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各个大街小巷上许多网红奶茶店在强势崛起。相信很多茶饮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正如马克苏所说的那样,存在即合理。他们的存在必然会是有其本身的原因和道理。
< class="pgc-img">>当前,奶茶品牌格局初立,当前规模900亿元。我国的奶茶经历了粉末、街头、新中式茶饮三个阶段。2016年以来,新中式奶茶兴起,奶茶行业逐渐走向正规化、高端化,随着一系列当红奶茶如“喜茶”、“奈雪的茶”、“一点点”等入驻,当前奶茶行业的品牌格局已初步建立。
根据亿欧智库测算,若按现磨咖啡占咖啡豆消耗比例为15%计算,2017年中国现磨咖啡消费市场规模的可变区间为469-656亿元,假设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的增速为15%,预计2019年的市场规模将不超过868亿元,这一规模与当前新中式茶饮市场规模大致相当。新中式茶饮风口之下,一级市场融资热度上升。
群雄并起:进入门槛低,产品易复制
随着消费场景的变化,线下流量焕然新生。现在的消费者有一个趋势:即使是花小钱,也要花出品质感。现在走在街上,你总能看到有人端着奶茶走过,近年城市奶茶店遍地而起,概念一个接一个,跟风成势,以至于很多人对出现在朋友圈的“网红奶茶”已然麻木了。但还是有不少人瞄准了这个暴力行业,纷纷介入。
< class="pgc-img">>火锅界的霸主也卖奶茶?据了解,海底捞最近新推出了茶饮产品,奶茶采用暖饮类纸杯,纸杯上印有海底捞的标志和slogan。果茶是以百香果为主料,并使用透明的塑料杯作为包装。包装略显简陋,平均定价在10元左右,但仅仅从这几款产品的颜值去看,没有“新、奇、特”的外观,缺乏“网红体质”。也侧面证明奶茶市场的吸金能力,连海底捞都想要大捞一笔!而客流稳定的肯德基也于这月宣布进军奶茶界,一口气推出涵盖奶盖茶、牛乳茶、脏脏系列和纯茶4大品类的11款饮品。目前,只有江浙沪部分甜品站有售。
< class="pgc-img">>为人熟知的香飘飘也开始告别“绕地球”开起了网红店,据悉,未来,香飘飘将聚焦奶茶及相关产业,在稳固发展原有固体奶茶的同时,积极拓展即饮(含液体奶茶、茶饮料)板块的业务机会,形成以‘香飘飘’品牌为代表的固体杯装奶茶(细分为经典系列、好料系列)、‘兰芳园’品牌为代表的液体奶茶(包括兰芳园丝袜奶茶、MECO牛乳茶)、以‘MECO’品牌为代表果汁茶(定位新派茶饮)三大业务板块,产品价格区间涵盖3.5元、5元-6元、10元-12元不同的档位,形成比较齐全的产品及品牌矩阵。此外,公司亦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业务,以及择机进行线下奶茶连锁店业务。
< class="pgc-img">>据了解,相比其他餐饮形态,开奶茶店是相对容易的一件事。奶茶店的启动资金一般只要 35~40 万元(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可能需要 60~70 万)。一些产品单价低、目标消费者为学生的品牌如珍奶会所和蜜菓加盟开店费用更低(蜜菓的开店费用在16~20 万元)。而相比之下,开家咖啡馆在技术和资金上都更困难。拿加盟来说,太平洋咖啡的官网显示加盟金为 100 万元。加上租金和人员,在一线城市开一家太平洋咖啡的金额在 200 万左右。
正因为开店门槛低,奶茶店很容易复制和扩张。大多数品牌一开始就会开放加盟。奶茶品牌对于加盟商的要求也普遍比较低,几乎所有品牌传递的信息都是:“你不需要有餐饮经验即可开店”。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毛利较高,准入门槛低,茶饮行业同质化程度高,企业难以构建自身壁垒,正式如此,奶茶行业也很多山寨品牌,爆款的跟风也相当严重——奶绿火了,所有品牌都会推出这款产品。
现今,奶茶行业已完成初步整合,市场下沉力度优于精品咖啡。根据美团点评数据,从2014年上半年开始,奶茶果汁店开店数“一路高歌”,2016年全年开业的奶茶果汁店数量达到了5.6万家;但2016年下半年,关店数量迅速增长,首次超过了开店数量;直到2017年下半年这一情况有所好转。比较而言,咖啡店“关店潮”更为长久。果汁奶茶店的市场下沉,明显快于现磨咖啡,二线城市或成为新的增长点。从地域分布来看,无论是咖啡还是奶茶,南方城市的偏好程度都较北方更高。
