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疫情反复、餐饮业萎靡等不利局面,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一季度营业收入却保持同比增长,并一举扭转年报亏损的不利局面。
4月28日晚间,加加食品发布了2022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5亿元,同比微增;净利润 96.17万元,环比扭亏为盈。
营业收入增长得益于营销力度的加大。一季报显示,加加食品销售费用5373.07万元,同比增长45.16% 。公司表示,主要系一线市场人员增加,以及宣传推广和出差标准增加所致。
近年来,加加食品高度重视市场营销工作,不断加大投入。2021年,为稳定市场份额及拓展新增业务区域,加加食品加大了产品促销力度,增加一线市场业务人员以及费用投入。当年销售费用达2.25亿元,同比增长14.86%。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加大投入,加加食品的营销模式悄然生变,公司正在进行多元化布局,采用设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拓展市场空间。
就在一季报发布前,4月26日,加加食品发布公告称,拟斥资400万元参与设立合资公司“加加味业(湖南)有限公司”,占比40%。
两位合资方中,时间的玫瑰(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广告媒体资源丰富;广西龙眼塘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具有稳定的市场经销渠道。
加加食品表示,此次设立合资公司,是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和自身的经营发展需要,通过整合合作各方的广告媒体资源、市场经销渠道,将合资公司定位于加加减盐系列酱油的独家总经销,推动公司减盐系列酱油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更好地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公司综合实力。
更早些时候,1月20日,加加食品与长沙美味加营销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签下协议,拟共同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加加食品(湖南)供应链有限公司”,其中,加加食品出资1020万,占比51%。该公司业务定位于以酱油为主的调味品生产及在渠道企业定制、团餐、餐饮食材供应平台、社群等渠道的品牌推广及产品销售。
2021年12月30日,加加食品(湖南)有限公司完成工商设立登记。该公司由加加食品与上海七合图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合资组建,加加食品出资2550万,占比51%。此次对外投资,加加食品意在整合合作方上海七合图的电商销售渠道资源及电商运营管理经验。
从合作共赢,到合资共赢,加加食品如今直接用资本纽带连接各方利益、整合各方资源,一场营销变革正在发生。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唐朝金 实习生 史冰倩】小米创始人雷军有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不过站在预制菜风口的惠发食品,却陷入持续亏损的泥潭。
8月24日晚间,惠发食品发布半年报,尽管亏损收窄,但今年上半年公司依然亏损3055.60万元。
站在风口却未能如愿,四面出击的惠发食品何时能扭亏,尚需时间给出答案。
惠发食品半年报出炉:上半年继续亏损
8月24日,惠发食品发布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收8.45亿元,同比增长22.96%,归母净利润亏损3055.6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减少2429.05万元。
针对亏损情况,惠发食品表示,一是由于公司业务发展、渠道建设等因素导致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发生较多;二是鸡肉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产品毛利降低。
公开资料显示,惠发食品是一家速冻食品生产公司,主要生产丸类、肠类、油炸类、串类等速冻调理肉制品。2021年,惠发食品开始涉足预制菜,开启了预制菜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纵观近年财务指标,惠发食品自2021年转型预制菜赛道后,业绩表现乏力。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惠发食品分别亏损1.38亿元、1.20亿元。
在主营产品中,中式菜肴(主要是成品预制菜)在2023年上半年实现1.08亿元,主要是公司成品预制菜,与传统的火锅食材业务相比,预制菜在营业收入中占比并不高,仅占比12.78%,不足两成。相比之下,“速冻一哥”安井食品的预制菜已成为其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超三成。
业绩增长乏力外,惠发食品的高管们信心也略显不足。自2023年以来,惠发食品多位高管实施减持。
