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店江湖地位。
说说夫妻店的情况!
1. 想法跟很多人都不一样才有可能获得市场段位。很多人都想不到这几年餐饮业竞争如此激烈,有一类餐饮小店却可以获得生存资格,连大资本和大连锁也干不掉他们,这就是小夫妻店。
< class="pgc-img">>2. 一个有千家连锁店的资本大佬承认,这类夫妻小店从来不算自己的人工工资,从早干到晚是比较难淘汰的。很多不参加连锁店的餐饮企业日子都过得比这些夫妻店难受。其实这些存活下来的夫妻店前提当然是靠厨艺,但有一点很关键,他们都是有自己独特想法的人。
3. 因为这几年随大流玩加盟是很多人的想法,尤其是对这些夫妻店而言饱受大资本的重点照顾。例如便利店资本不断放话宣传说,很多年轻小夫妻都加盟便利店了。卖咖啡、奶茶的资本则天天说,夫妻店的成本比不上供应链优势,打不过就加入。
< class="pgc-img">>4. 其实都知道这些夫妻店很难对付,没想到这些坚持自己想法的餐饮夫妻店反而在大资本眼里是难以取代的存在。顺便补充一点,就算开餐饮加盟店的大佬也是要坚持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才行的。例如湖南有一家连锁店是怎么起家的?就是大家都用预制菜,他就不用预制菜,反而坚持现场炒菜。结果全国开店现在超过了 300 家,资源都是围绕着段位运转的,只有坚持自己独特的想法才有机会获得段位。
请关注我,发现别人不知道的段位。
前市场上的实体店,生意一般都不景气,因为疫情的影响,当下关门倒闭的门店不少。但有一些实体店,生意却一直很稳定,有的一年能挣二三十万,多的四五十万,这就是一些夫妻店。下面,我列举一些,供大家参考调研。
< class="pgc-img">>夫妻奶茶店
一年四季,市场上大街小巷的奶茶店,生意一般都不差,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聚集的场所,生意基本都很火爆。奶茶一直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休闲饮品,人手一杯的场景在马路上比比皆是,尤其是在一些娱乐场所。
我所认识的一对小夫妻,就是在商业街的进口处,开了一家面积很小的奶茶店,没有请员工,就是夫妻俩经营,据了解,两口子一年轻松能挣二三十万,基本没有什么经营的压力。
就是这样很小的夫妻奶茶店,因为其地理位置比较好,每天的进店顾客能在200人左右,每人的平均消费在8元左右,日营业额在1,600元左右,月营业额在54,000元,扣除房租、水电等方面的费用成本,每月的净利润能在3万元以上。
< class="pgc-img">>夫妻净菜店
社会上的生意,衣食住行是刚需,不论在什么经济时期,即使在当下疫情期间,净菜店的生意都不差,特别是一些价廉物美的夫妻菜店,只要是选择合适的地址,一年轻松能挣二三十万。
在我们小区门口,有两家这样的净菜店,一家是夫妻店,一家是连锁店,每天早晨门口都是人排队。
连锁店的经营情况不了解,但这对卖菜的夫妻我熟悉,据他们说,每天的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纯利润能在20%以上,这样一年收入就是二三十万。只不过这个行业有点累,夫妻俩整天起早贪黑忙活,说实话,也是挣得辛苦钱。
< class="pgc-img">>夫妻便利店
我有一个很好的兄弟,目前就在深圳开这样的一家夫妻便利店,店面很小,也就30平方左右,开在一家宾馆的楼下。就这样一家小便利店,现在生意一直很稳定,每月收入都在2万左右。
因为店面附近的小区多,送货上门是主要的销售渠道之一,特别是疫情期间,夫妻二人连轴转,一天销售收入也能实现五六千。便利店的纯利润也能做在22%左右,这样一天的毛利润就有一千多,除去房租费用,一年挣二三十万很轻松。
目前社会上倒闭的实体店不少,但很少有便利店关门的,特别是一些小的夫妻便利店,因为成本低,经营灵活,生存的能力就很强。
< class="pgc-img">>夫妻早餐店
这是目前社会上最常见的一种夫妻店模式,都是一些普通人,在挣一些辛苦钱。一般一个夫妻早餐店,只要是地理位置合适,一天的营业收入在3000元左右很正常。因为早餐店的利润空间比较大,所以说一年挣二三十万,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早餐店的面积不用大,特别是一些夫妻店,二三十平方就可以,因为堂食比较少,基本都是上班族,买了就走,边走边吃。
店面小,成本低,又是夫妻经营,不用开工资,所以,这样的早餐店,是不可能不赚钱的。现在市场上,有经营好的早餐店,一年收入能做到四五十万,也算是很正常的。
< class="pgc-img">>综上所述,以上这几种夫妻店,都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小生意,但是,只要用心去经营,其实收入都不低。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交流这么些,感谢阅读。
我是实体经济守望者,搜索关注“实体经济守望者”微信公众号,有更多创业知识和项目,大家一起分享。
日,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上显示的信息,知名麻辣烫品牌杨国福的母公司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提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审批申请,证监会目前已接收相关资料,进入审核流程。
麻辣烫第一股终于要来了?
