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能吃,核桃的雄花居然也能吃!还很好吃呢!
没开的当然不能摘,会影响结果,开败了落下来,就可以趁着新鲜捡回家,处理完炒着吃了。这真是物尽其用啊!
飘落满地的核桃花,瞬间吊起了我的胃口,第二天便开始了捡核桃花的旅程,并且很快迷上了那韧韧的口感,和那鲜有的美妙滋味。
今年的雨水来的早,核桃树长势好,花开得尤其繁盛,不到一个小时,就在树下捡满了一袋子。
< class="pgc-img">>花是苦的,不能吃,长长的花穗,能要的其实只是中间的梗。捋去雄花后,把鲜嫩的梗清洗干净。
< class="pgc-img">>然后放入开水锅中,煮上三至五分钟即可。焯好的核桃花梗不能吃,苦涩味比较大,要泡入清水中。早晚多换几次水,两天后尝着不苦了,就可以炒。
< class="pgc-img">>从水中捞出泡好的核桃花,挤去多余的水分,切成一厘米长的小段。
< class="pgc-img">>碗中打入几只鸡蛋。
< class="pgc-img">>搅成鸡蛋液。锅中放一勺油,把鸡蛋液倒入,炒成鸡蛋碎,熟后盛入碗中。
< class="pgc-img">>锅中另放一勺油,炝几段干红辣椒。
倒入核桃花,翻炒三分钟。
< class="pgc-img">>倒入鸡蛋碎,加一小勺盐,少量生抽,再炒两分钟。
< class="pgc-img">>关火,装盘,一道美味的核桃花炒鸡蛋就做好了。一向挑剔的儿子尝完一口立刻两眼放光,连呼好吃。
现在果树种植比较多,开花时节如果有机会碰到,一定不要错过这道长寿菜。因为其富含磷脂,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活力,降三高,对心脑血管病有防预和治疗的作用,还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所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吃不完的鲜核桃花可以晒干了保存。
方法非常简单:捋去小雌花之后的核桃花梗不能乱放,否则干后不好整理。最好一小把一小把整理好,放在阳光下暴晒,两天后就会变成灰黑色。
< class="pgc-img">>完全干透的核桃花又细又脆,一碰就会碎掉,要轻拿轻放,放进保鲜袋里密封保存。
想吃时,提前一天取出来一大把泡进温水里。泡软的核桃花,会变成灰色或者灰绿色。
< class="pgc-img">>锅中烧开水,把泡好的核桃花放进去,焯水几分钟后捞出,在凉水中浸泡。清水会很快变成黄黑色,换几次水之后待水色不变,就可以捞出来切段炒制了。
炝辣椒干炒,或者是炒肉、炒鸡蛋,都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美味。大自然提供的天然食材,总会不经意间惊艳到你,这款核桃花,一定要尝一尝。
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这句古话是对重庆市餐饮市场的高度概括。
重庆人对大麻大辣的重口味菜肴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外来的料理想在重庆站稳脚跟,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造,否则就只有关门大吉的命运。
< class="pgc-img">拍摄:@萤原棉hotohara
>“西红柿鸡蛋面怎么是红汤的?”
“三鲜烫饭里怎么有酸辣泡菜?”
“宜宾燃面里面怎么有糊辣壳?”
“豇豆包子里面怎么有酥过的花椒?”
刚来到重庆时,许多食客都有这样的错愕瞬间,但住久了,也就对这些创新见惯不怪了。
< class="pgc-img">>但就在最近,我处变不惊的神态,被在一家日料店里吃到猪脑寿司所打破了。
这家店名叫“戏作寿司”,推出了工作日午市26元的单人餐,猪脑寿司就配在套餐里头。
套餐是相当超值的,除了荤腥的猪脑寿司,还有白桃味的茶水、淋了焙煎沙拉酱的日本豆腐、一大碗拉面。
< class="pgc-img">>在我们聚焦到猪脑寿司之前,还是用几句话把菜肴都点评一遍吧。
白桃味的茶水口味十分清新,还能无限续添,温度和糖度都恰到好处,餐前来一口,可以温柔地唤醒食客的味觉。
< class="pgc-img">>日本豆腐表面撒着很细的柴鱼丝,挂着粘糊糊的焙煎沙拉酱,作为餐中甜品,体量可谓是恰到好处。
细嫩如布丁,毫无豆类腥味,个人意见是,假如将咸味的芝麻酱替换成鲜花糖浆,味道肯定会更好。
< class="pgc-img">>而拉面更是不用说了,带有刺激性的辣味的骨汤勾起食欲,3片大叉烧扎扎实实,青菜、木耳都非常脆嫩,竹笋与甜玉米的量都很慷慨。
虽然拉面还不够筋道,但整体瑕不掩瑜,尤其是这半颗溏心蛋,蛋清也柔滑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 class="pgc-img">>说完了“配角们的口味”,终于要开始吃猪脑寿司了。
这家店的格局是吧台式的,寿司一旦捏好,就会被送至面前,食客必须趁热气争分夺秒地享用。
< class="pgc-img">>烧烤猪脑花是川渝地区特色小吃,在血淋淋的猪脑上撒上海椒、花椒与胡椒,烤制断生即食。是喜爱者不忍释口、厌恶者恨不得斩草除根的魔性食材。
而寿司是日本的传统料理,讲究的是食材的新鲜原味、吃的是低油低盐的均衡营养。
烤猪脑寿司重油重盐,这个新发明可谓是在寿司的发展道路上狂野地开倒车。
< class="pgc-img">>话虽是这么说,但当真正吃进嘴里那一刻,你还是要不由自主地感叹:‘真好吃!“
胡椒味掩盖了脑花的腥味,炙烤的料理法保存了豆花绵软中带点黏的慕斯口感,配上带点酸味的寿司米,真的是香得不得了!——唯一的缺点就是黑胡椒味太重了,口味比较平白单一,没有太多品味的空间。
< class="pgc-img">>这是个极大的遗憾,因为此店的芥末非常细腻美味,不是平时在快餐店吃的膏状芥末,而是口味更复杂优雅的粉泥状芥末,辣味也比较温和圆润。
我简直想在这家店点一碗青芥末拌寿司米来吃了。
< class="pgc-img">>后来才听说,猪脑寿司已经是川渝地区日料店的“标配了”,更有甚者,还发明出了腰片寿司、肥肠寿司。
快来把重庆人拦住吧,再这么发明下去,我怕他们迟早有一天会搞出火锅寿司、豆花寿司、皮蛋寿司、豌杂寿司来的。