行业“暴力”:明星、网红与黑帮
尽管奶茶行业由来已久,但却是在近两年成为了讨论度、话题度居高不下的行业。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新生代80.90后乃至00后表现出惊人的消费力。新式茶饮凭着天然健康,高颜值、社交属性和休闲价值与年轻消费群体对生活的追求不谋而合,逐步演变成人们日常生活消耗品。曾几何时,几乎可被称为“奶茶界巨头”的喜茶就曾被炒出天价黄牛票,达到奶茶一杯难求的境界。也因此,奶茶在近两年被看作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风口。看着小小一杯奶茶,想象着能够轻松赚来的利润,无数人前仆后继地跨进来。
7月1日,王俊凯父母开的奶茶店“星卡里”在重庆开业。不到一天,这家看上去并没有太大特别之处的奶茶店就因为“王俊凯”这三个字,迅速攀升为重庆必打卡景点之一。
< class="pgc-img">>而最近,“クザの資金源”(黑帮的资金来源)登上了日本推特热搜,因为东京JR山手线车站附近的奶茶店是日本黑帮开的。。对于习惯短期挣快钱,且利润收益可观的日本黑帮来说,珍珠奶茶简直就是开店赚钱界的优等生,这杯羹怎能错过?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线下商业的信息化、互联网化的趋势已不可挡,新式茶饮店明显利用了这样的技术优势。日本年轻男女作为主要活跃在Instagram的用户,买到珍珠奶茶后的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po上网,同时配上类似“喝杯奶茶开启新的一天”、“打起精神开启新的一天”、“熬夜赶工还好有它陪伴”的积极向文字。这种奶茶效应很快风靡起来,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里的“元气”代表物。
在近两年中,奶茶的定位早已不单是一杯饮料而已,而是被加上了“社交”、“时尚”、“追星”等标签。各个城市里网红奶茶接连入驻,新品牌也层出不穷。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城市,大小奶茶加盟店不少于1000多家,奶茶原料加工多达60余家,奶茶设备代理30多家,整座城市一年的奶茶消费可达20亿元以上。
他们的玩法不尽相同,从微博段子手、运营公众号再到抖音短视频创作,这都让奶茶行业成为了当红炸子鸡。可当人们冷静下来会发现,无论是星卡里这样的明星店,还是喜茶这样资本操作下的网红店,成功的原因都绝不只是好喝、好看而已。
由此,也有快消专家表示,这么多奶茶店的群起,势必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热度退去之后,明星店与网红店还能华丽转身,奔赴下一个战场,可只是看到表面热度,没摸清门道的人可能只剩一地鸡毛。
>联社8月20日讯(记者 陈抗)新茶饮上市潮席卷而来。茶百道(四川百茶百道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提交IPO招股书。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品牌也在冲刺上市进程中。有食品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新茶饮上市潮下,供应链企业受益明显,其表现值得关注。”
不过,也有食品行业专家认为:“茶饮原料的市场还有增长空间,但供应商的市场集中度不会提升,反而会进来更多竞争对手,包括大厂自己,(供应商的)业绩增速会下滑。”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新茶饮品牌的主要供应链企业不是已经登陆资本市场,就是在上市的路上。为茶饮连锁品牌提供植脂末的佳禾食品(605300.SH)“抢跑”在先,卖原料果汁给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的田野股份(832023.BJ)成功登陆北交所,德馨食品、鲜活饮品、恒鑫生活等供应商也已提交上市申请。
“大客户”依赖症怎么破?
“籍籍无名”的茶饮供应商,被新茶饮大客户“罩着”,活得滋润吗?
