表示“波波经理要是不走,这只基金应该好多了”。还有基民表示,“后悔波波走的时候没跟着一起走”。
关于周应波的下一站,目前业内有传闻称他将加盟私募基金,不过尚未有确切消息。
六年管理规模增长至近600亿 代表作任职回报344%
周应波具有12年证券从业经验,近七年的基金管理经验,也是业内较为著名的成长派中生代基金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周应波拥有北京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任平安证券行业研究员,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任华夏基金行业研究员。2014年10月,周应波加入中欧基金,先后担任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
2015年11月,他管理的第一只公募基金中欧时代先锋正式成立。2015年-2016年股市跌宕起伏,该基金最初仅募集了2000多万元的规模,周应波还自掏腰包购买了700万元。
2016年,管理基金刚刚满一年的周应波开始崭露头角。尽管当年市场剧烈分化,但其管理的中欧时代先锋获得了2016全年15%的收益率,在股票型基金年度业绩中位列第四。此后连续三年内,该基金也连续在同类中保持优秀的业绩。
中欧时代先锋成为周应波的代表作,在良好业绩之下规模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底该基金规模达到223.22亿元(A、C类份额合计)。在周应波管理中欧时代先锋A的六年时间内,其任职回报达到344.26%。
另一只基金欧明睿新常态也是周应波管理多年的产品,截至2021年底规模达到108.37亿元(A、C类份额合计)。他管理欧明睿新常态A超过5年时间,任职回报率达到348.08%。
在短短六年时间内,周应波的管理规模扩张至近600亿,晋升行业“顶流”。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周应波的管理规模达到了576亿元。当年12月周应波卸任的4只在管基金,三季度末合计规模高达470亿元,超过其管理总规模的80%。
周应波的投资风格以灵活和不断进化见长,一贯的投资理念是寻找优质可靠的成长股。在3月31日披露的中欧时代先锋2021年四季报中,周应波最后一次作为基金经理分享自己的投资策略。该基金在配置上的主要调整包括:提升了消费电子、传媒的配置比例,同时降低了金融、有色化工的配置比例,降低了新能源汽车、医药的配置比例;坚持聚焦个股,对看得懂的确定性成长、信得过的管理层继续“委以重任”;另外,12月17日之后,新基金经理团队继任,做了少部分必要的调仓。
周应波还在季报中不无感情地写道:“自2015年11月以来,我所管理的时代先锋从几百名持有人、2000多万规模起步,最高得到了多达两百多万持有人的信任。在过去2000多个日夜我都时刻牢记,基金背后是无数持有人的心血,一步一个脚印地将工作做好才能不辜负所托。在这份季报里,我想再次表达对基金持有人支持的感谢,基金规模、历史排名这都不是我所看重的,在多大范围、多大幅度上为持有人创造价值才是我所最关注的事,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如此。”
他在复盘过去六年多的基金管理经验时称,记忆最深的是在投资中犯过的错误和教训。“广阔的资本市场里有长坡厚雪也有荒漠沙尘,我们常将自己的投资框架假想为‘能粘厚雪的圆形滚石’,但无数次发现只是‘滤过砂砾的漏斗’。多年基金管理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很多自身不擅长、做不好的事。”
近期,基金经理出走的消息频频传来。就在一周前,也有一位“顶流”基金经理离职——赵诣自3月23日起离任农银汇理基金经理,市场传闻赵诣的下一站是资管大佬王国斌创立的公募泉果基金。与赵诣同日,国泰基金的杨飞宣布卸任基金经理。年初以来,还有兴证全球的董承非、宝盈基金的肖肖、华安基金的崔莹悉数离职。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开中国平安后,坊间一直关注的,任汇川的新东家,也在昨天浮出水面,正式加盟腾讯。
今天一大早,对于这个消息,观察君也从相关知情人士处得到最终确认。说实话,这个消息既来得突然,又在预料之中。
身为中国平安的副董事长,年少有为的任汇川,工作能力早已得到业界认可,而这次的突然转身离开,应该是不缺下家容身。
果然,仅仅正式离开中国平安没几天,加盟鹅厂的消息便得到确认,但这一次的职位是高级顾问,参与探索互联网保险业务。
(1)新一站
没有官宣,没有仪式。
任汇川的入职,几乎可以用低调来形容。如果不是媒体消息,那估计很多人还不知道,任汇川于6月5日已经到岗,正式加盟腾讯。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而在5月31日,根据之前的公告,作为中国平安副董事长,任汇川是在中国平安任职的最后一天。
就在3月17日,观察君曾经撰文,《任大帅哥,还是离开了中国平安》,文章里就曾提到:
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收到任汇川先生的辞职报告,任汇川先生因为个人身体原因于3月16日正式辞去执行董事、副董事长职务。中国平安接受其辞任请求,并将工作至2020年5月31日。
资料显示,现年51岁的任汇川于1992年加入平安,至今已有28年,算是中国平安的元老级人物,一度被外界视为马明哲的接班人。
此次加盟腾讯,坊间就有传闻,如今总算得到证实。而从相关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任汇川加盟腾讯,担任高级顾问,参与探索互联网保险业务。
(2)金融短板
对于腾讯来说,包括观察君都知道,他的利润来源,主要还是游戏和社交领域,而作为平台的重要一环,金融科技业务的占比并不是很高,这也一直为坊间所诟病。
就在今年一季度,腾讯表示,实现了稳健的运营及财务增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即通信社交、网络游戏、数字内容、网络广告、金融科技和云服务,而从板块表现来看,相比游戏、数字内容的强势,金融科技服务的收入环比下降,而受疫情影响,云业务的项目交付及新客户获取均有所延迟,导致收入环比下降。
其实,从观察君的了解来看,腾讯旗下金融科技板块业务,并不是一无是处,其中尤以两大块比较突出,即股权投资和理财通,这两块业务还是受到业界推崇。不过,这也难掩腾讯整个金融业务偏弱的尴尬。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就拿老对手阿里来说,旗下蚂蚁金服,已经成为行业的独角兽,估值一万多亿元的事实,足以显示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同样,中国平安旗下除了保险、银行板块外,金融科技板块已经成为其三驾马车之一。
毫无疑问,任汇川的加盟,估计就是为了补齐短板来的,尤其是在保险领域,而其“参与探索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工作安排,也基本说明了这个问题。
(3)新挑战
不过,对于任汇川来说,这个挑战也不小。
当然,单从他的履历来看,在保险行业的积累和工作经历,应该是任汇川的重要筹码。
公开资料显示,任汇川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同年加入平安集团,起初在平安产险深圳分公司业务部工作。后任集团发展改革中心主任助理,参与策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了平安第一例产险营销体制改革。
2002年12月,任汇川晋升为平安产险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任汇川又晋升为平安集团总经理助理兼财务总监,期间,平安成功两地上市,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
2007年到2011年期间,任汇川先后被任命为平安财险董事长、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平安集团总经理等职务。2015年11月,任汇川又兼任了平安信托董事长。
2019年10月,平安发布公告称,任汇川不再担任平安集团总经理,而将出任中国平安副董事长。
毫无疑问,对于腾讯来说,手里不乏流量,更有补齐金融短板的雄心,而任汇川手里则是丰富的行业资源和保险从业经验。
就在互联网保险领域,两者终究擦出怎样的火花?这对任汇川来说,应该也是一个新挑战,这对双方来说,都还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