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美好生活#
这是一个周末和朋友们出去一个夜市小摊吃的烧烤,虽然不够高大上但是呢,真的很快乐。其实人的快乐很简单,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在高大上的地方才会开心。
< class="pgc-img">夜宵
>< class="pgc-img">打卡大维奶茶店
>其实女孩子最快乐的事就是喝着奶茶拍着美美照!一名在校大学生,简单又快乐。其实女孩子应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 class="pgc-img">每天热爱拍照
>多大的太阳都阻止不了我爱拍照的心!每一次的拍照都要做精心的准备。即使只拍出一两张自己喜欢的!爱拍照的姐妹一定要一起探讨拍照动作和角度。哈哈哈哈哈!
< class="pgc-img">在兼职
>即使很爱去拍照,但是也要为了美好生活努力呀!女孩子嘛,总是要靠自己,毕竟自己是最靠谱的。爱玩的我也会留出时间玩,也会留出时间去努力。想要有能力去更多的地方打卡,只能努力工作兼职,才能有能力实现更多!真是个有理想的女青年!
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全国大范围降水、阴冷的天气没有阻挡市民“舌尖”上的热情。据北京市电子发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4月5日-6日餐饮电子发票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而“青团”等时令美食,也借势互联网的传播,顺势成为网红。
记者实地走访了一些热门餐饮商圈,也是客流不断,热门小吃店一般会有三五个食客排队等候。而在很多小吃、奶茶、快餐店,多装备了一个小白盒子,通过IT手段提升收银端的效率。
在北京,朝阳合生汇购物中心位于九龙山地铁口旁,交通位置优越,开业不久便已拥有不错的客流量,快速收单成为商家的刚需。
记者发现,类似四云奶盖、咖喱虎、秀色串串香、继光香香鸡这种奶茶、小吃店,门店相邻,且店面均不大,节奏很快,店员需要兼顾收钱和准备餐食;另一个相似点是,他们都在“扎堆”使用美团小白盒(美团小美盒子)。
在四云奶盖,其收银员赵女士拿出使用率降低的二维码立牌给记者看,“以前用这个,消费者扫完,我们还得看手机,耽误准备饮品,现在(用小白盒)直接输一下金额就好了。”
继光香香鸡店长告诉记者,“我们是台湾连锁品牌,以前继光别家门店也用过扫码枪,但还需要店员拿着枪去扫,美团这个盒子就省事多了。”
而在上海,记者发现精明的上海餐饮人,也紧跟这一收银潮流。
以桂源铺为例,这家诞生于上海南京路上的港式奶茶品牌,目前已在全国23个城市开设几百家门店。桂源铺讲究在传统港式饮品原味品质的基础上做突破,在门店陆续引进美团小白盒,算得上其在门店收单和经营上做的又一个“突破”。
在桂源铺闻喜店,店员小康告诉记者,这个盒子三月初才进该门店,但因为消费者和收银员都更加便捷,目前使用率非常高。“它能实时告诉我收到多少,实时捕捉数据,不用再手动去点啊点。”
除了上述商圈,记者也了解到,这款小白盒在全国范围内的餐饮商家中均有很好的应用,如赛百味、沙县小吃、陕味食族、勾魂凉皮、家家知蛋糕、锅首老火锅、永盛豆浆王、大维饮品、小米姑娘等全国或区域连锁品牌均在使用该小白盒。而美团小白盒,也成了这个小长假餐饮圈的一大“靓点”。
标题:昆明“限塑令”实施两个月效果如何?肯德基星巴克没了塑料吸管 菜市场小吃店仍我行我“塑”
星巴克店不主动提供吸管改用直饮杯盖。
2020年12月22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塑料污染治理近期工作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昆明市城市建成区内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停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做好产品替代。如今,“限塑令” 已执行两个月,昆明施行得怎么样了?