资料显示,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杨国福麻辣烫品牌,由杨国福始创于2003年,系专业从事麻辣小吃及特许经营的全国大型餐饮连锁企业。
< class="pgc-img">>东北夫妻摆摊卖麻辣烫,做出一个IPO
事实上,麻辣烫起源于四川岷江畔的乐山,但是却在东北得以发扬光大,最后扩散至全国,这背后,杨国福功不可没。
杨国福出生于1970年,是地地道道的哈尔滨宾县人,辍学后他曾放羊、种地、养猪、收破烂、摆摊。
直到2000年,杨国福与妻子开始在路边摆摊创业卖烤肠、烤鱿鱼,他发现家附近的麻辣烫店门口总是排长队,才打起麻辣烫的主意。
麻辣烫是个小成本、门槛低,不用请大厨、租店面,一个三轮车就能走街串巷,这给了东北百万下岗职工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哈尔滨宾县,俨然一座“麻辣烫之城”。在滨繁华的夜市中,一碗碗煮熟的豆皮、海带、蔬菜、蟹棒大杂烩十分抢手,这让杨国福萌生了做麻辣烫的想法。
一开始,炒料全靠自己的感觉摸索着来,从被顾客嫌弃“太难吃了”。于是杨国福决定租一间小地下室,琢磨如何研制有特色的麻辣烫底料。研制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常出现炒冒烟、炒糊的情况。杨国福便决定将店面关掉,等研究成功后再开业。
之后,毫无麻辣烫制作经验的杨国福夫妇不停地寻找香料,他尝试在在汤底中添加奶粉、中药和糖等原料,这让他的麻辣烫风味独特,渐渐打响了“能喝汤的麻辣烫”的招牌,开始有了回头客。
2003年,在哈尔滨永和街,杨国福拥有了自己的招牌——“杨记麻辣烫”,这就是杨国福麻辣烫的前身。
后来,为了跟上发展的快节奏,35岁的杨国福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加盟。
随后杨国福的开店速度就一路狂奔,2008年,杨国福麻辣烫在全国门店的数量已经突破300家。2018年10月,杨国福麻辣烫拥有了“全球中心”。2019年,公司加盟店遍布全国23个省市、400座城市、5500余家加盟店,并对海外市场进行了战略拓展。2020年,门店数量拓展至6000+。
虽然暂未获得公司具体的财务数据,但在2019年的一段采访中,杨国福表示当年公司的营收为13亿元左右。事隔2年,杨国福的麻辣烫生意应该早已超过13亿元了。
< class="pgc-img">>麻辣烫“双雄”
杨国福成立5年后,另一麻辣烫巨头——张亮麻辣烫,也开始起步。
张亮出生于1985年,比杨国福小15岁,和杨国福还是亲戚。杨国福是张亮姑家的表姐夫,二人平辈,但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亲属关系。
张亮20多岁的时候,一直从事销售工作,但内心一直有创业的想法,最终也选择了麻辣烫这个方向。张亮麻辣烫一开始通过改良四川麻辣口味开了一间门店,但是市场并没买单。随后他将四川传统的麻辣红油汤底改成了骨汤,二是调料中加入东北人吃火锅时爱加的麻酱,终于大受欢迎,迅速打开东北市场。
一开始,张亮的扩张之路,和杨国福一样,都是靠身边的亲戚朋友宣传,共用招牌,也不收加盟费。开始加盟扩张后,如今,张亮的加盟门店数量也不甘落后,官网显示,从2008年至今,张亮麻辣烫已开设直营店80余家,连锁加盟店全国超过5800家。