前述食品行业专家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进入大客户的供应体系意味着稳定,可以一直赚,还有个大客户背书。但是国内供应商都没有议价能力,因为没有品牌溢价,很难产生高毛利率的商品,而且除了香精类产品,其他都(是)可以替代的。”
从三年收入超26亿元、拟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鲜活饮品招股书可以看出端倪。
鲜活饮品主要从事饮品类、口感颗粒类、果酱类和直饮类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新茶饮供应链的重要环节。2022年,鲜活饮品的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4.72亿元:上岛智慧供应链有限公司(蜜雪冰城)2.64亿元,温岭古茗商贸有限公司(古茗)0.58亿元、江苏九龙珠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巡茶/R&B珍奶会所)0.55亿元、广州捷名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0.49亿元、上海盒马物联网有限公司0.47亿元。
蜜雪冰城从2021年跃居鲜活饮品的第一大客户,两年贡献收入4.3亿元,收入占比从15.66%上升至28.68%。2020-2022年,鲜活饮品的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35.96%提升至51.27%。
可作为佐证的数据是,自2020年开始,蜜雪冰城的开店速度明显提高,当年净增门店数5897家,同比增长82%;2021年净增门店数达到7382家,同比增长56%;2022年新增近1万家,扩张速度一骑绝尘。
同样拟在深交所上市的德馨食品,2022年的第一大客户也从瑞幸咖啡变成了蜜雪冰城,公司主要产品为饮品浓浆、风味糖浆、饮品小料等饮品配料。2022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45.36%,分别为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星巴克、7分甜、乐源。
再来看已在北交所上市的田野股份,供应原料果汁、速冻果蔬等,2022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75.53%,包括奈雪的茶、茶百道、农夫山泉、一点点、沪上阿姨。田野跟大客户的绑定更深,奈雪是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率先上市的佳禾食品,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也从2021年的34.57%攀升至2022年的40.82%,大客户依赖进一步增强。公司为CoCo都可、沪上阿姨、古茗、蜜雪冰城等提供植脂末。
受访对象都认为,供应商谋求上市的目的更多是迫于资本的压力,公司在上市前的融资过程中会签订对赌协议,要求限定期限内完成上市计划。上市也有募资扩产和“分红套现”的目的,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鲜活饮品募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天津、肇庆两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IPO前的2020和2021年,鲜活饮品都进行了分红,合计4.91亿元,超过募资的4.5亿元。德馨食品则计划募资9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和生产线项目。
上游议价能力弱是“软肋”
下游的大客户无疑拿捏着供应商的钱袋子,有业内人士指出,供应商过度依赖大品牌,就会在客户面前失去价格博弈的能力。
2022年,德馨食品的收入为5.4亿元,比2021年5.3亿元略有增长,但净利润却同比减少了22.7%。公司提到,除了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原因,还与大客户的变化有关。
德馨食品称,在参与瑞幸咖啡2022年植物蛋白饮料浓浆招标时,产品报价处于相对劣势,导致其未能成为瑞幸咖啡植物蛋白饮料浓浆的主要供应商,从而导致销售金额有所下降。瑞幸贡献的收入同比下跌了53.83%至5845.22万元,占比从23.9%下降至10.9%,新取代第一的蜜雪冰城整体收入贡献低于此前的瑞幸。
然而,德馨食品的浓浆价格已经连续两年下调,2021年其饮品浓浆的单价为12.80元/千克,同比下跌7.12%;2022年进一步下跌8.89%至11.66元/千克,依然未能赢得瑞幸上述招标。
鲜活饮品2022年营收同比下降约12.62%,净利润下降43.56%,2020-2022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呈下滑趋势,分别为42.33%、33.67%和25.39%。三年中,主要产品之一口感颗粒类的销售单价从13.3元/千克下滑到7.55元/千克,销售毛利率从57.77%骤降到20.75%。
据鲜活饮品在回复深交所问询时透露,目前口感颗粒类产品也面临着新的竞争对手,如上游原料供应商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立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德馨食品等。
有植脂末“焦虑”的佳禾食品已经在寻找第二、第三曲线。公司在7月的调研中提到,现制茶饮行业已经比较内卷,公司去年前5大客户都是奶茶,行业过于集中,希望拓展粉末油脂的应用场景,同时发展咖啡、植物基。佳禾食品2023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净利润为1.31亿元至1.45亿元,同比上涨290.98%至332.13%。
同等现象早已在食品添加剂的代糖行业出现过,三元生物(301206.SZ)在2022年未能得到第一大客户元气森林的采购,公司当年营收同比下降59.71%,净利润同比下降69.43%。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元气森林目前与4-5家甜味剂供应商合作,完全可以通过调整供应商结构来完成采购议价。
除了同行竞争,蜜雪冰城、喜茶等也在往产业链上游延伸,上述分析师表示,自建原料厂会让企业变为重资产模式,对现金流要求较高,并非所有茶饮企业都会这么选;同时,茶饮企业往上游延伸并不是为了替代供应链厂商,而是出于防御目的,因此不会对供应商们造成很大打击。
业内认为,新茶饮行业的增长已经在放缓,市场将进入“风大雨大”的阶段,这一波新茶饮品牌上市潮,更像是“惊险一跃”,弄不好就会成为最后的绝唱。而下游市场的收缩将让供应商的未来面临更多的烦恼,卷完价格、产能、资金链后,会不会卷无可卷了呢?
