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河畔,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小龙坎火锅店,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围坐于热气腾腾的火锅旁,熟练地用筷子夹起火锅中的牛肉,裹上调料送入口中;在东京街头的陈麻婆豆腐店,花椒末铺在豆腐上,散发出阵阵辛辣与鲜香……这样的场景让人仿佛走上成都街头,即便在异国他乡,但也许下一个转角处就能偶遇一家热闹的川菜店。
食在中国,味在四川。川菜作为四川的独特名片,不仅以“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风味征服全球众多食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享誉海内外,成为世界了解四川文化的重要窗口。
从成都出发,辐射全球
来自四川的美食
如何一步步征服海外食客的胃?
在出海的过程中
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
带着这些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对话了
来自成都的火锅、川菜等多个品牌方
听他们讲述从成都走向全球的故事
小龙坎海外门店就餐场景
上百家川菜品牌在海外开设分店
遍及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
无论是在欧洲、北美,还是在东南亚,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各色火锅店。店内的食客不仅有海外华人,还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
“2017年左右在海外布局时,服务的大部分是当地华人。但是2022年左右,我们提出了本地化的发展方向,如今欧洲很多门店有七成以上都是外国顾客。”小龙坎海外负责人景子芃说。
作为川味火锅头部品牌,如今小龙坎在全球有超过800家门店,其中海外有超过70家的门店,在营门店超40家,还有20余家门店正在筹备装修,门店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亚、北美等地。
老字号品牌陈麻婆豆腐则是在2000年就已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与日本企业合作,派遣成都师傅赴日技术指导,如今,陈麻婆豆腐已在日本合作经营了11家门店。不仅如此,陈麻婆品牌的工业化制品也出口到了美国、加拿大、欧洲各国,“陈麻婆豆腐复合调料,在海外成为了一种很有辨识度和认同感的调料。”成都市饮食公司企划部部长罗晏子说。
陈麻婆豆腐日本门店
部分四川品牌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功,而其他品牌正积极准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实力。Silver pot·银锅现代川菜就正在蓄力“出海”,目前品牌正在进行伦敦门店的选址。
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调味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食品上市企业,公司海外业务已覆盖商超渠道和餐饮渠道,截至目前,“好人家”“大红袍”品牌已出口40多个国家,餐饮渠道覆盖了16个国家、服务320多家餐饮门店。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川菜的国际化步伐也在不断加速。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百家川菜品牌在海外开设分店,其足迹遍及美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英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多个国家,形成了全球性的川菜美食网络。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三一亚洲超市的好人家火锅节
“遍地开花”的背后
是突破食材、口味等瓶颈
如今,川菜在海外“遍地开花”,但在食材、味道、文化差异方面也会面临不少挑战。
成都市饮食公司企划部部长罗晏子向记者说道,在食材方面,“哪怕是最简单的一顿饺子,海外所使用的低筋面粉与国内具备不同的特性,揉出来的饺子皮始终不是那个味道。”饺子皮的韧性与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粉的品质。海外市场上虽然也能找到面粉,但由于种植环境、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差异,这些面粉往往无法达到制作地道川菜饺子的要求。
于是,为了那一口正宗的“成都味”,公司赴外团队选择了最直接也是最费力的方法——将食材从成都直接带往海外。
小龙坎海外负责人景子芃介绍,全球小龙坎门店均采用位于眉山的集团旗下数字智能全产业链工厂生产的火锅底料,在保证核心风味不变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适当调整辣度。“比如国外火锅微辣的辣度要比国内辣度要更低,德国偏爱菌汤锅,西班牙偏爱番茄锅等等,都是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整。”
“还有一些很细节的小问题,比如国内的桌子一般是50公分,但是在海外有的地方可能要调整到60公分,因为有的国家的人腿比较长;再比如,外国人不会使用筷子,所以我们在火锅桌上给他们配备了夹子。”他笑着说,“这些都是在海外开设门店时,和当地的合作伙伴沟通后进行的调整,尽量去适应当地顾客的习惯。”
小龙坎西班牙瓦伦西亚门店