如今,在麻辣烫的江湖中,杨国福和张亮就像是麦当劳和肯德基,不管怎样排列组合,头两把交椅一定是杨国福和张亮稳坐,两者占据了中国麻辣烫江湖的半壁江山。
尽管都发源于东北,两者还是有许多不同。从口味上,杨国福偏浓,张亮偏淡;从店面装修上,杨国福偏深色调,张亮则是以橙色为主;从加盟费上,杨国福在一线城市约2.39万元一年,张亮略便宜要1.98万一年……
在接受《财经》采访时,张亮透露过,公司年收入约6000万元,主要构成是加盟费,净利润只有不到2000万元;而杨国福则称,2019年公司13亿元的营收中,加盟费只占了其中两成,多数收入来自商贸模块,即向加盟商销售调味料、食材、厨房设备、餐厅家具等。
杨国福的野心是做麻辣烫界的海底捞,为此他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于张亮只做管理型公司的发展路径。
在扩展步伐方面,早期杨国福由于加盟费低廉,对加盟商的管理没有做到位,一度发展受阻,随后绝大多数门店的加盟都由杨国福亲自谈判,选址多聚集在学校、商业中心、甚至机场、高铁站等具有商圈辐射、人流量较密集的区域。
同时杨国福正在逐步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在成都投产了一条生产线,进行调味料研发和生产,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程度。据称,2018年以前杨国福门店的利润能到45%以上,2018年后利润降到35%,而这10%的利润,主要来自于杨国福对供应链的把控。
发家更早、规模更大的杨国福麻辣烫,野心也更大。
< class="pgc-img">>拒绝所有VC
和火锅类似,东北人把麻辣烫辣、咸、甜等味道进行适口改良,使得更具普适性,麻辣烫也成为备受全国消费者喜欢的标准化餐饮,可以打造成熟的供应链,可以在各个城市不断复制。
美团平台大数据显示,2019年小吃产业订单量占比超过1%的细分品类共有17个,排名靠前的是快餐简餐、麻辣烫、面条、米粉、粥、包子、黄焖鸡、炸鸡炸串、米线、饺子,麻辣烫的订单量占比分别为6.0%,排名第二,是一个不小的品类。
轻松开店上万家、可快速复制、市场庞大,麻辣烫似乎也是一条不错的赛道,但是融资热度并不高。反观整个新消费赛道,数不清的浪花在被不断激荡起来,新茶饮、咖啡、低度酒、拉面、烘焙等不断迎来大爆发,就连大街小巷的兰州拉面,也开始引来VC激烈争抢。
事实上,不是资本不想投,而是进不来,杨国福和张亮成立至今拒绝所有VC,在一级市场上表现得十分克制、低调,理由是:不差钱。据《财经》报道,早前杨国福认为,“如果引入资本,他们要求的是短平快,要求每年达到什么样的业绩;杨国福麻辣烫还需要扎根。我不是种韭菜,是种一棵树,是要它成材的。”
而二者都把生意做到了海外,版图日益扩大,存在压倒性优势,行业龙头地位难以撼动,除了杨国福和张亮之外,新入局的小玩家后续经营难度大,也不足以引起资本的注意力。
可到了2021年,杨国福转变战略,公开表示可以接受外界投资,但即便引入资金,也要“看资金背后的力量,希望能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如今看来,杨国福麻辣烫最终还是未走融资这一步,选择直接冲刺上市。
启动上市计划,对于杨国福来说,是更快实现麻辣烫界的海底捞目标的捷径,同时可能迎来一个新的阶段,毕竟和张亮麻辣烫这个老冤家之间的Battle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