惠发食品多方布局,缘何持续亏损
针对持续下滑的业绩,惠发食品早已探索了多种自救方法。
2021年预制菜赛道火热,惠发食品加码入局,试图分一杯羹。
2022年惠发食品与沙县政府联合打造沙县小吃升级店“爱沙一品”,落地多个城市,试图增加品牌曝光度,并增强对沙县小吃产业链、供应链的布局。
与此同时,惠发食品也逐渐发力供应链销售渠道,加大对学校、企事业单位、军供等单位的食材供应链服务的市场开拓力度。
然而,种种努力下,惠发食品却未能如愿。财报显示,2021年,惠发食品开始陷入亏损漩涡,至今仍未扭转亏损态势。
为何现在都没有走出亏损?这和惠发食品的产品结构以及速冻品激烈的市场竞争密不可分。
一方面,从产品结构来看,以丸制品、油炸品、肠制品和串制品为代表的传统火锅食材业务增速逐渐下滑,在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10.38亿元、9.45亿元、9.25亿元。
以中式菜肴为代表的预制菜尚处发展初期,营收占比较小,在10%左右。
与此同时,预制菜的盈利能力也并不明朗。
和多数预制菜企业一样,惠发食品也难以避免毛利率低的问题,2022年惠发食品中式菜肴营收1.78亿元,营业成本1.62亿元,毛利润仅有8.83%。而反观整个预制菜行业,预制菜龙头企业的毛利率也普遍不高,在10%左右徘徊。
针对预制菜行业毛利率偏低的问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目前预制菜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属于布局期、建设期、适应期和磨合期。因此,当整个产业链的完整度不够完善时,预制菜行业整体毛利偏低是正常的。只有当To C端发展成一定规模时,行业整体毛利才会有所改善,否则短时间内很难解决毛利率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食品行业来说,B端市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目前B端市场竞争激烈,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等企业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以安井食品为例,目前安井食品已经形成了与海底捞、永和大王等国内多家餐饮客户以及上游供应链企业。2023年上半年实现6.11亿元的供应链营收。
而惠发食品在B端市场竞争力则相对薄弱,2023年上半年供应链营收为1.80亿元。
追风而行,惠发食品能否扭转颓势
在速冻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惠发食品选择押注食品行业新风口—预制菜。
自2021年,惠发食品便开始注重预制菜的研发和生产,陆续推出八大菜系、冷鲜菜类、常温休食类、健康餐类等预制菜产品。
在预制菜成为新风口后,多地纷纷出台政策建立或筹备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区。而惠发食品也欲乘借东风,和城市共建预制菜产业园区。
目前,惠发食品与安徽省亳州市、甘肃省临夏州等城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城市预制菜产业园区。
“和城市共建预制菜产业园是惠发食品在预制菜行业的大布局,不过这种布局依然处于探索期。”朱丹蓬表示,共建预制菜产业园区对于企业的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资金运营能力,以及整体团队的要求都非常高。
“从目前看来,惠发食品通过和城市共建预制菜产业园的做法,不会一下子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惠发食品预制菜若能够在五年后形成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也算有所收获。” 朱丹蓬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激烈的预制菜行业竞争下,如何更快实现突围是惠发食品需要思考的问题。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在预制菜行业竞争激烈、毛利率偏低的现状下,惠发食品想要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实现业绩的突围,除了强化品牌、销售与经营之外,还要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市场份额和定价能力,并逐步获得规模效应。
责编:陈玉尧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制:万军伟
源:【中国食品报】
7月21日,国家发改委主持召开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继续坚定不移认真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餐饮行业反食品浪费的政策措施,加快修订一批反食品浪费标准规范,摸清粮食损失与食品浪费情况,推动开展反食品浪费专项行动,推动地方加快建立反食品浪费有关机制,加强反食品浪费宣传教育等。会议精神给餐饮行业带来新的思路,并为持续推动“光盘行动”工作树立了信心。对于餐饮业“光盘行动”这项长期事关我国“粮食安全”的工作,餐饮业又是如何向前推进的呢?
