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多少人困于“996”的工作模式,生活在高物价快节奏的大城市;想要喘口气,却怕因为自己的一丝懈怠而被社会淘汰。如此身累+心累的生活,已是全球范围内都市人的生活写照。国际上某机构每年会评选《最佳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城市》,其中有个分榜单《全球最累的城市》中,亚洲城市占了大部分,我国的香港更是问鼎第一。
< class="pgc-img">>今年是香港“蝉联”榜首的第二年,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了51小时,也是全球第一;远远超过国际劳工组织建议的每周40小时工作时长。或许很多小伙伴都会说,许多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每周工作时间比51小时多多了,为什么北上广深无一上榜?其实,一方面是国际机构统计口径的问题,还有一方面是香港人的累,不单单来自工作的时间。
< class="pgc-img">>相对大陆的996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行业,香港的加班主要集中在金融、医疗、教育行业。如果看过港剧《On Call 36小时》就能明白,香港有些工种特别是医生、护士、老师等,常常需要待命36小时。比如一些医生,每周工作时间甚至超过了100小时,远比996更可怕。
< class="pgc-img">>回想自己曾经和香港人共事的经验,我常常能收到他们半夜从办公室发出的邮件,部分香港公司也有“老板不走我不走”的办公室文化。并且为了保证自己的专业度,不容许任何错误出现,从上班到下班常常绷紧一根弦,连旁人看着都觉得累。
而仔细观察的话,在香港街头,也不乏仍在工作的银发一族;的士司机,餐厅传菜的阿姨,街上拉货的体力工作者...这些专业度不高的工作岗位上,都有老年人的身影,让人看了都觉得心酸.
< class="pgc-img">>香港的物价,出了名的贵。对于游客来说,随便坐个地铁,十几元甚至几十元就没了,打车基本都在三位数;路边茶餐厅、冰室吃个简餐,6,70元算便宜的;想在市中心住一个30平以上、设施好一点的酒店房间,基本都在四位数。虽然港人工资每月收入中位数为19000元,但是面对香港的物价,天天居住在此的香港市民仍然觉得头疼。
< class="pgc-img">>我们游客觉得贵的交通、餐饮等费用,对于香港人来说只是一小部分;真正让他们觉得有压力的,主要是来自高房价(房租)。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几十万一平的房价也是常见现象;能在市中心或地段好一些的地方住5,60平米以上的房子,在香港已经属于“豪宅”了。而在香港几平米的单间,月租也要上千元;“棺材房”、“笼屋”也是普遍高房租的情况下,衍生出的畸形产物。试想一下白天工作超负荷的情况下,每天回到狭小逼仄的空间休息,是怎样的一种感受。
< class="pgc-img">>疫情之前,香港是全国乃至全球游客向往的免税购物天堂;许多人对香港各大商圈,品牌折扣活动了如指掌。但是,对于香港普通的工作族,很少能看到他们大肆购物疯狂剁手的景象。大部分香港普通人,对于大牌的关注度并不高。
< class="pgc-img">>平时工作忙碌,好不容易有了休息时间,他们更倾向于去香港周边爬山徒步,既不需要太多费用,还能在更为广阔的天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麦理浩径、龙脊道、鸡公岭、南丫岛家乐径等等,都是游客不多,本地人休闲方式的好去处。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香港的快节奏,比起北上广深,还要更胜一筹。地铁的自动扶梯速度快到需要时刻拉好旁边的扶手,就怕因为惯性被甩出去。路口绿灯时,信号灯喇叭“哔哔哔”地催促人们快快走,呱噪刺耳,就连游客都要被这种快节奏影响心情了。马路上总是有人低头匆匆赶路,而在中环、铜锣湾这样写字楼聚集的地方,常常也有人连奔带跑。每次看到这些景象,就能明白、香港人为什么一到周末就那么喜欢到大自然中去。
< class="pgc-img">>香港就是这么一座城市,有人沉迷这里的都市风貌、多元文化;也有人因为高昂的生活成本,沉重的生活压力望而却步。如果让大家选择,你会留在大城市奋斗,还是回到家乡过安逸的生活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说关注我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你还在等什么?赶紧加入我们,一起走向人生巅峰!
内地女生赴港做洗碗工月赚5位数!普通人怎么去香港工作?
