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新洞察】
你是否也曾疑惑,为何餐厅里某些菜品总能“光速”上桌?真相往往隐藏在那些看似诱人的美味背后——预制菜正悄然占领我们的餐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6道常见预制菜的神秘面纱,让内行人的你,在下次聚餐时更显专业!
【预警名单】
1?? 梅菜扣肉: 年夜饭的经典,却在餐馆成“速成品”。那浓郁的梅菜香,或许掩盖了食材的新鲜度。想品尝地道风味?自己动手,方得始终!
< class="pgc-img">>2?? 酸菜鱼: 酸辣爽口,但新鲜鱼肉的鲜美难寻。预制菜中的酸菜鱼,或许少了那份现杀现做的灵魂,多了一份快捷的妥协。
< class="pgc-img">>3?? 毛血旺: 辣得过瘾,却也辣出了“秘密”。复杂的刀工与烹饪流程,在预制菜面前变得简单快捷,但那份匠心独运的味道,却渐行渐远。
< class="pgc-img">>4?? 佛跳墙: 高端大气上档次,却也难逃预制命运。食材的考究与时间的沉淀,被工业化生产所替代,食客们只能感慨:“此佛跳墙,非彼佛跳墙。”
< class="pgc-img">>5?? 炸藕盒: 外酥里嫩,却难辨真假。那香脆的口感背后,可能隐藏着预制菜的便捷秘密。真正的藕盒,需手工细作,方能成就经典。
< class="pgc-img">>6?? 四喜丸子: 团团圆圆好寓意,却也可能藏“猫腻”。不到十分钟的出品速度,让人不禁质疑其背后的真材实料。预制菜虽快,却失了那份家的味道。
< class="pgc-img">>【深思之问】
预制菜为何大行其道?价格低廉、省时省力是其杀手锏。但消费者更应关注,我们付出的,是否仅是金钱与时间?食材的新鲜度、营养价值乃至健康隐患,又该如何保障?
【行家建议】
下次踏入餐馆,不妨多点些现场烹饪的菜品,少碰这些预制菜“重灾区”。用你的专业眼光,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把关。记住,真正的美味,往往需要时间与匠心的共同酿造。
#你会吃预制菜吗#?
天妖烤鱼究竟什么时候开了第一家店,江湖上众说纷纭。
2015年,一家名为“令狐冲”的烤鱼店在山东泰安开业,第二年更名为“半天妖”,据说这就是半天妖的起点。
还有一个版本,开店时间更早,是2014年8月9日,地点仍在泰安。
这个说法来自半天妖的咨询合作公司——小马宋战略营销咨询公司创始人,他在一篇半天妖成功案例分析文章中提到了这个说法,并配了一张门店照片。图片中的店标,除了“半天妖”三个字以外,鱼状的logo和“窑烤活鱼第一人”的标语与目前福建的一家烤鱼连锁品牌“令狐冲”几乎一模一样——后者目前已拓展200多家门店。
这就透露了两个信息点:一是半天妖起家于山东,二是半天妖与令狐冲两个连锁品牌之间或许存在某种渊源关系。
< class="pgc-img">>(来自小马宋微信公众号)
< class="pgc-img">>(令狐冲烤鱼门店 图片来自令狐冲烤鱼官网)
不过,半天妖官方的说法是第一家店开在福州,时间是2015年。这一年,半天妖在福建和山东一口气开了12家分店,开启了烤鱼赛道的“封神”之旅。
从网上并不多的信息中,我们粗线条地勾勒出创始人耿元善的轮廓。
耿元善是山东泰安人,曾供职于本土西式快餐连锁品牌华莱士,有传言说是合作人之一,为华莱士创始人华怀庆和华怀余兄弟拓展山东市场立下不小的功劳。可以推断,这段经历为耿元善经营连锁餐饮体系打下了扎实的实战经验,华莱士模式也给这位企业家很多启发。
据说,“半天妖”名字的灵感来自茶叶半天妖(也叫半天腰、半天夭)。这种茶原产于五夷山三花峰的悬崖峭壁之上,生长环境恶劣,但生命力极强,芽叶发芽密,产量高。耿元善觉得它与自己喜欢挑战、不惧外界环境的精神不谋而合,所以也给自己的品牌起名“半天妖”。