< class="pgc-img">>不过话说回来,要是这些寿司真被发明出来,说不定我们还是会去尝试,并且一边吃一边喊香呢。
到脑死亡,一般而言是指全脑功能包括脑干功能的不可逆终止。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如果脑干发生结构性破坏,会直接导致呼吸功能停止,因此一直以来,对于判断“死亡”,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日前,耶鲁大学医学院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引发了人们对于脑死亡的热议。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可以在猪脑死亡数小时后恢复其脑循环和部分细胞功能的系统,但没有证据显示存在与意识、认知或其它更高阶的脑功能相关的全脑电活动。
大脑的细胞恢复功能比此前预期更强
哺乳动物大脑对于供氧水平下降极其敏感,短时的血流中断可引起氧气和能量存储快速消耗,有研究认为这会引起神经元死亡和不可修复的脑损伤。但也有人提出疑问:这种损伤级联反应在血流中断后的短时间内是否不可避免?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Nenad Sestan和同事假定,即便已经死亡几个小时,特定的细胞脑活动或许能够部分恢复。为了检验这一假设,他们开发了一个正常体温下的模拟脉动血流(灌注)系统——BrainEx。在该研究中,32个来自食品加工厂的猪脑在死亡数小时之后被接入BrainEx系统。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在6个小时灌注期内,细胞死亡有所减少,而且发现了部分细胞功能(包括突触活性)得到恢复的证据。但实验期间并没有发现全网络活动或全脑功能的证据。
这一研究表明,大脑拥有的细胞恢复功能相比此前的预期更强,而且血流中断后的细胞功能退化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至于借助BrainEx系统是否有可能恢复全部正常的脑功能,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效果在其目前的研究中并不明显,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实验,延长灌注时间,才有可能探索更广泛的应用。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徐敏研究员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这项研究比较颠覆性的价值在于说明传统意义的脑死亡之后,甚至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之后,还可以部分恢复脑细胞的活性。
这是否意味着脑死亡后还有转机?徐敏说,该项研究测试了猪脑死亡后体外保存大脑细胞的一些性质和电活动,与正常脑组织类似。但从论文展示的数据来看,离真正的“脑复活”还很远。
“脑死亡”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
如果传统意义的脑死亡之后,还可以部分恢复脑细胞活性,这个“脑死亡”还是真正的脑死亡吗?是否会影响到器官移植?
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认脑死亡。1968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制定了人类首个脑死亡判定标准:不可逆的深度昏迷;无自发呼吸;脑干反射消失;脑电活动消失。凡符合以上标准,并在24~72小时内重复测试,结果无变化,即可宣告死亡。我国脑死亡的临床诊断依据包括:深昏迷、脑干反射消失、自主呼吸停止,必须同时具备上述3项条件,而且需明确昏迷原因,排除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
“从伦理上讲,脑死亡标准值得重新思考,因为现有脑死亡指的是脑功能不可逆的丧失。”徐敏说,从现实的角度讲,依靠技术维持的“存活的脑”是否在医学上具有存在意义尚不明确,医疗支持最终目的是要恢复脑功能,但从该研究目前的结果来看并没有展示这种可能性。
本周《自然》同时发表了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Stuart Youngner和Insoo Hyun撰写的评论文章,他们认为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这项研究可能会激化有关人体器官移植的争论。他们在文章里写道:“随着脑复苏科学的进步,一些为挽救或恢复人脑所做的努力可能看起来越来越合理——放弃此类尝试而倾向于获取移植器官则可能显得不那么合理。”
目前,器官移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脑死亡患者提供器官。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陈小松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该项研究在6小时模拟脉动血流灌注后,可以重建完整猪脑的循环,并保持大脑的代谢,提示大脑受损伤后恢复的能力超出我们原来的想象,但这对于“脑死亡”这一概念来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对于器官移植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未来,随着科技进步,脑修复的手段有了革命性进展后,相信脑死亡的标准将会做出调整。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黄海华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笪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