天味食品“好人家”“大红袍”等调味品产品基本覆盖了所有海外主要华人超市及本地超市。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唐璐分享说,两个月前公司在在杜尚别的中国(成都)-塔吉克斯坦经贸推介会上呈现了几道特色产品,其中一位塔吉克斯坦企业家向她说道:“我之前在中国成都留学,这碗牛肉面完全复刻了那时的味道,我自己也开了中餐馆,希望能够跟你们合作,一起做更地道的中餐,让更多的当地人爱上中餐。”
是舌尖上的美食
更是四川文化的推广
享誉海内外的川菜,除了有令人难忘的美味之外,更在于它将四川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和文化精髓,以美食为媒介,呈现给世界。
“做品牌,一定需要文化底蕴和沉淀。我们所承载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四川,更要做到蜀地文化的输出。”小龙坎火锅海外团队希望通过火锅这道充满包容性的美食,向世界传递更多元化的蜀地文化。
小龙坎海外门店会邀请川剧变脸的传承人、功夫茶手艺人进行表演,海外顾客都对这种艺术形式感到非常惊喜。“并且,在部分空间较大的海外门店,比如德国杜塞尔多夫小龙坎火锅店,我们会设置青砖绿瓦、小桥流水等有东方底蕴的装修布景,这样,门店就不仅仅是一个餐厅,更是一个沉浸式感受中国的文化空间。”景子芃说。
Silver pot·银锅现代川菜亦是如此。“我们品牌主要是将食物作为载体,把餐厅打造成为一个代表四川非遗文化与艺术的空间。”成都银滩餐饮集团掌门人周子铃告诉记者,他们将蜀锦、蜀绣、漆器、竹艺等四川非遗元素都融入到了餐厅陈列设计中,“希望海外顾客来到餐厅并不只是吃美食,同时也能体验四川文化,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
在菜品设计上,在保留川味的同时进行创新。“比如我们将四川传统小食糖油果子掏空,将辣子鸡填充进去,演绎成为一道有创新又不失四川特色的菜品。”周子铃强调,品牌在“出海”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坚守四川口味,不为过度迎合外国人口味而改变,“我们既是美食的输出,更是文化的输出,我期望做到的不是我们去适应海外顾客,而是我们去影响海外顾客。”
中华全国工商联餐饮专委会委员张蛟:
彰显川菜魅力,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中华全国工商联餐饮专委会委员、四川天府24味美食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张蛟看来,近年来,川菜在海外市场的扩张呈现出蓬勃生机,全球化布局的步伐稳健而有力。
“川菜出海的条件已日趋成熟,比如火锅,通过工业化生产的火锅底料,辅以各地特色的新鲜食材,就能够在世界各地快速复制。”张蛟说,“而对厨师、原材料、调料品等依赖较大的川菜而言,也通过标准化料理包与智能机器烹饪等方式,逐渐突破了瓶颈,在海外逐渐扩大市场。”
“智能机器烹饪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能确保菜品口味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对于追求标准化的海外餐饮市场而言,这是巨大的优势。”张蛟说,“当然,传统川菜的匠心独运和人文色彩依然不可或缺,高端市场更看重手工制作的菜品和背后的文化底蕴。”
张蛟认为,随着川菜在国际市场上影响力日益提升,海外拓展的餐饮品牌也展现出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
“海外长期以来都认为川菜就是麻辣,但其实我们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不辣的川菜占到70%。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把真正的、全面的川菜推广到全球。”他强调道,“推广川菜时,应注重保持传统,而非盲目迎合当地口味,这样才能彰显川菜的真正魅力,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体现。”
出海是机遇,也是挑战。张蛟坦言,四川餐饮品牌在海外扩张中仍面临挑战,尤其是用工成本和法律风险,海外市场的用工成本高昂,且存在法律和税务方面的复杂性。“此外,文化差异也需要谨慎处理。”
小龙坎海外门店就餐场景
更为重要的是,不少川菜企业对未知市场的恐惧,成为了制约其迈步海外的关键因素。“面对陌生的市场环境与文化差异,以及在海外找不到靠谱的合伙人,导致许多企业选择了保守策略,未能及时把握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张蛟说。
“我非常期待,四川餐饮品牌能成为全球餐桌上的‘常客’,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领略川菜的独特韵味,感受川菜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张蛟说。
红星新闻记者 彭惊 实习生 杨玙睿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近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餐饮收入达1821.6亿元,增长26.1%。强势复苏让餐饮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对成都经济贡献稳居服务业前列。封面新闻记者 韩建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 class="pgc-img">>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古人的智慧结晶,用来形容“四川餐饮巨头”施永宏的创业历程,实在是贴切不过。
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到海底捞火锅的联合创始人,再到如今身家高达300亿的餐饮巨头,施永宏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施永宏,1970年3月出生在四川成都简阳的一个普通家庭。在那个年代,简阳或许并不是一个与餐饮巨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地方,但施永宏却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书写了一个传奇故事。