< class="pgc-img">>(武夷三花峰与半天妖茶 图片素材来自爱茶叙,餐盟研究作图)
果然,半天妖一出,风掣雷行,占据了烤鱼行业的半边江山,甚至经历疫情寒冬仍“妖娆不屈”。
< class="pgc-img">>据半天妖官网信息,半天妖门店在2016年达到30家,2017年70家,2018年100家,2019年200家。而在口罩的3年,门店跃至1300家,还在韩国开了店,并签约张一山,获得“中国领军品牌TOP100品牌”“红餐网十大品牌”“红餐网品牌力百强品牌—红鹰奖”等一系列荣誉。
短短8年时间,半天妖在规模上不仅超越了鱼酷、江边城外等烤鱼老品牌,还甩出“烤鱼十大品牌” (红餐网《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2》)的老二探鱼800家的距离,成为第一个覆盖全国的烤鱼连锁品牌,被誉为“烤鱼界头牌”。
那么,新入局的餐饮连锁企业或者苦心经营却仍未出圈的品牌,能从半天妖能学到什么呢?本文就从消费者看得到的角度和看不到的地方做一下分析。
从消费者看得见的角度,半天妖在产品颜值、口味、价格、就餐环境下足了功夫。
首先是对烤鱼的色香味非常讲究。以招牌菜青花椒烤鱼为例,鱼身鲜亮,鱼肉白嫩,上面覆盖着红绿辣椒和绿色的青花椒,下边浸着一层金黄色的汤汁,颜值颇佳。鱼肉外表酥脆,内部鲜嫩多汁,经过腌制入味深厚,香香麻麻,有入口即化之感。吃完了烤鱼,汤汁还可以涮蔬,经济实惠。
同时,食材也是重中之重。半天妖选鱼简而精,主要有清江鱼和湄公鱼。清江鱼产于湖北省清江库区,湄公鱼原产自于湄公河流域,都是名产区。这些鱼肉质肥美,烤出来不会干柴,鱼肉油脂融入汤汁让汤更加美味。半天妖主推的叉尾鮰鱼,不仅肉质嫩滑,还只有一根主刺,体验更佳。
而如此美味的烤鱼价格却并不高。据了解,半天妖的客单价为70元,下沉地区甚至低于50元,同为烤鱼品类的探鱼客单在90元,江边城外则为106元。另配2元无限量自助小吃和饮料,包括柠檬红茶、可乐、雪碧、芬达、豆浆等4-6种饮料,爆米花、小饼干等小吃以及米饭和干碟蘸料,让食客有超值的感受。
最后是餐环境,也是半天妖的一大特色。店内装饰以蒂芙尼蓝为主色调,壁上挂着精巧小饰品和色彩斑斓的壁画,金属吊灯鎏金色彩闪闪发光,营造海洋世界的感觉。
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那句“烤鱼不用挑,就吃半天妖”口号的背后,是半天妖对“既要也要”年轻人的深刻洞察和积极迎合。“始于颜值,成于口感,浸于氛围,敬于品质”,或许是半天妖在消费者端的成功之道。
巴黎商学院有一条企业经营黄金法则:经商最重要的,不是资金,不是人才,而是模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产品,而在商业模式。”
一家企业的真正支柱往往是消费者看不见的东西——商业模式。成功的商业模式就是要贴近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盈利。半天妖的速成离不开两点:标准化和合伙人机制。
在产品上,起步期的半天妖走的是单品爆款策略,主打青花椒烤鱼,单鱼的基础上分麻辣、酱香等8种口味。在鱼的种类上,半天妖只选择了两种鱼。这种方式提高了门店标准化的程度,大大降低了运营和供应链方面的难度。
在供应链系统的搭建和应用上,采购系统、成本系统、库存监管、智能补货、库存报表等众多功能,半天妖也做到了非常精细化的管理。就连最不起眼的菜单,半天妖也从1到6,划分了点菜顺序,把点单步骤数字化,引导客户下单。
据说,耿元善曾聘请了一名连锁餐饮的总厨,直接给他支付了半年工资,还不用坐班,只提了一个要求:帮半天妖把调料标准化。