香港,这座璀璨的东方之珠,总是能吸引内地民众的目光。它不仅仅是一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更是许多人追逐梦想的舞台。当我们提到香港工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高学历、高薪资的白领岗位。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多彩。
最近,一位内地女生的经历在网上引发热议。她以一个洗碗工的身份,在香港茶餐厅打工,月入却高达5位数。这个故事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无数人的好奇和向往。
这位女生的经历堪称是一部现实版的"北漂奋斗史"。初中毕业后,她就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从老家的奶茶店到深圳的酒店,再到上海的品牌店,她尝试过各种工作,经历过各种辛酸。被上司言语骚扰、被同事排挤,这些职场中的阴暗面她都亲身体验过。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她23岁那年。为了攒一笔创业资金,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去香港打工。就这样,她成为了一家茶餐厅的洗碗工。
你可能会觉得,洗碗工能有多少收入?别小看这份工作!在香港,这位女生的月收入竟然高达1.6万港币。这个数字足以让许多内地白领汗颜。
高收入的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她主动选择上晚班,还自愿加班。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在透支健康吗?可是,对于一个有梦想的人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她坦言:"不想再过月入3000的日子!"这句话道出了多少打工人的心声啊!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位女生的生活态度和理财观念。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她选择住在内地的福田关口附近,每天通勤。虽然辛苦,但大大减少了生活开支。她的消费观念也十分理智,每月固定开支和家用之外,基本没有其他花销。这样一来,每月都能存下7000到8000元。这种自律和目标感,恐怕很多人都自愧不如。
这个故事引发了网上的热烈讨论。有人赞叹她"目标明确、头脑清晰",有人被她的经历激励,将"去香港打工"加入了未来计划。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香港打工?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香港确实为内地人提供了多种工作机会。从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到输入内地人才政策,从科技人才入境计划到非本地毕业生留港计划,再到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和职专生留港计划,香港正在用各种方式吸引人才。
不过,这些计划大多针对的是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对于普通劳动者能够像这位女生一样在香港找到高薪工作,可能更多是个例而非普遍现象。
对于普通人去香港工作是不是一个好选择呢?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需要权衡的因素也很多。
你是否能够适应香港快节奏的生活?你是否做好了应对高昂生活成本的准备?你的技能是否能在香港市场上得到认可?你是否愿意像这位女生一样,付出比在内地更多的辛劳?
香港确实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但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它可能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但同时也可能让你付出更多。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去香港打工能赚大钱"。更重要的是,无论在哪里工作,清晰的目标、坚韧的毅力和理智的规划都是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成功学"和"鸡汤"迷惑。但真正的成功,往往来自于脚踏实地的努力和明智的选择。无论你是在北上广深打拼,还是选择去香港闯荡,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当我们羡慕这位女生在香港的高收入时,也别忘了思考: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每个人又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或许才是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本文旨在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
多人都说服务行业不好做,因为“要把顾客当上帝”,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服务行业里的工作人员都要学会包容和忍耐。
而我就是一名饭店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内容包括:等待上客、剥洗果蔬、点菜下单、传菜倒茶、打扫卫生等等。我觉得自己现在所处的行业在工资方面比其他行业都要低,但做的事情嘛,却十分繁杂,甚至比上工地还要辛苦。实事求是地说,中小型饭店的服务员确实很累,主要是劳动强度比较大、工作时间比较长、工作的内容纷繁琐碎,有时还会受到某些客人的不理解和刁难。
另外,工资待遇也相对比较低,服务员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上升的空间。所以说,想要做好饭店服务员的工作,就需要具备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的精神!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尊重很容易,但真正的换位思考却很难,几乎很少有人切身理解餐饮业服务员的辛苦和不容易。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一人干两个人的活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工作的店是一家不大不小的粥店,屋里大概有三十张桌子,两层楼。每天早上都是上午8:30开始营业,我基本上都要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工作岗位,然后开始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扫地擦餐具、摆餐具、给纸盒加纸、给调料盒加调料、把蔬菜从库房搬到厨房……
早上九点左右的时候,客人们就陆陆续续地来了,基本上都是一些上班族。我就负责上前将客人们引至卡座,然后送茶水、上餐具、点菜。因为我们店铺主打的就是粥——小米粥、燕麦牛奶粥、黑米粥等等,同时搭配有凉菜和面条,所以我一边向客人介绍特色粥食,一边推荐店里新出的菜品。基本上从早上九点钟左右,一直到中午十二点都是我们服务员特别繁忙的阶段,几乎没有几分钟能坐下来的闲暇时间。等到12点多钟客人们减少的时候,我就赶紧趁着这一段时间的空档吃一点午饭。吃完午饭后就要赶紧去一楼帮厨,帮帮阿姨们削削土豆、洗洗瓜果蔬菜什么的。这些活儿虽然很繁忙、很枯燥,但真正干起来的时候,会让你觉得这段时间过得很充实。
抛去工作日不提,尤其是节假日的时候,别人们都休息,我们却最繁忙。面对此时此刻生意火爆的情况,我和其他三位阿姨,还有一名厨师,早上七点半左右就开始忙碌了起来。我们几个人不仅要负责洗菜做饭等工作,还要负责传菜、打扫餐厅,这也练就了我们一双手能拿四个盘子给顾客们上菜。节假日里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午餐一般都要忙碌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一口热乎饭,晚餐甚至都没有时间吃,我们几乎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才能下班回家和家人团聚。就这样,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还被老板和某些顾客嫌弃慢。
的确,服务行业的现状就是这样,老板只雇佣几个人,希望花最少的钱让员工最好身兼多职,能到处轮岗。最后,也只是给你发一份工资钱。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屡遭挫折
工作上的忙忙碌碌倒没什么,可是有的时候真的会遇上一些烦心的人和事。
如果运气不好时,碰到一些脾气比较冲的客人——比如:菜上慢了,客人等得不耐烦的话,肯定先骂服务员。但是这种事情应该是厨师做菜做慢了,服务员对此也很无奈,可某些客人是不会理解服务员的感受的。每当这个时候服我作为服务员也只能应付地说:“快了快了,您再稍等一会儿,已经在做了,马上就能好。”另外,如果有些菜做的不好吃,某些客人肯定也是首先就大喊:“服务员!这味道怎么这样!”或者“服务员!这是什么菜?你尝尝,这还是菜吗?”