在施永宏的早年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于技艺的精湛追求。1985年至1988年,他在四川空分集团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学习,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四川空气分离设备厂任电焊工的日子里,他更是磨练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1994年,是施永宏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与张勇夫妇一起创办了海底捞火锅,这一决策不仅改变了他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四川乃至全国的餐饮格局。
从一个小小的火锅店,到如今遍布全球的连锁巨头,海底捞的成功离不开施永宏的智慧和付出。在海底捞的发展历程中,施永宏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无论是作为副总经理,还是后来的监事、董事,他都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海底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尤其是在海底捞高速扩张的时期,他更是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带领海底捞走出了四川,走向了全国,乃至全球。
施永宏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充满了智慧和勇气。在2018年9月海底捞在香港上市的关键时刻,他站在了C位的张勇身边,笑得憨厚而自信。
而施永宏夫妇的财富状况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20年2月,他们以530亿元人民币财富进入《2020胡润全球富豪榜》前270名。
同年4月,他们的财富估值降至33亿美元,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590位。但到了2020年10月,他们的财富又飙升至940亿元,位列《2020胡润百富榜》第43位。
2021年4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显示,施永宏的财富为68亿美元。同年,他们入选《2021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排名第87位,财富值为450.8亿。
到了2022年,施永宏夫妇的财富略有波动,但一直保持在300亿以上。在《2022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和《2022年胡润百富榜》中,他们分别位列第801位和第155位。
2023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施永宏、李海燕夫妇的财富为400亿元,位列第489位。
2024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施永宏的财富为300亿元人民币,位列第812位。尽管他们的财富有所波动,但施永宏在餐饮界的地位却依然稳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施永宏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句古训。从一个普通的电焊工到四川餐饮界的巨头,他的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汗水。
在施永宏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不懈努力、勇敢追梦的精神风貌。在我看来,施永宏的成功经验对普通创业者具有深刻启示。
首先,他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从电焊工到海底捞联合创始人,体现了职业无贵贱,只要有梦想和坚持,任何起点都能成就辉煌。
其次,他与张勇等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突显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他的创新思维和敏锐市场洞察力,使海底捞在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中脱颖而出。
创业者应学习施永宏的精神,坚守梦想,注重团队合作,并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结语:施永宏,一个从四川简阳走出的电焊工,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携手张勇共同创造了火锅界的奇迹——海底捞。
他的故事不仅是四川餐饮的骄傲,更是无数草根逆袭的典范。如今,身家高达300亿的施永宏,依然保持那份憨厚与谦逊,令人敬佩。
在此,诚邀各位网友留言讨论:施永宏的成功给了你哪些启示?你如何看待海底捞在餐饮界的影响力?如果你有机会与施永宏共进晚餐,你最想问他的问题是什么?
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不禁想起了一句经典的名言:“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施永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故事。而我们也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像施永宏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