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族多半午饭和晚饭都是在外面饭馆吃的,尤其是单身或未婚的小青年们。今天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昨天,小编中午和同事们一起去吃饭,公司在开发区,要走一两公里才能有个像样的餐厅,因为餐馆里人太多,菜上得慢,又不像是海底捞、眉州小吃、金百万等等是有严格的上菜时间的。性子急的同事就会忍不住地反复去催服务员。故事的结尾是……急性子的大街网读者,可以用手指一直上滑——上滑拽到最下面(这是什么鬼设计?!呵呵)。
如果和我一样文青的读者,可以先看看我都想到了什么。嗯,当时,自己忽然想起《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张嘉佳著)中那个《那个愤怒的少年》。我翻译和演绎了一个简单的故事版本,讲给了在一起的同事,也希望总是在外吃饭,又总是忍不住反复催菜的职场精英们,先冷静下来,读一读下面的内容:
一、总有一段路,你是会一边哭、一边走完的。
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大三时,站在女生楼下,呆呆看着四楼的阳台,然后那里落下一个本子,那是他为那位姑娘做的笔记。除了规整的字迹,用红笔描好重点,密密麻麻的,但本子里还有一句话:
“我想了很久,以后别再找我了。”
那哥们一边哭,一边从学校东门出发,徒步走到北京站东街。据说他走了5个多小时。那一天是1月13日,“黑色星期五”,太阳很毒。周围的路人总是会加快脚步,超过他,再回头好奇地望一望这啜泣不停的可怜男生。他的结局是:暑假没有回家,在大学宿舍的时间里,闭门不出多日。到了新学期,很多同学都认不出来他,而且脾气变得暴躁,性格抑郁孤僻,对生活和学业毫无兴趣。最后被父母领回,辍学后住进了老家一所精神医院。
——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偏执地爱着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尊重对方的决定,也是热爱自己的表现,给自己一个从悲哀中复活的机会吧!
二、吃饭时,切不要愤怒!
毕业后四五年,我到北京出差,竟然碰到了这个哥们,他从老家出院后,又来了北京,见面时,我听说不久前他还刚刚参加过那个姑娘的婚礼,但在现场着实又大闹了一番,其实也就是喝多了,又大声吵嚷着,当时分手对方的无情之类。
我们找了家饭馆,北京这座城市很怪!——似乎什么行业都没有餐饮行业火爆,一到饭点,那人多了去了,没提前订位,只好排队等。那哥们眉头紧皱,几乎就快控制不住,幸好这个时候到我们了。
菜点了不少,我刚吃几口,哥们开始咆哮了:
“服务员,来,厨子TM地忘记放盐了吧?”
“你们还要不要做生意?这个鱼鳞都没刮干净!”
“你们经理呢?靠,我呸,呸,呸!沙子!”……
服务员的腰都快鞠断了,怎么道歉都不成,最后只要被迫回锅重新炒了三个菜。当时,他爆发得太快,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根本拦不住他,我只能对服务员微笑说:“不好意思,这菜其实还好,麻烦你了。”
“有啥不好意思的,他妈的。”他说。
“你脾气好点儿会死啊。”我差点儿也怒了。
他挠挠头:“会死的。”
我说:“满世界都是陷阱,愤怒会带你走进最坏的结果。”(这个时候,我推荐大家重新温习《吸引力法则》和《信念的力量》等书,这会帮助你从量子力学等科学角度理解,到底为什么负能量会带给你更加糟糕的人生。)
当然,他不会听进去的。
我给他讲了个故事。以前在电视台上班的时候,被一个做新闻的哥们儿拉着去做餐饮业的幕后专题。业内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客人要求回锅重炒的,厨师炒好必须得往里吐一口口水。炒完菜,厨师会说:“去你妈逼。”然后,一口痰,缴获在你的菜里。如果服务员也心情不好,然后会同样去你妈之后,也吐一口。其实,如果觉得一家餐馆不好吃,可以直接走人,以后就不要再来。
对面的哥们刚才遗留下来的愤愤心情,仍未消去。对我冷笑:“凭什么走?老子才不走,口水又怎样?又不是大便……”
新上来的三盘菜,我一口没吃。那哥们整顿饭过程中,都在没完没了的骂骂咧咧,和我说着这几年所有碰到的令他愤怒的事情。
他醉醺醺地迎着风,徜徉在马路上,哭丧着脸,周围的路人总是会加快脚步,超过他,因为他身上的味道,实在难闻。
三、结尾
一年后,我听其他同学说,那哥们死于肝癌,戊型病毒性肝炎,通过唾液传染,转为肝癌。
小说的故事似真似假,业内是否真的有那样的规矩?绝大部分餐馆应该不会这样的。但小编能肯定的是“愤怒会带你走进最坏的结果”。
>——不要因为别人的失误,甚至是过错,带给自己本不应该如此痛苦的一生!同时,不要让愤怒成为一种习惯!