调料和菜品极致标准化后,半天妖想要开一家店,不需要配星级大厨,只要把鱼解冻,加上调料加热就行,成本极大压缩。半天妖开店速度极快,一家店能在20天左右的时间快速落地并开业,远超餐饮行业平均水平的45天。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商业模式是半天妖的“合伙人制度”,尽管315之后颇受诟病,但这并不应该抹杀这种模式的优势。
半天妖的“合伙人模式”,可以分解为“门店众筹+员工合伙+直营管理”。
对于每家新门店,半天妖仅持有20%的股份,其余则分配给内部员工和外部资源商。开发部投资占比20%,负责拓店前期的选址;运营部投资占比30%,人员构成包括店长和区域经理,负责门店日常运营;众筹占比30%,人员构成包括供应商、服务商、房东以及一线员工等。
这样,门店、管理人员、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在三方深度利益绑定的情况下,员工责任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减少甚至避免了各部门利益相争的内耗,全员各司其职、团结一致地奔业绩。
不过,315曝光事件发生后,媒体对半天妖这种“利益捆绑奔业绩”却疏于安全卫生管理的做法提出批评。半天妖总部在回应中提出完善措施,即建立三级安全管理队伍,并成立数百人的永久性督查小组,对全国门店进行巡查、交叉检查、远程巡检等多种严格管理措施。
半天妖的成功倾注了创始人、管理团队及普通员工大量的心智和心血,创下了餐饮界的一个品类增长传奇,同时,这次媒体的报道也暴露了半天妖飞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实,这也是每一个餐饮企业,特别是成长迅速的企业,都会遇到的大坑。
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始终像魔咒一样考验着每一个餐饮品牌的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特别是连锁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珍惜就是法宝,忽视便为劫难。那些耀眼一时又迅速消失在茫茫夜空中的品牌之星,往往起势于敬畏消费者的谦卑,失败于沉迷业绩的傲慢。
尾声
中国的烤鱼市场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据博研咨询市场调研,2021年中国烤鱼行业市场规模达1104.5亿元,预计增长率达12%左右,2023年达1396.6亿元,2029年将达到约2700亿元。未来可期。
对于餐饮业界,半天妖的成功给我们太多的启示;而对于半天妖,当务之急是如何突破自己的天花板,避免步入那些“速红速朽”品牌的后尘。
着暴富赚快钱的旗号,承诺包教包会、各种优惠……一些黑心培训机构设置层层诱饵,正在收割一批餐饮创业者、经营者。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莘凛。
餐饮业因门槛低、市场大、资金回流快、投资灵活、风险小等优点,一直是创业者的热门选择。即便是疫情当下,也有大批创业者前赴后继,涌入餐饮业畅想着一展宏图。
市场进入者逐年增多,也带动着餐饮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餐饮培训。一些优秀的餐饮培训机构为餐饮经营者提供线上线下的运营辅导、咨询及整体解决方案,对其日常经营甚至是整个餐饮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近几年,市场上也开始出现一些脱离培训本质,靠忽悠割韭菜的培训机构,他们专挑初创的餐饮店铺尤其是小店入手,设置层层诱饵,收割了一批创业者、经营者。以下是一些餐饮创业者被“坑”的真实经历。
01.