(编辑 刘琰)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陈抗
<>业餐饮网 王依
最近一段时间,要说谁是餐饮行业的当红炸子鸡,那非喜茶莫属了。
不管喜茶是真排队还是假排队,反正它是火了,而且,它还顺便的带火了茶饮行业。
现在不知道多少人,已经开始摩拳擦掌的,准备开一家茶饮店,想要分得一杯羹。
但是,做茶饮真的那么简单吗?
今天,小编就分享一个在茶饮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司机”的血泪教训。
在辉煌的时候,他开了500多家直营店,但是,很快就面临了严重的亏损,三年里亏了2500万。
“那段时间我每次在高楼眺望的时候,都很怕自己会忍不住跳下来。”
他就是如今R&B巡茶的创始人谭智文。
R&B巡茶的创始人谭智文
创业做奶茶开出20家店,却被coco围剿
谭智文出生于台湾省,在2004年来到苏州发展,当时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半导体设备的销售和服务。
自称为“奶茶控”的他,早年在苏州没能找到一家正宗的台湾奶茶店,于是,他就萌生了开奶茶店的想法。
“当时苏州市面的珍珠奶茶不少还是用香精色素混合而成,奶茶里很可能根本没有茶,珍珠更不用说了,保质期虽然是三个月,但是我估计放三年都不会坏!”
于是,在2006年,谭智文决定要开一家正宗的台湾奶茶店,取名为R&B珍奶会所。
这是谭智文的第一次创业,作为餐饮新手的他竟然就误打误撞的把店开火了,当时5块钱一杯的奶茶,门店最高日流水能做到2万块。挣到钱了,就继续开店,到2007年,R&B珍奶会所已经开出了二十多家店。
但是,也正是在这一年,CoCo都可进入了苏州市场,年轻气盛的谭智文选择和它正面交锋,Coco在哪开,R&B珍奶会所就去旁边开上一家。
结果,R&B珍奶会所惨败,谭智文关了店,还欠了一屁股债。
如今,回过头来,谭智文总结,失败的原因可以归为两点:
1
自我膨胀,轻视对手
“因为当时开第一家就火了,而且我一年就开出了20多家店,觉得自己很牛啊,尤其之前coco在台湾的业绩也并不好,所以它进苏州的时候,我觉得打它很容易,但是我忽视了coco作为一个老牌的饮品品牌,有很多的失败经验,我过于轻视了。”
2
个体户对抗公司
“虽然我当时已经开出了20多家店,但是每一家店都是单独的个体,缺乏系统化的管理。而coco不一样,它有一套专业的公司化的管理方法和体系,所以,当我们选择和它正面交锋的时候,就是在以卵击石。”
东山再起做茶饮,三年又亏了2500万
在经历了第一次创业失败之后,谭智文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回到台湾,重新学习,这一次他选择了茶饮。
很快学成归来的他,再次选择苏州,创办了R&B世界茶饮,这也就是R&B巡茶的前身。
R&B世界茶饮创立之后,一路发展得顺风顺水,在2012年,谭智文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
恰巧这个时期,微博开始大爆发,作为第一个推出1000cc超大杯的茶饮品牌,世界茶饮一下子在微博上爆火,被几个美食大号转发了上万次。于是在上海,世界茶饮的每家店营业额成长2倍。
于是,挣到钱的谭智文又开始大量的开店,2013年开始,世界茶饮直营店遍地开花,除了大本营上海、苏州两地之外,陆续开展了扬州、杭州、台州、南京等地.....然而这种快速的扩张世界茶饮带来了大面积的亏损。
直到2015年底,经过核算,这三年世界茶饮一共亏损了2500万。
巨额亏损的背后,到底遇到了哪些坑?