将心比心:牵住“口味”牛鼻子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作为餐饮经济支柱的“菜品”,商家很少注重消费者体验,厨师也根据自我分析进行烹制与调味,接受不到反馈信息,菜品的质量得不到提升,长此以往食客就会带着情绪就餐,浪费现象自然逐渐严重。
俗话说“众口难调”,事实上,影响菜品味觉的因素有生理和心理两大类。“心情好,吃嘛嘛香”说的就是心理味觉。有着30多年开店经验的张老板说:“以前我们面对顾客的时候,做菜总是很被动,仿佛被消费者牵着鼻子走,很多厨师技术根本施展不开。随着近年来‘光盘行动’在餐饮业的持续推进,厨师们开始化被动为主动,根据‘人在不同的季节口味需求也不一样’的这一特点,对症下药研发应季口味菜品,一段时间后确实很奏效,投诉与食品浪费现象双双下降。目前,这一‘法宝’屡试不爽,成为反食品浪费的首选。”
主动出击:下足“走心”绣花功
自2013年全国开展“光盘行动”以来,“舌尖上的浪费”明显好转,然而不少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以及“讲排场”的心理还未根本扭转。针对这几年开始出现的食品浪费反弹现象,不少商家通过设计新颖的活动方案设计、推送暖心的文案,以引发广大消费者对于“光盘行动”理念的认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笔者7月份走访江苏南京的多家餐饮店时发现,不少市区的餐饮店在进门处、餐桌上以及墙壁等显著位置,张贴比如天地“粮”心、“粒粒”皆辛苦等各式应景宣传“光盘行动”的标语,有的桌子上还摆放小型台签。大多前台收银员表示,店里有光盘送抵用券活动,根据消费情况,消费越多,光盘越干净,抵用券的金额就越大。
笔者在一些县城甚至镇上的餐饮店随访时却发现,当地没有宣传标语,也没有醒目的海报,消费者结账后会将没吃完的菜品用自己带的方便袋打包带走,连吃剩的碎骨也会带回家喂宠物。
去年4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首次对食品浪费的定义、反食品浪费原则和要求、政府及部门职责、各类主体责任、激励和约束措施甚至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明文规定。
有着25年酒店服务经历的李阿姨目睹了餐饮行业从有序走向规范的全过程。她告诉笔者,第一次听说严重浪费粮食属于违法行为是在这两年的一次项目培训上。培训会不但解读了行业法律政策文件,还发了图文并茂的反食品浪费法小册子。随后,酒店每周都会印发各式的普法“伴手礼”,有扇子、宣传画、剪纸、打火机等,自己也当起了法律讲解员,每天下班后都会跟街坊邻居探讨节约粮食的法律条例。在多项普及措施下,食品浪费现象变少了,消费者是受益者也是检验者。
加大创新:握好“发展”方向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餐饮业实体店亏损严重,不少商家自救,开始推出“小份菜”“个性化定制菜”等新式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不少餐饮店家表示,一时的奇思妙想竟能起死回生,店面被盘活了,看来餐饮业不能固步不前,求新、求突破才会有更好发展。小份菜火了之后,食品浪费现象得到很大遏制,不但节约了大量食材成本,还扭转了餐饮经济不利局面,也为未来餐饮指出了新方向。
只需加热几分钟就能吃的预制菜,让做饭变得更加容易。据媒体报道,千味央厨2021年业绩双增,仅预制菜销售额就同比增长34.35%。在预制菜的加持下,餐饮连锁企业不仅可以解决不同门店菜品口感标准化的难题,也在消费者体验感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大幅减少用工量,提升经营效率。最主要的是,预制菜大多出自品牌中央厨房,能降低食材损耗,大大缩减了采购和加工成本。从某方面来说,“预制菜”及“小份菜”在一定程度上都减少了菜品的浪费现象,从而促进餐饮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南京某行政总厨王师傅告诉笔者:“反食品浪费法需要时间去浸润,餐饮商家应给消费者足够时间多些理解,毕竟思想观念是需要慢慢转变的。近年来,随着餐饮业的各种创新手段使得食品浪费现象有了很大的改观,作为餐饮管理者,要继续坚定理想信念,讲好‘舌尖上的节约’,消费者的意识才会有所加强。”笔者认为,反食品浪费工作的推进与落实需要各部门同努力共参与齐完成,“光盘行动”这是一个好的行为准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与此同时,餐饮从业者要自觉肩负起“反食品浪费”的使命与责任,当好“反食品浪费”的践行者与宣传员。只有这样,才能人人都是“光盘者”,你我皆是节约粮食的“护卫兵”。
(作者系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张士顺)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