成功学员分享,样品店利润年近百万
一切都是“演”出来的
有人通过做生意赚钱,有人通过教别人如何做生意赚钱,“餐饮培训”属于后者。“解决餐饮创业中的所有难题,助力餐饮创业者淘金”,当初参加“餐饮培训班”的李阳正是被某培训机构打出的淘金、致富噱头所吸引。
李阳初中毕业后就没读书了,倒不是家庭困难,实在是读不进去。这些年,他进过电子厂,卖过保险,去过工地,干了好多年,也没挣下多少钱。有一次,看着那些卖涮菜、夹馍的路边摊生意红火,工作又自由,李阳萌生出创业的想法。经过一番考量再加上各种咨询,李阳选择了火锅这门生意。
但火锅店开业后,生意一直不温不火。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生意不好,80%是因为你不懂顾客。”彼时,李阳看到这条培训机构的广告语时,不由地就被吸引。“21天让你的营业额翻倍“这句话,更是让李阳心动不已。
整个培训时长就21天,期间也不影响火锅店开门做生意,李阳当时就觉得可以试一试。随后,李阳免费参观了培训机构所谓的“样品”店后,看到人家店员的较高服务素质和整个店面的高效管理流程,他自愧不如。听店主介绍,其店铺一年利润接近百万。
接着,李阳还被邀请参加免费的体验课,部分结业学员在体验课上现身分享,有人一年挣40多万,有人一年挣50多万,最少的一年也挣了30万多。而李阳所在的城市平均工资也就四千多一点,一年30多万绝对属于高收入阶层了。
实打实的样品店,可观的收益案例,让李阳下定决心报名了该培训班,花九万多购买了一整套“培训课程”。
进了培训班之后,用李阳自己的话说,就是醍醐灌顶。导师说,就像诸葛亮坐在中军帐里对着地图指挥就能打胜仗一样,餐饮培训的目的就是教老板学会当诸葛亮,将员工培养成一个个关羽张飞,员工鼓劲干,服务上层楼,生意更火爆,利润自然涨……
整个培训期,李阳接触了不少“干货”,从员工的培训到后厨卫生标准、以及店铺运营的精细化管理,店铺营销、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行业闭环等这一堆专业名词,至今李阳还记得许多。
但这些所谓的干货似乎并没能在李阳的火锅店经营中发挥出光和热,李阳的火锅店只支撑了一年多,前后亏损了30多万,还拖欠几名员工两个月工资。最后,李阳不得不掏空父母的积蓄,还欠下了20万元的银行贷款。
李阳关店后不久,曾经一起参加过同期培训的学员发信息给他,称之前培训机构所展示的那些成功店铺实质上和培训机构并无关系。
点评:
为了增加可信度,很多“培训机构”都会采取类似的借店培训、空手赚钱的模式。带领学员参观所谓的“优质门店”后,培训机构会给到店铺老板人头提成,这些店铺为了赚点快钱也会全程配合“表演”,而那些所谓的优秀结业学员其实也都是托。
02.
14天速成,高大上的“理论”一大堆
但实际经营中完全无法落地
与“小白”李阳不同,唐悦是餐饮行业的“老手”。2018年新茶饮大火的时候,唐悦在小吃街的繁华路段开了一家奶茶店,地段好、人流量大,生意稳定。但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由于小吃街是封闭场所,配合封控要求店面几经关停。后来解封后再开业,小店的客流量早已不复从前。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面对毫无起色的生意,唐悦陷入了焦虑。偶然一天,唐悦从某个短视频平台上刷到了一家培训机构,看着视频里的讲师讲得头头是道,唐悦眼前一亮,试着发消息咨询了一下,没想到对方回复得特别热情,对唐悦有问必答,讲的话看起来很“高端”又有逻辑。唐悦似懂非懂,在对方的盛情邀约下,他决定先试听一堂课试试。
在试听了导师的“用互联网思维做餐饮”这堂课后,唐悦彻底被折服了。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唐悦仍然说不清楚,但她知道自己必须要顺应时代做出一些改变,因为导师提到的“在疫情反复的复杂环境下,线上经营已经是大势所趋”这个观点她非常认可。在想通了这些后,唐悦爽快地刷卡交了三万多学费。
14天的课程,唐悦学了一堆O2O、绩效考核、行业闭环与赋能等互联网词汇,导师还亲切地给她制定了一份餐饮营销策划方案,五折收费。
课程结束后,唐悦感觉自己学了一堆东西,但回到门店的实际经营,又总无处入手。起初唐悦会在微信上咨询导师,导师一开始也还会回复两句。过了几天,她发现自己竟然被导师删掉了微信,电话也被拉黑。再后来,同期的学员联系她,说那个培训班已经关门人去楼空了。
点评:
XX天速成,宣导很多高大上的理论,看起来干货满满、物超所值,也是很多黑心培训机构忽悠餐饮人的套路,殊不知,很多看起来逼格满满的概念,如果无法有效地落地便是无用的空谈,百无一用。更何况,餐饮经营是长期动作,很难有所谓的速成秘籍。
03.