天都正月初十了,想着开工前把老家的一帮子酒友们喊到一起好好聚聚,心动不如行动,立马拿起手机,一通微信电话操作下来约到了七八个,约好晚上六点村口饭店集合,不见不散。
作为东道主,我五点半就赶到饭店,带了六瓶迎驾,年前年后饭店生意特别的好,我到的时候店里刚好就剩下一个包间,定好包间就开始点菜,我的这一帮子兄弟朋友都是些好酒之徒,一般相聚从来不在乎菜的品味,数量,只要有酒弄盘盐豆也能喝的个不亦乐乎,索性在年关,点菜也不能太磕碜,我就点了四个凉菜,然后又点了六个烧菜,感觉十个菜也不少应该够吃的。
< class="pgc-img">>六点以后朋友们陆陆续续的过来了,一通寒暄过后,便开始各自落座,四个凉菜倒是挺快,不到半小时就端上来了,菜上了就开喝,接下来就是开怀畅饮,筹光交错,不到半小时功夫二斤酒就下了肚,四个凉菜也一扫而光,个个见了底,热菜却一个也没上来,喝酒人最大的痛苦就是酒没喝完菜没了,我一看这情况酒没法进行下去了,不能干喝,一点菜也没有啊,然后就跑到厨房催一下菜。老板正在左右开弓忙的不可开交,我问一下我的菜啥时候能上,老板头也没抬嘴里迎合着:马上好,马上好,已经在锅里了。都是自己弟兄没办法,回去再等等呗。
又过了十分钟,第一个热菜才端上来,一份烧羊肉,上来后结果可想而知,几个家伙像饿红眼的狼群遇见羊似的,一通推杯换盏三下五除二立马解决掉,只剩个空荡荡的盆,还有五个热菜没上呢,再等等呗,等了好一会儿菜还是没上,我也有点急了,再一次跑到厨房,‘我们的菜呢,兄弟,啥时候能上啊,弟兄们都等急眼了’。‘不好意思哥,年关吃饭人多,多多包涵一下,你的菜已经在锅里了,马上就好。’老板边炒菜边应付着,都是一个村的,也不能太较真,只能回去再等等。
< class="pgc-img">>就这样,喝喝等等,,等等吃吃,一直嗨到十一点,点了十个菜上了八个,个个光盘,还有两个热菜没上,七八个人已经喝到只剩俩了,再一次跑到厨房告诉老板剩下的菜不用上了,都喝趴下了,老板还是一个劲的表示菜在锅里了。
最后的结局是,酒喝好了,菜还没上完,人散场了,我还在等菜。事后朋友埋怨我说是不是菜点少了,我抱怨饭店是菜上的太慢了,到底谁对谁错我也理不清了。
局上,领导让你去“催菜”时,要懂得其中含义,避免被“敲打”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公司领导组织客户聚餐,看着新员工小胡比较本分,平时又肯努力干活,就招呼小胡一起。
饭局上,来了不少的客人,场面非常的热闹,领导站着迎客就没有坐下来过。
好不容易得到客人来齐了,饭局也是正式开启了,大家边吃饭边聊着最近的工作。
小胡第一次参加这种饭局,完全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能埋着头吃饭。
< class="pgc-img">>领导看着这种情况,不由皱了皱眉头,说道:“小胡,你去催催菜。”
小胡连忙答应,放下筷子跑了出去了,没一会就回来了,说道:“领导,菜很快就来了。”
不过,酒过三巡之后,桌上的菜依旧没有上齐,领导更是连续让小胡催了好几次。
饭局结束的时候,能够明显从领导脸上看上不开心,对小胡也没有之前那么上心了。
< class="pgc-img">>故事中,小胡的经历相信不少人都感同身受吧?
饭局就是如此,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很多的信息。
要是不懂得其中的含义,就很容易引起领导的不满,连带着影响到后续的发展。
所以,在遇到领导让你去“催菜”时,要懂得其中含义,避免被“敲打”。
< class="pgc-img">>1、领导组织的饭局
一般来说,领导会带上员工的饭局,无非就是两种:
一种是与客户一起的聚餐;一种是公司内部的聚餐。
但是不管什么饭局,“催菜”的含义基本上都差不多,都关乎着领导的场面。
作为饭局的组织者,当领导看到饭店服务跟不上,桌上菜上了不少三分之一,心中自然会觉得没面子。
此时,员工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要承担起“服务员”的作用,保证饭局上的热闹气氛不被影响。
< class="pgc-img">>因此,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灵活应对,不需要领导开口,自己就应该去催菜。
而不是跟故事中小胡一样,只顾着自己吃饭,完全没有看到领导的问题。
2、“催菜”蕴藏的含义
其实,关于“催菜”的含义并不复杂,只要用心去思考一下,就能够有所了解。
a、领导作为组织者,自然不能够“怠慢”客人,要是饭店服务跟不上,很容易影响到心情。
而这也是随行人员的职责,要保证饭局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
< class="pgc-img">>b、不管是领导,还是参加饭局的客人,都有着不一样的身份,可能同时有着好几个聚会需要参加。
要是上菜时间太慢,无疑是在浪费时间,会影响到后面赶场时的进度。
c、领导让员工去“催菜”,也能够看出一种嫌弃的意思,想着用这种方式“敲打”下属。
知道,饭局上考验的就是眼力见,领导带员工参加,很大程度是为了帮忙,而不单单只是吃饭。
因此,当领导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也能够看出对员工表现的不满意。
< class="pgc-img">>3、其它一些小知识
其实,饭局上除了“催菜”之外,还有着很多的小知识。
作为职场上的员工,还是很有必要知道的,说不定也能够为自己带来帮助。
比如:
敬酒时,酒杯不能高于对方,腰身要微躬,表示自己的礼貌;
吃饭时,不要出现吧唧嘴的情况,要细嚼慢咽,别发出时声音;
结账后,要走到队伍最后,观察是否有物品遗漏,不给领导留麻烦……
< class="pgc-img">>写在最后:
饭局上,领导让你去“催菜”时,要懂得其中含义,避免被“敲打”。
对于职场来说,饭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更是展示能力的重要场合。
因此,可以提前了解相关的知识,以便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给领导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