“那时我心中的苦无法向任何人倾诉,为了不给家人带来任何压力,只能独自承担。每天半夜都会惊醒,坐到天亮,其实当时情况已经远超过我的负荷,还差点患上抑郁症。”
如今已经成功走出谷底的谭智文,回忆那段黑暗时期,还是心有余悸。
1
疯狂扩张,三年开了200家直营店
1. 以为打品牌就是疯狂开店
当时,谭智文认为,打品牌就是要快速开店,所以,世界茶饮在短短的三年的时间里,扩张出200家直营店,但是实际上,这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团队的负荷。
2. 不计成本的胡乱拿店
为了所谓的打品牌,不仅要快速开店,而且要找最贵的位置去开店,这样才能做好宣传,所以,那段时间,基本上是不计成本的拿店,但最贵的位置,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位置。
“当时我们也没有做开店评估,全凭感觉乱开店,连附近到底有多少目标客户群都不清楚,所以,后期开的店都是亏钱的。”
2
定价失误,错把性价比当低价
“我以前做半导体及电子业,利润都是毛三毛四,我想饮料利润70%实在太高了,我要颠覆,我想展现实在及实惠,所以,原材料都是拿的最好的,而定价却又很低,导致我们那会儿的原料成本一度高达50%。”
最后,为了缓解这种压力,只能降成本、砍人员,但是这些对策就是饮鸩止渴,反而陷入了下一轮的恶性循环。
“其实消费者要的是服务和性价比(价值>价格),而性价比不代表低价,所以靠低价来吸引顾客对经营者来说就是慢性毒药。”
3
以自己的想法去意淫顾客
茶饮最主要的客户群是女性,女性都喜欢高颜值的产品,但是谭智文却不重视这一点,反而买了一堆高科技设备,什么咖啡机,冰淇淋机,雪花冰机,冰沙机,想把茶饮打造得很有高科技感,但是顾客却完全不在乎,最后这些设备只能充当装饰品。
“我原来的IT男的情怀及逻辑不适合餐饮业,但我一直以我自己的想法去意淫顾客,所以最后顾客不会买单。”
4
为提高业绩,盲目搞活动,让员工做销售
为了吸引流量,提升营业额,一方面在门店做活动,搞团购;另一方面,盲目推行业务员项目,让员工推产品拿提成,培养他们的销售技巧。
而这两种策略实际上都有很大的问题,首先搞活动,的确在短时间量上来了,但活动一但结束,营业额比以前没做的时侯更惨,因为你廉价了,顾客认为你就值这点钱,没活动买就吃亏。
其次让员工做销售的副作用就是,服务人员会强推特定有提成的产品,顾客一旦不买就臭脸,得罪了顾客,反而越做越糟。
5
自我封闭,拒绝外部投资
“2013年,薛蛮子曾经要投资世界茶饮,但是,当时我认为互联网跟我们没关系,因为不了解而恐惧,最后拒绝了,也正是因为我个人能力的局限造成公司错失往了发展机会。”
“我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不擅于与他人合作,坚持直营和产品思维,守在家里,不出来学习,特别容易陷入自嗨危机,我之前有两年的口号是立志推广中国5000年茶文化,每次喊一次就会被自己感动一次,其实这个口号又大又空,只有我自己一个人爽罢了!”
6
没有品牌意识,商标被山寨的抢注
当时,世界茶饮已经有几百家门店,但是实际上山寨的更多。而谭智文没有品牌意识,没有注册商标,维权困难。
“当时,我上百度上查‘世界茶饮’前24页全是别人家的,甚至有个山寨比我们正版的还厉害,商标几乎是以假乱真,关键是他们竟然还抢注成功了,在华东地区大肆开店,到处宣称R&B世界茶饮都是他们开的,明明我才是正统,结果我反倒成了山寨的或者区域代理商。”
7
不会管理团队
1. 利益分配不合理
“正常来说,通常核心管理层和一般员工收入至少要差4倍才合理,但当时我们公司就像国营单位那样,核心人员和一般员工工资差距太小,员工的积极性都不高。”
2. 盲目信任身边的人,造成以权谋私乱象
“我曾经因为盲目的信任身边的人,导致某些人的权利过大,以权谋私,出现了一系列的乱象,比如说乱搞男女关系、跟加盟主收好处费、便卖公司直营店原物料、与二房东连手骗公司等等。”
3. 胡乱套用别人的管理经验
看惯了别人的成功故事,以为学了以后自己也能成功,于是看到什么都学,但又都只会学了表面,再胡乱套用,完全不了解背后运作的细节及意义,这是很多人都曾经犯过的错误,谭智文也不例外。
比如,他学海底捞帮员工租一个离门店近的,环境舒服的宿舍,但最后由店长来分配的时候,出现了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关系好的老员工一人住一个房间,而另一房间却住了8个人。
职业餐饮网小结:
“人啊,总是容易健忘,我犯了很多错误跟之前都一样,只是这次更荒誔更好笑,过去的失败重蹈覆彻,都是因为有了一点成绩之后尾巴又翘起来。”
说起这两次的创业经历,谭智文也是一把辛酸泪,原本以为卖水比做餐厅简单,但实际上呢,各有各的难处。
但是,好在谭智文后来经过调整,成功的扭转了败局,并且成功转型为R&B巡茶,成为苏州本地首家茶饮复合店,最高日流水做到了5万。
之后,职业餐饮网还将给大家带来后续文章,继续讲述谭智文是如何扭亏为盈的,以及转型为茶饮复合店的背后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