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有一家“无声饭店”,除了餐厅创办人罗娟,老板罗瑞和店里员工都是聋哑人。自2018年开业以来,这个饭店为40多位听障人士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今年39岁的罗瑞曾在2007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T60级400米、T60级800米、T60级400米栏“三料”冠军,他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运动生涯共拿到50多块奖牌。
2015年罗瑞退役回家后经历了家庭变故,大姐和母亲也先后离世,他一度消沉。为让罗瑞振作起来,原本在云南红河州经营饭店的罗娟,决定回到玉溪带着弟弟干餐饮,姐弟俩在夜市摆起烧烤摊,罗瑞渐渐对做饭产生兴趣,重新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每天上午10点,罗娟、罗瑞会到菜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回去后,大家洗菜、择菜、穿串……为开业做准备。17点,饭店所有人围坐一桌吃饭,那是大家最惬意的时光。罗瑞总是想办法逗大家笑,因为一个小时之后,将是饭店最忙碌的时段。
听障人士做餐饮,最大的障碍是与顾客沟通。由于客人的点餐信息、饮食禁忌员工听不见,罗娟便是员工与客人沟通的唯一桥梁。她总是跑进跑出,先与客人交流,再把所需用手语告诉大家。
经过六年经营,“无声饭店”积攒了不小的知名度,回头客源源不断。最近,罗瑞和他的妻子迎来了新生命。“我以前的金牌是在田径赛场获得,现在孩子就是我新赛道上的金牌。未来我想开更大的店,与更多的聋哑人一起工作。” 罗瑞比划着,姐姐翻译着……他们的眼里满是默契,心里尽是甜蜜。
5月14日,罗娟、罗瑞(右)在菜市场核对当天的购买清单。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娟在“无声饭店”用手语和员工交流。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瑞(中)在“无声饭店”和顾客交流。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娟在“无声饭店”整理点菜柜里的菜品。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5日,罗瑞(右)在家和刚满百日的儿子玩耍。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瑞(前)在“无声饭店”为顾客烤肉串。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瑞(右)在玉溪市的一家菜市场买菜。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无声饭店”的员工在洗菜。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瑞(后)在“无声饭店”的厨房教员工炒菜。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娟(右)在“无声饭店”和员工交流。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这是罗瑞曾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牌(5月15日摄)。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瑞(右二)给“无声饭店”的员工盛饭。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娟(左)在“无声饭店”门口穿串。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顾客在“无声饭店”等待上餐(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瑞(右一)在“无声饭店”为顾客烤肉串。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顾客在玉溪市的“无声饭店”吃饭。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娟、罗瑞(右一)在玉溪市的一家菜市场购买猪肉。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5月14日,罗瑞将买好的蔬菜挂在电动车上。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源:【人民日报】
早餐,城市烟火气的开始。每天太阳还没露头,街头巷尾的早餐店就已在热气腾腾中,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老板,要一碗豆腐脑、一份小笼包。”“要一份豆腐脑打包!”“您有一个外卖订单!”……春节刚过,浙江宁波余姚市阳明东路上的“美味豆腐脑”早餐店里熙熙攘攘,顾客排着队等着点单。有些来得早的顾客早已坐在桌前,不紧不慢地用勺子舀着碗中的豆腐脑,享受着早餐。
刚出炉的豆腐脑又嫩又滑、入口即化,加上小葱、榨菜、紫菜,保持了几十年来的老味道。“我们这个早餐店在余姚已经开了40多年了,很多人都是冲着我们家的豆腐脑来的。”今年60岁的颜林夫是这家店的老板,只见他一边熟练地用平勺将豆腐脑盛到碗里,一边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颜林夫打开了话匣子:“我祖籍台州,来余姚是因为当时在宁波工作的父亲告诉我,余姚地理位置好,既有轮船码头,又有火车站,交通发达,未来发展一定会很好。”于是,18岁的颜林夫便只身来到余姚开始摆摊卖豆腐脑,这一做就是40多年。