多家连锁店
告别塑料吸管
2月18日下午3点,在呈贡区七彩云南第壹城的一家星巴克店内,记者看到取餐柜台上放有一些纸质吸管,吸管旁有一块牌子上写着:“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我们为你准备了直饮杯盖。”店员称,该店已不再使用塑料吸管,包装袋、杯套等都是纸质的。
在南屏街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店内,也都将塑料吸管换成纸吸管。而且,堂食、外带用木质餐具替换一次性塑料餐具,外带、外卖中使用的塑料袋也更换为纸袋或可降解塑料袋。据了解,肯德基中国2020年12月正式发布“自然自在”可持续发展宣言,预计从2021年起全国肯德基餐厅每年将减少使用超过7000吨不可降解塑料。
但有一些饮品店还没有完成一次性塑料吸管的更换。1月26日,在近华浦路上的一家“大维”奶茶店内仍然使用普通的塑料吸管。2月20日,记者再次来到“大维”奶茶店时,店员表示仓库已经有可降解塑料吸管到货,等现有塑料吸管使用完后就更换。旁边的一家“果麦”饮品店内,已经开始使用可降解PLA吸管。
随着“限塑令”的推行,不少消费者已经主动减少塑料吸管的使用。在很多餐厅和饮品店,不少消费者购买饮品时,都不会主动索要吸管。
在大观商业城内的沃尔玛,收银台上放着三种不同的购物袋可供选择,包括可降解塑料袋、无纺布购物袋、覆膜编织购物袋。商场收银员告诉记者,商场很早就不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了,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自己携带布袋来购物,也有消费者会用纸箱自己打包。在南屏街家乐福,情况也与沃尔玛类似。但是在生鲜区,还是提供普通塑料袋用于装蔬菜或者肉类。
在新华书店、云南白药大药房,也都已经全部提供可以循环使用的布袋。
餐饮企业
正逐步更换可降解塑料品
“限塑令”发出后,昆明本土餐饮企业也积极响应。云南广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飞阳铁板烧”“本埠釜山料理”等餐厅将外卖包装盒都已经更换为可降解的。百年老店福照楼也将垃圾袋、打包盒等所有的塑料制品更换为可降解的,并且不提供塑料吸管。
昆明甩碗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艾维餐饮有限公司等旗下餐饮,还有云安会都内的餐厅等都已更换了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如果不涉及汤水等食品,则会使用纸袋作为外卖袋。
其实,《通知》 发布前,昆明市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就发布了《关于共同做好餐饮行业塑料污染治理的倡议书》。要求餐饮企业不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加快替换一次性不可降解购物袋,并且不再采购国家禁止销售的超薄塑料购物袋、一次性发泡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含塑料微珠等日化产品,不再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刀叉勺。
但也有餐饮企业心存疑虑。外婆味道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已经逐步更换了可降解外卖餐盒,但是现在费用比较高,对餐饮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农贸市场
依旧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一直以来的塑料袋“重灾区”——农贸市场则依旧普遍使用普通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在和平农贸海鲜粮油综合市场,每个摊位前都挂有塑料袋。购买海鲜、肉类等,摊主一般还会提供两个塑料袋避免漏水漏油。“没有听说要换可降解塑料袋,来卖塑料袋的也没有给我们提供可降解塑料袋的选择。”一名摊主说,目前,使用的塑料袋基本是10块钱一斤,都是普通塑料袋。
而作为《通知》要求的重点区域——景区却不尽如人意。在翠湖景区,鸥粮大多装在塑料袋里销售,景区内的小吃店也都是提供普通塑料袋。
声音
市民支持环保政策 专家建议完善惩处机制
在走访和调查的过程中,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大家都对“限塑令”表示支持,认为有助于养成循环使用环保袋的习惯。
家住西山区的刘阿姨已经习惯了带着帆布袋外出购物,家里面塑料袋少了不少。“对于这次限塑令,我举双手赞同,这个举措好。”刘阿姨说,路过小区的垃圾桶,可以看到里面成堆的外卖塑料盒,通过限塑令有助于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有些塑料袋上没有明确标注是可降解材质,普通塑料袋和可降解塑料袋具体要如何分辨,现在大家都不清楚。”市民王慧认为,市民更多时候都是被动选择,关键在于商家杜绝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同时,也在可降解塑料制品上显示材料和厂商信息,才能更好地推动“限塑令”实施。
会变软、口感差、不回弹、戳不破饮料塑封膜……针对网友对纸质吸管的吐槽,很多企业也在做改变。喜茶外卖会在“纸吸管”选项中标注出“口感略有影响”提示,并且正在对纸吸管进行改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也有市民表示,纸吸管并没有影响口感,尽管不如塑料吸管,但多试几次也就能戳破塑封膜。
尽管支持环保政策,也有市民表现出了一丝担忧。市民刘云磊认为,“纸吸管”并非只用纸制成,生产原料也有优劣之分。纸吸管里不仅有纸,还有胶水等材料,市场上难免会混进劣质的纸吸管。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一根塑料吸管售价为0.03元至0.05元,而纸吸管的成本比塑料吸管高3至6倍。随着“限塑令”实施,许多生产纸吸管和PLA吸管的工厂已经满负荷生产,价格也水涨船高,一些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加工厂甚至出现一货难求的局面。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广“限塑令”,市政协委员李艳娟表示,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消费者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主动选择环保制品;相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完善惩处机制;对于塑料制品企业来说,要加快研发更具性价比的替代品,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传统一次性塑料制品的销售价格,增加其税率,让可降解塑料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限塑令”才会得到更好的实施。(记者 陈雯 实习生 木莹菲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