号称助力大众创业、培训费用全免
其实物料费、杂费等隐形收费众多
张月曾经是一名上班族,但疫情后,所在行业下行,公司也内卷严重,让她产生了创业的念头。选择摆摊卖小吃的想法起源于某软件的一条广告,广告中的某某小吃摊,月入20万,简单易学,项目上手快,散发着吸引力。张月当然知道那是骗人的,但同时她脑子里也确实出现了一个“摆摊卖小吃”的想法,上班那么累,工资也不高,还不如摆摊呢。
一番思来想去后,张月果断辞职了,开始做摆摊卖小吃的准备。她从某个新媒体账号上了解到了有大V背书的“某某辣”小吃培训班。在张月看来,行业大V推荐的项目肯定比某些搜索引擎搜出来的要靠谱得多,且这个小吃项目号称助力大众创业,培训费用全免。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然,张月心里也明白,培训班打出的“月入20万”肯定不现实,但如果自己可以实打实地学会一门手艺,回去摆摊卖小吃哪怕月入过万也比上班强多了。
一开始,培训上课确实没有收取任何费用。但培训真正开始后,各种教材费、其它杂费相继而来,而小吃制作中所用到秘制调料、特殊器具,也需要向培训班购买。虽然没有出学费,但各种教材、杂费,张月也花了10000多,还有每月从培训机构购买的一些物料费用,最终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培训结束后,张月准备利用学到的手艺开个小吃摊,发现小吃摊所需的厨具、秘制调料等都得重新向培训机构购买,否则根本无法还原当时的味道。她没办法,只能重新联系培训机构的导师,很快,导师便给了她一份详细的报价表。张月仔细一看,同一款“秘制调料”的售价比上课时贵了几乎一半,导师告诉她,这是因为学员上课时购买相关产品享受的是优惠价,结课后就要按正价购买了。
到这里,张月终于明白了这个培训机构的套路,他们卖的不止是课,还有各种调料、工具。但箭在弦上,辞职了的张月只能硬着头皮开店,她每天早起晚睡,苦心经营,但收益最好的时候,刨去各项成本也仅仅只是挣够了当月的摊位费。
苦苦维持半年后,张月还是决定收起家伙,找一家公司乖乖去上班了,当初自己花4950元买入的小推车以及简易桌凳等,最后都打包贱卖给了收破烂的。
点评:
一些培训机构经常打出“培训费全免”的噱头来吸引餐饮人,试想一下,天底下哪有掉馅饼的事?这边培训费全免,那边肯定要通过各种手段收回来,不然培训机构怎么活?很多培训机构打着“免费培训”的幌子,实际上干的往往是卖器具、卖调料的生意,价格也往往还不便宜,餐饮人可要擦亮眼睛了。
小 结
“开个小吃店,月入20万,轻松挣大钱”“简单易学,好操作,15天轻松学会XX炸鸡排”“实现商业闭环,搭乘互联网发展东风,线上、线下经营无障碍”……一些黑心的培训机构打着一系列暴富赚快钱的旗号,给餐饮创业者画大饼,再加上承诺的包教包会、各种优惠、以及所谓的真实案例分享,一套组合拳下来,好多餐饮人晕晕乎乎地就交了钱。
殊不知,做餐饮没有捷径可走。餐饮是个勤行,还是得脚踏实地,一桌一桌做起来。尤其在当下,整个经济环境下行、消费疲软之际,餐饮人切莫病急乱投医。