颜林夫告诉记者,刚开始摆摊时生意并不好,台州的豆腐脑以甜口为主,但是余姚本地人喜欢咸口,为了做出本地人喜欢的豆腐脑,他特意去梁弄一家早餐店里当学徒,学了整整一年,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练就了制作豆腐脑的技艺。
“刚来余姚摆摊卖豆腐脑,当时的摊位就摆在现在的新建桥附近,豆腐脑都是用豆子现磨的,所以每天要凌晨2点起来准备,然后挑着担出摊,下午再挑着担走街串巷,每天一大桶,卖完为止。”尽管十分辛苦,但是颜林夫靠着勤劳的双手,做出的豆腐脑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在用心经营下,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久后便在阳明东路上租下了一间10平方米的店铺开早餐店。
“创业十分艰苦,不过多亏了顾客的厚爱,还有不少朋友的帮助,才一步步过上了现在的生活。”颜林夫看着如今100多平方米的早餐店铺十分感慨,“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颜林夫指了指一旁正在帮忙的儿子颜正姚,告诉记者,现在子承父业,儿子在早餐店对面开了一家饭店。平时一早忙完这里的生意,就去忙另一家店的午餐,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人们永远都需要的行业,在父亲影响下,我从小就在店里帮忙,高中毕业后就学了厨师,现在就想发挥自己的专业,做好餐饮。”在颜正姚看来,只要不怕吃苦,用心做美食,相信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宽。
如今,颜林夫一家已在余姚站稳了脚跟,不仅餐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时常做公益,奉献爱心。“他们每年在重阳节都会免费请社区的老年人吃早餐。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帮送券,到时候老人们可以凭券来吃早餐。”酱园街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多年坚持做公益,他们一家还被评为凤山街道的“好人之家”。
幸福生活源自不断努力与打拼。“我们在这个早餐店里看着余姚发展越来越好,现在的阳明东路既宽敞又美丽,新房子越来越多,我们的餐饮生意也会水涨船高,越来越好!”颜林夫说。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报记者 李中文 刘军国
早餐,城市烟火气的开始。每天太阳还没露头,街头巷尾的早餐店就已在热气腾腾中,开始新一天的忙碌。
“老板,要一碗豆腐脑、一份小笼包。”“要一份豆腐脑打包!”“您有一个外卖订单!”……春节刚过,浙江宁波余姚市阳明东路上的“美味豆腐脑”早餐店里熙熙攘攘,顾客排着队等着点单。有些来得早的顾客早已坐在桌前,不紧不慢地用勺子舀着碗中的豆腐脑,享受着早餐。
刚出炉的豆腐脑又嫩又滑、入口即化,加上小葱、榨菜、紫菜,保持了几十年来的老味道。“我们这个早餐店在余姚已经开了40多年了,很多人都是冲着我们家的豆腐脑来的。”今年60岁的颜林夫是这家店的老板,只见他一边熟练地用平勺将豆腐脑盛到碗里,一边热情地招呼着顾客。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颜林夫打开了话匣子:“我祖籍台州,来余姚是因为当时在宁波工作的父亲告诉我,余姚地理位置好,既有轮船码头,又有火车站,交通发达,未来发展一定会很好。”于是,18岁的颜林夫便只身来到余姚开始摆摊卖豆腐脑,这一做就是40多年。
颜林夫告诉记者,刚开始摆摊时生意并不好,台州的豆腐脑以甜口为主,但是余姚本地人喜欢咸口,为了做出本地人喜欢的豆腐脑,他特意去梁弄一家早餐店里当学徒,学了整整一年,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练就了制作豆腐脑的技艺。
“刚来余姚摆摊卖豆腐脑,当时的摊位就摆在现在的新建桥附近,豆腐脑都是用豆子现磨的,所以每天要凌晨2点起来准备,然后挑着担出摊,下午再挑着担走街串巷,每天一大桶,卖完为止。”尽管十分辛苦,但是颜林夫靠着勤劳的双手,做出的豆腐脑得到了顾客的认可。在用心经营下,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久后便在阳明东路上租下了一间10平方米的店铺开早餐店。
“创业十分艰苦,不过多亏了顾客的厚爱,还有不少朋友的帮助,才一步步过上了现在的生活。”颜林夫看着如今100多平方米的早餐店铺十分感慨,“美好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
颜林夫指了指一旁正在帮忙的儿子颜正姚,告诉记者,现在子承父业,儿子在早餐店对面开了一家饭店。平时一早忙完这里的生意,就去忙另一家店的午餐,一直忙到晚上10点多。
“‘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人们永远都需要的行业,在父亲影响下,我从小就在店里帮忙,高中毕业后就学了厨师,现在就想发挥自己的专业,做好餐饮。”在颜正姚看来,只要不怕吃苦,用心做美食,相信今后的路会越走越宽。
如今,颜林夫一家已在余姚站稳了脚跟,不仅餐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还时常做公益,奉献爱心。“他们每年在重阳节都会免费请社区的老年人吃早餐。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帮送券,到时候老人们可以凭券来吃早餐。”酱园街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多年坚持做公益,他们一家还被评为凤山街道的“好人之家”。
幸福生活源自不断努力与打拼。“我们在这个早餐店里看着余姚发展越来越好,现在的阳明东路既宽敞又美丽,新房子越来越多,我们的餐饮生意也会水涨船高,越来越好!”颜林夫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9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