但是这跟服务员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是厨师的问题或者是众口难调的问题吗?可是为什么那些客人总是首先对服务员大喊大叫呢?服务员又有什么错呢?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服务员总是得小心地为他们解释,但有的客人确实蛮不讲理,他们会说“把你们厨师叫来!”“把你们老板找过来!”每当这种时候,服务员是最纠结、最难办的!
另外,还有一些数学不太好的客人,明明是他自己看账单算错了账,非说服务员多收了他的钱,我给他一道菜一道菜慢慢地用计算器算给他听,他还是不相信。
还有的人非说米饭是剩饭,我承认那个饭已经是锅底饭了,但绝对是当晚才煮的,我和他解释了一番他却不听,搞得我甚是无奈……
< class="pgc-img">>在饭店工作的时间越长,我越发现一些同样是做过饭店的人到别人店里吃饭,就喜欢刁难别人——什么桌子擦得不干净啊,什么菜的口味太咸了呀等等。总而言之,就像以前老舍先生写下的话剧《茶馆》一样,我倒觉得这饭店就像以前的茶馆,身处其中,总会遇到各形各色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
这样一天工作下来,我们可以发现餐厅服务员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就像我刚刚接触这个行业的时候,作为一名新手服务员,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都是腰酸背痛,脚底板长水泡。其实,我做了这么多年的服务员,虽然工资不多,每个月只有2000块,但这份经历留给我的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察言观色,懂得了如何和不同层面的人沟通交流。它带给我的体验就是原来饭店的后厨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干净、原来没素质的客人这么多、原来这个社会是真的险恶、原来人心是这么深不可测……
总之,做服务员这个工作特别辛苦,而且前途并不大。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话,可以先做服务员试一试、摸索摸索社会经验等,然后再接触接触别的领域,干一干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 class="pgc-img">>应对措施
每个行业里面,几乎都有不同程度地讨好或维护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比如:开饭店做生意的人,他们不仅仅要对供货商客气、还要对员工客气、更要对顾客客气,也是十分辛苦的;做服务员的人,就要对老板客气、要对顾客客气、要对同事客气,可以说是更加辛苦。
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其实没什么,因为肉体的折磨我们都可以忍受、也可以抗住,其实最难受的还是有时候会找不到自己的自尊。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服务员群体当中有人站出来,告诉那些不懂服务行业辛苦的人,我们每天都在如何做好服务,有多么认真地对待工作,争取努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降低各类顾客投诉,减少自己工作方面的损失。当我们遇到各类奇葩客户的时候,也多去看看他生活中的不容易,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通过欺负别人来维持自己所谓的体面和尊严。
< class="pgc-img">>做了这么多年的饭店服务员,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累和琐碎。所谓的“累”,不仅仅是自己身体上的乏累,更主要的是心累。原本我以为服务员只要手脚勤快就可以了,可在实际操作中,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包括碗、筷子的摆放、桌面油渍的擦洗、地面水渍的清扫、客人询问的开瓶器、调料、牙签、包装袋等等的位置,都得一一记在心里。所谓的“琐碎”,就是在每日的忙忙碌碌中干的都是一些小活儿,就像在家做家务一样,处理的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问题和任务。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想对大家说: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社会各界同仁们的支持与相助;同时,作为服务人员的我们也要干一行爱一行,不做无谓的抱怨,相互理解,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 class="pgc-img">>最后的话:
人们都说:“劳动最光荣。”同样,我所在的这座城市里,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忙碌的身影传递着奋斗者的默默奉献,为城市的蓬勃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是城市中最普通的劳动者,也这个城市中是最不可或缺的人。服务行业就业的他们在节假日里还要工作,甚至更加繁忙,所以请您在餐厅就餐的时候对服务员多一分理解和体谅,多给他们一些微笑与宽容。
在此,向所有的服务业人员致敬,你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